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9 阅读:10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


背景技术:

2.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患者在病程早期,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3.偏瘫患者,有的程度严重无法坐起,有的程度轻只有轻微的不协调,但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而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就需要医生被动活动患者肢体以维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等;急性期之后,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就需要对其进行辅助运动和主动训练等。
4.被动活动有多种方式,可以对肢体进行强制舒展,并对肢体反复活动;也有对单侧进行翻身,将一侧吊起,对患肢进行特殊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也有将患者上肢吊起,使其保持坐姿,然后对手臂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每个患者适合的训练项目和程度也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治疗师在病床上对患者进行活动肢体治疗,但是如果患者体重较大,两个医生都不一定能稳定的将患者维持在合适的体位进行各种不同的训练,这就需要使用对人体吊装的辅助装置。
5.现在常用的对人体吊装治疗的装置是在房间内安装多个横杆和纵杆,形成相互交错固定的网架,并将网架固定在治疗室的房间内,可以固定在墙上,或者立柱进行固定,为了稳固都是螺钉固定在室内,不可移动的不可调整,然后让患者到治疗室内进行辅助训练和治疗,而患者较多只能排队使用,而患者本就身体不便,排队的痛苦也是远高于一般人,一般都是陪护人员排队,等待较长时间后在进行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基本相差不大,这样排队等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如果患者较多轮不上,还容易耽误病情,患者也得不到休息,如果需要增加治疗速度,多名患者同时使用,就需要多个或者扩建治疗室,占用空间大,成本高。而且该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完成康复治疗师布置的训练作业,令患者在病床上就可以合理锻炼,加快身体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6.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这种训练装置不足,缓解患者排队治疗的装置。
7.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本装置能够折叠收纳并在病床上直接搭接使用,本装置降低了病房环境和治疗室的要求,不受治疗室场地大小限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改造病房,只需要将本装置移动至患者的病床上方进行搭接,
即可使用,而且搭接方便,使用稳定,也不再需要患者去排队等待,可以配备多个这种装置,即可多人使用,多名患者同时治疗,不耽搁病情。
9.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包括:
10.横架杆、床板撑杆、立杆、吊杆和围杆;
11.两根所述吊杆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设置,且两根所述吊杆的两端都竖直向下设置了立杆,四根所述立杆和两根吊杆组成整体的框架结构,四根所述立杆成矩形分布;
12.每个所述立杆下端都能伸缩的设置了滚轮;
13.两根所述吊杆之间设置了吊网,所述吊网为能展开或折叠的网状结构;
14.同在床头一侧或床尾一侧的两根所述立杆之间都水平的架设了床板撑杆,所述床板撑杆能在竖直方向折叠的展开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上;
15.所述横架杆为直杆状结构,所述横架杆的一端通过转动销与一侧的吊杆转动连接,所述横架杆的另一端能分离的架装锁紧在另一侧吊杆上,所述横架杆收折或展开的转动路径与吊杆在同一水平内;
16.所述围杆有多根,多根所述围杆能拆分的竖直弹性钩紧在吊杆和病床扶手之间。
17.进一步地,所述横架杆有多根,多根所述横架杆都稳定的水平架装在两根吊杆之间,且所述横架杆不与吊网接触;
18.所述横架杆的卡装端设置了对接片,所述对接片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片状结构,所述对接片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对接片通过手拧螺栓与一侧吊杆上的螺孔锁接;
19.所述吊杆上设置了架板,所述横架杆的转动端通过竖直的插销与架板水平转动连接;
20.所述横架杆转动端的前一侧为让位圆角,所述横架杆转动端的后侧设置了限位卡块,当所述横架杆转动与两个吊杆锁接时,所述限位卡块与连接的吊杆相互抵靠。
21.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的内侧竖直设置了转动立板,所述转动立板的后侧设置了水平的卡板,所述转动立板和卡板为相互垂直的平板状结构;
22.所述床板撑杆为中点处设置了销轴的折叠杆,所述床板撑杆的销轴水平设置,所述床板撑杆的两端为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为外端是圆弧形的竖直平板,所述转接头与转动立板之间通过水平的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所述卡板阻挡在转接头转动方向的顶部;
23.所述床板撑杆底部设置了卡槽,所述卡槽为下方开口的u型槽,所述卡槽能分离的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顶部,所述卡槽内还通过螺纹水平插接了压杆,所述压杆为螺纹杆,所述压杆的内端设置了顶块,所述顶块设置在卡槽内部,所述顶块通过压杆旋转在卡槽内水平伸缩。
24.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为伸缩杆,所述立杆的最大高度不低于1.8米;
25.所述立杆下端设置了承架,所述承架通过螺纹套装在立杆下端,所述承架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滚轮锁紧在立杆下端,所述滚轮能伸出的缩回在承架的底部开口内。
26.进一步地,所述围杆为弹簧,所述围杆的两端设置了弯钩,所述围杆通过两端的挂钩能分离的弹性竖直绷紧在病床扶手和吊杆之间。
27.进一步地,所述吊网为铁链组成的方形网状结构,所述吊网上还通过登山扣能分离的吊挂了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为弹性的肢体悬吊绑带。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杆和吊杆搭建稳定的框架结构,便于在患者病床周围稳定架装,从而在病床上方形成吊架,并且增加吊网,能够便于扣接束缚带,从而使患者在病床上不需要移动就能通过本装置进行康复训练;增加了滑轮组和不同拉力的弹力绳,便于辅助不同肌力水平、不同体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
29.2、本装置增加了横架杆、床板撑杆和围杆,能够将吊架和立杆卡装更加稳定,便于患者的吊装,使用更加稳定,并且通过围杆能够对患者带来更全方位的保护,避免患者翻身或者训练时滚落出病床,使用更安全;
30.3、本装置还增加了滚轮,并且滚轮能够收缩在撑架内部,不影响支撑,使得本装置收纳后移动更加方便,撑起后又能稳定支撑,而且通过调节撑架高度,还能调整立杆的支撑高度,从而适用地面轻微的不平整。
附图说明
31.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病床上配合位置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撑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个床板撑杆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架杆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卡块配合俯视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架板俯视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束缚带结构示意图。
4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2.1-横架杆,11-对接片,12-手拧螺栓,13-让位圆角,14-限位卡块,2-床板撑杆,21-卡槽,22-压杆,23-顶块,24-转接头,3-立杆,31-撑架,32-滚轮,33-转动立板,34-卡板,4-吊杆,41-吊网,42-架板,43-登山扣,44-束缚带,5-围杆。
具体实施方式
43.请参阅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包括:
44.横架杆1、床板撑杆2、立杆3、吊杆4和围杆5;
45.两根所述吊杆4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设置,且两根所述吊杆4的两端都竖直向下设置了立杆3,四根所述立杆3和两根吊杆4组成整体的框架结构,四根所述立杆3成矩形分布;
46.每个所述立杆3下端都能伸缩的设置了滚轮32;
47.两根所述吊杆4之间设置了吊网41,所述吊网41为能展开或折叠的网状结构;
48.同在床头一侧或床尾一侧的两根所述立杆3之间都水平的架设了床板撑杆2,所述床板撑杆2能在竖直方向折叠的展开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上;
49.所述横架杆1为直杆状结构,所述横架杆1的一端通过转动销与一侧的吊杆4转动
连接,所述横架杆1的另一端能分离的架装锁紧在另一侧吊杆4上,所述横架杆1收折或展开的转动路径与吊杆4在同一水平内;
50.所述围杆5有多根,多根所述围杆5能拆分的竖直弹性钩紧在吊杆4和病床扶手之间,本装置能够折叠收纳并在病床上直接搭接使用,本装置降低了病房环境和治疗室的要求,不再需要治疗室,不受治疗室场地大小限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改造病房,只需要将本装置移动至患者的病床上方进行搭接,即可使用,而且搭接方便,使用稳定,也不再需要患者去排队等待,可以配备多个这种装置,即可多人使用,多名患者同时治疗,不耽搁病情。
51.其中,横架杆1有多根,多根所述横架杆1都稳定的水平架装在两根吊杆4之间,且所述横架杆1不与吊网41接触;
52.所述横架杆1的卡装端设置了对接片11,所述对接片11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片状结构,所述对接片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对接片11通过手拧螺栓12与一侧吊杆4上的螺孔锁接;
53.所述吊杆4上设置了架板42,所述横架杆1的转动端通过竖直的插销与架板42水平转动连接;
54.所述横架杆1转动端的前一侧为让位圆角13,所述横架杆1转动端的后侧设置了限位卡块14,当所述横架杆1转动与两个吊杆4锁接时,所述限位卡块14与连接的吊杆4相互抵靠,便于将吊杆4进行稳定支撑,使患者吊挂时更加稳定;
55.立杆3的内侧竖直设置了转动立板33,所述转动立板33的后侧设置了水平的卡板34,所述转动立板33和卡板34为相互垂直的平板状结构;
56.所述床板撑杆2为中点处设置了销轴的折叠杆,所述床板撑杆2的销轴水平设置,所述床板撑杆2的两端为转接头24,所述转接头24为外端是圆弧形的竖直平板,所述转接头24与转动立板33之间通过水平的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所述卡板34阻挡在转接头24转动方向的顶部;
57.所述床板撑杆2底部设置了卡槽21,所述卡槽21为下方开口的u型槽,所述卡槽21能分离的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顶部,所述卡槽21内还通过螺纹水平插接了压杆22,所述压杆22为螺纹杆,所述压杆22的内端设置了顶块23,所述顶块23设置在卡槽21内部,所述顶块23通过压杆22旋转在卡槽21内水平伸缩,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板撑杆2与病床稳定架装,还能将两侧的吊杆3进行加固支撑;
58.立杆3为伸缩杆,所述立杆3的最大高度不低于1.8米;
59.所述立杆3下端设置了承架31,所述承架31通过螺纹套装在立杆3下端,所述承架31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滚轮32锁紧在立杆3下端,所述滚轮32能伸出的缩回在承架31的底部开口内便于滚轮32的伸缩升降,便于立杆3稳定支撑;
60.围杆5为弹簧,所述围杆5的两端设置了弯钩,所述围杆5通过两端的挂钩能分离的弹性竖直绷紧在病床扶手和吊杆4之间,便于吊挂和拆卸,还能对人进行保护,弹簧的外部可以套装海绵套,用于保护人体皮肤或肢体不会被弹簧夹住;
61.吊网41为铁链组成的方形网状结构,所述吊网41上还通过登山扣能分离的吊挂了束缚带43,所述束缚带43为弹性的肢体悬吊绑带,结构稳定,收纳方便,使用简单。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本实用新型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是:1、现在的康复训练,需要训练的项目多,需要对肢体的训练动作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但是单次训练或者治疗所需的时间也更久,导致后续排队的患者等待时间更久,一个医院的治疗室一般一次就只能容纳1-2名患者治疗,这就会导致后续等待治疗的患者排长队,苦不堪言;2、患者治疗时,需要挪移至治疗室,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每次移动都是非常困难的操作,导致治疗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症状,不利于患者治疗休养;3、现在也有一些治疗的装置,但是在家里无法使用,必须要在病床上使用,导致患者出院后无法遵医嘱在家卧床自行训练,必须要到医院排队治疗;4、现在医院想要提高治疗速度,就需要多建治疗室,成本高,改造难度大,制作不便,后期没有这么多患者时,也无法作为它用。
6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简单的装置,能够方便的移动至患者病床直接使用,并且不需要患者在治疗室外排队等候,并且安装搭接方便,还能与家用的床铺搭接使用。
65.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杆3和吊杆4搭建稳定的框架结构,便于在患者病床周围稳定架装,从而在病床上方形成水平的吊架,并且增加吊网41,能够便于扣接束缚带43,从而使患者在病床上不需要移动就能通过本装置进行康复训练;增加了滑轮组和不同拉力的弹力绳,便于辅助不同肌力水平、不同体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
66.2、本装置增加了横架杆1、床板撑杆2和围杆5,能够将吊杆4和立杆3卡装更加稳定,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吊装支撑,使用更加稳定,并且通过围杆5能够对患者带来更全方位的保护,避免患者翻身或者训练时滚落出病床,使用更安全;
67.3、本装置还增加了滚轮32,并且滚轮32能够收缩在撑架31内部,不影响支撑,使得本装置收纳后移动更加方便,撑起后又能稳定支撑,而且通过调节撑架31高度,还能调整立杆3的支撑高度,从而适用地面轻微的不平整;
68.4、本装置的立杆3是架装在地上的,使本装置的安装方式不仅仅适用于病床,也能适用于家用的床铺,使用范围更广,而且围杆5是弹簧,只要调节立杆3高度至合适位置,将围杆5钩紧在家里的床铺底板上即可形成围栏,使得患者能够在家遵医嘱进行训练,而且可以时常训练,增强治疗效果。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70.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71.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需要制作横架杆1、床板撑杆2、立杆3、吊杆4和围杆5;而横架杆1、床板撑杆2至少需要两根,围杆5数量最佳为6根,病床左右两侧各安装三根即可保持对患者有效围挡;
72.先要制作稳定的吊架,吊架是由两根吊杆4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设置,且两根吊杆4的两端都竖直向下设置了立杆3,四根立杆3和两根吊杆4组成整体的框架结构,四根立杆3成矩形分布;
73.单个吊杆4与两端的两个立杆3组成开口朝下的u型弯杆;本装置就是将这样的两个u型弯杆分别设立在病床的左右两侧,然后通横架杆1和床板撑杆2在床头侧和床尾侧将这样的u型弯杆连接为稳定的整体结构,从而在病床的上方形成稳定吊装的吊架。
74.立杆3为伸缩杆,立杆3的最大高度不低于1.8米,便于伸缩调节,以适用于不同需求的患者,有些患者只能卧床,可以适当降低吊杆4距离床面的高度,有些患者需要坐着训练,可以适当调高吊杆4的高度;立杆3下端设置了承架31,承架31通过螺纹套装在立杆3下端,承架31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滚轮32锁紧在立杆3下端,滚轮32能伸出的缩回在承架31的底部开口内;每个立杆3下端都能伸缩的设置了滚轮32;
75.两根吊杆4之间设置了吊网41,吊网41为能展开或折叠的网状结构;吊网41为铁链组成的方形网状结构,便于折叠,兼具强度和柔韧性,能够吊装人体,也能便于折叠,吊网41根据需求也可以使用麻绳网;吊网41上还通过登山扣能分离的吊挂了束缚带43,束缚带43为弹性的肢体悬吊绑带,这种弹性的悬吊绑带在康复训练为常用装置,就是弹力带,用魔术贴可以相互粘黏为环套结构,并且顶部设置了登山扣,根据束缚带43的宽度可以选择使用两个登山扣一起勾连,也可以选择其他卡扣,只要稳定勾连即可。
76.同在床头一侧或床尾一侧的两根立杆3之间都水平的架设了床板撑杆2,床板撑杆2能在竖直方向折叠的展开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上;
77.横架杆1为直杆状结构,横架杆1的一端通过转动销与一侧的吊杆4转动连接,横架杆1的另一端能分离的架装锁紧在另一侧吊杆4上,横架杆1收折或展开的转动路径与吊杆4在同一水平内;横架杆1有多根,多根横架杆1都稳定的水平架装在两根吊杆4之间,且横架杆1不与吊网41接触;
78.横架杆1的卡装端设置了对接片11,对接片11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片状结构,对接片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对接片11通过手拧螺栓12与一侧吊杆4上的螺孔锁接;吊杆4上设置了架板42,横架杆1的转动端通过竖直的插销与架板42水平转动连接;横架杆1转动端的前一侧为让位圆角13,横架杆1转动端的后侧设置了限位卡块14,当横架杆1转动与两个吊杆4锁接时,限位卡块14与连接的吊杆4相互抵靠。
79.立杆3的内侧竖直设置了转动立板33,转动立板33的后侧设置了水平的卡板34,转动立板33和卡板34为相互垂直的平板状结构;
80.床板撑杆2为中点处设置了销轴的折叠杆,床板撑杆2的销轴水平设置,床板撑杆2的两端为转接头24,转接头24为外端是圆弧形的竖直平板,转接头24与转动立板33之间通过水平的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卡板34阻挡在转接头24转动方向的顶部;
81.床板撑杆2底部设置了卡槽21,卡槽21为下方开口的u型槽,卡槽21能分离的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顶部,卡槽21内还通过螺纹水平插接了压杆22,压杆22为螺纹杆,压杆22的内端设置了顶块23,顶块23设置在卡槽21内部,顶块23通过压杆22旋转在卡槽21内水平伸缩
82.围杆5有多根,多根围杆5能拆分的竖直弹性钩紧在吊杆4和病床扶手之间;围杆5为弹簧,围杆5的两端设置了弯钩,围杆5通过两端的挂钩能分离的弹性竖直绷紧在病床扶手和吊杆4之间。
83.吊网41上还可安装滑轮组,增加了滑轮组和不同拉力的弹力绳,便于辅助不同肌力水平、不同体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这种滑轮组属于常规滑轮组,只需要在吊网41上进行吊挂使用,对肢体进行抬升牵引即可,将束缚带43吊装在滑轮组上即可,便于更省力和方便的将患者的肢体吊起一定高度,也可以便于患者自己拉动滑轮,而拉起自己的下肢,操作简单,使用省力。
8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装置受案状态为左右两侧的吊杆4合拢在一起,折叠为较为窄小的结构,并且立杆3也要缩短为便于收纳的状态,同时横架杆1、床板撑杆2和围杆5都要收折或者拆卸收纳,形成叠合在一起的框架结构;
85.需要展开使用时,将本装置的滚轮32在地面形成支撑,然后扶着立杆3进行推送,将本装置推送至患者躺卧的病床处,然后展开左右两侧的立杆3,使两根吊杆4分开在病床的左右两侧;
86.床板撑杆2是跟随立杆3一起折叠的,当两个立杆3分开后床板撑杆2就已经展开了,床板撑杆2的中间为水平设置的销轴,能够跟随立杆3的分开而转动展开,左右两侧的立杆3合拢床板撑杆2也会跟随转动合拢,床板撑杆2的两端都设置了转接头24,转接头24书竖直的平板,端头处为圆弧,便于转动不会与卡板34相互抵触,而床板撑杆2只能中间向下折叠收拢,床板撑杆2展开水平后,中点的销轴处继续向上翻转时,床板撑杆2的转接头24顶部会与卡板34抵靠,避免床板撑杆2翻转过度,需要床板撑杆2保持水平支撑,转接头24是在转动立板33上通过水平的插销转动的,转动方便,而圆弧的转接头24,能够端头处朝向卡板34转动,但是转接头24与床板撑杆2的连接处无缝继续向上翻转,而床板撑杆2的中间位置还增加了两个卡槽21,卡槽21就是常规的u型槽,用于夹持平板的常规结构,卡槽21开口朝下,将卡槽21卡装在床头或者床尾的挡板上后,转动压杆22,压杆22将顶块23继续向内挤压,将床板夹紧在卡槽21内,顶块23可以是橡胶块,防滑,又能卡紧,从而将床板撑杆2稳定的卡装在床头或者床尾的挡板上,当没有挡板时,本装置的床板撑杆2也能稳定支撑。
87.然后转动吊杆4上的横架杆1,让位圆角13能够方便的让横架杆1与吊杆4不抵触的转动收纳或者转动展开,不影响横架杆1转动即可,而转动至展开状态的末端设置限位卡块14,限位卡快14与吊杆4的接触面为平面,能相互抵靠,用于对横架杆1转动范围进行卡位限定,将横架杆1转动至限位卡块14与连接的吊杆4抵靠,然后将横架杆1的对接片11贴合在另一侧的吊杆4上,并用手拧螺栓12将对接片11与吊杆4锁接牢固,使得横架杆1锁定在左右两个吊杆4之间,同样的操作将所有的横架杆1都安装稳定。
88.再调整立杆3的高度,使其能够配合患者的训练,调整完高度后,将立杆3旋紧固定,使其高度固定,立杆就是旋钮式的新型伸缩杆,能够在各种不同的高度进行固定锁紧,立杆3也可以是带有弹簧销和锁孔的伸缩杆,这种更加稳定,只要能伸缩即可,属于常规装置。
89.然后将立杆3的撑架31转动,将滚轮32缩回在撑架31内部的凹槽内,使撑架31对地面进行支撑,撑架31是通过螺纹转动与立杆3调节的,能够微调一定高度,适用于地面不够平整的状态对立杆3进行调节。
90.最后吊装围杆5,围杆5就是弹簧带或者弹簧,需要将整个病床的左右两侧都限制,避免患者吊装时滚落地面;如果有人在床边配合操作,这一侧床边可以减少围杆5或者不安装,配合训练的辅助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阻拦保护;当在家用是,围杆5可以顶部吊挂在吊杆4上,底部吊挂在床板底部即可,病床安装时,将围杆5底部吊挂在病床扶手上稳固,确保弹簧张力即可。
91.为了便于描述,病床的床头为前侧,床尾为后侧,左右两侧就是床的左右两侧,只是为了便于结构的理解,不可视为对本装置保护范围的限定。
9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架杆(1)、床板撑杆(2)、立杆(3)、吊杆(4)和围杆(5);两根所述吊杆(4)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设置,且两根所述吊杆(4)的两端都竖直向下设置了立杆(3),四根所述立杆(3)和两根吊杆(4)组成整体的框架结构,四根所述立杆(3)成矩形分布;每个所述立杆(3)下端都能伸缩的设置了滚轮(32);两根所述吊杆(4)之间设置了吊网(41),所述吊网(41)为能展开或折叠的网状结构;同在床头一侧或床尾一侧的两根所述立杆(3)之间都水平的架设了床板撑杆(2),所述床板撑杆(2)能在竖直方向折叠的展开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上;所述横架杆(1)为直杆状结构,所述横架杆(1)的一端通过转动销与一侧的吊杆(4)转动连接,所述横架杆(1)的另一端能分离的架装锁紧在另一侧吊杆(4)上,所述横架杆(1)收折或展开的转动路径与吊杆(4)在同一水平内;所述围杆(5)有多根,多根所述围杆(5)能拆分的竖直弹性钩紧在吊杆(4)和病床扶手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杆(1)有多根,多根所述横架杆(1)都稳定的水平架装在两根吊杆(4)之间,且所述横架杆(1)不与吊网(41)接触;所述横架杆(1)的卡装端设置了对接片(11),所述对接片(11)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片状结构,所述对接片(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对接片(11)通过手拧螺栓(12)与一侧吊杆(4)上的螺孔锁接;所述吊杆(4)上设置了架板(42),所述横架杆(1)的转动端通过竖直的插销与架板(42)水平转动连接;所述横架杆(1)转动端的前一侧为让位圆角(13),所述横架杆(1)转动端的后侧设置了限位卡块(14),当所述横架杆(1)转动与两个吊杆(4)锁接时,所述限位卡块(14)与连接的吊杆(4)相互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的内侧竖直设置了转动立板(33),所述转动立板(33)的后侧设置了水平的卡板(34),所述转动立板(33)和卡板(34)为相互垂直的平板状结构;所述床板撑杆(2)为中点处设置了销轴的折叠杆,所述床板撑杆(2)的销轴水平设置,所述床板撑杆(2)的两端为转接头(24),所述转接头(24)为外端是圆弧形的竖直平板,所述转接头(24)与转动立板(33)之间通过水平的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所述卡板(34)阻挡在转接头(24)转动方向的顶部;所述床板撑杆(2)底部设置了卡槽(21),所述卡槽(21)为下方开口的u型槽,所述卡槽(21)能分离的卡装在床头或床尾的挡板顶部,所述卡槽(21)内还通过螺纹水平插接了压杆(22),所述压杆(22)为螺纹杆,所述压杆(22)的内端设置了顶块(23),所述顶块(23)设置在卡槽(21)内部,所述顶块(23)通过压杆(22)旋转在卡槽(21)内水平伸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为伸缩杆,所述立杆(3)的最大高度不低于1.8米;所述立杆(3)下端设置了承架(31),所述承架(31)通过螺纹套装在立杆(3)下端,所述
承架(31)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滚轮(32)锁紧在立杆(3)下端,所述滚轮(32)能伸出的缩回在承架(31)的底部开口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杆(5)为弹簧,所述围杆(5)的两端设置了弯钩,所述围杆(5)通过两端的挂钩能分离的弹性竖直绷紧在病床扶手和吊杆(4)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网(41)为铁链组成的方形网状结构,所述吊网(41)上还通过登山扣能分离的吊挂了束缚带(43),所述束缚带(43)为弹性的肢体悬吊绑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辅助康复训练的支撑吊架,包括横架杆、床板撑杆、立杆、吊杆和围杆;两根所述吊杆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设置,且两根所述吊杆的两端都竖直向下设置了立杆,四根所述立杆和两根吊杆组成整体的框架结构,四根所述立杆成矩形分布,本装置能够折叠收纳并在病床上直接搭接使用,本装置降低了病房环境的需求,不受治疗室场地大小限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改造病房,只需要将本装置移动至患者的病床上方进行搭接,即可使用,而且搭接方便,使用稳定,也不再需要患者去排队等待,可以配备多个这种装置,即可多名患者同时治疗,提升患者治疗体验感,提高科室运作效率,不耽搁病情。不耽搁病情。不耽搁病情。


技术研发人员:陈恩玉 陈智铭 王静 黄炼红 邵斌 李锦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立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