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2
阅读:88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普遍用于安置房、回迁房和商品房的保温地面施工,通过该施工工艺处理的房屋地面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
3.目前,国内外对解决冷热水管交叉节点浅埋的问题惯用做法有以下三种:1、剔凿楼面:该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该方法有可能破坏主体楼面结构安全,也有可能不满足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2、采用盘管工艺:该方法可通过盘管绕开节点来解决上述问题,但管材用量和施工成本势必会增加,且竣工图难以准确标注出管位和走向,后期业主装修存在损坏水管的风险,3、采用过桥管:该方法能通过同管径替换的方法来增加管的埋置深度,但是如果过桥管使用过多势必会造成供水压力损失,影响高层用户的用水质量,同时不符合本地施工惯例做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在现场所遇到的多种施工缺点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过桥管道、下管以及钢丝网片,所述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6.步骤一:在楼板的表面铺设聚苯板结构,并在聚苯板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将下管铺设在管槽内;
7.步骤二:在下管交叉节点处的两侧对称放置支架;
8.步骤三:将上管铺设专用的过桥管道铺设在下管交叉结点处,并使下管处于过桥管道的弯起部位下方,支架托持在过桥管道的底部;
9.步骤四:在过桥管道的顶部铺设钢丝网片;
10.步骤五: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使细石混泥土浇筑到整个管槽内以及钢丝网片上。
11.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楼板厚度为10-12cm,聚苯板的厚度为2cm。
12.优选的,所述下管直径为2-2.5cm,所述步骤三中的交叉节点处两侧各预留5-10cm不铺设聚苯板。
13.优选的,所述过桥管道的弯起段长度为10-15cm。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的支架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上插设有垫块。
15.优选的,所述垫块的端部通过切削处理具有斜面结构。
16.优选的,所述支架的纵截面为v字型结构,所述支架的顶部为弧面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设计的过桥管道、钢丝网片以及下管的铺设工艺,直接在聚苯板上开设管槽,将过桥管道设置为弯起结构,铺设在下管的交叉节点处,从而无需剔凿楼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无影响,同时弯起两端直接随型置于管槽内部,从而减少了节点两端的固定难度,相比于盘管工艺本发明管材用量不增加,且便于线路走位标记准确标记,大大减小了后续施工找到破坏的风险,相比于采用过桥管,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大大减小了对高层居民用水压力的影响,通过设计的细石混凝土整体浇筑,保证将管道整体包裹并与楼地面和细石混凝土面层形成整体连接,用以保证节点地面的质量,相比于其他方法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增加了冷热水管交叉节点处的地面结构、管道、楼板的整体性,减小了地面开裂和损坏的风险,加强了地面的耐久性,且该结构的应用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设计的支架,支架架设在过桥管道的弯起部位两端,实现对其悬空支撑,避免其在施工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下弯,影响工艺质量,通过设计的垫块,将其加工到合适补偿高度置于支架的底部,实现对支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补偿,使其达到最佳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剖面图;
20.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1.图3为本发明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中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平面示意图。
23.图中:1、楼板;2、下管;3、细石混凝土;4、聚苯板;5、钢丝网片;6、过桥管道;7、垫块;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过桥管道6、下管2以及钢丝网片5,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27.步骤一:在楼板1的表面铺设聚苯板4结构,并在聚苯板4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将下管2铺设在管槽内;
28.步骤二:在下管2交叉节点处的两侧对称放置支架8,通过设计的支架8,支架8架设在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两端,实现对其悬空支撑,避免其在施工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下弯,影响工艺质量;
29.步骤三:将上管铺设专用的过桥管道6铺设在下管2交叉结点处,并使下管2处于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下方,支架8托持在过桥管道6的底部;
30.步骤四:在过桥管道6的顶部铺设钢丝网片5,通过设计的过桥管道6、钢丝网片5以及下管2的铺设工艺,直接在聚苯板4上开设管槽,将过桥管道6设置为弯起结构,铺设在下管2的交叉节点处,从而无需剔凿楼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无影响,同时弯起两端直接随型置于管槽内部,从而减少了节点两端的固定难度,相比于盘管工艺本发明管材用量不增加,且便于线路走位标记准确标记,大大减小了后续施工找到破坏的风险,相比于采用过桥管,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大大减小了对高层居民用水压力的影响;
31.步骤五:使用细石混凝土3进行浇筑,使细石混泥土浇筑到整个管槽内以及钢丝网片5上,通过设计的细石混凝土3整体浇筑,保证将管道整体包裹并与楼地面和细石混凝土面层形成整体连接,用以保证节点地面的质量,相比于其他方法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增加了冷热水管交叉节点处的地面结构、管道、楼板的整体性,减小了地面开裂和损坏的风险,加强了地面的耐久性,且该结构的应用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的楼板1厚度为10cm,聚苯板4的厚度为2cm,下管2直径为2cm,步骤三中的交叉节点处两侧各预留5cm不铺设聚苯板4,过桥管道6的弯起段长度为10cm。
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二的支架8底部开设有插槽,插槽上插设有垫块7,通过设计的垫块7,将其加工到合适补偿高度置于支架8的底部,实现对支架8的整体高度进行补偿,使其达到最佳支撑作用,垫块7的端部通过切削处理具有斜面结构,支架8的纵截面为v字型结构,通过设计的斜面结构,便于将用于高度调节的垫块7插入到支架8底部而不易出现插接阻挡,支架8的顶部为弧面结构。
34.实施例2
35.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过桥管道6、下管2以及钢丝网片5,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36.步骤一:在楼板1的表面铺设聚苯板4结构,并在聚苯板4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将下管2铺设在管槽内;
37.步骤二:在下管2交叉节点处的两侧对称放置支架8,通过设计的支架8,支架8架设在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两端,实现对其悬空支撑,避免其在施工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下弯,影响工艺质量;
38.步骤三:将上管铺设专用的过桥管道6铺设在下管2交叉结点处,并使下管2处于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下方,支架8托持在过桥管道6的底部;
39.步骤四:在过桥管道6的顶部铺设钢丝网片5,通过设计的过桥管道6、钢丝网片5以及下管2的铺设工艺,直接在聚苯板4上开设管槽,将过桥管道6设置为弯起结构,铺设在下管2的交叉节点处,从而无需剔凿楼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无影响,同时弯起两端直接随型置于管槽内部,从而减少了节点两端的固定难度,相比于盘管工艺本发明管材用量不增加,且便于线路走位标记准确标记,大大减小了后续施工找到破坏的风险,相比于采用过桥管,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大大减小了对高层居民用水压力的影响;
40.步骤五:使用细石混凝土3进行浇筑,使细石混泥土浇筑到整个管槽内以及钢丝网片5上,通过设计的细石混凝土3整体浇筑,保证将管道整体包裹并与楼地面和细石混凝土面层形成整体连接,用以保证节点地面的质量,相比于其他方法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增加了冷热水管交叉节点处的地面结构、管道、楼板的整体性,减小了地面开裂和损坏的
风险,加强了地面的耐久性,且该结构的应用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的楼板1厚度为11cm,聚苯板4的厚度为2cm,下管2直径为2.25cm,步骤三中的交叉节点处两侧各预留7.5cm不铺设聚苯板4,过桥管道6的弯起段长度为12.5cm。
4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二的支架8底部开设有插槽,插槽上插设有垫块7,通过设计的垫块7,将其加工到合适补偿高度置于支架8的底部,实现对支架8的整体高度进行补偿,使其达到最佳支撑作用,垫块7的端部通过切削处理具有斜面结构,支架8的纵截面为v字型结构,通过设计的斜面结构,便于将用于高度调节的垫块7插入到支架8底部而不易出现插接阻挡,支架8的顶部为弧面结构。
43.实施例3
44.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过桥管道6、下管2以及钢丝网片5,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45.步骤一:在楼板1的表面铺设聚苯板4结构,并在聚苯板4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将下管2铺设在管槽内;
46.步骤二:在下管2交叉节点处的两侧对称放置支架8,通过设计的支架8,支架8架设在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两端,实现对其悬空支撑,避免其在施工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下弯,影响工艺质量;
47.步骤三:将上管铺设专用的过桥管道6铺设在下管2交叉结点处,并使下管2处于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下方,支架8托持在过桥管道6的底部;
48.步骤四:在过桥管道6的顶部铺设钢丝网片5,通过设计的过桥管道6、钢丝网片5以及下管2的铺设工艺,直接在聚苯板4上开设管槽,将过桥管道6设置为弯起结构,铺设在下管2的交叉节点处,从而无需剔凿楼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无影响,同时弯起两端直接随型置于管槽内部,从而减少了节点两端的固定难度,相比于盘管工艺本发明管材用量不增加,且便于线路走位标记准确标记,大大减小了后续施工找到破坏的风险,相比于采用过桥管,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大大减小了对高层居民用水压力的影响;
49.步骤五:使用细石混凝土3进行浇筑,使细石混泥土浇筑到整个管槽内以及钢丝网片5上,通过设计的细石混凝土3整体浇筑,保证将管道整体包裹并与楼地面和细石混凝土面层形成整体连接,用以保证节点地面的质量,相比于其他方法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增加了冷热水管交叉节点处的地面结构、管道、楼板的整体性,减小了地面开裂和损坏的风险,加强了地面的耐久性,且该结构的应用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的楼板1厚度为12cm,聚苯板4的厚度为2cm,下管2直径为2.5cm,步骤三中的交叉节点处两侧各预留10cm不铺设聚苯板4,过桥管道6的弯起段长度为15cm。
5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二的支架8底部开设有插槽,插槽上插设有垫块7,通过设计的垫块7,将其加工到合适补偿高度置于支架8的底部,实现对支架8的整体高度进行补偿,使其达到最佳支撑作用,垫块7的端部通过切削处理具有斜面结构,支架8的纵截面为v字型结构,通过设计的斜面结构,便于将用于高度调节的垫块7插入到支架8底部而不易出现插接阻挡,支架8的顶部为弧面结构。
5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楼板1的表面铺设聚苯板4结构,并在聚
苯板4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将下管2铺设在管槽内,在下管2交叉节点处的两侧对称放置支架8,将上管铺设专用的过桥管道6铺设在下管2交叉结点处,并使下管2处于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下方,支架8托持在过桥管道6的底部,在过桥管道6的顶部铺设钢丝网片5,使用细石混凝土3进行浇筑,使细石混泥土浇筑到整个管槽内以及钢丝网片5上,保证将管道整体包裹并与楼地面和细石混凝土面层形成整体连接,用以保证节点地面的质量,本发明从楼板1到顶的结构设计是2公分聚苯板和5公分的细石混凝土构成的整个厚度,使其达到浅埋的效果。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桥管道(6)、下管(2)以及钢丝网片(5),所述施工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在楼板(1)的表面铺设聚苯板(4)结构,并在聚苯板(4)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将下管(2)铺设在管槽内;步骤二:在下管(2)交叉节点处的两侧对称放置支架(8);步骤三:将上管铺设专用的过桥管道(6)铺设在下管(2)交叉结点处,并使下管(2)处于过桥管道(6)的弯起部位下方,支架(8)托持在过桥管道(6)的底部;步骤四:在过桥管道(6)的顶部铺设钢丝网片(5);步骤五:使用细石混凝土(3)进行浇筑,使细石混泥土浇筑到整个管槽内以及钢丝网片(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楼板(1)厚度为10-12cm,聚苯板(4)的厚度为2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2)直径为2-2.5cm,所述步骤三中的交叉节点处两侧各预留5-10cm不铺设聚苯板(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桥管道(6)的弯起段长度为10-1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支架(8)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上插设有垫块(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7)的端部通过切削处理具有斜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的纵截面为v字型结构,所述支架(8)的顶部为弧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温地面的浅埋冷热水管交叉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过桥管道、下管以及钢丝网片,所述施工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在楼板的表面铺设聚苯板结构,并在聚苯板上开设出走管用的管槽;本发明通过设计的过桥管道、钢丝网片以及下管的铺设工艺,直接在聚苯板上开设管槽,将过桥管道设置为弯起结构,铺设在下管的交叉节点处,无需剔凿楼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无影响,同时弯起两端直接随型置于管槽内部,从而减少了节点两端的固定难度,相比于盘管工艺本发明管材用量不增加,且便于线路走位标记准确标记,大大减小了后续施工找到破坏的风险,相比于采用过桥管,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大大减小了对高层居民用水压力的影响。水压力的影响。水压力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临沂)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