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治疗瘙痒症的生物活性肽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7
阅读:112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生物活性肽为主要的成分的护肤品或药品。
背景技术:
2.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皮肤感觉,是机体生理状态下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也是许多皮肤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对瘙痒中枢和外周发生机制的研究,可将瘙痒分为4类:
3.①
皮肤源性瘙痒:由皮肤的炎症、干燥或损伤引起,如皮炎、蚊虫叮咬等;
4.②
神经源性瘙痒:在神经系统产生,无神经损伤伴发的瘙痒,如胆汁淤积导致;
5.③
神经病源性瘙痒:是神经系统损伤诱发的皮肤瘙痒,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同时伴发的皮肤瘙痒;
6.④
心源性瘙痒:由心理异常所引发的瘙痒,如寄生虫恐惧症;除以上四种外,还有混合性瘙痒,即由两种及以上机制引起的瘙痒。然而目前对于瘙痒相关信号通路具体细节并不十分清楚。
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随着其促炎作用的发现,hmgb1成为近年来危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崔丽霞等发表的一篇综述性报道中,揭示了hmgb1在众多皮肤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特异性皮炎中,血清和皮损处hmgb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与皮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寻常性银屑病小鼠模型中,hmgb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除了在皮肤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外,相关研究表明:hmgb1蛋白也参与色素调节、抑制炎症、调节免疫、改善衰老等生理过程,目前已知的hmgb1拮抗剂包括但不限于:顺铂、槲皮素、丙酮酸乙酯、甘草酸苷、雷公藤甲素等等。然而,上述拮抗剂多为化药或中成药,其效果有效,并存在一定副作用;综上所述,hmgb1作为一个重要的靶点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对象。
8.md-2称为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2),是tlr4的重要辅助蛋白,在tlr4识别lps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d-2参与了hmgb1依赖的tlr4调控系统。然而目前针对如何有效缓解以皮肤源性瘙痒为代表的各种瘙痒,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9.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发明人结合ai技术筛选一条有效治疗或缓解瘙痒症的生活性肽,通过构建特应性皮炎模型(atopic dermatitis model)验证该生物活性肽在有效治疗或缓解瘙痒症及其造成的皮损中的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治疗皮炎的治疗剂;
11.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为fsse。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在所述生物活性肽的氨基酸侧链基团上、氨基端或羧基端进行羟基化、羧基化、羰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酯化或糖基化等修饰,得到所述生
物活性肽的衍生物,同时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13.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所述生物活性肽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选自等渗盐水、乙醇、磷酸盐缓冲盐水、平衡盐溶液和二甲亚砜(dmso)、乳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甘露醇、淀粉、金合欢胶、树胶、磷酸钙、海藻酸盐、明胶、硅酸钙、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水、糖浆、甲基纤维素、羟基苯甲酸甲酯、羟基苯甲酸丙酯、滑石、硬脂酸镁和矿物油。
15.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可以通过口服、吸入、直肠、阴道、局部、鼻、眼或肠胃外方式施用。
16.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是选自口服剂型,胃肠外剂型,颊部剂型,舌下剂型,鼻部剂型,吸入器,喷雾器,局部剂型,透皮剂型和栓剂的剂型组成的组。
17.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上述生物活性肽或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hmgb1介导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疾病为瘙痒。
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疾病为炎症性衰老。
20.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疾病为皮炎导致的瘙痒。
21.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瘙痒”是指导致想要抓挠的不愉快感觉的皮肤状况,并且“瘙痒”可与“瘙痒症”组合使用。“瘙痒”包括由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牛皮癣和特应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紫外线引起的瘙痒、头皮瘙痒、痱子、湿疹、冻疮和老年人瘙痒症,但不限于此。
22.第四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生物活性肽或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护肤品中的用途。
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护肤品具有缓解瘙痒的功效;
24.第五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生物活性肽或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用途。
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妆品具有缓解瘙痒的功效。
26.第六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生物活性肽与抗病毒剂或抗菌剂在联合制备治疗瘙痒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附图说明
27.图1:小鼠皮炎实验结果。
28.注:图1上半部分为mc903组,仅使用了mc903;图1下半部分除了使用mc903组以外,还使用了本技术的生物活性肽fe-4(fsse)。
29.图2:小鼠皮炎瘙痒实验结果。
30.图3:细胞因子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科技术语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相同含义。关于本领域的定义及术语,专业人员具体可参考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ausubel)。氨基酸残基的缩写是本领域中所用的指代20个常用l-氨基酸之一的标
准3字母和/或1字母代码。
32.尽管本技术的广义范围所示的数字范围和参数近似值,但是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数值尽可能准确的进行记载。然而,任何数值本来就必然含有一定的误差,其是由它们各自的测量中存在的标准偏差所致。另外,本文公开的所有范围应理解为涵盖其中包含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例如记载的“1至10”的范围应认为包含最小值1和最大值10之间(包含端点)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也就是说,所有以最小值1或更大起始的子范围,例如1至6.1,以及以最大值10或更小终止的子范围,例如5.5至10。另外,任何称为“并入本文”的参考文献应理解为以其整体并入。
33.实施例1:特应性皮炎模型(atopic dermatitis model)构建以及药效验证
34.为了验证相关药效,发明人构建了特应性皮炎模型并进行药效验证,研究表明:局部应用mc903能引起小鼠特应性皮炎综合征(王璨等,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建立,2016);因此使用本领域常用的mc903(卡泊三醇)进行特应性皮炎表型造模。本技术的生物活性肽在本实验中命名为:fe-4。此外,为了更好的避免小鼠个体因素的影响,每只小鼠采用左耳mc903单处理,右耳mc903+fe-4双处理的实验策略。
35.具体步骤如下:
36.1.使用8周的c57/6j小鼠进行实验,每组3只。
37.2.用加样枪每只小鼠左耳涂抹mc903(2nm)20ul/只;右耳:mc903(2nm)+hmgb1抑制剂fe-4(100μm)混合20ul/只,连续给药7天,每日1次。
38.3.第8天进行动物行为学分析,通过nikon摄像机记录小鼠在1小时内左右两侧的瘙痒次数,以小鼠后腿抬起搔抓颈背部为阳性反应,对左右两侧的瘙痒次数进行计数统计,同时小鼠进行拍照。
39.4.根据大体皮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参见图1):治疗组小鼠的皮肤:耳朵水肿、增厚及红斑显著低于非治疗组。此外,根据评价瘙痒缓解程度的特应性皮炎模型实验结果,治疗侧小鼠的搔抓次数显著低于非治疗侧(参见图2),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40.实施例2:细胞因子检测实验
41.针对给药后小鼠体内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42.使用trizol(invitrogen)提取皮损皮肤总rna,后使用全式金one-step gdna removal and cdna synthesis supermix试剂盒将其逆转转录为cdna。随后进行qrt-pcr。总容量为20ul,包括10ul powerup sybr green(applied biosystems),1ul正向底物,1ul反向引物和2ul cdna。在95℃下循环30秒后,95℃运行5秒,58-65℃运行34秒,循环40次。使用gapdh作为内参,mc903为造模组,mc903+fe-4为给药组,未处理组为healthy control。相关引物请参见表1。
43.表1:本试验使用的引物
[0044][0045]
实验结果表明(图3):相对于造模组,fe-4可以显著抑制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病灶的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il-1α、il-4、il-6、il-13、il-31),从机理上解释了fe-4能够缓解皮炎和降低瘙痒的原因。
[0046]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为fsse。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性肽,其氨基酸侧链基团上、氨基端或羧基端进行羟基化、羧基化、羰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酯化或糖基化等修饰,得到所述生物活性肽的衍生物,同时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肽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4.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选自等渗盐水、乙醇、磷酸盐缓冲盐水、平衡盐溶液和二甲亚砜(dmso)、乳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甘露醇、淀粉、金合欢胶、树胶、磷酸钙、海藻酸盐、明胶、硅酸钙、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水、糖浆、甲基纤维素、羟基苯甲酸甲酯、羟基苯甲酸丙酯、滑石、硬脂酸镁和矿物油。5.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是选自由口服剂型,胃肠外剂型,颊部剂型,舌下剂型,鼻部剂型,吸入器,喷雾器,局部剂型,透皮剂型和栓剂的剂型组成的组。6.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活性肽或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hmgb1介导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7.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所述疾病为瘙痒。8.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所述瘙痒症为皮炎导致的瘙痒。9.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活性肽或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护肤品中的用途。10.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活性肽或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与化妆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有以HMGB1为主要靶点的四肽,本申请获得生物活性肽能够显著预防或治疗由皮炎导致的瘙痒。炎导致的瘙痒。炎导致的瘙痒。
技术研发人员:李钧翔 赵嘉惠 朱思雨 陆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禾美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8/2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