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4
阅读:10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的国标产品主要有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和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电缆两大类,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因生产长度、价格限制市场使用逐渐减少,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电缆因波纹铜护套和塑料外护套吸附力较小,燃烧时塑料护套易脱落。
3.更为具体的,传统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因金属护套是光滑铜护套,挤包外护套时因金属护套光滑造成塑料护套和金属护套之间吸附力不够,电缆在b1级耐火试验时外护套易滴落造成试验指标无法满足d0要求。
4.而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电缆因波纹铜护套波峰、波谷结构,波纹铜护套和外护套之间存在间隙,电缆燃烧时外护套材料易脱落,造成电缆滴落指标不合格。
5.陶瓷化矿物绝缘类电缆,此类电缆耐火性能强,但是电缆在喷淋、震动条件下,陶瓷化结构易开裂、脱落,使电缆局部耐火性能瞬间下降,影响耐火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不易脱落而且不易开裂、最外层吸附力较强、滴落试验满足d0要求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若干线芯、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第二包带及铠装层;其中的一根或多根线芯内到外依次包括多根绞合的导体、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依次包裹住多根绞合后的导体,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包带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层;其中,铠装层为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最外层。
8.可选的,导体为铜,导电性能更为优异,于其他的实施例中,导体也可以为其他的材料。
9.可选的,铠装层为编织不锈钢丝铠装层,耐腐蚀、抗拉强度大、抗冲击、耐摩擦;第二包带为玻璃纤维阻燃包带,增加护套吸附性能、耐高温。
10.可选的,陶瓷外护层为陶瓷化聚烯烃复合材料陶瓷外护层,高于600℃或火焰温度下5-10分钟结壳、成瓷,结壳完整性好,不开裂、不脱落。
11.可选的,第一包带为无卤低烟高阻燃带,耐高温、环保、机械性能优异。
12.可选的,填充层为阻燃高温填充层,耐高温、不易吸潮、抗拉强度大。
13.可选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不同。
14.可选的,第一绝缘层为陶瓷化矿物带材绝缘层,不易吸潮、电性能优异;第二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15.可选的,线芯有四个。
16.可选的,铠装层的厚度比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第二包带的厚度都要大。
17.可选的,铠装层、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及第二包带的厚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铠装层、陶瓷外护层、第一包带、第二包带。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将铠装层作为电缆最外边的一个保护层,保证了电缆塑料护套不滴落。其次,铠装层是编制成网状结构的,不是绕包的钢带,编制结构可作为屏蔽使用。
19.再次,复合材料外护层为陶瓷化聚烯烃复合材料外护层,复合材料外护层外绕包一层诸如像玻纤带制成的第二包带和编织一层铠装层,可以有效避免燃烧时陶瓷化外护层和外护套的塑料部分膨胀,避免外护套膨胀造成滴落,保证产品的燃烧性能。同时电缆在受到喷淋、震动过程中,复合材料外护层不脱落,保证电缆耐火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径向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2.实施例1
23.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若干线芯、第一包带5、陶瓷外护层6、第二包带7及铠装层8;其中的一根或多根线芯内到外依次包括多根绞合的导体1、第一绝缘层2及第二绝缘层3,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依次包裹住多根绞合后的导体,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包带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层4;其中,铠装层为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最外层。
24.于本实施例中,其中的一根或多根线芯内到外依次包括三层绞合的导体1,比如说,最里面是1根铜导体,再用6根铜导体包裹最里面的铜导体,最外面再用12根铜导体包裹。每一根铜导体的尺寸都相同活近似相同。
25.于本实施例中,铠装层为编织不锈钢丝铠装层,耐腐蚀、抗拉强度大、抗冲击、耐摩擦;第二包带为玻璃纤维阻燃包带,增加护套吸附性能、耐高温。
26.于本实施例中,陶瓷外护层为陶瓷化聚烯烃复合材料陶瓷外护层,高于600℃或火焰温度下5-10分钟结壳、成瓷,结壳完整性好,不开裂、不脱落。
27.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包带为无卤低烟高阻燃带,耐高温、环保、机械性能优异。
28.于本实施例中,填充层为阻燃高温填充层,耐高温、不易吸潮、抗拉强度大。
29.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不同。
3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为陶瓷化矿物带材绝缘层,不易吸潮、电性能优异;第二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31.于本实施例中,线芯有四个,形成类似四边形的形状。
32.于本实施例中,铠装层的厚度比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第二包带的厚度都要大。
33.于本实施例中,铠装层、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及第二包带的厚度从大到小依次为
铠装层、陶瓷外护层、第一包带、第二包带。
34.本实施例中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满足滴落试验满足d0要求,在喷淋、震动条件下,陶瓷化结构不易开裂、脱落,增加耐火性能,最外层吸附力较强。
35.实施例2
36.实施例2中和实施例1中采用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结构基本相同,以下仅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37.和实施例1中的三层导体排布不同,实施例2中的线芯包括单根导体,最终的电缆传导性能不如实施例1中的。
38.实施例3
39.实施例3中和实施例1中采用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结构基本相同,以下仅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40.在铠装层的外侧再增加一个外护套,最终容易滴落,不满足滴落试验满足d0要求。
41.实施例4
42.实施例4中和实施例1中采用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结构基本相同,以下仅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43.铠装层为绕包的钢带,实施例4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屏蔽性能远低于实施例1中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
44.实施例5
45.实施例5中和实施例1中采用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结构基本相同,以下仅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46.铠装层的厚度比陶瓷外护层的厚度小,滴落试验结果劣于实施例1。
47.实施例6
48.实施例6中和实施例1中采用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结构基本相同,以下仅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49.铠装层的厚度比第一包带的厚度小,滴落试验结果劣于实施例1。
5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51.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若干线芯、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第二包带及铠装层;其中的一根或多根线芯内到外依次包括多根绞合的导体、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依次包裹住多根绞合后的导体,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包带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层;其中,所述铠装层为所述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最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为编织不锈钢丝铠装层,所述第二包带为玻璃纤维阻燃包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护层为陶瓷化聚烯烃复合材料陶瓷外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带为无卤低烟高阻燃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为阻燃高温填充绳。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为陶瓷化矿物带材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线芯有四个。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的厚度比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第二包带的厚度都要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所述第一包带、所述陶瓷外护层及所述第二包带的厚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铠装层、陶瓷外护层、第一包带、第二包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若干线芯、第一包带、陶瓷外护层、第二包带及铠装层;其中的一根或多根线芯内到外依次包括多根绞合的导体、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依次包裹住多根绞合后的导体,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包带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填充层;其中,铠装层为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最外层。层为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最外层。层为不锈钢铠装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最外层。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浩 生长飞 黄伟立 邹瑞军 施少红 李昊东 张晴 张琛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建筑材料检测用夹持工装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三翼门三角架稳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