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2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制作脚手架的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在搭建脚手架时,杆与杆之间的连接需要用到连接结构,但是,现有的脚手架连接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就比如;
3.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4942307u的一种脚手架的快速连接结构,其包括横梁和支撑横梁用的立柱,立柱顶部具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侧面具有多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横梁的一端插设在安装座的安装孔内;所述立柱的上半部分为中空的上套管,上套管内套设安装有锁定柱,锁定柱能够用在上套管内上下滑动;锁定柱的侧面沿轴线开设有燕尾槽,横梁插入安装孔内的端部固定有与燕尾槽配合的梯形滑块,锁定柱上的燕尾槽开设有多个,多个燕尾槽与安装孔一一对应;上套管的侧面设有竖腰孔和横腰孔;锁定柱的侧面通过转轴连接有把手,把手能够在锁定柱上左右摆动;所述把手穿过竖腰孔伸出到上套管外。是一种拆装方便,结构牢固的脚手架连接结构。
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不便于对纵向方向的立柱进行连接,且横梁搭接稳定性一般,不便于快速连接,进而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脚手架连接结构不便于对纵向方向的立柱进行连接,且横梁搭接稳定性一般,不便于快速连接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包括:
7.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一体化铸造成型有支撑环,且支撑环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安装孔,所述立柱的上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片,所述立柱和支撑环的内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
8.衔接组件,其连接在支撑环的外侧,所述衔接组件远离立柱竖直中心线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柱,且衔接组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插片。
9.优选的,所述条形安装孔关于支撑环的竖直中心线等角度分布。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关于立柱的竖直中心线等角度开设,且立柱通过第一限位槽与衔接片构成卡合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衔接组件由衔接块、第一条形连接槽、第二条形连接槽和第二限位槽构成;
12.衔接块,其连接在支撑环的外侧;
13.第一条形连接槽,其开设在衔接块的上端;
14.第二条形连接槽,其开设在衔接块的下端;
15.第二限位槽,其开设在衔接块的上端面。
16.优选的,所述衔接块的竖截面呈“c”字型设置。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条形连接槽与第二条形连接槽上下对应设置,且第二限位槽连接在第一条形连接槽远离立柱竖直中心线的一端,并且插片通过第二限位槽与衔接块构成卡合连接。
18.优选的,所述插片的竖截面呈“l”字型设置,且衔接块通过第一条形连接槽和第二条形连接槽与插片构成滑动连接。
19.优选的,所述插片通过条形安装孔与支撑环构成滑动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便于对纵向方向的立柱进行连接,且提高了立柱与横梁柱之间搭接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现有的脚手架连接结构不便于快速连接的问题;
21.1、设有第一限位槽、连接柱和衔接片,通过将连接柱插入另一立柱的单体的下端,使上方的立柱的单体通过第一限位槽与下方的立柱的单体相连接,进而起到纵向连接立柱的单体的作用,同时通过连接柱外侧的衔接片与第一限位槽卡合连接,对立柱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立柱的单体之间发生转动,便于对纵向方向的立柱进行连接,操作更加便捷;
22.2、设有第一条形连接槽、支撑环和条形安装孔,通过衔接块的竖截面呈“c”字型设置,将衔接块插在支撑环的外侧,同时将插片通过第一条形连接槽和条形安装孔分别插入衔接块与支撑环的内部,使插片的上端通过第二限位槽与衔接块构成卡合连接,通过插片和第二限位槽限位连接,对衔接块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衔接块相对转动,提高了立柱与横梁柱之间搭接的稳定性,使实用性更佳;
23.3、设有插片、衔接组件和横梁柱,通过将衔接块插在支撑环的外侧,使第一条形连接槽与条形安装孔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由于插片的竖截面呈“l”字型设置,将插片插入第一条形连接槽和条形安装孔的内部,使插片的下端通过第二条形连接槽伸出衔接块,同时使插片的上端通过第二限位槽与衔接块构成卡合连接,进而对支撑环与衔接组件起到连接作用,从而将横梁柱固定在立柱的外侧,解决了现有的脚手架连接结构不便于快速连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环与条形安装孔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衔接片与第一限位槽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立柱;2、支撑环;3、条形安装孔;4、连接柱;5、衔接片;6、第一限位槽;7、横梁柱;8、衔接组件;801、衔接块;802、第一条形连接槽;803、第二条形连接槽;804、第二限位槽;9、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包括:立柱1的下端一体化铸造成型有支撑环2,且支撑环2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安装孔3,条形安装孔3关于支撑环2的竖直中心线等角度分布,立柱1的上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且连接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片5,立柱1和支撑环2的内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支撑环2的外侧连接有衔接组件8,且衔接组件8远离立柱1竖直中心线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柱7,并且衔接组件8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插片9,如图2与图4中所示,衔接组件8由衔接块801、第一条形连接槽802、第二条形连接槽803和第二限位槽804构成,衔接块801连接在支撑环2的外侧,第一条形连接槽802开设在衔接块801的上端,第二条形连接槽803开设在衔接块801的下端,第二限位槽804开设在衔接块801的上端面,通过衔接组件8起到连接立柱1与横梁柱7的作用。
31.在使用该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时,首先结合图1与图3中所示,由于第一限位槽6关于立柱1的竖直中心线等角度开设,且立柱1通过第一限位槽6与衔接片5构成卡合连接,将连接柱4插入另一立柱1的单体的下端,使上方的立柱1的单体通过第一限位槽6与下方的立柱1的单体相连接,进而起到纵向连接立柱1的单体的作用,同时通过连接柱4外侧的衔接片5与第一限位槽6卡合连接,对立柱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立柱1的单体之间发生转动;
32.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中所示,由于衔接块801的竖截面呈“c”字型设置,同时第一条形连接槽802与第二条形连接槽803上下对应设置,且第二限位槽804连接在第一条形连接槽802远离立柱1竖直中心线的一端,将衔接块801插在支撑环2的外侧,使第一条形连接槽802与条形安装孔3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结合图2与图4中所示,由于插片9的竖截面呈“l”字型设置,且衔接块801通过第一条形连接槽802和第二条形连接槽803与插片9构成滑动连接,并且插片9通过条形安装孔3与支撑环2构成滑动连接,将插片9插入第一条形连接槽802,并通过条形安装孔3和第二条形连接槽803的内部,使插片9的下端伸出衔接块801的下端,同时使插片9的上端通过第二限位槽804与衔接块801构成卡合连接,进而对支撑环2与衔接组件8起到连接作用,从而固定横梁柱7,这就是该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的使用方法。
3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下端一体化铸造成型有支撑环(2),且支撑环(2)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安装孔(3),所述立柱(1)的上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且连接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片(5),所述立柱(1)和支撑环(2)的内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衔接组件(8),其连接在支撑环(2)的外侧,所述衔接组件(8)远离立柱(1)竖直中心线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柱(7),且衔接组件(8)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插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安装孔(3)关于支撑环(2)的竖直中心线等角度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6)关于立柱(1)的竖直中心线等角度开设,且立柱(1)通过第一限位槽(6)与衔接片(5)构成卡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8)由衔接块(801)、第一条形连接槽(802)、第二条形连接槽(803)和第二限位槽(804)构成;衔接块(801),其连接在支撑环(2)的外侧;第一条形连接槽(802),其开设在衔接块(801)的上端;第二条形连接槽(803),其开设在衔接块(801)的下端;第二限位槽(804),其开设在衔接块(801)的上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801)的竖截面呈“c”字型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槽(802)与第二条形连接槽(803)上下对应设置,且第二限位槽(804)连接在第一条形连接槽(802)远离立柱(1)竖直中心线的一端,并且插片(9)通过第二限位槽(804)与衔接块(801)构成卡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9)的竖截面呈“l”字型设置,且衔接块(801)通过第一条形连接槽(802)和第二条形连接槽(803)与插片(9)构成滑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9)通过条形安装孔(3)与支撑环(2)构成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一体化铸造成型有支撑环,且支撑环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安装孔,所述立柱的上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片,所述立柱和支撑环的内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衔接组件,其连接在支撑环的外侧,所述衔接组件远离立柱竖直中心线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柱,且衔接组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插片,所述衔接组件由衔接块、第一条形连接槽、第二条形连接槽和第二限位槽构成。该脚手架快速连接结构,便于对纵向方向的立柱进行连接,且提高了立柱与横梁柱之间搭接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现有的脚手架连接结构不便于快速连接的问题。结构不便于快速连接的问题。结构不便于快速连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闫杰平 耿颉 位周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微量助剂失重式喂料秤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甩头玩具恐龙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