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81 评论:0


1.本技术涉农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大棚行业的不断发展,大棚棉被也在逐渐的农户被采用。日光温室大棚的推广应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它摆脱了传统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也保证了蔬菜瓜果的全年均衡供应。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以及秋冬和冬春之交,气候寒冷且昼夜温差大。为了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日光温室除了白天依靠太阳辐射外,夜间使用大棚棉被卷铺在大棚的外部,为大棚内部蔬菜瓜果进行保温。
3.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弧形支架构成,在弧形支架上设有棚膜,并使用卷帘机控制大棚棉被在大棚外部的卷起和卷铺,在冬季白天大棚棉被需要卷起来采光,晚上保温大棚棉被释放卷铺,为大棚的内部保温。此外,为了保证大棚棉被不会持续朝向大棚的底部方向卷铺,现有的会使用立杆式的下限位传感装置对大棚棉被的卷铺进行限制,主要是使用一根比较坚固的角铁或者钢管,用水泥固定在离大棚底部前沿的20-30cm处,安装时需要水泥墩子固定立杆,并在立杆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式传感器。当大棚棉被卷铺至大棚的底部时,大棚棉被与弹簧式传感器的弹簧接触,使弹簧式传感器接收到大棚棉被卷铺到大棚底部的信息,从而断开卷帘机的连接,停止大棚棉被的卷铺。
4.然而,在冬季的夜晚时,大棚棉被会一直抵压在弹簧式传感器的弹簧上,弹簧的长时间压缩,缩短弹簧的使用寿命。当大棚棉被再次朝向大棚底部卷铺,且与弹簧式传感器的弹簧接触时,由于弹簧的老化,弹簧式传感器不能接收大棚棉被卷铺到大棚底部的信息,使大棚棉被持续朝向大棚的底部方向卷铺。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解决了大棚棉被下铺时与传感器接触不良的问题。
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旋转杆、开关量传感器和配重块;所述固定底座适用于设置在大棚的内部底端,与所述大棚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与所述大棚棉被的卷铺方向相同,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为触碰端,所述触碰端穿过所述大棚至所述大棚的外部,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所述开关量传感器和所述配重块;且所述开关量传感器适用于电连接卷铺所述大棚棉被的卷帘机。
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还包括触碰杆;所述触碰杆为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触碰杆的一端与所述触碰端相固定;所述触碰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旋转杆的长度方向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触碰杆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旋转杆的转动方向相同。
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触碰杆与所述旋转杆倾斜设置;所述触碰杆相对
所述旋转杆朝向所述大棚的顶部倾斜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在130度-150度区间内。
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的整体为板状结构,且固定底座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大棚的支架固定连接。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旋转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的外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杆的下方;且所述限位部相对所述触碰端,与所述固定端相临近。
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限位部的整体为杆状结构;所述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底座的板面相垂直。
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转动孔的连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预设有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在30度-40度区间内。
1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大棚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留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的长度在0.3米-1.0米区间内。
15.本技术实施例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大棚棉被从大棚的顶部朝向大棚的底部卷铺,当大棚棉被触碰到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的触碰杆时,触碰杆朝向远离大棚顶部的方向转动,带动旋转杆固定端上设置的开关量传感器一同转动,当开关量传感器感受到旋转杆的转动时,开关量传感器与大棚顶部设置的卷帘机断开连接,使卷帘机停止大棚棉被的卷铺。本技术采用触碰杆和旋转杆的传动方式,使开关量传感器接收到大棚棉被卷铺到大棚底部的信号,与传统的立杆式下限位传感装置相比,本技术中包括的旋转杆、固定底座和触碰杆,不会随着大棚棉被卷铺或卷起的多次使用出现因传动装置老化,导致开关量传感器接收不到大棚棉被卷铺到大棚底部的信息。
16.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7.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8.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安装在大棚支架上的主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1.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24.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5.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12、旋转杆111、开关量传感器113和配重块114。固定底座112安装在大棚100内部底端的支架130上,用以支撑旋转杆111、开关量传感器113和配重块114。旋转杆111与固定底座112转动连接,且旋转杆111的转动方向与大棚棉被120在大棚100上的卷起和卷铺方向相同,且旋转杆111的整体为长条状结构,一端为触碰端1112,触碰端1112穿过大棚100至大棚100的外部,另一端为固定端1111,在固定端1111上设置有配重物和开关量传感器113开关量传感器113与设置在大棚100顶部的卷帘机电连接。如此,大棚100顶部的卷帘机启动后,大棚棉被120朝向大棚100的底部进行卷铺,当大棚棉被120卷铺至大棚100的底部且与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接触,并带动旋转杆111和旋转杆111上的开关量传感器113转动时,开关量传感器113接收到大棚棉被120卷铺到大棚100底部的信息,此时开关量传感器113断开与卷帘机的连接,卷帘机在延迟卷铺后,停止大棚棉被120的卷铺。
26.其中,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位于大棚100的外部,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位于大棚100的内部,卷帘机卷起大棚棉被120的方向,由大棚100的底部至大棚100的顶部,卷帘机卷铺大棚棉被120的方向,由大棚100顶部至大棚100的底部。
2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开关量传感器113设置在大棚100的内部,对开关量传感器113进行保护,避免开关量传感器113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
2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固定有触碰杆115,触碰杆115为长条状结构,一端与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边缘点焊连接,将触碰杆115固定在大棚100的外部。如此,能够延长了旋转杆111在大棚100外部的长度,使大棚棉被120在卷铺至大棚100的底部与触碰杆115接触时,旋转杆111和开关量传感器113就能随触碰杆115转动,开关量传感器113接收大棚棉被120的卷铺至大棚100底部的信息,从而断开与卷帘机的连接。
29.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触碰杆115为长条状结构,且触碰杆115的长度方向与旋转杆111的长度在同一竖直平面。如此,当触碰杆115接触到卷铺的大棚棉被120时,触碰杆115和旋转杆111能够同时朝向大棚棉被120的卷铺方向转动。
30.更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触碰杆115与旋转杆111倾斜设置,且触碰杆115相对旋转杆111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倾斜,使旋转杆111的长度方向与触碰杆115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一个钝角,且形成的钝角开口方向朝向大棚100的顶部。在卷帘机卷铺的大棚棉被120至旋转杆111和触碰杆115的位置时,大棚棉被120会卷铺至旋转杆111和触碰杆115
之间形成的钝角内,带动旋转杆111和触碰杆115转动。如此,避免了大棚棉被120卷铺至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时,触碰端1112与大棚棉被120之间的接触不足带动旋转杆111转动,使开关量传感器113无法接收大棚棉被120卷铺至大棚100底部的信息,开关量传感器113与卷帘机持续连接,导致大棚棉被120持续朝向大棚100的底部卷铺。
31.其中,触碰杆115的长度与旋转杆111长度方向之间预设有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在130度-150度区间内,形成的钝角开口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此外,触碰杆115的长度在0.15米-0.20米区间内。
3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12与旋转杆1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旋转杆111绕固定底座112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具体的,固定底座11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旋转杆11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一转动孔的开孔直径与第二转动孔的开孔直径相等,且通过使用转动轴穿过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旋转杆111能够绕固定底座112转动。
33.其中,旋转杆111的长度在0.3米-0.35米区间内。
3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配重物为水泥配重,固定在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位置,且配重物设置在固定端1111的底部。其中,配重物的重量在1斤作用,在大棚棉被120没有朝向大棚100底部方向卷铺时,配重物能够增加旋转杆111固定端1111的重量,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朝向大棚100的底部方向转动,使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转动,便于大棚棉被120在朝向大棚100底部卷铺时,能够带动旋转杆111触碰端1112朝向大棚100的底部方向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杆111固定端1111朝向大棚100顶部方向转动。
3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与位于旋转杆111下方的大棚100切线之间预设有第三角度,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与位于旋转杆111上方的大棚100且之间预设有第四角度,且第三角度的度数小于第四角度的度数。其中,配重物114设置在固定端1111的下方,开关量传感器113设置在固定端1111的上方。如此,当大棚棉被120朝向大棚100底部方向卷铺,带动旋转杆111转动时,旋转杆111的触碰端与大棚100的外部抵接,固定端1112不与大棚100的内部抵接。因此,旋转杆111触碰端1112与大棚100外部抵接时,旋转杆111固定端设置的开关量传感器113不会与大棚100内部碰触,保护固定端1111设置的开关量传感器113。
3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12上设置有限位部1122,限制旋转杆111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其中,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上设置有配重物,在大棚棉被120没有卷铺至大棚100的底部时,设置有配重物的旋转杆111固定端1111朝向大棚100的底部方向转动,旋转杆111触碰端1112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转动,且与旋转杆111触碰端1112连接的触碰杆115也会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转动,并抵接在大棚100的表面。此时,大棚棉被120在卷铺至大棚100底部位置,会从旋转杆111和触碰杆115的上方滑过,不会带动旋转杆111和触碰杆115朝向大棚100的底部方向转动,无法为旋转杆111固定端1111设置的开关量传感器113传输信号,大棚棉被120会持续朝向大棚100的底部卷铺,使下限位传感装置失去作用。因此,在固定底座112上设置限位部1122,限制旋转杆111的转动角度,避免触碰杆115的边缘端与大棚100相抵接,使大棚棉被120在朝向大棚100底部卷铺时,能够带动触碰杆115朝向大棚100的底部方向转动。
37.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1122与旋转杆111设置在固定底座112的同一侧,位于旋转杆111的下方,限制旋转杆111在朝向大棚100底部方向的转动角度。此外,限
位部1122相对旋转杆111的触碰端1112,距离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更近,位于大棚100内部的旋转杆111固定端1111朝向大棚100底部方向转动时,受到限位部1122的限制,无法与大棚100内部表面相抵接,进一步使位于大棚100外部的触碰杆115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转动时,无法与大棚100外部表面相抵接。如此,在大棚棉被120朝向大棚100底部卷铺时,大棚棉被120会进入旋转杆111与触碰杆115之间形成的钝角内,并带动触碰杆115转动。
38.更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1122的整体为杆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通过扦插或者焊接的方式,将限位部1122设置在固定底座112上。其中,限位部1122的体长方向与旋转杆111的转动方向相垂直,便于限制旋转杆111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
39.其中,限位部1122和固定底座112上开设的第一转动孔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留有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在30度-40度区间内,限制旋转杆111在大棚100内部的转动角度。此外,限位部112的长度至少为旋转杆111厚度的1/2。
4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12的整体为方形、板状结构,在固定底座112的板面上开设多个安装孔1121,使用螺栓或者燕尾丝将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110设置在大棚100内部的支架130上。具体的,板状结构的固定底座112上开设有4个安装孔1121和1个转动孔,转动孔开设在固定底座112的中部位置,4个安装孔1121对称开设在固定底座112的4个边角位置,且任意2个安装孔1121相对转动孔对称设置。
41.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安装在大棚支架上的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参阅图2。固定底座112安装在大棚100支架130上的高度,与大棚100底部的高度,在竖直方向上预留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长度在0.3米-1.0米区间内。如此,能够避免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在朝向大棚100底部方向转动时,与地面或者大棚100内的农作物发生碰撞。
42.其中,大棚100的卷帘机上设置有延迟装置,当大棚棉被120卷铺至大棚100的底部且带动旋转杆111转动时,开关量传感器113接收信息,并断开与卷帘机之间的连接,延迟装置延迟卷帘机的关闭,使大棚棉被120继续朝向大棚100的底部卷铺一段时间。如此,当大棚棉被120持续朝向大棚100底部卷铺时,能够完全覆盖大棚100的底部,且避免了大棚棉被120的持续卷铺。
4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大棚棉被卷铺的控制方法:1、卷帘机设置在大棚100的顶部,将大棚棉被120朝向大棚100的底部卷铺。2、大棚棉被120卷铺至与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110相临近的位置,大棚棉被120继续朝向大棚100的底部卷铺,并抵接旋转杆111与触碰杆115之间形成的钝角结构内,带动触碰杆115朝向大棚100的底部方向转动。3、触碰杆115带动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转动。4、旋转杆111固定端1111设置的开关量传感器113,随旋转杆111的固定端1111同时朝向大棚100的顶部方向转动,并接收到旋转杆111转动的信息。5、开关量传感器113断开与卷帘机之间的连接,卷帘机在延迟装置的作用下,再持续卷铺大棚棉被120一段时间后,完成大棚100大棚棉被120的卷铺。
44.其中,触碰杆115、旋转杆111和固定底座112的材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增加触碰杆115、旋转杆111和固定底座112的硬度,提升固定装置110的整体使用寿命。
4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卷帘机用于大棚棉被120的卷起和卷铺,延迟装置用于延迟卷帘机的卷铺,开关量传感器113用于接收旋转杆111的信号,并断开与卷帘机的连接。卷帘
机、延迟装置和开关量传感器113均为现有可实现的及时,不再进行过多赘述,本身请的客体为固定安装开关量传感器113的固定装置110,包括旋转杆111、固定底座112、触碰杆115、限位部1122和配重物。
46.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旋转杆、开关量传感器和配重块;所述固定底座适用于设置在大棚的内部底端,与所述大棚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与大棚棉被的卷铺方向相同,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为触碰端,所述触碰端穿过大棚上部至所述大棚的外部;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所述开关量传感器和所述配重块;且所述开关量传感器适用于电连接卷铺所述大棚棉被的卷帘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碰杆;所述触碰杆为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触碰杆的一端与所述触碰端相固定;所述触碰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旋转杆的长度方向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触碰杆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旋转杆的转动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杆与所述旋转杆倾斜设置;所述触碰杆相对所述旋转杆朝向所述大棚的顶部倾斜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在130度-150度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整体为板状结构,且固定底座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大棚的支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旋转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外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杆的下方;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旋转杆同侧设置;所述限位部相对所述触碰端,与所述固定端相临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整体为杆状结构;所述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底座的板面相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转动孔的连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预设有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在30度-40度区间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大棚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留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的长度在0.3米-1.0米区间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棚棉被控制用下限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旋转杆、开关量传感器和配重块。固定底设置大棚的内部底端,与大棚的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杆与固定底座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与大棚棉被的卷铺方向相同,旋转杆的一端为触碰端,穿过大棚至大棚的外部,旋转杆的另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上设置有开关量传感器和配重块,开关量传感器电连接大棚的卷帘机。大棚棉被卷铺触碰到下限位控制固定装置的触碰杆时,触碰杆朝向远离大棚顶部的方向转动,带动旋转杆固定端上设置的开关量传感器一同转动,当开关量传感器感受到旋转杆的转动时,开关量传感器与大棚顶部设置的卷帘机断开连接,使卷帘机停止大棚棉被的卷铺。使卷帘机停止大棚棉被的卷铺。使卷帘机停止大棚棉被的卷铺。


技术研发人员:董瑞芳 雷万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易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