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及系统

未命名 08-12 阅读:7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地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进入高含水后期后,油田的主要挖潜对象逐渐由厚油层内部向断层边部及厚油层顶部转变,而超短半径水平钻完井技术由于具有转弯半径小、入靶准确、施工简单等优点,成为很好的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手段。该技术适合于控制含油面积相对较小、油层相对较厚的区块,尤其适用于侧积夹层、断层遮挡等注采不完善井区,水、聚驱均无法有效动用的油层。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工艺技术已经成熟,取得了一定挖潜效果,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平均单井初期含水达到91.4%,增液层以特高含水为主,且后期递减大,如何提高单井措施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超短半径水平井挖潜方法,因此对超短半径水平井井位部署及井轨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及系统。
4.第一方面,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包括:
5.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6.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
7.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8.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9.进一步地,所述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具体为:
10.获取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所述实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侧钻水平井周围的水井情况及注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井距情况;
11.根据所述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12.进一步地,所述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水平井段长度、侧钻水平井入层距、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以及油层中隔夹层的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具体为:
14.确定各项所述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
15.选取任一关键地质因素为变量因素,并确定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
16.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变量因素的限定条件和其他关键地质因
素的模拟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变量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量影响模拟结果;
17.遍历所有关键地质因素,将每项关键地质因素分别作为变量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
18.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具体为:
19.根据所述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包括日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和累计产油量敏感性分析;
20.根据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最优参数值,以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21.第二方面,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包括:
22.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23.影响因素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
24.数值模拟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25.最优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26.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27.获取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所述实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侧钻水平井周围的水井情况及注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井距情况;
28.根据所述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29.进一步地,所述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水平井段长度、侧钻水平井入层距、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以及油层中隔夹层的位置。
30.进一步地,所述数值模拟模块具体用于:
31.确定各项所述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
32.选取任一关键地质因素为变量因素,并确定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
33.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变量因素的限定条件和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变量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量影响模拟结果;
34.遍历所有关键地质因素,将每项关键地质因素分别作为变量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
35.进一步地,所述最优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36.根据所述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包括日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和累计产油量敏感性分析;
37.根据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最优参数值,以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进而根据产油量敏感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
参数值,为后续优化参数后达到单井产量最大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单井措施效果。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4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油藏区域长方体网格示意图;
4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长方体网格块示意图;
4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水平井与主流线不同角度的日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4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水平井与主流线不同角度的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4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4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长度的日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4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长度的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4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长度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4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入层距长度的日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5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入层距长度的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5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入层距条件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52.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位置的日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53.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位置的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54.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位置条件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55.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隔层位置的日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56.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
不同隔层位置的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
57.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的不同水平井位置和隔层位置条件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58.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6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包括:
62.s1: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63.具体地,获取研究地区的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所述实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侧钻水平井周围的水井情况及注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井距情况。根据侧钻水平实地情况,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能反映侧钻水平井的真实地质情况,以便后续在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压力差作用下,模拟生产井流体渗流的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剩余油主要发育在有断层遮挡的部位,侧钻水平井目的就是对剩余油进行进一步开采,因此建立实际地层模型选择断层发育的部位,达到侧钻水平井的意义。
64.优选地,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为静态模型,在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可赋予地质模型内流体流动特征等参数和条件。所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基于油水两相流体渗流理论基础,根据实际地层体系及储层基本的岩石物理特征,建立地层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在井筒与地层压力差作用下,模拟油藏生产的过程。油藏数值模拟基本假设为:(1)油藏中的渗流为等温渗流;(2)油藏中有油水两相,每一相的渗流均遵守达西定律;(3)油水之间不互溶;(4)油层的厚度均匀;(5)地层岩石和流体均可压缩;(6)考虑重力和毛管压力的影响。
65.建立两相流的渗流方程如下:
66.水组分渗流方程:
67.油组分渗流方程:
68.式中,k为地层渗透率;k
ro
和k
rw
分别为油相和水相的相对渗透率;ρo和ρw分别为油相和水相的密度;μo和μw分别为油相和水相的粘度;po和pw分别为油相和水相压力;qo和qw分别为油相和水相流量;φ为地层孔隙度;so和sw分别为含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
69.辅助方程为:
70.so+sw=1
71.油水两相模型初始化是指油藏中的油和水相压力、饱和度等未知量的初始分布。模型初始条件为:
72.p(r>rw,t)|
t=0
=p073.s(r>rw,t)|
t=0
=s
w0
74.式中,p0为初始地层压力,s
w0
为初始地层含水饱和度,r为地层径向半径,rw为井眼半径。
75.采用内边界定压条件,外边界封闭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如下:
[0076][0077][0078]
式中,p
wf
为井底流压,re为地层外边界。
[0079]
为得到不同时刻下不同位置的地层压力、饱和度和混合水矿化度的变化情况,需要结合边界条件和模型初始条件对两相流的渗流方程进行求解。考虑地层模型的适用条件及模拟条件,本实施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渗流方程,该方法可以将连续问题离散化,是数值模拟中广泛应用且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
[0080]
优选地,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渗流方程时,将待求解区域划分为有限个差分网格并用其代替连续的求解域,在各网格点上存储待求解的流动变量,用相应的差商来代替渗流方程中的微分项,即渗流方程被转化成代数形式的差分方程,从而获得含有离散点上的有限个未知变量的差分方程组。通过对差分方程组求解,可获得网格点上流动变量数值解,即渗流方程求解后在不同点的变化。本实施例采用三维块中心网格采用笛卡尔坐标系统,该坐标系统为坐标轴z直向下的右手螺旋系统,将油藏区域剖分为长方体网格,x方向的网格块数为100,y方向的网格块数为100,z方向的网格块数为10,如图2和图3所示。
[0081]
s2: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
[0082]
具体地,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所述关键地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水平井段长度、侧钻水平井入层距、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油层中有无隔夹层以及目的隔层所在位置的影响。
[0083]
s3: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0084]
具体地,确定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本实施中,所述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对应限定条件包括30
°
、60
°
、90
°
、120
°
以及135
°
,所述水平井段长度对应限定条件包括50m、80m、100m、150m、200m以及250m,所述侧钻水平井入层距对应限定条件包括30m、40m、50m、60m、70m、80m、90m以及100m,所述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对应限定条件包括上部、中部以及下部,所述油层中隔夹层的位置对应限定条件包括顶部、底部以及无隔层。
[0085]
选取任一关键地质因素为变量因素,并基于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确定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并保持不变,根据变量因素的限定条件改变变量因素的取值,基于所建立的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该变量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量影响模拟结果。遍历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将每项关键地质因素分别作为变量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
[0086]
s4: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0087]
具体地,根据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包括日产油量敏感性和累计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最佳参数值,以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即确定最佳夹角、最优水平段长度、最优入层距、最佳位置以及优选无隔层油层。
[0088]
为方便理解步骤s3和步骤s4,具体流程如下:
[0089]
(1)模拟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将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作为变量因素,模拟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为30
°
、60
°
、90
°
、120
°
以及135
°
时生产井日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情况,水平井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条件为:入层距为50m,水平井为100m,位于油层中部。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上述限定条件,获取水平井与主流线不同角度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本实施例中,假设水平井与主流线不同角度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图6是生产时间为10年时不同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0090]
产油量敏感性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增加,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逐渐增加;水日产量和累积产量逐渐减小;当角度增加到120
°
,产量增量不显著;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角度在120
°‑
150
°
产量较高,与主流线角度135
°
结果最优。
[0091]
(2)模拟水平井长度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将水平井长度作为变量因素,模拟水平井长度为50m、80m、100m、150m、200m以及250m时生产井日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情况,水平井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条件为:入层距为50m,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为135
°
,位于油层中部。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上述参数条件,获取不同水平井长度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本实施例中,假设不同水平井长度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图9是生产时间为10年时不同水平井长度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0092]
产油量敏感性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水平井长度增加,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逐渐增加;水日产量和累积产量逐渐增加;当长度增加到200m后,水平井长度继续增加,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增量不显著,水平井长度为200m时结果最优。
[0093]
(3)模拟入层距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将入层距作为变量因素,模拟入层距长度为30m、40m、50m、60m、70m、80m、90m、100m时生产井日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情况,水平井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条件为:水平井为100m,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为135
°
,位于油层中部。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上述参数条件,获取不同入层距长度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本实施例中,假设不同入层距长度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2是生产时间为10年时不同入层距条件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0094]
产油量敏感性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入层距长度增加,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逐渐增加;水日产量和累积产量逐渐减小;随着入层距长度增加,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增量相对平稳,考虑侧钻水平井施工和工程成本等因素,选择最优入层距。
[0095]
(4)模拟水平井位置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将水平井位置作为变量因素,模拟水平井位于油层上部(距顶1m)、油层中部以及油层下部(距底1m)时生产井日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情况,水平井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条件为:入层距为50m,水平井为100m,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为135
°
。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上述参数条件,获取不同水平井位置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本实施例中,假设不同水平井位置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5是生产时间为10年时不同水平井位置条件油层中
部流体分布图。
[0096]
产油量敏感性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水平井位置位于油层上部、中部、下部,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变化量较小;水日产量和累积产量变化量较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水平井位置位于油层中部时,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最大,水平井位于油层中部为最优结果。
[0097]
(5)模拟隔层位置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将隔层位置作为变量因素,模拟隔层位于水平井上部(1.5m)、水平井下部(1.5m)时生产井日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情况,水平井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条件为:入层距为50m,水平井为100m,水平井与主流线角度为135
°
,位于油层中部。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上述参数条件,获取不同隔层位置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本实施例中,假设不同隔层位置的日产量、累积产量数值模拟结果如图16和图17所示,图18是生产时间为10年时不同水平井位置和隔层位置条件油层中部流体分布图。
[0098]
产油量敏感性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与油层无隔层相比,隔层位于水平井上部(1.5m)、水平井下部(1.5m)时,油日产量和累积产量明显减小;水日产量和累积产量减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隔层位于水平井下部(1.5m)时,产量减小更多。
[0099]
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之后,便可根据最优参数值进行轨迹优化,即根据所确定的最佳夹角、最优水平段长度、最优入层距、最佳位置以及优选无隔层油层进行轨迹优化。
[0100]
实施例二
[0101]
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包括:
[0102]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0103]
影响因素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
[0104]
数值模拟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0105]
最优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0106]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0107]
获取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所述实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侧钻水平井周围的水井情况及注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井距情况;
[0108]
根据所述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
[0109]
进一步地,所述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水平井段长度、侧钻水平井入层距、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以及油层中隔夹层的位置。
[0110]
进一步地,所述数值模拟模块具体用于:
[0111]
确定各项所述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
[0112]
选取任一关键地质因素为变量因素,并确定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
[0113]
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变量因素的限定条件和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变量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量影响模拟结果;
[0114]
遍历所有关键地质因素,将每项关键地质因素分别作为变量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
析,以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
[0115]
进一步地,所述最优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0116]
根据所述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包括日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和累计产油量敏感性分析;
[0117]
根据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最优参数值,以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0118]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更为具体的工作流程,请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在赘述。
[0119]
本发明通过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进而根据产油量敏感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为后续优化参数后达到单井产量最大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单井措施效果。
[01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具体为:获取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所述实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侧钻水平井周围的水井情况及注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井距情况;根据所述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水平井段长度、侧钻水平井入层距、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以及油层中隔夹层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具体为:确定各项所述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选取任一关键地质因素为变量因素,并确定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变量因素的限定条件和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变量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量影响模拟结果;遍历所有关键地质因素,将每项关键地质因素分别作为变量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具体为:根据所述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包括日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和累计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根据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最优参数值,以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6.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影响因素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数值模拟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最优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所述实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侧钻水平井周围的水井情况及
注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井距情况;根据所述侧钻水平井实地情况,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水平井方位与主流线夹角的关系、水平井段长度、侧钻水平井入层距、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以及油层中隔夹层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模拟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各项所述关键地质因素的限定条件;选取任一关键地质因素为变量因素,并确定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变量因素的限定条件和其他关键地质因素的模拟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变量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量影响模拟结果;遍历所有关键地质因素,将每项关键地质因素分别作为变量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各项关键地质因素对侧钻水平井的产能影响模拟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包括日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和累计产油量敏感性分析;根据所述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获取各项关键地质因素的最优参数值,以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轨迹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确定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基于所述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所述关键地质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产油量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本发明通过建立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根据影响侧钻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基于侧钻水平井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产油量敏感性分析,进而根据产油量敏感分析结果确定超短半径水平井井轨迹最优参数值,为后续优化参数后达到单井产量最大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单井措施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文慧俭 施耀凯 齐殿军 姜艳娇 李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