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8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
背景技术:
2.芽苗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欢的蔬菜产品。其中,需要光照和绿化条件种植的芽苗菜其维生素、矿质元素、膳食纤维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成为消费者青睐的蔬菜产品后起之秀。因生长期短,芽苗菜一般用苗盘做栽培容器。
3.现有用于种植芽苗菜的活体种植框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作物长成后无法叠放运输,不方便观察芽苗根系生长的状况和水含量的多少。
4.所以,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作物长成后无法叠放运输,不方便观察芽苗根系生长的状况和水含量的多少。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包括种植框本体和种植盘,所述种植盘设置于种植框本体中,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前侧壁与种植框本体的后侧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左侧壁与种植框本体的右侧壁呈对称设置;
7.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前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一通风区;
8.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后侧壁上设有第三固定条、第四固定条、第二观察窗口和第二通风区;
9.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固条、第二加固条、第三通风区和第四通风区;
10.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三加固条、第四加固条、第五通风区和第六通风区;
11.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放置条和第二放置条,所述种植盘设置于第一放置条和第二放置条上;
12.所述种植盘上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列的种植凹槽,所述种植盘两端设有第一u型凹槽和第二u型凹槽。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风区设置于第一加固条和第二加固条之间,所述第四通风区设置于第二加固条上方;
14.所述第五通风区设置于第三加固条和第四加固条之间,所述第六通风区设置于第四加固条上方。
15.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框本体顶部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第四卡槽、第
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固定条相适配,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二固定条相适配,所述第三卡槽与第三固定条相适配,所述第四卡槽与第四固定条相适配。
16.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凹槽呈跑道状设置,所述种植凹槽底部设有矩形开口。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观察窗口和第二观察窗口均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种植框本体和种植盘的配合结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第四卡槽分别与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三固定条、第四固定条的配合,使得结构相同两个种植框本体能进行叠放,叠放后还很稳固,有助于在作物长成后进行叠放运输;第一观察窗口、第二观察窗口的设置有助于观察芽苗根系生长的状况喝水含量的多少;多个通风区的配合有助于芽苗吸收更多的氧气;多个加固条的设置使得种植框本体的结构更加坚固,提高种植框本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的后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的右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的俯视图。
23.如图所示:1、种植框本体,2、种植盘,3、第一固定条,4、第二固定条,5、第一观察窗口,6、第一通风区,7、第三固定条,8、第四固定条,9、第二观察窗口,10、第二通风区,11、第一加固条,12、第二加固条,13、第三通风区,14、第四通风区,15、第三加固条,16、第四加固条,17、第五通风区,18、第六通风区,19、第一放置条,20、第二放置条,21、种植凹槽,22、第一u型凹槽,23、第二u型凹槽,24、第一卡槽,25、第二卡槽,26、第三卡槽,27、第四卡槽,28、第一把手,29、第二把手,30、矩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5.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
26.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包括种植框本体1和种植盘2,所述种植盘2设置于种植框本体1中,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前侧壁与种植框本体1的后侧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左侧壁与种植框本体1的右侧壁呈对称设置;
27.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条3、第二固定条4、第一观察窗口5和第一通风区6;
28.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后侧壁上设有第三固定条7、第四固定条8、第二观察窗口9和第二通风区10;
29.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固条11、第二加固条12、第三通风区13和第四通风区14;
30.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三加固条15、第四加固条16、第五通风区17和第六通风区18;
31.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放置条19和第二放置条20,所述种植盘2设
置于第一放置条19和第二放置条20上;
32.所述种植盘2上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列的种植凹槽21,所述种植盘2两端设有第一u型凹槽22和第二u型凹槽23。
33.所述第三通风区13设置于第一加固条11和第二加固条12之间,所述第四通风区14设置于第二加固条12上方;
34.所述第五通风区17设置于第三加固条15和第四加固条16之间,所述第六通风区18设置于第四加固条16上方。
35.所述种植框本体1顶部设有第一卡槽24、第二卡槽25、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27、第一把手28和第二把手29,所述第一卡槽24与第一固定条3相适配,所述第二卡槽25与第二固定条4相适配,所述第三卡槽26与第三固定条7相适配,所述第四卡槽27与第四固定条8相适配。
36.所述种植凹槽21呈跑道状设置,所述种植凹槽21底部设有矩形开口30。
37.所述第一观察窗口5和第二观察窗口9均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38.本实用新型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芽苗菜的种子放置于种植凹槽21中,在种植框本体1中注入水,使得水的高度刚好能浸泡种子,然后将种植盘2放置于第一放置条19和第二放置条20上方;
39.将第一固定条3、第二固定条4、第三固定条7、第四固定条8分别插入第一卡槽24、第二卡槽25、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27中,使得种植框本体2能进行叠放。
40.本实用新型采用种植框本体1和种植盘2的配合结构,第一卡槽24、第二卡槽25、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27分别与第一固定条11、第二固定条12、第三固定条15、第四固定条16的配合,使得结构相同两个种植框本体能进行叠放,叠放后还很稳固,有助于在作物长成后进行叠放运输;第一观察窗口、第二观察窗口的设置有助于观察芽苗根系生长的状况喝水含量的多少;多个通风区的配合有助于芽苗吸收更多的氧气;多个加固条的设置使得种植框本体的结构更加坚固,提高种植框本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4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包括种植框本体(1)和种植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2)设置于种植框本体(1)中,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前侧壁与种植框本体(1)的后侧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左侧壁与种植框本体(1)的右侧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条(3)、第二固定条(4)、第一观察窗口(5)和第一通风区(6);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后侧壁上设有第三固定条(7)、第四固定条(8)、第二观察窗口(9)和第二通风区(10);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固条(11)、第二加固条(12)、第三通风区(13)和第四通风区(14);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三加固条(15)、第四加固条(16)、第五通风区(17)和第六通风区(18);所述种植框本体(1)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放置条(19)和第二放置条(20),所述种植盘(2)设置于第一放置条(19)和第二放置条(20)上;所述种植盘(2)上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列的种植凹槽(21),所述种植盘(2)两端设有第一u型凹槽(22)和第二u型凹槽(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区(13)设置于第一加固条(11)和第二加固条(12)之间,所述第四通风区(14)设置于第二加固条(12)上方;所述第五通风区(17)设置于第三加固条(15)和第四加固条(16)之间,所述第六通风区(18)设置于第四加固条(16)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本体(1)顶部设有第一卡槽(24)、第二卡槽(25)、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27)、第一把手(28)和第二把手(29),所述第一卡槽(24)与第一固定条(3)相适配,所述第二卡槽(25)与第二固定条(4)相适配,所述第三卡槽(26)与第三固定条(7)相适配,所述第四卡槽(27)与第四固定条(8)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凹槽(21)呈跑道状设置,所述种植凹槽(21)底部设有矩形开口(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5)和第二观察窗口(9)均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芽苗菜活体种植框,包括种植框本体和种植盘,所述种植盘设置于种植框本体中,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前侧壁与种植框本体的后侧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种植框本体的左侧壁与种植框本体的右侧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种植盘上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列的种植凹槽,所述种植盘两端设有第一U型凹槽和第二U型凹槽;本实用新型使得结构相同两个种植框本体能进行叠放,叠放后还很稳固,有助于在作物长成后进行叠放运输;第一观察窗口、第二观察窗口的设置有助于观察芽苗根系生长的状况喝水含量的多少;多个通风区的配合有助于芽苗吸收更多的氧气;多个加固条的设置使得种植框本体的结构更加坚固,提高种植框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种植框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种植框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闫昊人 段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禾清雅芽菜生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