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与流程

未命名 08-13 阅读:62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2.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的总称。vr是一种通过头戴设备产生声音、图像等人体能够感知到媒介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给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ar能够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如物体、图片、视频、声音、系统提示信息等)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并与人实现互动。手机、平板和头戴式ar眼镜等是目前最流行的ar设备。混合现实(mr)是指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后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在该环境下真实实体和数据实体共存,同时能实时交互。也就是说将“图像”置入了现实空间,同时这些“图像”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所我们熟悉的实物交互。mr的关键特征就是合成物体和现实物体能够实时交互。
3.视频传输是xr业务的一个核心,xr视频由多帧画面组成。通过信源压缩标准压缩后的一个xr视频帧一般由多个数据包组成。在xr视频帧的传输中,存在悬崖效应。悬崖效应指比特级的错误在xr视频帧内扩散的现象,单个比特错误会导致整个xr视频帧画面质量急剧下降。也就意味着只有收到xr视频帧全部的数据包,才能正常播放该xr视频帧的画面。
4.在现有的网络质量确定体系中主要基于包粒度确定网络质量。例如,网络设备通常将丢包率(packet error rate,per)作为网络质量指标。然而针对xr视频传输业务,由于悬崖效应的存在,在相同的丢包率下,不同的丢包位置对xr视频业务的丢帧数影响有很大区别。例如,假设丢包数量为100个,如果这100个数据包都包括于1个xr视频帧中,则丢帧数为1个。如果这100个数据包都包括于100个xr视频帧中,则丢帧数为100个。丢帧数不同导致对用户的体验损伤不同。因此,针对xr视频传输业务,基于包粒度确定出的网络质量指标与用户体验不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确定出符合用户体验的网络质量指标。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一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一类跳帧;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7.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基于帧的粒度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8.可选的,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可以为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发送时刻、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发送时刻。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可以为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发送时刻、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发送时刻。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x=1,

,n,n为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
x
,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不同连续跳帧情况下的用户体验损失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即能够基于较细粒度的跳帧情况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比例w
x
为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占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比例w
x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x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用户体验损失h
x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跳帧率,第一跳帧率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与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第一跳帧率,确定比例w
x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用分别统计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只需要统计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就能确定比例w
x
,有利于节省功耗。
1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统计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并基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确定比例w
x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用预先存储第一跳帧率和比例w
x
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节省存储资源。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h
x
满足以下公式:
14.h
x
=max(min(h,1/(a
x
+b
x
*exp(c
x
*(w
x-d
x
)))),1)
15.其中,本技术全文中,h为网络质量分数最大值。例如,h可以为5或10或100。本技术全文中,a
x
、b
x
、c
x
、d
x
为拟合系数。
1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h
x
满足以下公式:
17.h
x
=max(min(h,1/(a
x
+b
x
*w
x
)+c
x
),1)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假设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out
,xqi
跳帧-out
满足以下公式:
[0019][00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包括: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基于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数来综合确定网络质量分
数,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021]
假设目标网络质量分数为xqi,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out
,视频画质评价分数为xqi
画质
,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为xqi
群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022]
xqi=min(max((xqi
画质-1)*(1-c1*(h-xqi
跳帧-out
)-c2*(h-xqi
群时延
)-c3*|xqi
跳帧-out-xqi
群时延
|)+1,1),xqi
跳帧-out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023]
其中,本技术全文中,c1、c2或c3为拟合系数。
[0024]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025]
xqi=min(max(c1*xqi
画质
+c2*xqi
跳帧-out
+c3*xqi
群时延
,1),xqi
跳帧-out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02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二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二类跳帧;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还能够确定接入网设备的前置网络的传输质量,便于定位网络问题发生的位置,避免误判发生网络问题的位置。
[0027]
可选的,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可以为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到达时刻、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到达时刻。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可以为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到达时刻、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到达时刻。
[002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y,y=1,

,m,m为第一时间段内第二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y,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不同连续跳帧情况下的用户体验损失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即能够基于较细粒度的跳帧情况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02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y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比例wy为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占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比例wy,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y。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用户体验损失hy。
[003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跳帧率,第二跳帧率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与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第二跳帧率,确定比例wy。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用分别统计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只需要统计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就能确定比例wy,有利于节省功耗。
[003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统计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并基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
帧数,确定比例wy。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用预先存储第二跳帧率和比例wy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节省存储资源。
[003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hy满足以下公式:
[0033]hy
=max(min(h,1/(ay+by*exp(cy*(w
y-dy)))),1)
[0034]
其中,本技术全文中,ay、by、cy、dy为拟合系数。
[0035]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hy满足以下公式:
[0036]hy
=max(min(h,1/(ay+by*wy)+cy),1)
[0037]
可选的,假设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in
,xqi
跳帧-in
满足以下公式:
[0038][003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基于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和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确定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准确。
[0040]
可选的,假设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
,xqi
跳帧
满足以下公式:
[0041]
xqi
跳帧
=h-(xqi
跳帧-in-xqi
跳帧-out
)
[004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并基于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数来综合确定网络质量分数,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043]
假设目标网络质量分数为xqi,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
,视频画质评价分数为xqi
画质
,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为xqi
群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044]
xqi=min(max((xqi
画质-1)*(1-c1*(h-xqi
跳帧
)-c2*(h-xqi
群时延
)-c3*|xqi
跳帧-xqi
群时延
|+1,1),xqi
跳帧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045]
其中,本技术全文中,c1、c2或c3为拟合系数。
[0046]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047]
xqi=min(max(c1*xqi
画质
+c2*xqi
跳帧
+c3*xqi
群时延
,1),xqi
跳帧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04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与帧时延预算时长之和,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基于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确定。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线学习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能够使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更加准确。
[0049]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0050]
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一方面的方法被执行。
[0051]
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0052]
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0053]
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处理器用于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0054]
第七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0055]
第八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56]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0057]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跳帧的示意图;
[0058]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9]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跳帧的示意图;
[0060]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1]
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跳帧的示意图;
[0062]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63]
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64]
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66]
本技术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67]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68]
在本技术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
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069]
为了确定出符合用户体验的网络质量指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0070]
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0071]
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媒体服务器、核心网(core network,cn)、(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和终端。
[0072]
下面分别对图1中系统架构所涉及的媒体服务器、核心网、接入网和终端进行详细说明。
[0073]
一、媒体服务器
[0074]
提供计算或应用服务的设备。在端管协同(ran-application coordination)场景中,媒体服务器可封装媒体信息字段,并通过协议发送该媒体信息字段至核心网。该媒体信息字段中包括媒体信息,该媒体信息用于指示哪些数据包属于哪些视频帧。例如,媒体信息指示数据包序号为{1,2,4,

,60}的数据包属于第i个用户的第j帧,i大于或等于0,j大于或等于0。
[0075]
二、核心网
[0076]
完成注册、连接、会话管理三大功能。网络开放功能模块:向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暴露3gpp网络功能的业务和能力,同时也可以让af向3gpp网络功能提供信息;策略计费功能模块:进行计费策略和服务质量策略的策略管理;会话管理功能模块(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完成ue ip地址分配,用户面功能选择,计费与服务质量策略控制等会话管理功能;用户面功能模块(user plane function,upf):进行用户面具体的数据转发,并基于流量情况生成话单。同时起到数据面锚点的功能。
[0077]
在端管协同场景中,核心网负责解析媒体信息字段,并通过用户面的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ing protocol for the user plane,gtp-u)向接入网设备通知媒体信息字段中的媒体信息。核心网在无法获得媒体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来包特征做视频帧识别,识别出属于同一个视频帧的数据包,然后向接入网设备通知媒体信息。
[0078]
三、接入网
[0079]
接入网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或者说网络设备),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接口可以为uu接口(或称为空口)。当然,在未来通信中,这些接口的名称可以不变,或者也可以用其它名称代替,本技术对此不限定。
[0080]
接入网设备即为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以下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多个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0081]
四、终端
[0082]
终端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r)终端、增强现实(ar)终端、混合现实(mr)终端、扩展现实(x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终端等等。本技术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0083]
为了便于对本方案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对出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一些名词或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0084]
一、视频帧
[0085]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视频帧可以为xr业务的视频帧,或者为云业务的视频帧等。如云业务可以为云游戏、云视频等。一个视频帧包括多个数据包,终端在接收到一个视频帧的所有数据包之后,才能正常播放该视频帧对应的画面。并且终端不会对视频帧进行延迟播放,如果某个视频帧错过播放窗口,则该视频帧会被终端丢弃。
[0086]
二、跳帧
[0087]
如果终端接收到某个视频帧,但是由于该视频帧错过播放窗口,导致终端不会显示该视频帧,则该视频帧发生了跳帧。例如,如图2所示,假设长方形块长度表示视频帧从首包发送到尾包发送的持续发送时间。视频帧的首包表示视频帧的第一个数据包,视频帧的尾包表示视频帧的最后一个数据包。视频帧的尾包从接入网设备发送出去的时间间隔并不遵守严格的周期性,而是存在抖动。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严格的周期。可以看到视频帧2的
尾包与视频帧3的尾包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送,这两个视频帧在显示刷新时会发生冲突。视频播放时总是会显示最新的一帧,也即播放视频帧3,那么,视频帧2发生了跳帧。跳帧占用了空口资源,虽然无法最终显示,但是能够在终端帮助解码渲染。只是从显示刷新的角度来看,无法在特定的时间窗内播放。
[008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进一步进行介绍:
[0089]
请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中以接入网设备作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本技术并不限制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3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支持该接入网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或者,该方法的执行主体还可以是其他的网络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
[0090]
301、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
[0091]
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可以向终端发送多个视频帧。第一时间段可以是预设的一个时间段,例如,可以为50ms(毫秒)、100ms或200ms等。
[0092]
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是指在理想情况下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该视频帧的时刻。现网中由于视频帧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间抖动以及调度时延的不确定性,导致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视频帧的时间是准周期的,表现为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视频帧的时间在理想发送时刻的附近波动。理想发送时刻是周期性的,周期为视频帧帧率的倒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具体可以为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发送时刻或者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发送时刻。视频帧的首包为视频帧的第一个数据包。视频帧的尾包为视频帧的最后一个数据包。视频帧的中间包为视频帧的除第一个数据包和最后一个数据包之外的数据包。
[009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与帧时延预算时长之和。
[0094]
其中,帧时延预算时长可以是一个预设时长。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是指在理想情况下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接收到该视频帧的时刻。现网中由于网络抖动的存在,导致视频帧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间是准周期的,表现为视频帧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间在理想到达时刻的附近波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是周期性的,周期为视频帧帧率的倒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具体可以为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到达时刻或者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到达时刻。
[0095]
例如,视频帧的理想接收时刻为30.34ms,帧时延预算时长为3ms,则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33.34ms。
[009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基于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确定。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是指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接收到该视频帧的实际时刻。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具体可以为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到达时刻或者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到达时刻。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线学习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能够使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更加准确。
[0097]
如果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则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基于该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
达时刻确定。
[0098]
如果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为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到达时刻,则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到达时刻基于该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到达时刻确定。
[0099]
如果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为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到达时刻,则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到达时刻基于该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到达时刻确定。
[0100]
接入网设备还可接收核心网通过gtp-u发送的媒体信息,该媒体信息用于指示视频帧包括的数据包的序号。接入网设备接收媒体信息之后,就能基于媒体信息确定视频帧的首包、中间包或尾包。
[0101]
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视频帧之后,会记录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这样就可利用记录的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来确定后续接收到的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例如,以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为例。假设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100个视频帧,则接入网设备可以记录该第100个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并基于第100个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以及之前记录的第1个视频帧~第99个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基于线性回归,在线学习第100个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
[0102]
例如,向量包括第1个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0~第99个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t-1。向量包括第1个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t(0)~第99个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t(t-1)。接入网设备可采用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基于和第100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t,确定第100个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t(t)。例如,假设通过线性回归可以得到t(t)=kt+b。
[0103]
302、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04]
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在确定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可基于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和该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确定该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一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一类跳帧。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第一类跳帧的判定结果,来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05]
其中,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是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可以为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发送时刻或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发送时刻。
[0106]
如果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则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如果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中间包实际发送时刻,则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中间包理想发送时刻。如果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发送时刻,则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发送时刻。
[0107]
举例来说,以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视频帧的实
际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为例。如图4所示,假设第一时间段内发送了6个视频帧。接入网设备基于视频帧1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和视频帧1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确定视频帧1是否为第一类跳帧。接入网设备基于视频帧2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和视频帧2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确定视频帧2是否为第一类跳帧。以此类推,接入网设备基于视频帧6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和视频帧6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确定视频帧6是否为第一类跳帧。接入网设备可以在视频帧发送之后,立即确定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并基于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和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确定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或者,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所有视频帧都发送之后,再确定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并基于视频帧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和视频帧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确定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如图4所示,由于视频帧1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位于视频帧1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之前,所以视频帧1不为第一类跳帧。由于视频帧2的尾包实际发送时刻位于视频帧2的尾包理想发送时刻之后,所以视频帧2为第一类跳帧。同理,视频帧3~视频帧5为第一类跳帧,视频帧6不为第一类跳帧。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所有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之后,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第一类跳帧的判定结果,来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定义了接入网设备传输视频帧的指标,可以指导运营商建网,衡量网络对用户体验影响的性能,牵引网络升级换代。可用于网络问题定位、定界、指导算法设计或网规网优等。
[010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1)和步骤12):
[0109]
11)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x=1,

,n,n为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
[0110]
其中,n可以是一个预设值,或者n也可以是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跳帧的实际最大连续出现次数。
[0111]
举例来说,假设n为3。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1,并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2,并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3;接入网设备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1、用户体验损伤h2和用户体验损伤h3,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12]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该比例w
x
为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占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接入网设备基于比例w
x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x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用户体验损失h
x

[0113]
举例来说,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情况发生3次,则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为3。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情况发生3次,则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为6。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情况发生1次,则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为3。假设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为24。w1=3/24。w2=6/24。w3=
3/24。接入网设备基于w1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1,并基于w2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2,并基于w3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3。接入网设备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1~用户体验损伤h3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14]
下面对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0115]
方式一、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跳帧率,该第一跳帧率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与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跳帧率,确定比例w
x

[0116]
例如,假设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总共出现12个第一类跳帧,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为24。那么,第一跳帧率为12/24。
[0117]
在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中预先存储有第一跳帧率与w
x
的对应关系。n为一个预设值。例如,以n为5为例,第一跳帧率与w
x
的对应关系可如下表1所示。假设第一跳帧率为10%,则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一跳帧率确定w1为0.09333,w2为0.006667,w3为0,w4为0,w5为0。假设第一跳帧率为50%,则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一跳帧率确定w1为0.10667,w2为0.16666,w3为0.09,w4为0.12,w5为0.016667。接入网设备基于w1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1,并基于w2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2,并基于w3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3,并基于w4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4,并基于w5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5。接入网设备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1~用户体验损伤h5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18]
表1
[0119]
第一跳帧率w1w2w3w4w50%000005%0.0366630.01333300010%0.093330.00666700015%0.093330.0333330.010.013333020%0.136660.0533330.010025%0.150.080.020030%0.120.119990.060035%0.123330.113330.070.0266670.01666740%0.093330.126670.120.0266670.03333345%0.130.140.070.040.0750%0.106670.166660.090.120.016667
[0120]
基于方式一,不用分别统计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只需要统计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就能确定比例w
x
,有利于节省功耗。并且经过实验证明,基于方式一计算得到的比例w
x
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与实测用户体验分数的相关性可达96.2017%。
[0121]
方式二、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统计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并基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确定比例w
x
。基于方式二,不用预先存储第一跳帧率和比例w
x
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节省存储资源。
[0122]
例如,假设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为24,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位置分别为视频帧3、视频帧5、视频帧7、视频帧9、视频帧10、视频帧12、视频帧13、视频帧15、视频帧16、视频帧17。接入网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为3,以及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为4,以及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为3。因此,接入网设备确定w1=3/24。w2=4/24。w3=3/24。
[0123]
也就是说,在方式二中,接入网设备不需要先确定第一跳帧率,再基于第一跳帧率确定w
x
。接入网设备可直接统计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进而基于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确定w
x

[0124]
下面对接入网设备基于比例w
x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x
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012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h
x
满足以下公式:
[0126]hx
=max(min(h,1/(a
x
+b
x
*exp(c
x
*(w
x-d
x
)))),1)
[0127]
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全文中,h为网络质量分数最大值,后文不再赘述。例如,h可以为5或10或100。本技术实施例全文中,a
x
、b
x
、c
x
、d
x
为拟合系数,后文不再赘述。
[0128]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h
x
满足以下公式:
[0129]hx
=max(min(h,1/(a
x
+b
x
*w
x
)+c
x
),1)
[0130]
12)接入网设备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
x
,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31]
例如,假设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out
,xqi
跳帧-out
满足以下公式:
[0132][0133]
基于步骤11)和步骤12),能够基于不同连续跳帧情况下的用户体验损失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即能够基于较细粒度的跳帧情况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134]
或者,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不通过上述步骤11)和步骤12)来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接入网设备可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
[013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还可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并基于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数来综合确定网络质量分数,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136]
其中,视频画质评价分数用于评价视频业务的画面质量,视频画质评价分数越高视频业务的画面质量越高,视频画质评价分数越低视频业务的画面质量越低。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用于评价视频业务的延迟,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越高,视频业务的延迟越小,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越低,视频业务的延迟越大。
[0137]
假设目标网络质量分数为xqi,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out
,视频画质评价分数为xqi
画质
,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为xqi
群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xqi=min(max((xqi
画质-1)*(1-c1*(h-xqi
跳帧-out
)-c2*(h-xqi
群时延
)-c3*|xqi
跳帧-out-xqi
群时延
|)+1,1),xqi
跳帧-out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138]
本技术实施例全文中,c1、c2或c3为拟合系数,后文不再赘述。
[0139]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140]
xqi=min(max(c1*xqi
画质
+c2*xqi
跳帧-out
+c3*xqi
群时延
,1),xqi
跳帧-out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141]
目标网络质量分数可以指导运营商建网,衡量网络对用户体验影响的性能,牵引网络升级换代。可用于网络问题定位、定界,指导算法设计或网规网优等。
[0142]
基于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基于帧的粒度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143]
请参见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中以接入网设备作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本技术并不限制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5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支持该接入网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或者,该方法的执行主体还可以是其他的网络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
[0144]
501、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
[0145]
502、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46]
其中,步骤501~步骤5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301~步骤302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赘述。
[0147]
503、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
[0148]
其中,步骤501和步骤502可在步骤503和步骤504之前执行,或者在步骤503和步骤504之后执行,本技术不做限定。
[014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也可单独执行步骤503和步骤504,不执行步骤501和步骤502。图5以接入网设备既执行步骤501和步骤502,也执行步骤503和步骤504为例。
[0150]
关于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的介绍,以及如何确定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可参见前文中步骤301下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0151]
504、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52]
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在确定视频帧的理想达到时刻之后,可基于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该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确定该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二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二类跳帧。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第二类跳帧的判定结果,来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53]
举例来说,以视频帧的理想达到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理想达到时刻,视频帧的实际达到时刻为视频帧的首包实际达到时刻为例。如图6所示,假设第一时间段内发送了6个视频帧。接入网设备基于视频帧1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1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确定视频帧1是否为第二类跳帧。接入网设备基于视频帧2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2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确定视频帧2是否为第二类跳帧。以此类推,接入网设备基于视频帧6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6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确定视频帧6是否为第二类跳帧。接入网设备可以在视频帧到达接入网设备之后,立即确定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并基于视频
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确定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或者,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所有视频帧都到达接入网设备之后,再确定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并基于视频帧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确定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如图6所示,由于视频帧1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位于视频帧1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之前,所以视频帧1不为第二类跳帧。由于视频帧2的首包实际到达时刻位于视频帧2的首包理想到达时刻之后,所以视频帧2为第二类跳帧。同理,视频帧3~视频帧5为第二类跳帧,视频帧6不为第二类跳帧。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所有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之后,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第二类跳帧的判定结果,来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可以用来指导运营商建网,衡量网络对用户体验影响的性能,牵引网络升级换代。可用于网络问题定位、定界,指导算法设计或网规网优等。
[015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1)和步骤22):
[0155]
21)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y,y=1,

,m,m为第一时间段内第二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
[0156]
其中,m可以是一个预设值,或者m也可以是第一时间段内第二类跳帧的实际最大连续出现次数。
[0157]
举例来说,假设m为3。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1,并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2,并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3;接入网设备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1、用户体验损伤h2和用户体验损伤h3,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58]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y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比例wy为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占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接入网设备基于比例wy,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y。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用户体验损失hy。
[0159]
举例来说,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情况发生3次,则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1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为3。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情况发生3次,则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2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为6。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情况发生1次,则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3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为3。假设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为24。w1=3/24。w2=6/24。w3=3/24。接入网设备基于w1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1,并基于w2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2,并基于w3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3。接入网设备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1~用户体验损伤h3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60]
下面对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0161]
方式一、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一时
间段内的第二跳帧率,第二跳帧率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与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跳帧率,确定比例wy。基于方式一,不用分别统计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只需要统计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就能确定比例wy,有利于节省功耗。
[0162]
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跳帧率,确定比例wy的实现原理,与前文中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跳帧率,确定w
x
的实现原理类似,在此不赘述。
[0163]
方式二、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统计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并基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确定比例wy。基于该方式二,不用预先存储第二跳帧率和比例wy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节省存储资源。方式二的实现原理,与前文中基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确定比例w
x
的实现原理类似,在此不赘述。
[0164]
下面对接入网设备基于比例wy,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y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0165]
可选的,hy满足以下公式:
[0166]hy
=max(min(h,1/(ay+by*exp(cy*(w
y-dy)))),1)
[0167]
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全文中,ay、by、cy、dy为拟合系数,后文不再赘述。
[0168]
可选的,hy满足以下公式:
[0169]hy
=max(min(h,1/(ay+by*wy)+cy),1)
[0170]
22)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y,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71]
例如,假设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in
,xqi
跳帧-in
满足以下公式:
[0172][0173]
基于步骤21)和步骤22),能够基于不同连续跳帧情况下的用户体验损失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即能够基于较细粒度的跳帧情况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17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还可基于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和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确定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准确。
[0175]
例如,假设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
,xqi
跳帧
满足以下公式:
[0176]
xqi
跳帧
=h-(xqi
跳帧-in-xqi
跳帧-out
)
[017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还可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并基于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数来综合确定网络质量分数,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
[0178]
关于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的相关介绍可参见前文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0179]
假设目标网络质量分数为xqi,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为xqi
跳帧
,视频画质评价分数为xqi
画质
,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为xqi
群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180]
xqi=min(max((xqi
画质-1)*(1-c1*(h-xqi
跳帧
)-c2*(h-xqi
群时延
)-c3*|xqi
跳帧-xqi
群时延
|)+1,1),xqi
跳帧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18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xqi满足以下公式:
[0182]
xqi=min(max(c1*xqi
画质
+c2*xqi
跳帧
+c3*xqi
群时延
,1),xqi
跳帧
,xqi
画质
,xqi
群时延
,h)
[0183]
基于图5所描述的方法,还能够确定接入网设备的前置网络的传输质量,便于定位网络问题发生的位置,避免误判发生网络问题的位置。
[0184]
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3、图5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701和处理单元702。其中,处理单元7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通信单元701集成有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通信单元70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也可将通信单元701拆分为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0185]
处理单元702,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一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一类跳帧;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8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x=1,

,n,n为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
x
,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8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比例w
x
为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占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比例w
x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x

[018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跳帧率,第一跳帧率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与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第一跳帧率,确定比例w
x

[018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还用于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基于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
[019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还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二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二类跳帧;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9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
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y,y=1,

,m,m为第一时间段内第二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用户体验损伤hy,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9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y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比例wy为在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占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比例wy,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y。
[019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y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跳帧率,第二跳帧率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与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第二跳帧率,确定比例wy。
[019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基于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和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确定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019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702,还用于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基于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第二目标网络质量分数。
[019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与帧时延预算时长之和,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基于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确定。
[0197]
图8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8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支持接入网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0198]
所述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所述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0199]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8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8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8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8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0200]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805、天线806。所述收发器8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8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其中,图7所示的处理单元702可以为处理器801。通信单元701可以为收发器805。
[0201]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收发器805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数据收发操作。
[0202]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8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0203]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801可以存有指令803,指令803在处理器8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8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8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801可能由硬件实现。
[0204]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0205]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但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8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0206]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0207]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0208]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sm);
[0209]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0210]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0211]
(6)其他等等。
[0212]
对于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的情况,可参见图9所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芯片900包括处理器901、接口902。可选的,还可包括存储器903。其中,处理器9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口9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0213]
一种设计中,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0214]
所述接口902,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例如,接口902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信号接收或输出操作。
[0215]
所述处理器901,用于执行数据处理操作。例如,处理器901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0216]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给出的通信
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0217]
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0218]
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219]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0220]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0221]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022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前,则所述视频帧不为第一类跳帧;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则所述视频帧为第一类跳帧;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所述x=1,

,n,所述n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所述用户体验损伤h
x
,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所述比例w
x
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占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所述比例w
x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x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跳帧率,所述第一跳帧率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所述第一跳帧率,确定比例w
x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基于所述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所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所述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前,则所述视频帧不为第二类跳帧;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后,则所述视频帧为第二类跳帧;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y
,所述y=1,

,m,所述m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二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所述用户体验损伤h
y
,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y
,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
y
,所述比例w
y
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占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所述比例w
y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y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
y
,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跳帧率,所述第二跳帧率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所述第二跳帧率,确定比例w
y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和所述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确定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基于所述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与所述帧时延预算时长之和,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基于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所述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确定。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前,则所述视频帧不为第一类跳帧;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则所述视频帧为第一类跳帧;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所述x=1,

,n,所述n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所述用户体验损伤h
x
,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x
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所述比例w
x
为在所述
第一时间段内连续x次出现第一类跳帧的总帧数占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所述比例w
x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x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比例w
x
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跳帧率,所述第一跳帧率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类跳帧的总数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所述第一跳帧率,确定比例w
x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所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所述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目标网络质量分数。18.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前,则所述视频帧不为第二类跳帧;若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在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之后,则所述视频帧为第二类跳帧;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y
,所述y=1,

,m,所述m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二类跳帧的最大连续出现次数;基于所述用户体验损伤h
y
,确定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用户体验损伤h
y
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
y
,所述比例w
y
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连续y次出现第二类跳帧的总帧数占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例;基于所述比例w
y
,确定用户体验损伤h
y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比例w
y
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二类跳帧,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跳帧率,所述第二跳帧率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类跳帧的总数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的视频帧总数的比值;基于所述第二跳帧率,确定比例w
y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和所述第二跳帧网络质量分数,确定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
数。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跳帧网络质量分数、视频画质评价分数和视频群时延评价分数,确定第二目标网络质量分数。24.根据权利要求13~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为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与所述帧时延预算时长之和,所述视频帧的理想到达时刻基于所述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和所述视频帧之前的多个视频帧的实际到达时刻确定。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接口耦合;所述接口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代码指令,以使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前,则视频帧不为第一类跳帧;若视频帧的实际发送时刻在视频帧的理想发送时刻之后,则视频帧为第一类跳帧;基于第一时间段内各视频帧是否为第一类跳帧,确定第一跳帧网络质量分数。基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基于帧的粒度来确定网络质量分数,这样有利于使确定的网络质量分数更加符合用户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 吴可镝 沈慧 李拟珺 魏岳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