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床的护踝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8
阅读:12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踝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床的护踝器,其能够使患者在躺在床上时通过向上拉动脚踝来固定。
背景技术:
2.由于现有的护踝器用于辅助脚踝下垂的足下垂(foot drop)患者的步行,因此其由坚硬的材料制成,以支撑患者的脚踝。
3.另一方面,长期卧床的患者也会出现脚踝下垂的现象,当将现有的护踝器适用于这些患者时,脚部被由坚硬的材料制成的护踝器压住,可能会导致伤口或压疮。
4.此外,对于通常用于床的夜间夹板(night splint)而言,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夜间夹板的重量使脚踝向外旋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造成身体失衡。此外,患者在改变体位的过程中,比如侧卧,可能会出现被夜间夹板压住的部位。
5.因此,需要一种适合于卧床患者的护踝器。
6.上述背景技术是发明人为推导本发明而拥有的或在推导本发明的过程中获得的技术信息,因此所述背景技术不一定是在本发明申请之前向公众公开的已知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7.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脚踝下垂且结构轻便贴身的护踝器,从而在佩戴时不会给患者在床上的生活带来不适。
8.但是,这些问题是示例性的,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此。技术方案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包括:第一支撑部,其两端彼此连接,从而覆盖患者的下半身;第二支撑部,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并且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延伸以覆盖患者的脚底;以及弹性连接部,其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在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的外侧面,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支撑部牵引到小腿侧。
10.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为在患者的小腿中覆盖患者的脚踝,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且设置为覆盖患者的脚踝和脚底但不覆盖患者的脚背。
11.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设置于其一侧的紧固部件来改变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覆盖患者的脚底的长度。
12.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所述弹性连接部设置有复数个,并
且其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从而能够在不同的外置上将患者的脚底牵引到小腿侧。
13.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所述弹性连接部可以包括:前足部连接带,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一侧;以及中足部连接带,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另一侧。
14.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基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前足部连接带的一端设置于前半部分,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所述中足部连接带设置为一端包括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并且另一端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的外侧面。
15.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所述前足部连接带设置有复数个,并且设置于所述前半部分的一端的面积可以大于所述另一端的面积。
16.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与所述中足部连接带相比,所述前足部连接带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面积可以更大。
17.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与所述前足部连接带的另一端相比,所述中足部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部。
18.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所述弹性连接部可以通过设置于一侧的第二紧固部件来改变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位置。
19.通过以下用于实施发明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书和附图,除上述之外的另一个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确。有益效果
2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其中,弹性连接部可以通过牵引脚部的前足部来防止患者的脚踝下垂。
21.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中,由于弹性连接部在各种位置处以大面积支撑和牵引脚底,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牵引和支撑患者的脚踝。
2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的构成很简单,重量较轻,并且可以长时间与患者的皮肤接触。
23.由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不覆盖患者的脚背,因此可以容易地治疗或护理患者,例如给患者的脚背打针或插入导管。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
25.图2和图3示出调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的状态。
26.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的底面。
27.图5示出调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连接部的位置的状态。
28.图6a、图6b和图6c示出佩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的顺序。最佳模式
2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包括:第一支撑部,其两端彼此连接,从而
覆盖患者的下半身;第二支撑部,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并且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延伸以覆盖患者的脚底;以及弹性连接部,其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在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的外侧面,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支撑部牵引到小腿侧。
具体实施方式
30.由于本发明允许各种变换和许多实施例,因此将在附图中示出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特定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这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于特定的实施例,而旨在涵盖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换、等同物至替代物。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尽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示出,对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3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并且在参照附图描述时,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给相同或者对应的构成要素,并且将省略对其重复的描述。
32.在以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区别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而不是具有限定的意义。
33.在以下实施例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的描述,否则单数的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
34.在以下实施例中,术语“包括”或者“具有”等意味着存在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或构成要素,并且不预先排除附加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或构成要素的可能性。
35.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构成要素的尺寸可以被放大或缩小。例如,为了便于描述,任意示出了附图中所示的各构成的尺寸和厚度,因此本发明不必限于所示出的。
36.在以下实施例中,x轴、y轴和z轴不限于正交坐标系上的三个轴,并且可以被解释为包括它的广义。例如,x轴、y轴和z轴可以彼此正交,但也可以是指彼此不正交的不同方向。
37.在可以不同地实现某种实施例的情况下,特定的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连续描述的两个工艺可以实际上同时执行,或者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
38.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发明描述中所记载的术语“包括”或“具有”等旨在表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但应当理解,这并不预先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可能性。
[0039][0040]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图2和图3示出调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00的位置的状态,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图5示出调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连接部300的位置的状态,图6a、图6b和图6c示出佩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的顺序。
[0041]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可以适用于因脚踝受伤而卧床的患者。例如,可以用于支撑下半身行动困难的患者,例如足下垂患者,或
因其它顽疾而长期卧床的患者的脚踝。
[0042]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00、第二支撑部200和弹性连接部300。
[0043]
第一支撑部100是一种部件,其覆盖患者的下半身,并且通过后述的弹性连接部300与第二支撑部200连接,从而固定患者脚底被牵引的状态。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100在展开的状态下呈圆锥台(truncated cone)状或矩形,并且其两端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彼此连接。为此,在第一支撑部100中,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固定部件110,例如魔术贴、带子、纽扣或磁铁等。
[0044]
作为一实施例,在第一支撑部100中,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复数个切割槽120。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支撑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复数个切割槽120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因此,设置于切割槽120两侧的第一支撑部100的可动范围增加,从而能够设置为彼此重叠或彼此间隔开。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或状态来适当地设置第一支撑部100。
[0045]
作为一实施例,第一支撑部100的一端可以沿长度方向覆盖患者的脚踝,其另一端可以覆盖患者的膝盖下方。因此,第一支撑部100可以在两端在宽度方向上被彼此紧固的状态下覆盖患者的小腿和脚踝。传统的护踝器由坚硬的材料制成,以帮助步行或防止冲击等,并且构成为仅覆盖脚踝或小腿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100覆盖患者的整个小腿,从而能够分散施加到脚踝和小腿的压迫。
[0046]
第二支撑部200覆盖患者的脚底,并且将患者的脚底牵引到小腿,从而防止患者的脚踝下垂。例如,第二支撑部200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并且从第一支撑部100的内侧延伸以覆盖患者的脚底。然而,第二支撑部200不一定仅耦合或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未示出的其它支撑部。
[0047]
作为一实施例,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可以分别包括第一紧固部件cb1。例如,第一紧固部件cb1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0的内表面的一侧和第二支撑部200的一端。第一紧固部件cb1的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是魔术贴、带子、纽扣或磁铁。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主要描述第一紧固部件cb1为魔术贴。
[0048]
作为一实施例,第一紧固部件cb1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被拉长。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第一紧固部件cb1在长度方向上被拉长,从而能够改变与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紧固部件cb1紧固的位置。
[0049]
因此,如图3所示,可以调整从第一支撑部100的内侧延伸且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部200的长度。由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或状态来调整第二支撑部200覆盖患者脚底的面积。图2示出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第一紧固部件cb1被拉长,但不限于此。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紧固部件cb1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被拉长。
[0050]
作为一实施例,第二支撑部200可以不覆盖患者的脚背。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二支撑部200覆盖患者的脚部f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200可以设置为覆盖患者的脚踝、脚底或脚部的侧面但不覆盖脚背。
[0051]
更具体地,传统的护踝器构成为覆盖至患者的脚背,以辅助步行或保护冲击。然而,根据患者的状态,有时需要通过脚背打针或插入静脉导管,但由于传统的护踝器构成为覆盖整个脚背,因此存在当每次打针或插入静脉导管时必须拆除护踝器的麻烦。
[0052]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构成为第二支撑部200充分支撑患者的脚底的同时不覆盖脚背,因此当打针或插入静脉导管时,也可以快速且轻松地实施。
[0053]
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二支撑部200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彼此连接,且可以在上表面上设置有插入槽(未示出)。即,第二支撑部200在覆盖患者的整个脚部的同时在上表面上设置有所述插入槽,因此可以使注射器或静脉导管通过所述插入槽插入。
[0054]
弹性连接部300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并且可以将第二支撑部200牵引到患者的小腿侧。例如,弹性连接部300是具有预定面积的带状部件,其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在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0的小腿侧的外侧面,并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的状态下,将第二支撑部200牵引到小腿侧。
[0055]
作为一实施例,弹性连接部300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其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地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从而能够在不同的外置上将患者的脚底牵引到小腿侧。
[0056]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200设置于患者的脚底,并且弹性连接部300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此外,弹性连接部300可以包括前足部连接带310和中足部连接带320。
[0057]
前足部连接带310和中足部连接带320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中的一侧和另一侧。例如,基于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心c,前足部连接带310的一端可以设置于前半部分。此外,中足部连接带320可以设置为一端包括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心c。这里,第二支撑部200从第一支撑部100的内侧向外凸出,从而能够相当于覆盖患者的脚底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可以使患者的前足部(forefoot)和中足部(midfoot)都在被牵引的状态下被固定。
[0058]
更具体地,在传统的护踝器中,用于牵引覆盖患者脚部的部分的部件偏向位于脚背或脚底的一侧。因此,在牵引脚部时,可能会导致脚部扭曲,或者无法均匀地牵引前足部。
[0059]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中,由于弹性连接部300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其均匀地支撑和牵引患者的脚部的前足部和中足部,因此可以均匀地牵引和固定患者的脚部。
[0060]
作为一实施例,前足部连接带31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0的小腿侧的外侧面。此外,中足部连接带320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0的小腿侧的外侧面,并且可以高于前足部连接带310的另一端。由此,与前足部连接带310相比,位于脚底的内侧的中足部连接带320可以更稳定地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
[0061]
作为一实施例,前足部连接带310设置有复数个,并且设置于患者的脚底的前半部分的一端的面积可以大于另一端的面积。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前足部连接带310作为一对带子,其连接到第二支撑部200的一端的面积可以大于另一端的面积,以整体上覆盖前足部。
[0062]
作为一实施例,复数个前足部连接带310可以共享连接到第二支撑部200的一个区
域。
[0063]
图4示出了前足部连接带310为一对,即为两个带子,但对其数量没有特别限制。
[0064]
作为一实施例,前足部连接带310支撑第二支撑部200的面积可以大于中足部连接带320支撑第二支撑部的面积。由此,在弹性连接部300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的状态下,可以更稳定且均匀地牵引前足部。
[0065]
作为一实施例,弹性连接部300可以通过设置于其一侧的第二紧固部件cb2来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部100在其外侧面上具有第二紧固部件cb2,并且弹性连接部300可以在另一端上具有与第二紧固部件cb2对应的第二紧固部件cb2。在弹性连接部300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支撑部200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将另一端紧固到第一支撑部100来将第二支撑部200牵引到小腿侧。第二紧固部件cb2的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是魔术贴、带子、纽扣或磁铁等。
[0066]
作为一实施例,弹性连接部300可以通过第二紧固部件cb2来改变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的位置。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紧固部件cb2可以在第一支撑部100的外侧面上沿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较宽地形成。因此,将设置于弹性连接部300的另一端的第二紧固部件cb2紧固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二紧固部件cb2的特定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弹性连接部300的位置。
[0067]
图5示出了第二紧固部件cb2的一部分形成于小腿侧,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紧固部件cb2可以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00的侧面或正面(胫骨侧)。或者,在第一支撑部100覆盖患者的小腿的状态下,第二紧固部件cb2可以形成于暴露于外侧的第一支撑部100的整个表面上。因此,弹性连接部300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状态来调整连接和固定到第一支撑部100的位置。
[0068]
作为一实施例,弹性连接部300可以通过设置于其一侧的第三紧固部件cb3来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二支撑部200。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200在底面上具有第三紧固部件cb3,并且弹性连接部300可以在一端处具有与第三紧固部件cb3对应的第三紧固部件cb3。弹性连接部300对第三紧固部件cb3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魔术贴、带子、纽扣或磁铁等。
[0069]
作为一实施例,弹性连接部300可以通过第三紧固部件cb3来改变连接到第二支撑部200的位置。例如,如图4所示,第三紧固部件cb3可以在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上较宽地形成。因此,将设置于弹性连接部300的另一端的第三紧固部件cb3紧固到第二支撑部200的第三紧固部件cb3的特定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弹性连接部300的位置。
[0070]
图4示出了第三紧固部件cb3形成于第二支撑部200的部分表面,并且与前足部连接带310和中足部连接带320连接的第三紧固部件cb3彼此分离,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三紧固部件cb3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0的整个底面上。此外,与前足部连接带310和中足部连接带320连接的第三紧固部件cb3可以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考虑患者的体型和状态来调整弹性连接部300连接和固定到第二支撑部200的位置。
[0071]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a、图6b和图6c描述佩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的状态。
[0072]
首先,如图6a所示,佩戴用于床的护踝器10以使第一支撑部100覆盖患者的下半身。此时,第一支撑部100的一端设置于膝盖下方,并且另一端设置于脚踝,以使第一支撑部100整体地覆盖患者的小腿。这里,第二支撑部分200可以处于通过第一紧固部件cb1连接到第一支撑部100内侧的状态。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或状态适当地调整第二支撑部200的位置。此外,弹性连接部300可以处于其一端通过第三紧固部件cb3连接到第二支撑部200的底面的状态。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或状态适当地调整弹性连接部300的第二支撑部200的位置。
[0073]
接着,如图6b所示,弹性连接部30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紧固部件cb2紧固到第一支撑部100。
[0074]
接着,如图6c所示,在弹性连接部300连接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的状态下,调整弹性连接部300的位置,以使患者的脚底,更具体地,前足部充分地牵引到小腿侧。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紧固部件cb2的位置并考虑患者体型或状态来调整弹性连接部300的第一支撑部100的位置。
[0075]
作为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可以由织物材料制成。由于用于床的护踝器10与患者的皮肤长时间接触,并且其被患者的体重压住,因此第一支撑部100、第二支撑部200和弹性连接部300都由织物材料制成,从而能够最小化过敏反应等。此外,与由坚硬的材料制成的现有的护踝器相比,其重量轻,构成简单,经济性极佳。
[0076]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并且弹性连接部300可以通过牵引脚部的前足部来防止患者的脚踝下垂。
[0077]
对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而言,由于弹性连接部300在各种位置处以大面积支撑和牵引脚底,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牵引和支撑患者的脚踝。
[0078]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的构成简单,重量轻,并且可以与患者的皮肤长时间接触。
[0079]
由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10不覆盖患者的脚背,因此可以容易地治疗或护理患者,例如通过患者的脚背打针或插入导管。
[0080]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根据实施例实施各种变形和等同的另一个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应取决于附加的权利要求书。
[0081]
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定技术内容仅仅是一实施例,并不限制实施例的技术范围。为了简洁明确地记载本发明的描述,可以省略对现有的通用技术和构成的记载。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线连接或连接部件示例性地示出功能连接和/或物理或电路连接,其可以在实际装置中替换或表示为附加的各种功能连接、物理连接或电路连接。此外,除非具体地提及例如“必要”、“重要”等,否则其可能不是应用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素。
[0082]
在本发明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另有限制,否则“所述”或类似的名称可以是指单数和复数。此外,当在实施例中记载范围(range)时,其包括适用属于所述范围的个别值的发明(如果没有与其相反的记载),这等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记载构成所述范围的个别值。此外,如果没有明确地记载构成根据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的顺序,或者没有与其相反的记载,则可以以适当的顺序执行所述步骤。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受所述步骤的记载顺序的限制。在实施例中的所有示例或者示例性用语(例如,等等)的使用仅仅用于详细描述实施例,并且实施例的范围并不受所述示例或示例性术语的限制,除非受权利要求书的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各种修改、组合和变更可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条件和因素来构成。工业实用性
[0083]
本发明可用于用于床的护踝器的行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床的护踝器,其包括:第一支撑部,其两端彼此连接,从而覆盖患者的下半身;第二支撑部,其能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并且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延伸以覆盖患者的脚底;以及弹性连接部,其分别能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在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的外侧面,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支撑部牵引到小腿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为覆盖从患者的小腿到覆盖患者的脚踝的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且设置为覆盖患者的脚踝和脚底但不覆盖患者的脚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设置于其一侧的紧固部件来改变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覆盖患者的脚底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所述弹性连接部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其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从而在不同的外置上将患者的脚底牵引到小腿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前足部连接带,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一侧;以及中足部连接带,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另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基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前足部连接带的一端设置于前半部分,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所述中足部连接带设置为一端包括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的外侧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所述前足部连接带设置有复数个,并且设置于所述前半部分的一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另一端的面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与所述中足部连接带相比,所述前足部连接带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面积更大。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与所述前足部连接带的另一端相比,所述中足部连接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其中,所述弹性连接部通过设置于一侧的第二紧固部件来改变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床的护踝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床的护踝器包括:第一支撑部,其两端彼此连接,从而覆盖患者的下半身;第二支撑部,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并且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延伸以覆盖患者的脚底;以及弹性连接部,其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在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小腿侧的外侧面,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支撑部牵引到小腿侧。小腿侧。小腿侧。
技术研发人员:姜承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社会福祉法人三星生命公益财团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