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锚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6 阅读:9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锚,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墙锚的装置。


背景技术:

2.从现有技术中可以获知用于安装卫生配件的安装框架。这种安装框架通常借助锚定螺栓和墙锚附接在诸如建筑墙壁之类的固定支撑结构上。
3.de 299 16 234u1公开了一种快速固定件,在该快速固定件中c型导轨附接到墙壁。角形支架通过螺钉连接与c型导轨连接。该螺钉连接必须用工具拧紧。
4.de 92 08 413 u1描述了一种与de 299 16 234u1中的快速固定件类似的结构。在de 92 08 413 u1中,钩头螺栓悬挂在型材导轨中。该钩头螺栓用螺母和垫圈固定。
5.上述固定件概念的缺点在于其结构的安装非常复杂而且必须使用数个元件来固定锚定螺栓。


技术实现要素:

6.承接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墙锚。特别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工具即能够轻松连接到型材导轨的墙锚。
7.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锚得以实现。因此,墙锚包括具有正面和背面的锚板、从锚板的正面突出并沿中心轴线延伸且具有用于容纳锚定螺栓的螺纹结构的固定部分和从锚板的背面突出的两个挂钩,其中所述挂钩被配置成使得墙锚能够相对于沿中心轴线方向作用的力通过型材导轨上的突出部固定地连接到型材导轨。
8.挂钩的设置具有以下优点:无需使用工具即能提供与型材导轨的连接。因此,能够轻松但仍然固定地将墙锚连接到型材导轨。
9.换言之,挂钩抓在型材导轨的突出部上,使得在中心轴线方向的力的作用下,这种接合保持得很牢固。因此,墙锚和型材导轨之间不存在移动。作用在墙锚上的力可以朝向型材导轨,也可以远离型材导轨。
10.这两个挂钩彼此间隔地设置,使得挂钩接合在型材导轨的两个不同侧上。
11.这两个挂钩各自具有底切,其中每个底切容纳型材导轨的突出部。
12.挂钩被配置为使得其抓在型材导轨的突出部周围。
13.优选地,挂钩和突出部被配置成使得挂钩能够在连接到型材导轨的同时沿型材导轨的型材轴线方向位移。
14.优选地,挂钩被配置成使得墙锚能通过绕中心轴线的枢转运动插入型材导轨中。这确保了挂钩能够在没有横向于型材导轨的另外的偏转的情况下进行安装。
15.优选地,枢转运动是角度为10
°
至45
°
的枢转运动。
16.优选地,两个挂钩相对于中心轴线彼此相对地设置。挂钩中的每个都具有远离背面延伸的挂钩基座和与挂钩基座相邻的挂钩部分,并且该挂钩部分与挂钩基座成角度地倾
斜延伸。相对于中心轴线,该挂钩部分远离挂钩基座向外延伸。
17.挂钩基座和挂钩部分限定了上述底切或用于容纳型材导轨突出部的容纳空间。底切或容纳空间朝外开口,即远离中心轴线开口。
18.优选地,挂钩中的一个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凸弯曲的挂钩基座,而挂钩中的另一个优选具有形成为平坦表面的挂钩基座。
19.在枢转运动期间,凸弯曲的挂钩基座能够在突出部上滚动。
20.优选地,至少一个挂钩具有止动面,该止动面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定向。该止动面确保墙锚停在位于两个突出部之间的型材导轨的基腿上。该止动面基本上与挂钩部分相邻。
21.特别优选地,两个挂钩都具有位于公共平面中的止动面,该公共平面与中心轴线成直角地延伸。
22.优选地,在两个挂钩之间设置自由中间空间。该自由中间空间在锚板处由背面界定,在侧面处由两个挂钩界定。该自由中间空间的优点在于固定螺钉的螺钉头能够突出到该中间空间中,其中型材导轨通过该固定螺栓附接到支撑结构。
23.优选地,锚板具有位于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侧面,其中位于挂钩中的一个处的侧面被配置为倒圆角,并且其中挂钩中的另一个处的侧面形成为具有第一表面部分和第二表面部分,其中这两个表面部分是彼此成角度倾斜的平面。
24.倒圆角和两个表面部分允许在插入墙锚时进行上述枢转移动。两个平面部分之间的角度优选对应于枢转角度,墙锚通过该枢转角度枢转以安装在型材导轨上。
25.优选地,中心轴线和固定部分与两个挂钩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要比与所述两个挂钩中的另一个之间的距离更近。换言之,固定部分不对称地位于两个挂钩之间。
26.优选地,锚板具有两个挂钩之一和固定部分都不在其中的区域,使得在所述区域中能制作用于使螺钉通过的通道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墙锚能够通过螺钉附接到支撑结构。这意味着墙锚能够在没有下面提到的型材导轨的情况下使用,这扩展了使用可能性。
27.优选地,固定部分从正面到其自由端的长度为25至100mm。
28.优选地,墙锚形成为一体式。优选地,墙锚由金属制成,特别是由锌压铸制成。不过,墙锚也能由塑料制成,特别是由纤维增强塑料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29.装置包括根据上述描述所述的墙锚和型材导轨。型材导轨具有基腿和从该基腿突出的两个侧腿。侧腿中的每个都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到两个侧腿之间的区域,并且所述挂钩接合在其中。
30.该突出部在型材导轨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该突出部具有根据挂钩形状所形成的形状,以便挂钩能容纳该突出部。挂钩的内部形状基本上对应于该突出部的外部形状。
31.优选地,基腿形成为基本上平坦的且突出部与基腿直接相邻。侧腿从突出部作为平腿延伸,优选与基腿成90
°
角度延伸。
32.优选地,基腿具有多个贯穿口,固定螺钉能够穿过这些贯穿口,其中固定螺钉的螺钉头位于两个突出部之间。
33.优选地,固定部分从两个侧腿之间的中间空间突出。因此,固定部分延伸超出型材。特别优选地,螺纹结构基本上位于内部空间之外。
34.优选地,至少一个挂钩的止动面与基腿接触。优选地,这实现了一种夹紧效果。
35.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底导轨和安装框架。底导轨具有容纳空间,安装框架的至少一个脚支撑件能够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安装框架相对于底导轨是可枢转的,其中在安装框架的上端处,至少一个锚定螺栓可枢转地安装在安装框架中的固定开口中,其中锚定螺栓与螺纹结构接合。优选地,针对每个安装框架提供两个锚定螺栓和两个墙锚。
36.安装框架优选包括用于固定至少一个诸如马桶、洗脸台、小便池、水箱等卫生配件的固定结构。
37.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规定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附图说明
38.参照附图,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3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墙锚的立体图;
40.图2示出了图1中的墙锚的另一立体图;
41.图3示出了图1中的墙锚的后视图;
42.图4示出了图1中的墙锚的侧视图;
43.图5示出了具有根据上述附图的墙锚以及插入墙锚之前的型材导轨的装置的立体图;
44.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部分插入的墙锚的另一视图;
45.图7示出了根据图5的、部分插入的墙锚的另一视图;
46.图8示出了根据图5的、完全插入的墙锚的另一视图;
47.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侧视图;
48.图10示出了安装过程中根据图5至图9的、具有安装框架的装置的改进的立体图;
49.图11示出了安装过程中根据图10的立体图;和
50.图12示出了根据图10和图11的、已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墙锚1的各种视图。墙锚1包括锚板2、固定部分5和两个挂钩8、9。
52.锚板2包括正面3和背面4。正面3和背面4连接到侧面13。
53.固定部分5沿中心轴线m从正面3突出。在此锚板2和固定部分5彼此一体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固定部分5为圆柱体。开口23沿中心轴线m的方向延伸穿过固定部分。开口23用于容纳锚定螺栓7,通过该锚定螺栓7能够将安装框架25固定到墙锚1上。锚定螺栓7和安装框架25如图10和图12所示。
54.固定部分5还具有螺纹结构6,锚定螺栓7能够拧入螺纹结构6中。此处螺纹结构6是托架元件33的一部分,托架元件33能够以径向于开口23的方式插入开口23中,使得螺纹结构6能够从接合位置移动到快速调整位置。在接合位置,螺纹结构位于开口23之中,使得锚定螺栓7能够拧入螺纹结构6中。在快速调整位置,螺纹结构6位于开口23之外,使得锚定螺栓7能够相对于开口23在纵向移动中位移。
55.如图1至图4所示,两个挂钩8、9从锚板2的背面4突出。两个挂钩8、9被配置成使得
墙锚1能够连接到型材导轨19的突出部21。该连接使得:相对于沿中心轴线m方向作用的力,墙锚1和型材导轨18之间的连接是固定的。在已安装状态下,相对于中心轴线m方向上的力,墙锚1通过型材导轨18的突出部21牢固地连接到型材导轨18。
56.挂钩8、9被配置成使得墙锚1能通过绕中心轴线m进行的枢转运动插入型材导轨18中。在图5至图9中更详细地展示了这种枢转运动。墙锚1在此以图5和图6所示的定向插入型材导轨18中。然后墙锚1绕中心轴线m枢转,图7示出了枢转过程中的中间位置。图8示出了处于完全已安装位置的墙锚1。在已安装或已插入位置,挂钩8、9抓在突出部21周围,以便能实现上述连接。
57.现在使用图4和图9的图示来对两个挂钩8、9的形状进行解释。挂钩8、9相对于中心轴线m彼此相对地设置。每个挂钩8、9都具有远离背面4延伸的挂钩基座10。挂钩部分11以径向于中心轴线m及与中心轴线m成一定角度倾斜的方式从挂钩基座10向外延伸。挂钩基座10和挂钩部分11各自形成用于容纳突出部21的容纳空间或底切。
58.两个挂钩中的一个,图中的挂钩8,具有绕中心轴线凸弯曲的挂钩基座10。前面参照图5至图8所解释的枢转运动正是通过这个凸弯曲的挂钩基座10进行的。两个挂钩中的另一个,图中的挂钩9,具有被配置为平面的挂钩基座10。
59.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挂钩8、9都具有基本上与中心轴线m成直角定向的止动面26。具有止动面26的墙锚1位于型材导轨18的基腿19上。
60.挂钩8、9被设置使得在图4和图9中可见的自由中间空间12被设置在两个挂钩8、9之间。因此,挂钩8、9彼此间隔开。自由中间空间12的优点是,将型材导轨18附接到支撑结构上的固定螺钉28的螺钉头27能突出到中间空间12中。换言之,墙锚1能定位在型材导轨18上,而不管固定螺钉28的定位如何。
61.在所示实施例中,在挂钩8处的侧面13形成为倒圆角。优选地,侧面13在具有凸弯曲的挂钩基座10的挂钩处形成为倒圆角。在挂钩9处的侧面13具有第一表面部分15和第二表面部分16。两个表面部分15、16被配置为彼此成角度倾斜的平面部分。在将墙锚1插入型材导轨18时,第一表面部分15在墙锚1枢转之前平行于型材导轨18的侧腿20延伸。在墙锚1枢转后,第二表面部分16平行于所述侧腿20延伸。
62.此外,从图4和图9的侧视图可以明显看出,与挂钩9相比,固定部分5被设置得更靠近挂钩8。
63.此外,锚板8具有区域29,两个挂钩8、9之一和固定部分5都不在区域29中。这允许安装人员在区域29中提供通道孔,以便使用图中未示出的螺钉在没有型材18的情况下附接墙锚1。
64.固定部分5从正面3到其自由端17的长度为25至10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分5也可以更长或更短。
65.如图5至图9所示的装置包括型材导轨18和至少一个墙锚1。型材导轨18具有基腿19和从基腿19突出的两个侧腿20。侧腿20中的每一个都有突出部21。该突出部21突出到两个侧腿20之间的区域。
66.基腿19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在安装位置中平置在支撑结构上。基腿19通常具有多个贯穿口22。贯穿口22各自用于容纳固定螺钉28,固定螺钉28的螺钉头29位于两个突出部21之间。
67.图10至图12示出了该装置的改进。该装置的改进还包括底导轨30和安装框架25。底导轨30具有容纳空间31并且通常被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地板上。优选地,底导轨30和型材导轨18是相同的。安装框架25具有至少一个脚支撑件37。安装框架25与其至少一个脚支撑件37放置在容纳空间31中,然后通过相对于型材导轨18的枢转运动进行枢转。在其上端处,安装框架25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开口32,锚定螺栓7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开口32中。在此,为两个锚定螺栓7提供了两个固定开口32。如上所述,锚定螺栓7与墙锚1接合。锚定螺栓7与墙锚1的螺纹结构6接合。在安装框架25的安装过程中,至少一个墙锚1与安装框架25一起朝着型材导轨18枢转。安装框架25的枢转轴位于底导轨30中。如图6所示,在此至少一个墙锚1通过安装框架25的枢转运动移动到型材导轨18中。如图6和图7所示,至少一个墙锚1能够围绕中心轴线m通过上述枢转运动连接到型材导轨18。
68.在所示实施例中,安装框架25具有彼此间隔的、通过横梁35连接的两个垂直支撑件34。横梁35具有诸如螺纹开口或类似结构的固定结构36,卫生配件能附接到该固定结构36。
69.附图标记列表
[0070]1ꢀꢀꢀꢀꢀ
墙锚
[0071]2ꢀꢀꢀꢀꢀ
锚板
[0072]3ꢀꢀꢀꢀꢀ
正面
[0073]4ꢀꢀꢀꢀꢀ
背面
[0074]5ꢀꢀꢀꢀꢀ
固定部分
[0075]6ꢀꢀꢀꢀꢀ
螺纹结构
[0076]7ꢀꢀꢀꢀꢀ
锚定螺栓
[0077]8ꢀꢀꢀꢀꢀ
挂钩
[0078]9ꢀꢀꢀꢀꢀ
挂钩
[0079]
10
ꢀꢀꢀꢀ
挂钩基座
[0080]
11
ꢀꢀꢀꢀ
挂钩部分
[0081]
12
ꢀꢀꢀꢀ
自由中间空间
[0082]
13
ꢀꢀꢀꢀ
侧面
[0083]
14
ꢀꢀꢀꢀ
倒圆角
[0084]
15
ꢀꢀꢀꢀ
第一表面部分
[0085]
16
ꢀꢀꢀꢀ
第二表面部分
[0086]
17
ꢀꢀꢀꢀ
自由端
[0087]
18
ꢀꢀꢀꢀ
型材导轨
[0088]
19
ꢀꢀꢀꢀ
基腿
[0089]
20
ꢀꢀꢀꢀ
侧腿
[0090]
21
ꢀꢀꢀꢀ
突出部
[0091]
22
ꢀꢀꢀꢀ
贯穿口
[0092]
23
ꢀꢀꢀꢀ
开口
[0093]
25
ꢀꢀꢀꢀ
安装框架
[0094]
26
ꢀꢀꢀꢀ
止动面
[0095]
27
ꢀꢀꢀꢀ
螺钉头
[0096]
28
ꢀꢀꢀꢀ
固定螺钉
[0097]
29
ꢀꢀꢀꢀ
区域
[0098]
30
ꢀꢀꢀꢀ
底导轨
[0099]
31
ꢀꢀꢀꢀ
容纳空间
[0100]
32
ꢀꢀꢀꢀ
固定开口
[0101]
33
ꢀꢀꢀꢀ
托架元件
[0102]
34
ꢀꢀꢀꢀ
垂直支撑件
[0103]
35
ꢀꢀꢀꢀ
横梁
[0104]
36
ꢀꢀꢀꢀ
固定结构
[0105]
37
ꢀꢀꢀꢀ
脚支撑件
[0106]mꢀꢀꢀꢀꢀ
中心轴线

技术特征:
1.一种墙锚(1),包括:具有正面(3)和背面(4)的锚板(2),从所述锚板(2)的正面(3)突出的固定部分(5),所述固定部分(5)沿中心轴线(m)延伸并具有用于容纳锚定螺栓(7)的螺纹结构(6),和从所述锚板(2)的背面(4)突出的两个挂钩(8、9),其中所述挂钩(8、9)被配置成使得:相对于沿中心轴线(m)方向作用的力,所述墙锚(1)能够借助型材导轨(18)的突出部(21)固定地连接到型材导轨(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8、9)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墙锚(1)借助绕中心轴线(m)进行的枢转运动可插入型材导轨(18)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挂钩(8、9)相对于中心轴线(m)彼此相对地设置,其中,所述挂钩(8、9)中的每一个具有远离所述背面(4)延伸的挂钩基座(10)和与所述挂钩基座(10)相邻并成角度倾斜地远离挂钩基座(10)延伸的挂钩部分(11),其中,所述挂钩部分(11)相对于中心轴线(m)远离所述挂钩基座(10)向外延伸。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中的一个(8)具有绕中心轴线(m)凸弯曲的挂钩基座(10),并且所述挂钩中的另一个(9)优选具有形成为平坦表面的挂钩基座(10)。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8、9)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m)定向的止动面(26)。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挂钩(8、9)之间设置有自由中间空间(1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2)具有在所述正面(3)和所述背面(4)之间的侧面(13),其中,所述侧面(13)在所述挂钩(8、9)中的一个处被配置为倒圆角(14),并且其中所述侧面(13)在所述挂钩(8、9)中的另一个处形成为具有第一表面部分(15)和第二表面部分(16),其中这两个表面部分(15、16)是彼此成角度倾斜的平面。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两个挂钩(8、9)中的一个相比,所述中心轴线(m)和所述固定部分(5)更靠近所述两个挂钩(9、8)中的另一个;和/或所述锚板(2)具有所述两个挂钩(8、9)之一及所述固定部分(5)均不在其中的区域(29),使得在所述区域中能够制作用于使螺钉通过的通道孔。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5)从所述正面(3)到其自由端(17)的长度为25至100mm;和/或所述墙锚(1)形成为一体式;和/或所述墙锚(1)由金属制成,特别是由锌压铸件制成,或者由塑料制成,特别是由纤维增强塑料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10.一种装置,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墙锚(1),和型材导轨(18),其中所述型材导轨(18)具有基腿(19)和从所述基腿(19)突出的两个侧腿(20),其中所述侧腿(20)中的每一个具有突出部(21),所述突出部(21)突出到所述两个侧腿(20)之间的区域中并且所述挂钩(8、9)接合在所述突出部(21)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腿(19)形成为基本上平坦的,并且所述突出部(21)与所述基腿(19)直接相邻,并且所述侧腿(20)从所述突出部作为平腿延
伸,优选为与所述基腿(19)成90
°
角度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腿(19)具有多个贯穿口(22),固定螺钉(28)能够穿过所述贯穿口(22),其中所述固定螺钉(28)的螺钉头(29)位于两个突出部(21)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5)从两个侧腿(20)之间的中间空间中突出。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8、9)的止动面(26)与所述基腿(19)相接触。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底导轨(30)和安装框架(25),其中所述底导轨(30)具有容纳空间(31),并且其中所述安装框架(25)能够通过至少一个脚支撑件(37)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31)中并且相对于所述底导轨(30)可枢转,其中在所述安装框架(25)的上端处,至少一个锚定螺栓(7)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25)中的固定开口(32)中,其中所述锚定螺栓(7)与所述墙锚(1)的固定部分(5)上的所述螺纹结构(6)接合。

技术总结
一种墙锚(1),包括:具有正面(3)和背面(4)的锚板(2);从所述锚板(2)的正面(4)突出的固定部分(5),所述固定部分(5)沿中心轴线(M)延伸并具有用于容纳锚定螺栓(7)的螺纹结构(6);和从所述锚板(2)的背面(4)突出的两个挂钩(8、9),其中所述挂钩(8、9)被配置成使得:相对于沿中心轴线(M)方向作用的力,所述墙锚(1)能够借助型材导轨(18)的突出部(21)固定地连接到型材导轨(18)。材导轨(18)。材导轨(18)。


技术研发人员:曼纽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3/8/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