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

未命名 08-12 阅读:49 评论:0

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钢材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涉及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


背景技术:

2.18crnimo7-6渗碳钢,其cr含量在1.5-1.8%,ni含量在1.4-1.7%,作为一种低碳高合金渗碳钢,常用于齿轮。但其表面硬度不够,需要进行渗碳处理。
3.渗碳是指在高温高压下使碳原子渗入金属材料表面层的过程,渗碳既能提高金属材料表面耐磨性和硬度,又能保持金属材料原有内部的韧性和塑性。传统的气体渗碳温度一般为900-930℃,由于温度较低,碳原子扩散较慢,渗碳周期较长,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能源浪费。工程上,往往通过提高渗碳温度来提高扩散速度,进而提高渗碳效率;但升高渗碳温度会导致晶粒粗化,晶粒的粗化又会导致淬火后马氏体尺寸粗大,强度不足等问题,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
4.通常,渗碳后的表层组织由碳化物层(也称作白亮层)和扩散层组成。碳化物层硬度高,耐磨性好,但脆性大,不宜过厚;扩散层具有一定耐磨性且强韧性好,综合性能较好。渗碳后希望能获得较薄的碳化物表层和较厚的扩散层,碳化物层硬度大,有效提高耐磨性,扩散层具有足够的强韧性,有效提高疲劳强度和综合性能。为了增加扩散层的厚度,通常采用增加碳势和渗碳时间的方式,但增加碳势和渗碳时间,又会导致碳化物表层过厚;增加碳势和渗碳时间后,在扩散层中碳化物形成元素会在晶界处与c形成碳化物,随着渗碳时间的增加,这些碳化物会形成网状碳化物、棒状碳化物,对材料的综合性能有着不利的影响且较难消除。专利202210744139提出了气体脉冲式真空渗碳处理的方式,其采取重复脉冲式强渗处理,在重复脉冲式强渗处理后,再进行一次扩散。但其需要和渗碳前的加热处理相配合才能达到该技术效果,且其渗碳温度还是较高,为900~1000℃,渗碳周期也比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在不提高渗碳温度的情况下,提升渗碳效率,缩短渗碳周期,还能获得较薄的碳化物层和较厚的扩散层。
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a)强渗阶段:
8.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880℃,通入6-10m3/h的乙炔以及1-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9.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1-3m3/h的氮气;
10.s3、维持温度不变,通入6-10m3/h的乙炔以及1-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11.s4、维持温度不变,通入1-3m3/h的氮气;
12.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基本脉冲单元时间为5-7min,
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10h。
13.步骤s3的渗碳时间和步骤s4的时间比为1:1-1:3。
14.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
15.步骤(c)高温回火;
16.步骤(d)淬火;
17.步骤(e)低温回火。
18.具体的,在步骤(b)中,分段式降温均温具体过程为,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800℃,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
19.具体的,在步骤(c)中,高温回火具体过程为,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680℃,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
20.具体的,在步骤(d)中,淬火具体过程为,将工件加热至800-850℃,保温,然后进行油淬;
21.具体的,在步骤(e)中,低温回火具体过程为,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150-23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炉冷至室温。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3.本发明采用多阶段脉冲式重复渗碳处理工艺对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进行表面渗碳,在强渗阶段中,每一个渗碳气体脉冲之后,供应氮气进行缓冲,脉冲渗碳阶段供应氮气进行缓冲非常关键,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基本脉冲单元,不断重复该基本单元进行多阶段脉冲式重复渗碳,通过该方式,在不提高渗碳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提升渗碳效率,缩短渗碳周期,在840-880℃能获得与900~1000℃下相同的渗碳性能,且渗碳时间还有缩短,且不易形成棒状和网状碳化物。本发明还能获得较薄的碳化物层和较厚的扩散层,所得工件的有效扩散层为2.5-3.5mm,表层碳化物层(白亮层)厚度为0.017-0.025mm。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a)强渗阶段:
27.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28.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2m3/h的氮气;
29.s3、维持温度不变,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30.s4、维持温度不变,通入2m3/h的氮气;
31.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脉冲单元时间为5min,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步骤s3的渗碳时间和步骤s4的时间比为1:1。
32.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33.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34.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35.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
至室温。
36.实施例2:
37.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a)强渗阶段:
39.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80℃,通入10m3/h的乙炔以及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40.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3m3/h的氮气;
41.s3、维持温度不变,通入10m3/h的乙炔以及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42.s4、维持温度不变,通入3m3/h的氮气;
43.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脉冲单元时间为5min,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步骤s3的渗碳时间和步骤s4的时间比为1:3。
44.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45.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46.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47.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48.实施例3:
49.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a)强渗阶段:
51.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80℃,通入8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52.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2m3/h的氮气;
53.s3、维持温度不变,通入8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54.s4、维持温度不变,通入2m3/h的氮气;
55.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脉冲单元时间为5min,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步骤s3的渗碳时间和步骤s4的时间比为1:3。
56.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57.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58.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59.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60.对比例1:
61.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2.步骤(a)强渗阶段: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
63.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64.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65.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66.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67.对比例2:
68.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9.步骤(a)强渗阶段:
70.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71.s2、重复步骤s1,将步骤s1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脉冲单元时间为5min,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
72.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73.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74.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75.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76.对比例3:
77.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8.步骤(a)强渗阶段:
79.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80.s2、重复步骤s1,将步骤s1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脉冲单元时间为5min,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
81.步骤(b)渗碳结束后,工件继续在加热室,停止加热,脉冲方式充入氮气,缓慢降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82.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83.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84.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85.对比例4:
86.一种42crmo4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7.步骤(a)强渗阶段:
88.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89.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2m3/h的氮气;
90.s3、维持温度不变,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
91.s4、维持温度不变,通入2m3/h的氮气;
92.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脉冲单元时间为5min,总计处
理的时间为6h。步骤s3的渗碳时间和步骤s4的时间比为1:1。
93.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94.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95.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96.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97.对比例5:
98.一种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99.步骤(a)强渗阶段: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940℃,持续通入6m3/h的乙炔以及2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h。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100.步骤(c)高温回火,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保温4h,出炉空冷至室温;
101.步骤(d)淬火,将工件加热至800℃,保温3h,然后进行油淬;
102.步骤(e)低温回火,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20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6h,炉冷至室温。
103.对比例6
104.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步骤(a)强渗阶段总计处理的时间为10h,其余处理过程均相同。
105.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获得的表面渗碳后齿轮钢进行性能检测,结构如表1所示;实施例1-3检测结果:材料的表层硬度为59-64hrc;扩散层为2.5-3.5mm;表层碳化物弥散分部,表层碳化物层(白亮层)厚度为0.017-0.025mm。综上所示,材料渗碳结果判定为合格。
106.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1-3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多阶段脉冲式重复渗碳处理工艺,在强渗阶段中,每一个渗碳气体脉冲之后,供应氮气进行缓冲,脉冲渗碳阶段供应氮气进行缓冲非常关键,以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基本脉冲单元,不断重复该基本单元进行多阶段脉冲式重复渗碳。通过该方式,在不提高渗碳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提升渗碳效率,缩短渗碳周期,在840-880℃能获得与900~1000℃下相同的渗碳性能,且渗碳时间还有缩短,且不易形成棒状和网状碳化物。本发明还能获得较薄的碳化物层和较厚的扩散层,所得工件的有效扩散层为2.5-3.5mm,表层碳化物层(白亮层)厚度为0.017-0.025mm。
107.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4可知,本发明的处理工艺用于同样是齿轮钢的42crmo4后,表层碳化物层厚度过厚,扩散层厚度较低,不能满足要求,用于不同的钢种,需要对工艺进一步进行改进优化。
108.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性能相当,但渗碳温度为940℃(本发明为840-880℃),渗碳时间显著增加,且表面碳化物层厚度显著增加,容易形成棒状和网状碳化物,成为后期可能的疲劳裂纹源。可见,本发明在不提高渗碳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提升渗碳效率,缩短渗碳周期,在840-880℃能获得与900~1000℃下相同的渗碳性能,且渗碳时间还有缩短,且不易形成棒状和网状碳化物。
109.表1齿轮钢渗碳后的试验结果
[0110][0111]

技术特征:
1.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强渗阶段:s1、将18nicrmo7-6齿轮钢工件放置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真空碳化炉内温度升至840-880℃,通入6-10m3/h的乙炔以及1-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1-3m3/h的氮气;s3、维持温度不变,通入6-10m3/h的乙炔以及1-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s4、维持温度不变,通入1-3m3/h的氮气;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基本脉冲单元时间为5-7min,总计处理的时间为6-10h;步骤s3的渗碳时间和步骤s4的时间比为1:1-1:3;步骤(b)分段式降温均温;步骤(c)高温回火;步骤(d)淬火;步骤(e)低温回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分段式降温均温具体过程为,降低加热炉炉温,工件随炉降温至750-800℃,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高温回火具体过程为,将工件放到回火炉中加热至620-680℃,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淬火具体过程为,将工件加热至800-850℃,保温,然后进行油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低温回火具体过程为,将工件置于回火炉中加热至150-230℃进行低温回火,保温,炉冷至室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18NiCrMo7-6齿轮钢的表面渗碳工艺,包括强渗,S1、将齿轮钢工件放于真空碳化炉内,将炉温升至840-880℃,通入6-10m3/h的乙炔和1-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S2、维持温度不变,通入1-3m3/h的氮气;S3、通入6-10m3/h的乙炔和1-3m3/h的氮气,进行渗碳处理;S4、通入1-3m3/h的氮气;重复步骤S3-S4,步骤S3-S4作为基本脉冲单元,每个基本脉冲单元时间为5-7min,总计处理时间为6-10h,然后分段式降温均温、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本发明在不提高渗碳温度的情况下,提升了渗碳效率,能获得较薄的碳化物层和较厚的扩散层。薄的碳化物层和较厚的扩散层。


技术研发人员:赵娜娜 陈思霖 杜蒙阳 邹军涛 姚特立 钟黎声 许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