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8
阅读:12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过程中,因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大多数都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模式,苗种放养过量,大量投加饲料等,导致残留饵料、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养殖水体底部沉淀物、各种有机无机肥料等富营养因子共处一个水体,进而引发水体的恶化,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同时水体中的codcr、总磷等污染物会持续升高,进而引发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持续加剧水产养殖的水体持续恶化。
3.因此,急需一种设备可使小球藻等有益微生物连续性对水体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包括:
6.依次连通的变频泵、流量计、粗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灭菌器;
7.培养反应系统,所述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和u型接头,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u型接头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由上至下均匀平行排列,相邻的所述培养反应器通过所述u型接头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
8.所述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联接阀与所述灭菌器连通;所述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和补料口;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
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培养反应器内设置有混合器。
10.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反应器上设置有排气口。
11.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混合器均为透明材质。
12.进一步地,所述回液管上还设置有回流泵和在线计数器,所述回流泵设置于所述回流阀与所述排料口之间,所述在线计数器设置在所述排料口远离所述回流泵的一侧。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培养反应器支架,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排列在所述培养反应器支架上,所述培养反应器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问题与小球藻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设备,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产养殖的池塘水作为藻类培养的营养液,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水的效果,不需要配制专用的培养基,降低了培养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变频泵;2、流量计;3、粗过滤器;4、精密过滤器;5、灭菌器;6、接种口;7、补料口;8、混合器;9、培养反应器;10、u型接头;11、培养反应器支架;12、在线计数器;13、回流泵;14、联接阀;15、回流阀;16、排料口;17、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实施例1
21.参照图1,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包括:
22.依次连通的变频泵1、流量计2、粗过滤器3、精密过滤器4和灭菌器5;
23.培养反应系统,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9和u型接头10,培养反应器9和u型接头1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培养反应器9由上至下均匀平行排列,相邻的培养反应器9通过u型接头10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
24.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联接阀14与灭菌器5连通;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6和补料口7;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15与进液管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16。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问题与小球藻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设备,使一部分小球藻直接投加至池塘中,一部分回流作为藻种进行接种繁殖,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避免了单独对藻种进行保存。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详细设置。
2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培养反应器9内均设置有混合器8;
29.其中一个培养反应器9上设置有排气口17;
30.培养反应器9和混合器8均为透明材质;
31.回液管上还设置有回流泵13和在线计数器12,回流泵13设置于回流阀15与排料口16之间,在线计数器12设置在排料口16远离回流泵13的一侧;
32.还包括培养反应器支架11,多个培养反应器9排列在培养反应器支架11上,培养反应器支架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3.实施例3
34.在本实施例中,小球藻的培养方法如下:
35.1.藻种准备
36.所采用的藻种可以购买商品藻种也可以自行分离;
37.1.1小球藻的筛选及分离
38.在池塘采集泛绿的水样,将所采样品经纱布滤掉肉眼可见的沙石和浮游生物,然后倒入装有bg11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并封口膜密封,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天手动摇匀3~5次,以底部和内壁不产生沉淀为宜。观察锥形瓶内培养物的颜色、浊度、气味、ph变化
情况。待锥形瓶内培养基颜色出现深绿色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转接两次。
39.通过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出自养型的小球藻,然后鉴定、保存备用。
40.小球藻是一个活体的藻种,生产出来后必须在0~4℃条件下保存,但也不能结冰,如果高于4℃,小球藻会很活跃,2~3天就会发黑发臭然后死亡。
4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产养殖的池塘水作为藻类培养的营养液,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水的效果,不需要配制专用的培养基,降低了培养成本。
42.1.2自养到异养转化培养
43.1.2.1自养培养基转化
44.自养培养基比例:尿素8~13%;硫酸镁14~18%;氯化铵25~30%;硫酸亚铁0.3~0.6%;碳酸氢钠38~43%;磷酸二氢钾1~3%;氯霉素0.002g/l,ph=7~7.5,其中氯霉素在接种时投加。
45.优选比例:尿素11%;硫酸镁17%;氯化铵28%;硫酸亚铁0.5%;碳酸氢钠42%;磷酸二氢钾1.5%;氯霉素0.002g/l,ph=7~7.5
46.优选为:尿素0.2g;硫酸镁0.31g;氯化铵0.51g;硫酸亚铁0.009g;碳酸氢钠0.76g;磷酸二氢钾0.027g;氯霉素0.002g/l,无菌水1l,ph=7~7.5,在恒温摇床中光照培养2~5天,温度在25~30℃,摇床转速120r/min,光照强度8000~12000lx;
47.1.2.2自养向异养培养转化
48.将上述培养基进一步转化,将自养型小球藻转化为异养小球藻培养;
49.异养培养基比例:尿素1.5~4%;硫酸镁4~6%;氯化铵6~9%;硫酸亚铁0.05~0.2%;碳酸氢钠8~15%;磷酸二氢钾0.2~1%;氯霉素0.003g/l,葡萄糖65~80%,ph=7~7.5,其中氯霉素在接种时投加;
50.优选比例:尿素2%;硫酸镁5%;氯化铵7.5%;硫酸亚铁0.2%;碳酸氢钠10%;磷酸二氢钾0.3%;葡萄糖75%,氯霉素0.003g/l,ph=7~7.5。
51.优选为:尿素0.13g;硫酸镁0.33g;氯化铵0.5g;硫酸亚铁0.013g;碳酸氢钠0.66g;磷酸二氢钾0.02g;葡萄糖5g;氯霉素0.003g/l,无菌水1l,ph=7~7.5,在恒温摇床中光照培养4~7天,温度在25~30℃,摇床转速120r/min,光照强度500~1000lx。
52.通过以上方式即可实现小球藻的自养向异养培养进行转换。
5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自养的小球藻转化为异养小球藻的培养,实现了自养到异养的高密度培养,提高了小球藻的培养密度和最终的单位数量。
54.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的使用方法,采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提及的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55.1.从池塘中取水,通过调整变频泵1的频率控制取水流量,流量的实际大小可通过流量计2显示,在现场培养过程中,流量的大小调节应以72~120小时充满透明的培养反应器9为宜;
56.2.取水经过流量计2后依次通过粗过滤器3、精密过滤器4、紫外线灭菌器5;粗过滤器3的过滤精度为100~200μm,能过滤掉池塘水中80%以上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精密过滤器4的过滤精度为0.5~1μm,能过滤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和胶体,经过过滤的池塘水再经过高效的紫外线灭菌器5进行灭菌。经过这些流程,能最大程度保留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物,而且能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病毒等,为后面培养小球藻留作备用;
57.3.启动初期,首先按照优选比例中尿素2%、硫酸镁5%、氯化铵7.5%、硫酸亚铁0.2%、碳酸氢钠10%、磷酸二氢钾0.3%、葡萄糖75%、氯霉素0.003g/l,ph=7~7.5,从补料口7添加培养基,然后再从接种口6接入已经转换为异养的小球藻,开始启动培养。后期根据小球藻的生长情况,确定是否添加培养基,若小球藻的数量能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可视为营养充足,就不需要添加培养基;反之,可适当补充,补充的培养基按照优选比例来进行;
58.4.藻液、培养基、池塘灭菌水随着水流方向流动,经过透明的管道混合器8混合均匀,小球藻在透明的培养反应器9中生长,为减少小球藻“挂壁”,促进藻液均匀,因此在每一根透明培养反应器9上都设置一根透明管道混合器8;
59.5.藻液流经在线计数器12进行计数,当小球藻的数量达到8
×
108个/l或者实验室测得小球藻干细胞重量达到30g/l以上时,即可通过排料口16缓慢释放一部分至池塘使用,另外一部分通过管道式回流泵13回流至池塘灭菌水入口处进行再次接种。
6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变频泵、流量计、粗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灭菌器;培养反应系统,所述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和u型接头,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u型接头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平行排列,相邻的所述培养反应器通过所述u型接头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联接阀与所述灭菌器连通;所述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和补料口;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反应器内均设置有混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培养反应器上设置有排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混合器均为透明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上还设置有回流泵和在线计数器,所述回流泵设置于所述回流阀与所述排料口之间,所述在线计数器设置在所述排料口远离所述回流泵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培养反应器支架,所述培养反应器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排列在所述培养反应器支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变频泵、流量计、粗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灭菌器;培养反应系统,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和U型接头,多个培养反应器由上至下均匀平行排列,相邻的培养反应器通过U型接头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和补料口;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与进液管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问题与小球藻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设备,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 邬昌辉 王光明 杨青 雷中念 杨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融极浩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智能电缆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压缩机壳体和侧管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