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23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水凝胶领域,特别是一种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伤口敷料是一种覆盖于伤口表面的材料,具有保护伤口免受二次伤害、防止微生物感染、引导皮肤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从而促进伤口愈合过程的作用。水凝胶类伤口敷料是一种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保湿性和良好降解性的新型伤口敷料,主要由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吸水溶胀后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其高含水量(70%-95%)有助于为伤口提供潮湿环境,促进上皮肉芽组织生长。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种由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微生物合成的天然聚合物,具有纳米级纤维网络结构。作为一种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机械强度、较好的孔隙度,已经被广泛报道具有伤口敷料的应用潜力。
3.目前,细菌纤维素类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主要为以细菌纤维素为基质材料,与其他保湿、抗菌、抗炎等功能性因子进行复合,制备细菌纤维素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以提升伤口愈合效率。右旋糖酐(dextran)是一种无毒,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多糖,已被证明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经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库可知,国内已有“医用右旋糖酐伤口敷膜”类的产品。但目前尚未有以细菌纤维素为基质,与右旋糖酐形成复合水凝胶的伤口敷料产品。2017年shin-ping lin在期刊cellulose上发表了题为“novel dextran modified bacterial cellulose hydrogel accelerating cutaneous wound healing”的研究论文,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通过共混右旋糖酐和细菌纤维素,获得了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虽然此复合物表现出比细菌纤维素凝胶更好的促伤口愈合能力,但比起细菌纤维素凝胶,这种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材料含水量下降了2%-10%、力学强度(以杨氏模量计)及延展性能分别下降了14%-50%和22%-96%,也导致原有纤维素网络多孔结构消失,可能会降低材料透气性。
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1230562.0公开的一种用于医用敷料的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菌种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进行活化;制备菌种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的种子液;在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芦荟多糖进行动静结合发酵生产,得到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对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纯化处理;对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红外表征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作为医用敷料的物理性能测试,表明其满足医用敷料的要求。虽然,加入芦荟多糖后没有破坏原有细菌纤维素的网络多孔结构,但是发酵得到的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需要用3
‰
的氢氧化钠溶液在80℃下煮2h,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得到凝胶状的芦荟多糖/细菌纤维素膜ap-bc-gel;将ap-bc-gel用冷冻干燥的方式干燥,得到海绵状的芦荟多糖/细菌
纤维素膜ap-bc-foam,其含水率低,而且经过冷冻干燥后会影响延展性能,另外,其不含右旋糖酐,其促伤口愈合能力不佳。
5.来源于罗望子种子初生细胞壁多糖的木葡聚糖(xyloglucan,xg)是一种由β-1,4-d-葡聚糖连接的主链及含α-d-木糖及β-d-半乳糖进一步取代的支链。据报道,木葡聚糖在纤维素合成过程中可通过调控纤维束排布并润滑纤维摩擦达到调控植物纤维素延展性能的作用。因此,在生产细菌纤维素复合凝胶材料时,木葡聚糖也可能有调控其力学性能的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8.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26-32℃静置培养2-5天,得到种子液;
10.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添加有质量浓度为0.2-1%的木葡聚糖和质量浓度为0.2-1%的右旋糖酐的发酵培养基中,置于恒温箱中26-32℃静置培养2-14天;
11.s3:收获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
12.优选地,步骤s1中使用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菌为醋酸杆菌属、木醋杆菌属、木糖驹形氏杆菌属中的一种细菌。
13.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
14.优选地,所述右旋糖酐的分子量为100万-400万。
15.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木葡聚糖的质量浓度为0.5%;右旋糖酐的质量浓度为0.5%,分子量为200万。
1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对比医用无菌纱布、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在长时间(2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强的促伤口愈合能力、促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能力及促胶原蛋白生成能力。
19.对比医用无菌纱布、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伤口敷料和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较薄的厚度、较高的含水量、纤维多孔特性等结构特点及良好柔软度和延展性等力学特点。
附图说明
20.图1为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水凝胶(bc-xg-d)伤口敷料实物及与细菌纤维素水凝胶(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水凝胶(bc-d)伤口敷料实物对比图。
21.图2为细菌纤维素水凝胶(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水凝胶(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水凝胶(bc-xg-d)伤口敷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22.图3为细菌纤维素水凝胶(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水凝胶(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水凝胶(bc-xg-d)伤口敷料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谱图。
23.图4为细菌纤维素水凝胶(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水凝胶(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水凝胶(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拉伸实验和蠕变实验结果。
24.图5为细菌纤维素水凝胶(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水凝胶(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水凝胶(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流变振幅扫描及频率扫描结果。
25.图6为细菌纤维素水凝胶(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水凝胶(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动物伤口愈合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27.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28.实施例1
29.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26℃静置培养2天,得到种子液;
30.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添加有质量浓度为0.2%的木葡聚糖和质量浓度为0.2%分子量为100万的右旋糖酐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中,置于恒温箱中26℃静置培养2天;
31.s3:收获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
32.实施例2
33.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32℃静置培养5天,得到种子液;
34.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添加有质量浓度为1%的木葡聚糖和质量浓度为1%分子量为400万的右旋糖酐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中,置于恒温箱中32℃静置培养14天;
35.s3:收获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
36.实施例3
37.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30℃静置培养3天,得到种子液;
38.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添加有质量浓度为0.5%的木葡聚糖和质量浓度为0.5%分子量为200万的右旋糖酐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中,置于恒温箱中30℃静置培养3天;
39.s3:收获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
40.对比例1
41.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30℃静置培养3天,得到种子液;
42.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置于恒温箱中30℃静置培养3天;
43.s3:收获细菌纤维素,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
44.对比例2
45.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30℃静置培养3天,得到种子液;
46.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含有质量浓度为0.5%分子量为200万的右旋糖酐发酵培养基中,置于恒温箱中30℃静置培养3天;
47.s3:收获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
48.取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分别制成面积相同的圆形伤口敷料,其实物对比图如图1所示,伤口敷料部分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
49.表1
[0050][0051]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之间表示为显著性差异(p《0.05)
[0052]
图1显示了bc、bc-d和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形貌特征,三者均表现出均匀、半
透明的白色质地。表1总结了bc、bc-d和bc-xg-d水凝胶的部分物理参数。三种水凝胶的水分含量都在97%以上,而bc-xg-d的干重体积比相比bc和bc-d水凝胶更高,同时厚度也显著下降,因此对皮肤的贴合度可能更好。
[0053]
进一步,取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分别剪成约2
×
2mm小块后冷冻干燥48h,喷金镀膜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选取合适的视野和倍数观察微观结构,并拍照记录,其结果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bc、bc-d和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bc呈现出相对松散的纤维多孔状网络,而在bc-d水凝胶伤口敷料中,右旋糖酐以可见的小颗粒形态随机分散在纤维多孔状网络中。在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中,存在和bc-d类似的颗粒结构,同时xg与bc和d形成了片状链接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有利于提升水凝胶的整体延展特性。
[0054]
本实施例中,还进行了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结晶度测量和热性能测试,具体如下:
[0055]
1)结晶度测量
[0056]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对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干膜进行分析:使用cukα辐射x光源,扫描角度从10
°
至30
°
,结晶度根据纤维素三个特征衍射峰(角度14.4
°
、16.8
°
和22.6
°
,分别对应晶面[100]、[010]和[110])的峰面积除以总面积计算获得。
[0057]
2)热性能测试
[0058]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干膜进行热性能分析:温度范围设置为25-400℃,升温速率为10℃/min,使用70ml/min的氮气作为保护气体,记录玻璃态转化温度(t
g(mid)
),熔化温度(tm)和从25℃到熔化温度的焓变值(δhm)。
[0059]
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x-射线衍射(xrd)(参见图3左侧图)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谱图(参见图3右侧图)如图3所示,图3显示了bc、bc-d和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相对结晶度和热特性。xrd图谱表现出三种水凝胶伤口敷料都有纤维素特征吸收峰,对应角度14.4
°
、16.8
°
和22.6
°
(分别对应晶面[100]、[010]和[110]),而bc-xg-d的结晶度为84%,低于bc-d和bc-xg-d,证明xg和d均与bc有一定程度结合。而在dsc谱图中,只有bc-xg-d水凝胶在307℃温度出现了玻璃态转变行为,说明xg对bc凝胶结构有更深层的影响,进而可能改变其黏弹特性。
[0060]
为了验证本发明制备的伤口敷料的柔软度及延展性,进行了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
拉伸测试;
②
蠕变测试。
[0061]
①
拉伸测试:按照iso37-4标准,使用冲片机将凝胶切割成末端6
×
35mm,中间部分2×
10mm的哑铃形状样品。使用质构仪或者万能试验机以10mm/min的速度,5n的最大负载进行轴向拉伸,记录拉伸距离和拉伸应力(σ,mpa)。将拉伸距离换算成拉伸应变(ε,%),杨氏模量(e,mpa)定义为应变-应力曲线的线性部分斜率。
[0062]
②
蠕变测试:使用旋转流变仪进行测试。先对样品施加10pa的初始剪切应力(τ0)并持续171秒,然后移除应力,使样品恢复171秒,记录样品的蠕变柔量(j,pa-1
)随时间的变化,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蠕变参数α(α=1代表完全黏性体,α=0代表完全弹性体,0《α《1时为黏弹性体)。
[0063][0064]
其中,j(t)为蠕变柔量,γ(t)为测量应变,(τ0)为初始剪切应力,λ1,λ2分别为施加应力阶段和恢复阶段的弹性模量的倒数,γ(x)和h(t)分别为伽玛函数和赫维赛德阶跃函数,t为测试时间,tm为恢复阶段开始的时间。
[0065]
细菌纤维素(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拉伸实验和蠕变实验结果和流变振幅扫描及频率扫描结果分别如图4、图5所示。
[0066]
图4显示了bc、bc-d和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力学特性。xg显著增加了bc的延展性能,最大拉伸应变达到了52.91
±
3.43%,显著高于bc(38.60
±
2.54%)和bc-d(41.26
±
4.20%)水凝胶的最大拉伸应变。同时,bc-xg-d的最大应力下降至1.67
±
0.37mpa,证明其质地更软,对皮肤的贴合度可能更好。蠕变测试中,bc-xg-d的蠕变参数α为0.66,均高于bc(α=0.54)和bc-d(α=0.5),表现出更强的黏度特性,因此其整体的柔软度更好,贴合舒适度可能更高。
[0067]
图5显示了bc、bc-d和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流变学特性。频率扫描实验中,bc和bc-d的总体黏弹性类似,而bc-xg-d的模量明显下降,说明bc-xg-d的水凝胶更加柔软,此外xg对bc结构有更深层次影响,这与先前xrd、dsc和sem的结论一致。在振幅扫描实验中,bc-xg-d的流动点出现在剪切应变为12.2%的位置,比bc和bc-d样品提前,也说明bc-xg-d更软,与拉伸实验和蠕变实验结果一致。
[006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验证的本发明制备的伤口敷料的对伤口愈合的效果,进行了细菌纤维素(bc)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伤口敷料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bc-xg-d)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动物伤口愈合动物实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0069]
使用8周龄的sd(sprague-dawley)大鼠用于伤口愈合实验。用戊巴比妥钠(80mg/kg)麻醉小鼠,用手术剪沿圆圈的外缘切出三个直径约1cm的全层创面切口并进行剃毛。创面覆盖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并以医用纱布作为对照组。使用tegaderm材料和一层绷带将水凝胶伤口敷料固定在伤口上。在实验开始后第1周,每2天更换一次伤口敷料,第2周每4天更换一次伤口敷料。使用显微镜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口愈合面积比例。在使用伤口敷料的第3、7和14天,大鼠伤口和邻近的皮肤组织,用含有4wt.%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试剂(h&e)组织染色及masson试剂组织染色并观察。
[0070]
细菌纤维素(bc)、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bc-d)与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
酐(bc-xg-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动物伤口愈合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0071]
由图6可知,伤口图片显示3天后纱布组出现脓液。而bc及bc-d和bc-xg-d处理的伤口呈现鲜红的颜色,几乎没有脓液形成。经计算伤口愈合面积,在用bc、bc-d及bc-xg-d水凝胶覆盖伤口的过程中,伤口面积明显缩小,而此外,第14天后,bc-d组的伤口愈合面积最高,为98.3%,bc-xg-d的促伤口愈合与bc-d效果类似,说明右旋糖酐促进了伤口愈合,而xg基本不影响伤口愈合效果。此外,h&e染色实验中,手术7天后,纱布组的创面皮肤组织结构仍重度异常,而使用了bc、bc-d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创面皮肤,组织中存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黄色箭头所示,同时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如红色箭头所示,其中只有使用了bc水凝胶的创面,表皮层的角质层存在一些脓肿细胞,如紫色箭头所示。而bc-xg-d组组织中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表明在此阶段,纱布组仍有严重的炎症反应,bc组组织发生脓肿,同时使用bc、bc-d的创口有轻微的炎症反应,而bc-xg-d组不存在炎症反应。在手术14天后,纱布组和bc组组织结构呈中度异常,而bc-d和bc-xg-d组表皮结构完整,棘层薄且均匀,未见细胞脱落缺失,皮肤附属器形态结构正常,出现了毛囊和新生血管,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证明右旋糖酐有促伤口愈合能力。而对肉芽组织厚度的测量表明,加入的右旋糖酐可以显著增加肉芽组织厚度。
[0072]
综上所述,对比医用无菌纱布、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在长时间(2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强的促伤口愈合能力、促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能力及促胶原蛋白生成能力。
[0073]
对比医用无菌纱布、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伤口敷料和细菌纤维素-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较薄的厚度、较高的含水量、纤维多孔特性等结构特点及良好柔软度和延展性等力学特点。
[007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26-32℃静置培养2-5天,得到种子液;s2: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添加有质量浓度为0.2-1%的木葡聚糖和质量浓度为0.2-1%的右旋糖酐的发酵培养基中,置于恒温箱中26-32℃静置培养2-14天;s3:收获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使用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菌为醋酸杆菌属、木醋杆菌属、木糖驹形氏杆菌属中的一种细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甘油20g/l;无水磷酸氢二钠2.7g/l;一水合柠檬酸1.26g/l;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5g/l;余量去离子水;并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旋糖酐的分子量为100万-400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木葡聚糖的质量浓度为0.5%;右旋糖酐的质量浓度为0.5%,分子量为200万。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水凝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活化后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接种到种子液培养基得到种子液;将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含有质量浓度为0.2-1%的木葡聚糖和质量浓度为0.2-1%的右旋糖酐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收获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物,经纯净水反复浸泡、清洗多次至颜色接近白色,并用纯净水清洗复合物pH至中性,获得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细菌纤维素-木葡聚糖-右旋糖酐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良好的贴合度、柔软度及延展性,加速伤口愈合的能力,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操作方便等优点。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谦 廖秋冬 曹潇 刘宇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铅蓄电池负极板栅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可调节卷圆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