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8 阅读:11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留置针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留置针需要反复多次冲管、封管,这样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论是输液器还是注射器,从留置针上退出时,都会产生负压而回血,并且形成血栓,要防止回血的产生,就必须在退针时边退边进液,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经验积累要求较高。为了现有的无针接头有通过在上壳内设置硅胶,且在硅胶与上壳的注液孔对应的一端开设有进液缺口,使用时通过推开硅胶与上壳形成间隙后,便于药液进入,而不使用时,通过硅胶的弹性回弹与上壳密封,但是现有硅胶为一整体结构,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长时间使用其回弹概率较低,从而会影响硅胶与上壳的密封;另外,在上壳与硅胶在使用前和回弹后,硅胶的端面与上壳的注液孔端均裸露在外,所以会沾上细菌、灰尘,从而影响输液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具有增强密封性能,防止产生回血,能有效防菌防尘,安装方便的特点。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包括与外界管道连接的上壳、正压硅胶以及与留置针通过鲁尔接头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包括正压套筒和螺接头,所述螺接头上连接有防菌防尘贴,螺接头内开设有注液孔,正压套筒内开设有正压内腔,注液孔与正压内腔通过密封面连通,所述正压硅胶包括硅胶套筒和硅胶头,硅胶头顶端设有密封端面,硅胶头开设有进液缺口,硅胶头与硅胶套筒之间通过密封肩相连,所述进液缺口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与进液缺口之间形成有切缝。
6.优选的,所述防菌防尘贴包括套接于所述螺接头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活动铰接有可与连接板错位连接或展开挡设于密封面端面的活动挡板。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硅胶套筒内壁开设有卡接槽,下壳外壁设有防漏环,所述正压硅胶与下壳通过防漏环与卡接槽配合卡接。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面包括上端与注液孔连接的第一锥形密封槽和下端与正压内腔连接的第二锥形密封槽。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肩包括与第一锥形密封槽配合设置的第一锥形密封环和与第二锥形密封槽配合设置的第二锥形密封环。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液缺口靠近所述密封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密封凹槽。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硅胶套筒内侧壁上形成有回弹加强筋。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壳与上壳之间通过超声焊接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与外界管道连接的上壳、正压硅胶以及与留置针通过鲁尔接头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包括正压套筒和螺接头,所述螺接头上连接有防菌防尘贴,螺接头内开设有注液孔,正压套筒内开设有正压内腔,注液孔与正压内腔通过密封面连通,所述正压硅胶包括硅胶套筒和硅胶头,硅胶头顶端设有密封端面,硅胶头开设有进液缺口,硅胶头与硅胶套筒之间通过密封肩相连,所述进液缺口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与进液缺口之间形成有切缝,将本使用新型通过鲁尔接头连接连接在外界管道与留置针之间,安装方便,使用时,先打开防菌防尘贴,再通过对正压硅胶的密封端面施加压力,让其硅胶内腔产生内折形变,进而使密封贴合处分离产生间隙,实现药液在接头内腔流通,完成输液后外部管道撤离,此时对正压硅胶的密封端面施加力消失,正压硅胶的硅胶头和支撑台回弹回复原本形状,与上壳重新密封贴合,这样增强密封性能,随着硅胶内腔恢复上壳内腔容积变小,从而产生正压,防止血液回流,最后再将防菌防尘贴粘贴在密封端面,便能有效防菌防尘。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的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正压硅胶的剖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防菌防尘贴的常备状态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防菌防尘贴的工作状态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常备状态图。
21.图8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工作状态图。
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8所示,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包括与外界管道连接的上壳1、正压硅胶2以及与留置针通过鲁尔接头连接的下壳3,所述下壳3与上壳1之间通过超声焊接连接,所述上壳1包括正压套筒4和螺接头5,所述螺接头5上连接有防菌防尘贴6,螺接头5内开设有注液孔7,正压套筒4内开设有正压内腔8,注液孔7与正压内腔8通过密封面9连通,所述正压硅胶2包括硅胶套筒10和硅胶头11,硅胶头11顶端设有密封端面12,硅胶头11开设有进液缺口13,硅胶头11与硅胶套筒10之间通过密封肩14相连,所述进液缺口13内设有支撑台15,支撑台15与进液缺口13之间形成有切缝16,将本实用新型通过鲁尔接头连接连接在外界管道与留置针之间,安装方便,使用时,先打开防菌防尘贴6,再通过对正压硅胶2的密封端面12施加压力,让其硅胶内腔产生内折形变,空气通过下壳3排气空孔排出,扩大输液内腔进而使密封贴合处分离产生间隙,实现药液在接头内腔流通,完成输液后外部管道撤离,此时对正压硅胶2的密封端面12施加力消失,正压硅胶2的硅胶头11和支撑台15回弹恢复原本形状,与上壳1重新密封贴合,这样增强密封性能,随着硅胶内腔恢复上壳1内腔容积变小,从而产生正压,防止血液回流,最后再将防菌防尘贴6粘贴在密封端面12,便能有效防菌防尘。
24.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菌防尘贴6包括套接于所述螺接头5上的套环17,所述套环17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一端活动铰接有可与连接板18错位连接或展开挡设于密封面9端面的活动挡板19,防菌防尘贴6采用高分子材料(如抗菌塑料)制成,具有抗菌功能,具有胶粘性或真空吸附的特点,可多次重复使用,在使用前自粘在一起,使用过程中与无针接头的进液端口粘在一起。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套筒10内壁开设有卡接槽,下壳3外壁设有防漏环20,所述正压硅胶2与下壳3通过防漏环20与卡接槽配合卡接,防漏环20与卡接槽过盈配合或胶粘连接,对药液起到密封防漏的效果。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面9包括上端与注液孔7连接的第一锥形密封槽21和下端与正压内腔8连接的第二锥形密封槽22,所述密封肩14包括与第一锥形密封槽21配合设置的第一锥形密封环23和与第二锥形密封槽22配合设置的第二锥形密封环24,所述进液缺口13靠近所述密封端面12的一端开设有密封凹槽25,通过第一锥形密封槽21与第一锥形密封环23以及第二锥形密封槽22与第二锥形密封环24的在不输液或输液完成后,使上壳1与正压硅胶2密封连接。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套筒10内侧壁上形成有回弹加强筋26,回弹加强筋26能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包括与外界管道连接的上壳、正压硅胶以及与留置针通过鲁尔接头连接的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正压套筒和螺接头,所述螺接头上连接有防菌防尘贴,螺接头内开设有注液孔,正压套筒内开设有正压内腔,注液孔与正压内腔通过密封面连通,所述正压硅胶包括硅胶套筒和硅胶头,硅胶头顶端设有密封端面,硅胶头开设有进液缺口,硅胶头与硅胶套筒之间通过密封肩相连,所述进液缺口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与进液缺口之间形成有切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菌防尘贴包括套接于所述螺接头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活动铰接有可与连接板错位连接或展开挡设于密封面端面的活动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套筒内壁开设有卡接槽,下壳外壁设有防漏环,所述正压硅胶与下壳通过防漏环与卡接槽配合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包括上端与注液孔连接的第一锥形密封槽和下端与正压内腔连接的第二锥形密封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肩包括与第一锥形密封槽配合设置的第一锥形密封环和与第二锥形密封槽配合设置的第二锥形密封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缺口靠近所述密封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密封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套筒内侧壁上形成有回弹加强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与上壳之间通过超声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回血正压无针接头,包括上壳、正压硅胶以及下壳,上壳包括正压套筒和螺接头,螺接头上连接有防菌防尘贴,螺接头内开设有注液孔,正压套筒内开设有正压内腔,注液孔与正压内腔通过密封面连通,正压硅胶包括硅胶套筒和硅胶头,硅胶头顶端设有密封端面,硅胶头开设有进液缺口,硅胶头与硅胶套筒之间通过密封肩相连,进液缺口内设有支撑台、切缝,使用时,打开防菌防尘贴,对密封端面施加压力,让硅胶内腔产生形变,使密封贴合处分离,药液在接头内腔流通;当密封端面施加力消失,硅胶头和支撑台回弹与上壳重新密封贴合,增强密封性能,产生正压,防止血液回流,再将防菌防尘贴粘贴在密封端面,便能有效防菌防尘。尘。尘。


技术研发人员:杨易文 潘名辉 庞超 陆汉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汉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3/8/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