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3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
背景技术:
2.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墙因其保温隔热性、阻燃耐火性、吸声隔音性、施工工期短等特性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伴随着钢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适用于非承重外墙板、隔墙板、钢梁钢柱外包防火板等。在钢结构斜支撑两侧的条板墙采用常规的门洞口做法,板材切割量大,建筑废弃物多;结合钢结构斜支撑条板墙体不同厚度及条板板材宽度为600mm的特点,优化的钢结构斜支撑条板墙门洞口处的施工,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目的是为了解决钢结构墙体中的预留门洞结构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包括有钢结构和墙面板,所述钢结构设置在楼承板上,所述钢结构包括有钢立柱和钢梁,所述钢立柱有两根,分别设置在钢结构墙体的两侧;所述钢梁设置在两根钢立柱的顶部之间,且钢梁与两根钢立柱共同构成门形框架;在门形框架中设置有内部支撑;所述墙面板有两块,分别覆盖在内部支撑的前后两侧,墙面板的左右侧边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连接;位于后侧的墙面板的后侧面与钢立柱的后侧面平齐;位于前侧的墙面板的前侧面与钢立柱的前侧面平齐;在两块墙面板上对应留有门洞,且门洞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封堵在两块墙面板之间;在两个支撑板的顶部之间、位于两块墙面板之间设置有门头板;所述支撑板与墙面板之间沿竖向间隔布置有第一插筋,所述第一插筋倾斜设置;所述门头板与墙面板之间沿横向间隔布置有第二插筋,所述第二插筋倾斜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墙面板由多块alc条板横向拼接而成,且相邻的alc条板之间通过u型卡固定;所述墙面板上、靠近钢立柱的alc条板与钢梁之间通过角钢固定。
6.更进一步的,所述墙面板与钢立柱之间通过粘结剂和砂浆固定连接。
7.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alc条板,alc条板的纵向长度为600mm;当前后两侧的墙面板之间的宽度为600mm时,将支撑板设置在两组墙面板的外侧,支撑板的纵向侧面与对应一侧的墙面板之间横向拼接。
8.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支撑为斜撑或者剪刀撑。
9.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支撑前后两侧的墙面板分别与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插筋不少于设置有两个。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预留门洞结构简单,施工操作简便,且前后两侧的墙面板的宽度为600mm时,采用外包alc条板的方式提高工效,节约材料,有效减少建筑垃圾。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附图说明:1、钢结构;1.1、钢梁;1.2、钢立柱;2、楼承板;3、内部支撑;4、门洞;5、支撑板;6、门头板;7、墙面板;8、第一插筋;9、第二插筋;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7.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包括有钢结构1和墙面板7,所述钢结构1设置在楼承板2上,所述钢结构1包括有钢立柱1.2和钢梁1.1,所述钢立柱1.2有两根,分别设置在钢结构墙体的两侧;所述钢梁1.1设置在两根钢立柱1.2的顶部之间,且钢梁1.1与两根钢立柱1.2共同构成门形框架;在门形框架中设置有内部支撑3;所述墙面板7有两块,分别覆盖在内部支撑3的前后两侧,所述墙面板7由多块alc条板横向拼接而成;并且墙面板7的顶部与上层的楼承板2连接,墙面板7的左右侧边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1.2连接;位于后侧的墙面板7的后侧面与钢立柱1.2的后侧面平齐;位于前侧的墙面板7的前侧面与钢立柱1.2的前侧面平齐;在两块墙面板7上对应留有门洞4,且门洞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封堵在两块墙面板7之间;在两个支撑板5的顶部之间、位于两块墙面板7之间设置有门头板6;所述支撑板5与墙面板7之间沿竖向间隔布置有第一插筋8,所述第一插筋8倾斜设置;所述门头板6与墙面板7之间沿横向间隔布置有第二插筋9,所述第二插筋9倾斜设置。
18.所述墙面板7上端与钢梁之间通过u型卡连接;所述墙面板的上端位于u型卡的凹槽内,所述墙面板与u型卡固件之间采用钩头螺栓连接。
19.所述墙面板7与钢立柱1.2之间通过粘结剂和砂浆固定连接。
20.所述支撑板5为alc条板,alc条板的纵向长度为600mm;本实用新型根据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的宽度,对支撑板5采用外包的形式;当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之间的宽度为600mm时,将支撑板5设置在两组墙面板7的外侧,支撑板5的纵向侧面与对应一侧的墙面板7之间横向拼接,使得支撑板5的前侧面与前侧的墙面板7平齐,支撑板5的后侧面与后侧的墙面板平齐,如图3所示,相比于传统做法将支撑板5置于前后墙面板之间的位置处,该结构节省了对支撑板5的裁剪工作,且裁剪后的支撑板5物料不符合施工要求不能二次利用,造成浪费;当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之间的宽度小于600mm时,同样采用外包支撑板5,即将支撑板纵向设置,使得支撑板5的纵向侧面与对应一侧的墙面板7之间横向拼接,且支撑板5的一个侧面与
墙面板7的同侧侧面平齐;当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之间的宽度为700mm时,且墙面板7的厚度为100mm时,将支撑板5后端设置在后侧墙面板的前侧面,支撑板5前端与前侧墙面板平齐,减少对于alc条板的宽度切割,减少建筑垃圾。
21.如图3所示,所述内部支撑3为剪刀撑,所述剪刀撑设置在两层楼高的位置处,所述剪刀撑的中心汇聚在第一层的钢梁的中心位置处,所述门洞设置在第一层的中心位置处。
22.如图3所示,所述内部支撑3为斜撑,所述斜撑设置在门形框架的对角之间,在远离斜撑底部的一侧设置门洞。
23.所述内部支撑3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分别与支撑板5之间的第一插筋8不少于设置有两个,且位于同侧的同侧的第一插筋8在支撑板中相向布置。
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钢结构(1)和墙面板(7),所述钢结构(1)设置在楼承板(2)上,所述钢结构(1)包括有钢立柱(1.2)和钢梁(1.1),所述钢立柱(1.2)有两根,分别设置在墙体的两侧;所述钢梁(1.1)设置在两根钢立柱(1.2)的顶部之间,且钢梁(1.1)与两根钢立柱(1.2)共同构成门形框架;在门形框架中设置有内部支撑(3);所述墙面板(7)有两块,分别覆盖在内部支撑(3)的前后两侧,每块墙面板(7)由多块alc条板横向拼接而成;墙面板(7)的左右侧边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1.2)连接;位于后侧的墙面板(7)的后侧面与钢立柱(1.2)的后侧面平齐;位于前侧的墙面板(7)的前侧面与钢立柱(1.2)的前侧面平齐;在两块墙面板(7)上对应留有门洞(4),且门洞(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封堵在两块墙面板(7)之间;在两个支撑板(5)的顶部之间、位于两块墙面板(7)之间设置有门头板(6);所述支撑板(5)与墙面板(7)之间沿竖向间隔布置有第一插筋(8),所述第一插筋(8)倾斜设置;所述门头板(6)与墙面板(7)之间沿横向间隔布置有第二插筋(9),所述第二插筋(9)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7)与钢立柱(1.2)之间通过粘结剂和砂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为alc条板,alc条板的纵向长度为600mm;当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之间的宽度为600mm时,将支撑板(5)设置在两组墙面板(7)的外侧,支撑板(5)的纵向侧面与对应一侧的墙面板(7)之间横向拼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撑(3)为斜撑或者剪刀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撑(3)前后两侧的墙面板(7)分别与支撑板(5)之间的第一插筋(8)不少于设置有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墙体预留门洞结构,包括有钢结构和墙面板,所述钢结构设置在楼承板上,所述钢结构包括有钢立柱和钢梁,所述钢立柱有两根,分别设置在钢结构墙体的两侧;所述钢梁设置在两根钢立柱的顶部之间,且钢梁与两根钢立柱共同构成门形框架;在门形框架中设置有内部支撑;所述墙面板有两块,分别覆盖在内部支撑的前后两侧,在两块墙面板上对应留有门洞,且门洞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封堵在两块墙面板之间,以解决钢结构墙体中的预留门洞结构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米子冬 刘统统 武兆峰 王仑 刘天雪 杨锋 焦磊 王卉 白然 胡建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电机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学习垫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