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7
阅读:152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苯氧威,其化学名为2-(对-苯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酸乙酯,它是一种非萜烯类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具有昆虫生长调节剂作用,杀虫广谱;但它的杀虫作用是非神经性的,表现为对多种昆虫有强烈的保幼激素活性,可导致杀卵、抑制成虫期的变态和幼虫期的蜕皮,造成幼虫后朋或蛹期死亡,杀虫专一,对蜜蜂和有益生物无害。苯氧威主要用于仓库,防治仓贮害虫,井具有昆虫生上调节作用,如破坏昆虫特有的蜕变、喷洒谷仓防止鞘翅目、鳞翅目类害虫的繁殖,室内裂缝喷粉防治蟑螂、跳蚤等。可制成饵料防治火蚁、白蚁等多种蚁群,撤施于水中抑止蚊幼虫发育为成蚊在棉田、果园、菜圃和观赏植物上,能有效的防治木虱,蚧类、卷叶蛾等,并对当前常用农药已有抗性的害虫亦有效。
3.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全新的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对多种农业害虫如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在水稻生产上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好安全系数高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如稻田蜘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哺乳动物、鱼类和鸟类等的毒性极低。近年来该药已大面积应用于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中。但是长期的化学农药投入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环境的污染害虫抗药性引发的问题收获作物上农药的残留,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等。
4.精油(essention oil)又称芳香油(aromatic oil)或挥发油(volatile oil)。植物精油是植物体内的一类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由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简单化合物组成,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物质的总称。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草原及流沙地上常见的一种半灌木,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1975)。中医上用来止咳、祛痰、平喘、解表、祛湿。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等(《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1975)。至今未见有关盐蒿与其他杀虫剂复配的报道。
5.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杀虫谱窄,连续使用后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活性成分进行复配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扩大杀虫谱,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相加作用,表现为增效作用的复配较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而目前关于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这两种活性成分的复配,或是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这三种活性成分的复配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该农用组合物
的有效成分为按照特定比例复配的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这两者作用机理不同,通过验证它们的复配产生了良好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减缓了抗药性的产生,提高了杀虫效果,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三元复配的农用组合物,通过验证它们的复配产生了良好的增效作用。
7.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20~12:1。
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易于知晓,提高农用组合物的药效,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多采用多种农药组合使用或者联合使用,但由于各组分与内在机理的不明,多种农药组合使用或者联合使用后的防治效果是否为协同增效是难以预期的。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的试验探究,根据田间试验表现出的综合效果评定,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且都优于单剂的使用效果。
9.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农用组合物中,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17~14:1。
10.更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农用组合物中,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15.5:1。
11.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农用组合物中,还包括盐蒿精油。
1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农用组合物中,以质量比计,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的配比为20~12:1:5~10。
13.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盐蒿精油的制备方法为,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全株干燥粉碎后,经水蒸气蒸馏制得。
14.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本发明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制备成为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剂型中的一种。所述的功能性组合物还含有配制农药制剂所需的助剂,助剂可以是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发明所述的助剂可以均为已知物质,比如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15.施药方式可以采取喷雾、灌根、浸根、浸种、浇施、甩施、撒施、沟施、穴施等。防治害虫时优选喷雾处理,防治害虫优选剂型为水乳剂。
16.本发明还提供了将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制备为水乳剂的方法,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有效成分20~40%、食用植物油10~15%、硅油3~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7~10%、氰乙基纤维素3~5%、丙三醇3~6%、水补足100%。
17.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与食用植物油、硅油、氰乙基纤维素在机械搅拌下混合均匀,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丙三醇和水,在8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30分钟,制得水乳剂。
18.本发明的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蔬菜中的虫害,所述虫害优选为鳞翅目害,例如棉铃虫、小菜蛾、螟虫或夜蛾。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
用组合物,该组合物对植物虫害,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本专利发明人对该组合物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在本发明给定的配比范围内,该组合物对植物害虫防治效果优于单剂使用,表明该组合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本发明的还有一个贡献在于将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复配,该组合物对植物害虫防治效果优于单剂使用,表明该组合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24.供试虫:室内累代饲养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小菜蛾三龄幼虫。
25.供试药剂:苯氧威(购自湖北鑫润德化工有限公司)、氯虫苯甲酰胺(购自重庆华歌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盐蒿精油(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全株干燥粉碎后,经水蒸气蒸馏制得)。
26.试验方法:采用夹毒叶片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2-2006》,具体方法如下。
27.首先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叶蝶,放入培养皿,保湿。接着用毛细管点滴器将各处理药剂从低浓度开始,每叶蝶点滴1μl药液,待溶剂挥发后和另一片涂有淀粉糊的叶蝶对合制成夹毒叶蝶,制作完毕放于12孔组织培养板的孔内。最后组织培养板每个孔内接1头试虫,置于温度26
±
1℃、相对湿度为70%的智能养虫室内。接虫2~4小时后,待试虫取食完含药叶蝶后,在培养板孔内加入清洁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蝶的试虫。每处理设4次重复,每重复不少于12个夹毒叶蝶,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28.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29.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
50
/供试药剂lc
50
)
×
100。
3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31.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100。
[0032]
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33]
表1,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0034]
[0035][0036]
从上面的表1可以看出,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重量比在20:1和5:1时,表现为相加作用,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重量比在20~12:1时,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120。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质量比为15.5:1时,共毒系数达到了161.17。苯氧威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重量比在20~12:1:5~10时,也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120。
[0037]
制剂实施例1
[0038]
本制剂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的水乳剂制备。
[0039]
水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有效成分(以质量比计,苯氧威素:氯虫苯甲酰胺=20:1)20%、葵花籽油10%、硅油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7%、氰乙基纤
维素3%、丙三醇3%、水补足100%。
[0040]
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与食用植物油、硅油、氰乙基纤维素在机械搅拌下混合均匀,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丙三醇和水,在8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30分钟,制得水乳剂。
[0041]
制剂实施例2
[0042]
本制剂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的水乳剂制备。
[0043]
水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有效成分(以质量比计,苯氧威素:氯虫苯甲酰胺:盐蒿精油=20:1:5)40%、葵花籽油15%、硅油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氰乙基纤维素5%、丙三醇6%、水补足100%。
[0044]
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盐蒿精油与食用植物油、硅油、氰乙基纤维素在机械搅拌下混合均匀,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丙三醇和水,在8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30分钟,制得水乳剂。
[0045]
实施例2
[004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进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试验。
[0047]
试验地点为浙江省金华市,水稻品种为浙粳优77,试验分组如表2所示,每处理3次重复,每处理小区面积666.7m2,各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施药时正值水稻二化螟发生初期,选择一块水稻田作为空白对照区,对照区为清水喷雾,不喷施药剂,其余试验田为药剂处理区,喷施不同的水乳剂,制备方法参考制剂实施例。每667m2按规定药量兑水450kg,有效成分用量统一为5g/hm2,采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由人工进行均匀喷雾。
[0048]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第3、7、14天分别调查活虫数量,计算防效,并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按下列公式计算每个重复的防治效果。
[0049]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组施药前虫数
×
处理组施药后虫数)/(空白对照组施药后虫数
×
处理组施药前虫数)]
×
100%
[0050]
表2: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
[0051]
[0052][0053]
由表2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施药后3天、7天、14天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3个对照药剂,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根据对田间试验过程全程的观察,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水稻长势良好,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水稻是安全的。
[0054]
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20~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17~1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15.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盐蒿精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苯氧威、氯虫苯甲酰胺和盐蒿精油的配比为20~12:1:5~10。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在防治粮食作物、蔬菜虫害中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害为鳞翅目害虫。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害为棉铃虫、小菜蛾、螟虫或夜蛾。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用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计,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为20~12:1。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发现,苯氧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杀虫效果优异,表现出协同增效的作用。表现出协同增效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樊新奇 刘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农王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