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石堆场厂房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9 阅读:12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石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石堆场厂房。


背景技术:

2.矿石堆场在矿山企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储矿设施,特别对于大型矿山来说,矿石堆场是不可或缺的,其一般设置在采矿工段与选矿工段或碎矿工段与磨矿工段之间,具有承上启下,调节生产制度的作用。
3.传统的矿石堆场一般为露天设置或用钢结构进行搭建厂房以覆盖矿堆,但露天设置的矿石堆场对于环保极为不利,近年来已逐渐被禁止建设。而建设钢结构的矿石堆场厂房,由于矿堆一般直径较大,一般直径为50~120m,且高度较高,一般高度为30~60m,采用钢结构建设厂房将导致设计异常复杂,用钢量大,投资过高,建设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石堆场厂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露天设置矿石堆场无法满足环保需求,而通过钢结构建设矿石堆场厂房,因其设计复杂,用钢量大,导致成本过高,建设周期过长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矿石堆场厂房,包括地面基础机构、围挡机构及送料机构,所述地面基础机构包括混凝土挡墙及鼓风机,所述混凝土挡墙围合形成容纳腔,环绕所述混凝土挡墙设置若干个所述鼓风机,所述围挡机构包括充气膜,所述充气膜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挡墙,所述鼓风机用于使所述充气膜的内部膨胀形成半圆形空腔,所述半圆形空腔连通所述容纳腔,以形成储矿空间,所述充气膜的顶部开设下料口,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矿石运输至所述下料口的上方,以使矿石下落至所述储矿空间内。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混凝土挡墙,以形成底部的固定机构,为所述充气膜提供一端的固定点,以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充气膜相互配合,形成充气结构,通过充气后的所述充气膜遮挡,可实现对矿堆的完全覆盖,避免了矿石堆砌过程中造成的扬尘及雨水直接接触矿石堆场产生的污水,满足了环保的需求,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且使用所述充气膜替代钢结构,使用范围更广,尤其针对范围较大的矿石堆场,其优点尤为明显,所述充气膜无需钢结构进行支撑,减小了整体设计的复杂度,减少了钢的用量,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
8.进一步,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充气膜的中心位置。
9.更进一步,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桥驾式胶带通廊及胶带输送机,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混凝土挡墙相对的两侧,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的内部设置所述胶带输送机,所述胶带输送机用于运输矿石,所述胶带输送机的一端连接下料漏斗,所述下料漏斗与所述下料口的位置对应。
10.更进一步,所述围挡机构还包括软连接管,所述软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料漏
斗,所述软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料口。
11.更进一步,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水雾炮,所述水雾炮用于抑制矿石下落后扬起的灰尘。
12.更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挡墙上设置若干个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混凝土挡墙的顶部,以控制所述储矿空间与外部的连通。
13.更进一步,所述储矿空间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排气阀。
14.再进一步,所述基础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挡墙上的人员通道、安全门及汽车出入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石堆场厂房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石堆场厂房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石堆场厂房的剖视图;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9.地面基础机构10混凝土挡墙110鼓风机120围挡机构20充气膜210软连接管220送料机构30桥驾式胶带通廊310胶带运输机320下料漏斗330水雾炮40排气阀50人员通道60安全门70汽车出入口80矿石堆场90
2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矿石堆场厂房,包括地面基础机构10、围
挡机构20及送料机构30,所述地面基础机构10包括混凝土挡墙110及鼓风机120,所述混凝土挡墙110围合形成容纳腔,因矿石堆砌过程中,在重力的影响下,矿石堆场90将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挡墙110为环形挡墙,以更好的包围所述矿石堆场90。
25.可以理解地,所述混凝土挡墙110的底部连接地面,所述基础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挡墙110上的人员通道60、安全门70及汽车出入口80,所述人员通道60、所述安全门70及所述汽车出入口80均用于开合所述容纳腔,以使所述容纳腔与外部连通,所述人员通道60、所述安全门70及所述汽车出入口80可根据所述混凝土挡墙110的围合面积设置对应的数量。所述汽车出入口80用于提供必要时矿石堆场90清理外运的路径,即矿石可通过地面汽车从所述汽车出入口80输送至需要的地点。而所述人员通道60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出入口,在所述矿石堆场厂房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也可通过所述安全门70及所述人员通道60及时疏散。
26.环绕所述混凝土挡墙110设置若干个所述鼓风机120,所述围挡机构20包括充气膜210,所述充气膜2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挡墙110,所述鼓风机120用于使所述充气膜210充气膨胀,以使所述充气膜210的内部形成半圆形空腔,所述半圆形空腔连通所述容纳腔,以形成储矿空间,优选地,若干个所述鼓风机120间隔均匀分布,以使所述充气膜210的膨胀更为均匀。可以理解地,充气后的所述充气膜210的高度可根据所述矿石堆场90的容积大小做相应的调整。
27.通过设置所述混凝土挡墙110,以形成底部的固定机构,为所述充气膜210提供一端的固定点,以所述鼓风机120与所述充气膜210相互配合,形成充气结构,通过充气后的所述充气膜210遮挡,可实现对矿堆的完全覆盖,避免了矿石堆砌过程中造成的扬尘及雨水直接接触所述矿石堆场90产生的污水,满足了环保的需求,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且使用所述充气膜210替代钢结构,使用范围更广,尤其针对范围较大的所述矿石堆场90,其优点尤为明显,所述充气膜210无需钢结构进行支撑,减小了整体设计的复杂度,减少了钢的用量,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
28.所述充气膜210的顶部开设下料口,所述送料机构30用于将矿石运输至所述下料口的上方,以使矿石下落至所述储矿空间内,优选地,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充气膜210的中心位置,即所述送料机构30将矿石传输至所述充气膜210的顶部中间位置后,矿石下落并穿过所述下料口,进入所述储矿空间内,并落于所述混凝土挡墙110围合形成的所述容纳腔的中心位置。将所述下料口设置于所述充气膜210的中间位置,可有效的提升所述储矿空间的空间利用率,矿石在下落的过程中,因重力影响,随其在堆砌呈矿石堆场90的过程中,将均匀的向落点的四周扩散,而落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中心位置,即可使其堆砌高度达到可允许范围内的最高值。
29.所述送料机构30包括桥驾式胶带通廊310及胶带输送机,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混凝土挡墙110相对的两侧,即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沿充气后的所述充气膜210的直径方向设置,可以理解地,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呈拱桥状,且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的中心位于所述充气膜210的中心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相对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机构,以确保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横跨所述充气膜210,其中间无需设置支撑柱,保证了所述充气膜210的结构整体性,同时,不占据矿石堆场90的有效容积,使其有效容积最大化。
30.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的内部设置所述胶带输送机,所述胶带运输机320自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的中心位置,即所述胶带输送机用于运输矿石,所述胶带输送机的一端连接下料漏斗330,所述下料漏斗330与所述下料口的位置对应,可以理解地,所述下料漏斗330位于所述胶带运输机320朝向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的中心的一端。矿石通过所述胶带运输机320的传输,进入所述下料漏斗330,通过所述下料漏斗330引导矿石向所述下料口方向掉落,并进入所述储矿空间内,进而完成矿石堆场90的堆砌。
31.优选地,所述围挡机构20还包括软连接管220,所述软连接管220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料漏斗330,所述软连接管2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料口,即所述软连接管220位于所述下料漏斗330与所述下料口之间,并连通所述下料漏斗330及所述下料口。通过设置所述软连接管220,可避免矿石下落过程中,因风力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落点发生偏移,进而未进入所述储矿空间,影响堆砌效果的情况发生,同时,所述软连接管220进一步确保了所述充气膜210的密封性,可避免雨水通过所述下料口进入所述储矿空间内部,进一步地,还可避免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310等刚性结构直接接触所述充气膜210,划伤或破坏所述充气膜210的情况发生。
32.在矿石下落堆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扬尘,虽然设置所述充气膜210可有效的避免灰尘的扩散,但容易导致所述充气膜210的内部,即所述储矿空间内灰尘四逸,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水雾炮40,所述水雾炮40用于抑制矿石下落后扬起的灰尘,可以理解地,通过所述水雾炮40对所述矿石堆场90洒水,可使灰尘粘附于水雾上,并落于地面。
33.在所述鼓风机120对所述充气膜210进行充气时,因所述充气膜210的密封性较强,容易导致所述储矿空间内的压力逐渐增大,若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所述充气膜210破损或炸裂,因此,所述混凝土挡墙110上设置若干个排气阀50,所述排气阀50位于所述混凝土挡墙110的顶部,以控制所述储矿空间与外部的连通,即在所述储矿空间内的压力过大时,打开所述排气阀50,使所述储矿空间与外部连通,起到泄压的作用,而当泄压完成后,关闭所述排气阀50,可确保所述充气膜210始终处于充气膨胀状态,进一步地,为准确把控所述储矿空间内的压力情况,所述储矿空间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矿空间内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排气阀50,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感知到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触发开启信号,所述排气阀50根据所述开启信号开启,而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感知到的压力低于压力阈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触发关闭信号,所述排气阀50关闭。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基础机构、围挡机构及送料机构,所述地面基础机构包括混凝土挡墙及鼓风机,所述混凝土挡墙围合形成容纳腔,环绕所述混凝土挡墙设置若干个所述鼓风机,所述围挡机构包括充气膜,所述充气膜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挡墙,所述鼓风机用于使所述充气膜的内部膨胀形成半圆形空腔,所述半圆形空腔连通所述容纳腔,以形成储矿空间,所述充气膜的顶部开设下料口,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矿石运输至所述下料口的上方,以使矿石下落至所述储矿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充气膜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桥驾式胶带通廊及胶带输送机,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混凝土挡墙相对的两侧,所述桥驾式胶带通廊的内部设置所述胶带输送机,所述胶带输送机用于运输矿石,所述胶带输送机的一端连接下料漏斗,所述下料漏斗与所述下料口的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机构还包括软连接管,所述软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料漏斗,所述软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料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水雾炮,所述水雾炮用于抑制矿石下落后扬起的灰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挡墙上设置若干个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混凝土挡墙的顶部,以控制所述储矿空间与外部的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矿空间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排气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石堆场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挡墙上的人员通道、安全门及汽车出入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石堆场厂房,包括地面基础机构、围挡机构及送料机构,地面基础机构包括混凝土挡墙及鼓风机,混凝土挡墙围合形成容纳腔,环绕混凝土挡墙设置若干个鼓风机,围挡机构包括充气膜,充气膜的底部固定连接混凝土挡墙,鼓风机用于使充气膜的内部膨胀形成半圆形空腔,半圆形空腔连通容纳腔,以形成储矿空间,充气膜的顶部开设下料口,送料机构用于将矿石运输至下料口的上方。通过充气后的充气膜遮挡,可对矿堆完全覆盖,避免了扬尘及污水的情况,满足了环保的需求,且使用充气膜替代钢结构,减小了整体设计的复杂度,减少了钢的用量,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期。期。


技术研发人员:熊锋 王鑫 陈小爱 赵岩森 谭燕葵 雷存友 胡根华 沈楼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