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养鸡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03
阅读:147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鸡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养鸡方法。
背景技术:
2.鸡肉和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菜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鸡肉和鸡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鸡养殖业迅速发展。
3.目前鸡养殖行业为了不让鸡受寒生病,会将鸡舍内的养殖温度设置得较高,并且为避免鸡舍内的鸡吹风受寒而减少通风。但温度太高时,鸡会出现热感冒症状;同时减少通风会导致鸡舍内氧气不足,空气质量较差,致使鸡群容易出现呼吸道问题。
4.再者,鸡群患病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时,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这样饲养出来的鸡,不仅会因为鸡肉和鸡蛋的口感差而无法满足人们对口感的高要求,更会因为普遍存在药物残留问题而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多种抗生素的使用也增加了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低温养鸡方法,以达到减少鸡群患呼吸道疾病和热感冒的问题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低温养鸡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8.a、控制养殖密度:根据蛋鸡和不同肉鸡的体型,将养殖密度分为两类:第一类养殖密度控制在20~25只/m2,第二类养殖密度控制在42~47只/m2;
9.b、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之前将鸡舍升温,将鸡群笼具预热,接着将温度降低,减少鸡群温差应激;鸡雏进入鸡舍后提升鸡舍内温度;
10.第一周龄,鸡舍内温度先保持不变,接着随着日龄增长鸡舍内温度递减直至第二周龄;
11.第二周龄至第四周龄,鸡舍内温度先保持不变,接着随着日龄增长鸡舍内温度递减;
12.第五周龄至出栏,鸡舍内温度保持不变;
13.c、控制鸡舍通风:鸡雏进入鸡舍后,开启风机;
14.在第一类养殖密度下,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为0.056m3/h~0.075m3/h,第一周龄和第二周龄每天每立方米增加2.60m3/h的通风量,第三周龄开始至出栏,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3.84m3/h;
15.在第二类养殖密度下,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为0.112m3/h~0.149m3/h,第一周龄和第二周龄每天每立方米增加2.60m3/h的通风量,第三周龄开始至出栏,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4.32m3/h;
16.d、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
17.e、配合使用温经散寒汤: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
18.作为限定,所述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的方法如下:
19.d1、肉鸡:第一周龄间一次加料量供鸡舍内的鸡24小时内吃完,每次吃完净槽1~2小时;第二周龄中的第十一日龄净槽不加料,其余几天每隔6~8小时按正常所需料量加一次料;第三周龄每天根据正常所需料量加料,每隔6~8小时加一次料;第四周龄至出栏,在正常所需总料量的基础上增加1~3天的料量,每隔6~8小时加一次料;
20.d2、蛋鸡:按正常所需料量,定时定量饲喂。
21.作为第二种限定,所述控制鸡舍温度具体方式如下:进鸡雏前48h将鸡舍内温度提升至35℃,进鸡雏前3h将鸡舍内温度降至26℃;
22.鸡雏进入鸡舍后均匀提升鸡舍内的温度,经过四小时将鸡舍温度提升至32℃;
23.第一周龄中,第一日龄至第二日龄保持鸡舍内温度不变,第三至第六日龄每天降1℃;
24.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2℃~0.4℃;
25.第三周龄中,每天降温0.2℃~0.4℃;
26.第四周龄中,每天降温0.2℃~0.4℃;
27.第二十九日龄至出栏,温度控制在21℃~24℃之间。
28.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29.(1)本发明采用低温养殖的模式,通过控制温度和通风,减少鸡群患呼吸道疾病和热感冒的问题,降低了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品质;
30.(2)本发明的通风方法在保证鸡群不受寒的同时,为鸡舍内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降低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31.(3)本发明采用的饲喂方法控制净槽时间,在第一周龄间防止饲料在槽内放置时间过长发霉,同时让鸡群规律的吃料、睡觉,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从而保证鸡群胃肠道健康。
32.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减少鸡群患呼吸道疾病和热感冒的问题,降低了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品质。
附图说明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常规养殖方法的养殖温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6.实施例1低温养鸡方法
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温养鸡方法,养殖的是白羽肉鸡;本实施例中的鸡舍面积为650平方米,体积为5000立方米,采用分层笼养的方式养殖13000只鸡,采用通风量为
14000m3/h的风机,风机温控装置实现高2度常转和低1度不转。
38.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39.a、控制养殖密度,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类养殖密度进行笼养,养殖密度约为20只/m2;
40.b、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前48小时,将鸡舍内温度提升至35℃,将鸡群笼具提前预热,鸡雏进入鸡舍前3小时开启整台风机,将温度降至26℃,保持此时鸡舍内的温度与运雏车内的温度一致,鸡雏进入鸡舍后用四小时将鸡舍内的温度均匀提升至32℃。
41.第一周龄中,第一日龄至第二日龄保持鸡舍内温度不变为32℃,第三至第六日龄每天降1℃,第七日龄降温至28℃。
42.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2℃,第十四日龄降温至27.4℃。
43.第三周龄至第四周龄,每天降温0.2℃,第二十一日龄鸡舍内温度降至26℃,第二十八日龄温度降至24.6℃。
44.第四周龄后,温度控制在24℃。
45.c、控制鸡舍通风的具体通风方式为:第一周龄至第二周龄开启一台风机,将风机设置为五分制开启6秒,每天增加1秒,第三周龄开始增设一台风机,且过度为三分制循环,三分制开启25秒,第三周龄至出栏每天增加5秒;第一周龄至第二周龄,鸡舍每平方米的通风量为0.056m3/h,从第一周龄开始至第二周龄结束,控制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每天增加2.60m3/h;从第三周龄至出栏,控制鸡舍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3.84m3/h。
46.d、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
47.第一周龄间一次加料量供鸡舍内的鸡24小时内吃完,每次吃完净槽1小时;第二周龄中第十一日龄净槽不加料,第二周龄中的其余几天每隔6小时按正常所需料量加一次料;第三周龄每天根据正常所需料量加料,每隔6小时加一次料;第四周龄至出栏,在正常所需总料量的基础上增加1天的料量,将增加的料量在每次饲喂时平均分配,每隔6小时加一次料。
48.e、配合使用温经散寒汤: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平均每只鸡每天饮用0.17ml。
49.实施例2低温养鸡方法
50.实施例2提供一种低温养鸡方法,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51.a、控制养殖密度,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类养殖密度进行笼养,养殖和实施例1相同品种的,相同密度的鸡,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鸡舍面积和体积。
52.b、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前的温度和实施例1相同,第一周龄中,第一日龄至第二日龄保持鸡舍内温度不变为32℃,第三至第六日龄每天降1℃,第七日龄降温至28℃。
53.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4℃,第十四日龄降温至26.8℃。
54.第三周龄至第四周龄,每天降温0.4℃,第二十一日龄鸡舍内温度降至24℃,第二十八日龄温度降至21.2℃。第四周龄后,温度控制在21℃。
55.c、控制鸡舍通风的具体通风方式,本实施例中先开启一台风机,将风机设置为五
分制开启8秒,每天增加1秒,两周后增设一台风机过度为三分制循环,三分制开启25秒,第三周龄至出栏每天增加5秒。第一周龄至第二周龄,鸡舍每平方米的通风量为0.075m3/h,从第一周龄开始至第二周龄结束,控制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每天增加2.60m3/h;从第三周龄至出栏,控制鸡舍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3.84m3/h。
56.d、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第一周龄间一次加料量供鸡舍内的鸡24小时内吃完,每次吃完净槽2小时;第二周龄中第十一日龄净槽不加料,第二周龄中的其余几天每隔8小时按正常所需料量加一次料;第三周龄每天根据正常所需料量加料,每隔8小时加一次料;第四周龄至出栏,在正常所需总料量的基础上增加3天的料量,将增加的料量在每次饲喂时平均分配,每隔8小时加一次料。
57.e、配合使用温经散寒汤: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平均每只鸡每天饮用0.17ml。
58.实施例3-4低温养鸡方法
59.实施例3和实施例4采用和实施例1面积、体积相同的鸡舍,养殖16250只与实施例1相同品种的鸡,同时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平均每只鸡每天饮用0.17ml。实施例3和实施例4采用的通风方式、养殖温度如表1所示:
60.表1
[0061][0062][0063]
实施例5低温养鸡方法
[0064]
由于蛋鸡和肉鸡中的817、909、三黄鸡、麻鸡、乌鸡这些品种的肉鸡体型小,故采用第二类养殖密度。本实施例中共养殖13650只上述品种的鸡,鸡舍面积为325
㎡
,鸡舍体积为2500m3。采用通风量为14000m3/h的风机。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0065]
a、控制养殖密度,本实施例的养殖密度约为42只/m2。
[0066]
b、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前温度与实施例1-4中相同,第一周龄中,第一日龄至第二日龄保持鸡舍内温度不变为32℃,第三至第六日龄每天降1℃,第七日龄降温至28℃。
[0067]
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2℃,第十四日龄降温至27.4℃。
[0068]
第三周龄至第四周龄,每天降温0.2℃,第二十一日龄鸡舍内温度降至26℃,第二十八日龄温度降至24.6℃。第四周龄后,温度控制在24℃。
[0069]
c、控制鸡舍通风的具体通风方式,本实施例中先开启一台风机,将风机设置为五分制开启8秒,每天增加1秒,两周后增设一台风机,过度为三分制循环,三分制开启1.4秒;第三周龄至出栏每天增加3秒。第一周龄至第二周龄,鸡舍每平方米的通风量为0.112m3/h,从第一周龄开始至第二周龄结束,控制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每天增加2.60m3/h;从第三周龄至出栏,控制鸡舍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4.32m3/h。
[0070]
d、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817、909、三黄鸡、麻鸡、乌鸡的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为:第一周龄间一次加料量供鸡舍内的鸡24小时内吃完,每次吃完净槽1小时;第二周龄中第十一日龄净槽不加料,第二周龄中的其余几天每隔6小时按正常所需料量加一次料;第三周龄每天根据正常所需料量加料,每隔6小时加一次料;第四周龄至出栏,在正常所需总料量的基础上增加1天的料量,将增加的料量在每次饲喂时平均分配,每隔6小时加一次料。蛋鸡则按正常所需料量,定时定量饲喂。
[0071]
e、配合使用温经散寒汤: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平均每只鸡每天饮用0.17ml。
[0072]
实施例6低温养鸡方法
[0073]
本实施例中养殖和实施例5相同品种的,相同密度的鸡,采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鸡舍面积和体积。
[0074]
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0075]
a、控制养殖密度,本实施例的养殖密度约为42只/m2。
[0076]
b、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前温度与实施例1-5中相同,第一周龄中,第一日龄至第二日龄保持鸡舍内温度不变为32℃,第三至第六日龄每天降1℃,第七日龄降温至28℃。
[0077]
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2℃~0.4℃,第十四日龄降温至26.8℃。
[0078]
第三周龄至第四周龄,每天降温0.4℃,第二十一日龄鸡舍内温度降至24℃,第二十八日龄温度降至21.2℃。第四周龄后,温度控制在21℃。
[0079]
c、控制鸡舍通风的具体通风方式,本实施例中先开启一台风机,将风机设置为五分制开启8秒,每天增加1秒,两周后增设一台风机,过度为三分制循环,三分制开启1.4秒;第三周龄至出栏每天增加3秒。第一周龄至第二周龄,鸡舍每平方米的通风量为0.149m3/h,从第一周龄开始至第二周龄结束,控制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每天增加2.60m3/h;从第三周龄至出栏,控制鸡舍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4.32m3/h。
[0080]
d、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817、909、三黄鸡、麻鸡、乌鸡的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为:第一周龄间一次加料量供鸡舍内的鸡24小时内吃完,每次吃完净槽2小时;第二周龄中
第十一日龄净槽不加料,第二周龄中的其余几天每隔8小时按正常所需料量加一次料;第三周龄每天根据正常所需料量加料,每隔8小时加一次料;第四周龄至出栏,在正常所需总料量的基础上增加3天的料量,将增加的料量在每次饲喂时平均分配,每隔8小时加一次料。蛋鸡则按正常所需料量,定时定量饲喂。
[0081]
e、配合使用温经散寒汤: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平均每只鸡每天饮用0.17ml。
[0082]
实施例7-8低温养鸡方法
[0083]
本实施例中共养殖15300只与实施例5和实施例6相同品种的鸡,鸡舍面积和鸡舍体积与实施例5相同,同时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平均每只鸡每天饮用0.17ml。本实施例的养殖密度约为47只/m2。
[0084]
表2
[0085][0086][0087]
本发明在第一周龄中除第一日龄和第二日龄外,第三日龄至第六日龄每天降温1℃,这是因为第一周鸡雏体内还存在母源抗体,同时配合温经散寒汤,让鸡群实现迅速降温的同时不会受寒,适应养殖过程中的冷应激;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2℃~0.4℃,这是因为第二周鸡体内的母源抗体消失,鸡群很难显热,所以降温要缓慢;第三周龄每天降温0.2℃~0.4℃,第二十一日龄降温至24℃~26℃之间,这是因为此温度下鸡群爬匀睡觉,证明鸡群不冷不热处于舒适状态,此状态为长肉发育最快的状态;第四周龄每天降温0.2℃~0.4℃之间,第二十八日龄温度降至22℃~24℃之间,没料的时候爬匀睡觉,在第四周时,鸡群健康程度会出现差异,此温度下,状态好的鸡保持显热张嘴,状态不好的鸡可以保证不冷;第二十九日龄至出栏,
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因为后期鸡群状态差异化更大,所以鸡舍保持在此温度下可以保证状态差的鸡不冷,状态好的鸡可以保持正常状态吃饱睡觉。
[0088]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人用实施例1-8的方法和常规笼养的方法对肉鸡进行养殖,从第一周龄开始喂养直至出栏,然后统计九种方法养殖的肉鸡的出栏日龄、出栏体重、料肉比、成活率和发病率。在肉鸡、蛋鸡生长过程中一旦某只肉鸡出现热感冒,即将它迁出原养殖场,放于另外的养殖场继续使用实施例1-8其中一种或者常规笼养的方法养殖,且将其计为病鸡,发病的病鸡在喂养到出栏的过程中若出现死亡,则计为死亡率。常规方法1养殖的是和实施例1-4相同的白羽肉鸡,常规方法2养殖的是和实施例5-8相同的蛋鸡、817、909、三黄鸡、麻鸡和乌鸡。实施例5-8以及常规方法1和2所养殖的鸡的种类比例是相同的,其中产蛋率统计的是所有蛋鸡的产蛋率,料肉比和出栏体重统计的是除蛋鸡外所有肉鸡的。实施例1-8与常规方法1、常规方法2养殖的时间相同。
[0089]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常规养殖方法的养殖温度对比图,实施例3-8的养殖温度与实施例1或2相同,因此只给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养殖温度折线图。常规笼养的养殖温度为:第1日龄35℃,第7日龄31℃,第14日龄29℃,第21日龄28℃,第28日龄26℃,第35日龄24℃并且采用常规的通风方式和饲喂方式。
[0090]
表3
[0091][0092]
由表3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养殖的肉鸡出栏日龄短,料肉比低,出
栏体重高;且成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笼养,因此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肉鸡的患病率,提高了养殖户的养经济效率,适合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温养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a、控制养殖密度:根据蛋鸡和不同肉鸡的体型,将养殖密度分为两类:第一类养殖密度控制在20~25只/m2,第二类养殖密度控制在42~47只/m2;b、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之前将鸡舍升温,将鸡群笼具预热,接着将温度降低,减少鸡群温差应激;鸡雏进入鸡舍后提升鸡舍内温度;第一周龄,鸡舍内温度先保持不变,接着随着日龄增长鸡舍内温度递减直至第二周龄;第二周龄至第四周龄,鸡舍内温度先保持不变,接着随着日龄增长鸡舍内温度递减;第五周龄至出栏,鸡舍内温度保持不变;c、控制鸡舍通风:鸡雏进入鸡舍后,开启风机;在第一类养殖密度下,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为0.056m
³
/h~0.075m
³
/h,第一周龄和第二周龄每天每立方米增加2.60m
³
/h的通风量,第三周龄开始至出栏,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3.84m
³
/h;在第二类养殖密度下,鸡舍每立方米的通风量为0.112m
³
/h~0.149m
³
/h,第一周龄和第二周龄每天每立方米增加2.60m
³
/h的通风量,第三周龄开始至出栏,每天每立方米的通风量增加4.32m
³
/h;d、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e、配合使用温经散寒汤:在第一周龄中的第一日龄至第六日龄,为鸡群使用温经散寒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养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的方法如下:d1、肉鸡:第一周龄间一次加料量供鸡舍内的鸡24小时内吃完,每次吃完净槽1~2小时;第二周龄中的第十一日龄净槽不加料,其余几天每隔6~8小时按正常所需料量加一次料;第三周龄每天根据正常所需料量加料,每隔6~8小时加一次料;第四周龄至出栏,在正常所需总料量的基础上增加1~3天的料量,每隔6~8小时加一次料;d2、蛋鸡:按正常所需料量,定时定量饲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养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鸡舍温度具体方式如下:进鸡雏前48h将鸡舍内温度提升至35℃,进鸡雏前3h将鸡舍内温度降至26℃;鸡雏进入鸡舍后均匀提升鸡舍内的温度,经过四小时将鸡舍温度提升至32℃;第一周龄中,第一日龄至第二日龄保持鸡舍内温度不变,第三至第六日龄每天降1℃;第二周龄中,第八日龄至第十日龄保持鸡舍温度不变,第十一日龄至第十三日龄每天降温0.2℃~0.4℃;第三周龄中,每天降温0.2℃~0.4℃;第四周龄中,每天降温0.2℃~0.4℃;第五龄至出栏,温度控制在21℃~24℃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鸡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温养鸡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方面:控制养殖密度:根据蛋鸡和不同肉鸡的体型,将养殖密度分为两类;控制鸡舍温度:鸡雏进入鸡舍之前将鸡舍升温,将鸡群笼具预热,接着将温度降低,减少鸡群温差应激;鸡雏进入鸡舍后提升鸡舍内温度;控制鸡舍通风:在第一类养殖密度下,采用五分制,第一周龄和第二周龄每天每立方米增加通风量,第二周龄后,第三周龄开始,采用三分制,每天每立方米增加通风量;控制喂料间隔和喂料量。本发明能够减少鸡群患呼吸道疾病和热感冒的问题,降低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使用量。使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牛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牛振华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