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
未命名
08-19
阅读:12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开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因此,在黄土地区修筑桥涵等结构物时,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可靠的判定方法和全面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工程措施,防止或消除它的湿陷性,因此需要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
3.现有的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连接的边侧土质较为松软潮湿时,或者降水量较大时,容易在基坑内蓄积雨水,侵蚀边坡,同时基坑边坡上端也易遭受侵蚀,排水能力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包括升降板、竖板和底板,所述升降板内部开设了滑动槽,所述底板内部固定连接了连通管一,所述底板内部开设了贯穿底板一侧表面的吸水槽,吸水槽内部一端固定连接了阻泥网,所述连通管一通过设置的连通管三与吸水槽内部连通,所述竖板内部开设了贯穿竖板上端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设置了贯穿升降板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连通管二,连通管二贯穿竖板和底板并与连通管一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滑动槽内部设置了与滑动槽滑动连接并且与连通管二固定连接的活塞环,所述升降板上端固定连接了与滑动槽内部连通的吸水管,所述升降板上端固定连接了抽水端通过水管与吸水管固定连接的水泵。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升降板与升降槽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竖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
8.进一步,所述升降板一侧表面开设了滑动通孔,滑动通孔内部设置了与滑动通孔滑动连接的移动柱,移动柱一端固定连接了挡板。
9.进一步,所述升降板前后两端均开设了卡孔,所述竖板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了方形罩。
10.进一步,所述方形罩内部设置了与方形罩内部滑动连接的压板,压板一侧固定连接了贯穿竖板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并且与卡孔相配合的卡杆。
11.进一步,所述压板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方形罩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拉杆,拉杆表面设置了与拉杆表面滑动连接并且两端分别与压板另一侧表面和方形罩内部一端表面固定连接的弹簧。
12.进一步,所述竖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了固定柱,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了与竖板固定连接的稳定板。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4.通过设置的吸水管、水泵、阻泥网、滑动槽、活塞环、连通管一、连通管二、连通管三和吸水槽之间的配合作用,在支护结构安装之后可以对基坑内部积累的大量的雨水进行抽出处理,避免大量的雨水还需要工作人员后续的清理,比较麻烦。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中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中底板的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移动柱;2、固定柱;3、升降板;4、吸水管;5、水泵;6、卡孔;7、滑动通孔;8、拉杆;9、方形罩;10、竖板;11、底板;12、阻泥网;13、卡杆;14、连通管一;15、弹簧;16、压板;17、滑动槽;18、活塞环;19、连通管二;20、连通管三;21、吸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升降板3、竖板10和底板11,所述升降板3内部开设了滑动槽17,所述底板11内部固定连接了连通管一
14,所述底板11内部开设了贯穿底板11一侧表面的吸水槽21,吸水槽21内部一端固定连接了阻泥网12,所述连通管一14通过设置的连通管三20与吸水槽21内部连通,所述竖板10内部开设了贯穿竖板10上端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设置了贯穿升降板3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连通管二19,连通管二19贯穿竖板10和底板11并与连通管一14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滑动槽17内部设置了与滑动槽17滑动连接并且与连通管二19固定连接的活塞环18,所述升降板3上端固定连接了与滑动槽17内部连通的吸水管4,所述升降板3上端固定连接了抽水端通过水管与吸水管4固定连接的水泵5。
26.优选的,所述升降板3与升降槽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竖板10与底板11之间固定连接。
27.优选的,所述升降板3一侧表面开设了滑动通孔7,滑动通孔7内部设置了与滑动通孔7滑动连接的移动柱1,移动柱1一端固定连接了挡板,通过设置的移动柱1的设置可以使升降板3与基坑之间固定连接。
28.优选的,所述升降板3前后两端均开设了卡孔6,所述竖板10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了方形罩9。
29.优选的,所述方形罩9内部设置了与方形罩9内部滑动连接的压板16,压板16一侧固定连接了贯穿竖板10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并且与卡孔6相配合的卡杆13,卡杆13的设置可以与卡孔6相配合从而使升降板3和竖板10之间限位连接。
30.优选的,所述压板16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方形罩9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拉杆8,拉杆8表面设置了与拉杆8表面滑动连接并且两端分别与压板16另一侧表面和方形罩9内部一端表面固定连接的弹簧15,弹簧15的设置可以使卡杆13进入到卡孔6内部相配合。
31.优选的,所述竖板1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了固定柱2,所述底板11上端固定连接了与竖板10固定连接的稳定板,通过设置的固定柱2可以使竖板10与基坑之间固定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时,通过拉动拉杆8可以使压板16带动卡杆13与卡孔6之间分离,然后就可以对升降板3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到合适基坑的使用高度时停止,然后松开拉杆8,通过弹簧15的作用下使卡杆13进入到卡孔6内部,从而就可以对调节之后的升降板3进行限位处理,然后通过移动柱1和固定柱2使竖板10和升降板3与基坑之间固定连接使用,当基坑内部积累大量的雨水需要进行清理时,只需启动水泵5,水泵5通过吸水管4、滑动槽17、连通管一14、连通管二19、连通管三20和吸水槽21之间的配合作用就可以对基坑内部的水进行抽出,从而避免了后续工作人员清理时的麻烦。
3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
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升降板(3)、竖板(10)和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内部开设了滑动槽(17),所述底板(11)内部固定连接了连通管一(14),所述底板(11)内部开设了贯穿底板(11)一侧表面的吸水槽(21),吸水槽(21)内部一端固定连接了阻泥网(12),所述连通管一(14)通过设置的连通管三(20)与吸水槽(21)内部连通,所述竖板(10)内部开设了贯穿竖板(10)上端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设置了贯穿升降板(3)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连通管二(19),连通管二(19)贯穿竖板(10)和底板(11)并与连通管一(14)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滑动槽(17)内部设置了与滑动槽(17)滑动连接并且与连通管二(19)固定连接的活塞环(18),所述升降板(3)上端固定连接了与滑动槽(17)内部连通的吸水管(4),所述升降板(3)上端固定连接了抽水端通过水管与吸水管(4)固定连接的水泵(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与升降槽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竖板(10)与底板(11)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一侧表面开设了滑动通孔(7),滑动通孔(7)内部设置了与滑动通孔(7)滑动连接的移动柱(1),移动柱(1)一端固定连接了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前后两端均开设了卡孔(6),所述竖板(10)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了方形罩(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罩(9)内部设置了与方形罩(9)内部滑动连接的压板(16),压板(16)一侧固定连接了贯穿竖板(10)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并且与卡孔(6)相配合的卡杆(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6)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方形罩(9)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拉杆(8),拉杆(8)表面设置了与拉杆(8)表面滑动连接并且两端分别与压板(16)另一侧表面和方形罩(9)内部一端表面固定连接的弹簧(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了固定柱(2),所述底板(11)上端固定连接了与竖板(10)固定连接的稳定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升降板、竖板和底板,所述升降板内部开设了滑动槽,所述底板内部固定连接了连通管一,所述底板内部开设了贯穿底板一侧表面的吸水槽,吸水槽内部一端固定连接了阻泥网,所述连通管一通过设置的连通管三与吸水槽内部连通,所述竖板内部开设了贯穿竖板上端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设置了贯穿升降板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连通管二,连通管二贯穿竖板和底板并与连通管一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滑动槽内部设置了与滑动槽滑动连接并且与连通管二固定连接的活塞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可以对基坑内部的水进行抽出处理,避免大量的雨水在基坑内部堆积不利于工作人员清理。人员清理。人员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闫雨杰 张津钊 宋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钢筋数控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男婴尿液收集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