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8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血氧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


背景技术:

2.血氧,是指血液中的氧气,人体正常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陈代谢就越好。当然血氧含量高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体内的血氧都是有一定的饱和度,过低会造成机体供氧不足,过高会导致体内细胞老化。而血氧仪主要测量指标分别为脉率、血氧饱和度、灌注指数(pi)。血氧饱和度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3.公开号为cn21064403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线血氧饱和度检测组件,包括仪器本体,仪器本体上设有血氧饱和度检测组件,仪器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仪器本体与底座通过锁止组件连接,在底座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上方设有充电电池,还包括无线充电模块,用于为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通过血氧饱和度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出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测出患儿双部位的血氧饱和度值,探索并得出反射式血氧检测的理论依据。现有的便携式的血氧仪功能仅仅只是对脉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进行检测,功能较为单一,在收藏在背包中进行携带时,其仪器的显示屏容易被硬物划伤,影响后续使用。
4.因此,推出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便携式血氧仪功能较为单一,且收藏在背包中携带时显示屏容易受硬物划伤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血氧仪主体顶部边沿凸起中部处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通过活动轴转动设置有偏转块,偏转块远离固定端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转轴,活动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操作面板一端的侧壁上,操作面板的一侧外壁上嵌合安装有用于室外光能发电的发电光伏板,其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相邻处的操作面板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按钮,血氧仪主体顶部对应显示屏和操作按钮处开设有让渡腔,让渡腔容纳显示屏和操作按钮并对其进行保护,血氧仪主体下端中部处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顶板上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用于光动力治疗的红外治疗灯,且定位槽两侧相邻处的血氧仪主体底部均匀间隔嵌合设置有检测贴片,检测贴片外侧的血氧仪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绑带。
7.进一步地,固定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检测贴片外侧的血氧仪主体底部,其另一端贯穿血氧仪主体的壳体底部并延伸至其内部,血氧仪主体内的固定绑带卷绕于收卷杆的外壁上,收卷杆活动穿套于定位筒座的内腔,定位筒座固定于血氧仪主体的壳体底板上,且收卷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限位筒与调节杆件的一端活动相连,调节杆件另一端贯穿延伸至血氧仪主体的壳体侧壁外部。
8.进一步地,调节杆件包括贯穿血氧仪主体一端壳体侧壁设置的旋转杆和活动卡套于旋转杆外壁上卡槽内的限位盘,限位盘侧壁和血氧仪主体壳体侧壁间的旋转杆外壁上缠绕设置有复位弹簧,旋转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且限位盘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辅助顶杆,辅助顶杆的末端活动卡合于楔形块斜面上的导向斜槽内,楔形块底部的定位滑块活动卡合于血氧仪主体壳体底板上的滑槽内,且楔形块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凸齿卡块,凸齿卡块对应限位筒外壁上的紧锁齿环设置。
9.进一步地,血氧仪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检测芯片单元、定位装置、蓄电池、变压器、存储器转装置和通讯装置,具体包括: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便携式血氧仪使用对象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处理,进行检测时基于身份识别后对该对象每次的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归档,检测数据整理归档后上传;医疗服务单元,用于对上传的使用者检测数据进行身份识别匹配,建立上传提取通道,检测对象的检测数据提取后基于大数据处理对数据清洗、筛选、排序、转换、合并、分组和汇总后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对针对评估健康状态进行康复指导;信息交互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和评估报告基于互联网进行上传和显示,在数据上传后让医生进行远程监督,并接收医生的反馈信息。
10.进一步地,信息处理单元,包括: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对便携式血氧仪的使用者对象身份信息进行记录收集,使用者通过语音输入建立使用者的身份识别档案,身份识别档案作为该对象的使用识别依据;身份识别模块,基于建立身份识别档案时语音输入的音色和音域进行识别判定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为后续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检测数据的录入提供匹配绑定和归档依据;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对使用者每次的身体检测数据进行上传接收,并将接收的检测数据传递到下一道处理工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检测数据进行清洗除杂、筛选和转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递;归档整理模块,用于对清洗除杂和筛选后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使其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使其更易于访问和管理,以便使用者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资料。
11.进一步地,医疗服务单元,包括:信息匹配模块,用于对归档后的检测数据和使用者识别身份信息的匹配和绑定,使归档后的检测数据自动归类到被识别的使用者身份信息档案下,并对其进行存储;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身份绑定后的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合使用者的既往病例数据而快速锁定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风险评估模块,用于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估,判断使用者当前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对使用者的突发疾病的患病率进行风险评估,得到相应的评估风险值;指导康复模块,用于对使用者身体健康评估不适的状态下,在医生的远程监督下对使用者提出不同的人性化指导康复训练方案,帮助使用者调理身体状态。
12.进一步地,风险评估模块还用于在评估风险值突破安全阈值时进行报警,提醒使
用者及其亲属注意使用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处于危险中,预防使用者具有突然发病的危险,风险评估的安全阈值设为5.0。
13.进一步地,风险评估模块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检测数据,再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模型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评估风险值的判定方法如下:其中,x是输入样本,fi(x)表示第i个决策树的输出,n是决策树的数量,f(x)是随机森林的输出;对于新数据,将其输入到每个决策树中进行分类,采取多数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类别,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多组检测数据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分类处理;计算多组有效检测数据的平均值,基于检测数据的平均值确定使用者的基线风险,并结合对患者的相对危险度系数从而确定患病风险,计算确定公式为10年cvd发生风险=基线风险*相对危险度系数。
14.进一步地,风险评估模块的危险等级划分分别为:检测评估数值在0-2.0间的为亚健康;检测评估数值在2.1-5.0间的为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检测评估数值在5.1-8.0间的为发病率较高;而检测评估数值在8.1-10间的为面临爆发,预示使用者当前处于极度危险的待发病状态。
15.进一步地,指导康复模块,包括:饮食指导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的当前的身体健康评估状态,有针对性的对使用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给出科学的有效食谱,从饮食方面调理使用者身体;药物指导模块,用于在使用者身体较为危险的情况下,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给出药物治疗方案,指导使用者正确选购药品进行服用治疗;运动指导模块,用于在患者处于一般风险情况下,针对性指导使用者进行系统的运动锻炼,加强使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通过运动加强来恢复身体健康;作息指导模块,用于根据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科学指导,指定详细的作息时间方案,通过提高睡眠质量来改善使用者体质,消除不规律作息带来的不利影响。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血氧仪在未使用时,操作面板上的发电光伏板朝上,使用者携带血氧仪到了室外,发电光伏板吸收阳光的热能进行光伏发电并储存;使用时先翻转操作面板基于偏转块在安装槽内向上偏转,操作面板末端抬起驱动操作面板利用活动转轴基于偏转块旋转180度,使得操作面板翻转后令显示屏朝上,再将操作面板下压贴合血氧仪主体顶部的收纳平台顶面,利用固定绑带将血氧仪主体穿套在使用者的手臂上,血氧仪主体电源启动,检测贴片贴合使用者肌肤对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等多项数据进行实时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红外治疗灯发射红外光波促进使用者手臂的血液循环和血氧饱和度,从而缓解疲劳和疼痛,红外治疗灯光波治疗结束后关闭血氧仪主体,再次按上述方法控制操作面板反向旋转180度后,使得操作面板再次平置时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悬置于收纳平台顶部的让渡腔,从而对显示屏进行防护,避免血氧仪携带收藏背包时显示屏易被划伤的风险,本血氧仪集检测、光伏发电、光波治疗和自身防护于一身,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血氧仪主体展开收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血氧仪主体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血氧仪主体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调节杆件、收卷杆和固定绑带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检测芯片单元架构图;图8为本发明的信息交互单元的作用架构图;图9为本发明的风险评估模块的风险评估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的风险评估模块的风险评估等级警示表;图11为本发明的指导康复模块架构图。
18.图中:1、血氧仪主体;2、安装槽;3、偏转块;4、活动转轴;5、操作面板;6、发电光伏板;7、显示屏;8、操作按钮;9、让渡腔;10、定位槽;11、红外治疗灯;12、检测贴片;13、固定绑带;14、收卷杆;15、定位筒座;16、限位筒;161、紧锁齿环;17、调节杆件;171、旋转杆;172、限位盘;173、复位弹簧;174、限位插杆;175、辅助顶杆;176、楔形块;177、导向斜槽;178、定位滑块;179、凸齿卡块。
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为了解决现有的便携式血氧仪功能较为单一,且收藏在背包中携带时显示屏7容易受硬物划伤而影响使用的问题,请参阅图1-图4,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1和设置于血氧仪主体1顶部边沿凸起中部处的安装槽2,安装槽2内通过活动轴转动设置有偏转块3,偏转块3远离固定端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转轴4,活动转轴4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操作面板5一端的侧壁上,边沿凸起一侧的血氧仪主体1顶部由于高度差形成与操作面板5同样大小的收纳平台,操作面板5操作平置时,其顶部与边沿凸起顶部相平齐,操作面板5的一侧外壁上嵌合安装有用于室外光能发电的发电光伏板6,其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7,显示屏7相邻处的操作面板5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按钮8,操作按钮8一侧的操作面板5外壁上设置声道孔,血氧仪主体1顶部对应显示屏7和操作按钮8处开设有让渡腔9,让渡腔9容纳显示屏7和操作按钮8并对其进行保护,血氧仪主体1下端中部处开设有定位槽10,定位槽10顶板上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用于光动力治疗的红外治疗灯11,且定位槽10两侧相邻处的血氧仪主体1底部均匀间隔嵌合设置有检测贴片12,检测贴片12外侧的血氧仪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绑带13。
21.具体的,血氧仪在未使用时,操作面板5上的发电光伏板6朝上,使用者携带血氧仪到了室外,发电光伏板6吸收阳光的热能进行光伏发电,转而存储到血氧仪主体1内部的蓄电池中以供利用,提高血氧仪在室外使用时的续航能力;血氧仪进行使用时,先翻转操作面
板5基于偏转块3在安装槽2内向上偏转,待操作面板5末端抬起一定高度后,再驱动操作面板5上的活动转轴4基于偏转块3旋转180度,使得操作面板5翻转后令显示屏7朝上,再将操作面板5下压贴合血氧仪主体1顶部的收纳平台顶面,利用固定绑带13将血氧仪主体1穿套在使用者的手臂上,检测贴片12贴合使用者肌肤后启动血氧仪主体1电源,血氧仪主体1基于检测贴片12对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等多项数据进行实时检测,检测完成后启动血氧仪主体1底部的红外治疗灯11,红外治疗灯11基于红外光波促进使用者手臂的血液循环和血氧饱和度,从而缓解疲劳和疼痛,红外治疗灯11光波治疗结束后关闭血氧仪主体1,再次按上述方法控制操作面板5反向旋转180度后,使得操作面板5再次平置时显示屏7和操作按钮8悬置于收纳平台顶部的让渡腔9,从而对显示屏7进行防护,避免血氧仪携带收藏背包时显示屏7易被划伤的风险,本血氧仪集检测、光伏发电、光波治疗和自身防护于一身,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使用便捷。
22.为了防止固定绑带13松散而影响对血氧仪的收纳携带,如图2-图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固定绑带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检测贴片12外侧的血氧仪主体1底部,其另一端贯穿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底部并延伸至其内部,血氧仪主体1内的固定绑带13卷绕于收卷杆14的外壁上,收卷杆14活动穿套于定位筒座15的内腔,定位筒座15固定于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底板上,且收卷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6,限位筒16与调节杆件17的一端活动相连,调节杆件17另一端贯穿延伸至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侧壁外部。
23.调节杆件17包括贯穿血氧仪主体1一端壳体侧壁设置的旋转杆171和活动卡套于旋转杆171外壁上卡槽内的限位盘172,限位盘172侧壁和血氧仪主体1壳体侧壁间的旋转杆171外壁上缠绕设置有复位弹簧173,旋转杆17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174,复位弹簧173保持正常舒张状态时,限位插杆174与限位筒16内腔分离,且限位盘17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辅助顶杆175,辅助顶杆175的末端活动卡合于楔形块176斜面上的导向斜槽177内,楔形块176底部的定位滑块178活动卡合于血氧仪主体1壳体底板上的滑槽内,滑槽垂直于旋转杆171设置,且楔形块17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凸齿卡块179,凸齿卡块179对应限位筒16外壁上的紧锁齿环161设置,此时,凸齿卡块179啮合紧锁齿环161外壁上的凸齿设置。
24.具体的,单手持拿血氧仪并利用手指按压住血氧仪主体1一端侧壁上的旋转杆171末端,旋转杆171向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内部一端,旋转杆171基于限位盘172拉伸复位弹簧173,使得旋转杆171末端的限位插杆174插入收卷杆14端头的限位筒16内,旋转杆171一端时限位盘172侧壁上的辅助顶杆175沿楔形块176上的导向斜槽177滑动,推动楔形块176基于定位滑块178沿血氧仪主体1壳体底板上的滑槽滑动,使得楔形块176末端的凸齿卡块179与限位筒16外壁上的紧锁齿环161分离,此时,将手臂穿套进固定绑带13,拉动固定绑带13带动收卷杆14和旋转杆171旋转,固定绑带13释放以适应使用者手臂,待手臂穿套进固定绑带13内后,用手指稍微反向拨动旋转杆171旋转,即可对固定绑带13进行绷紧,松开手指后在复位弹簧173作用下,旋转杆171移动复位并使得限位插杆174脱离限位筒16,辅助顶杆175基于导向斜槽177拉动楔形块176靠近旋转杆171,使凸齿卡块179重新卡合紧锁齿环161,从而完成对血氧仪主体1的单手绑定操作,以便使用者独处时对自己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再次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解绑,在释放旋转杆171前旋转收卷杆14带动固定绑带13进行收卷,使固定绑带13收紧贴合于血氧仪主体1,有效防止了固定绑带13松散带来的收纳麻
烦,使用便捷。
25.如图1和图7-图10所示,为血氧仪主体1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血氧仪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检测芯片单元、定位装置、蓄电池、变压器、存储器转装置和通讯装置,具体包括: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便携式血氧仪使用对象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处理,进行检测时基于身份识别后对该对象每次的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归档,检测数据整理归档后上传;医疗服务单元,用于对上传的使用者检测数据进行身份识别匹配,建立上传提取通道,检测对象的检测数据提取后基于大数据处理对数据清洗、筛选、排序、转换、合并、分组和汇总后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对针对评估健康状态进行康复指导;信息交互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和评估报告基于互联网进行上传和显示,在数据上传后让医生进行远程监督,并接收医生的反馈信息。
26.信息处理单元,包括: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对便携式血氧仪的使用者对象身份信息进行记录收集,使用者通过语音输入建立使用者的身份识别档案,身份识别档案作为该对象的使用识别依据;身份识别模块,基于建立身份识别档案时语音输入的音色和音域进行识别判定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为后续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检测数据的录入提供匹配绑定和归档依据;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对使用者每次的身体检测数据进行上传接收,并将接收的检测数据传递到下一道处理工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检测数据进行清洗除杂、筛选和转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递;归档整理模块,用于对清洗除杂和筛选后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使其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使其更易于访问和管理,以便使用者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资料。
27.医疗服务单元,包括:信息匹配模块,用于对归档后的检测数据和使用者识别身份信息的匹配和绑定,使归档后的检测数据自动归类到被识别的使用者身份信息档案下,并对其进行存储;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身份绑定后的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合使用者的既往病例数据而快速锁定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风险评估模块,用于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估,判断使用者当前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对使用者的突发疾病的患病率进行风险评估,得到相应的评估风险值;指导康复模块,用于对使用者身体健康评估不适的状态下,在医生的远程监督下对使用者提出不同的人性化指导康复训练方案,帮助使用者调理身体状态。
28.风险评估模块还用于在评估风险值突破安全阈值时进行报警,提醒使用者及其亲属注意使用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处于危险中,预防使用者具有突然发病的危险,风险评估的安全阈值设为5.0。
29.风险评估模块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检测数据,再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模型
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评估风险值的判定方法如下:其中,x是输入样本,fi(x)表示第i个决策树的输出,n是决策树的数量,f(x)是随机森林的输出;使用者检测多组数据,对于新数据,将其输入到每个决策树中进行分类,采取多数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类别,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多组检测数据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分类处理,从而提高检测数据的计算准确性;计算多组有效检测数据的平均值,基于检测数据的平均值确定使用者的基线风险,并结合对患者的相对危险度系数从而确定患病风险,计算确定公式为10年cvd发生风险=基线风险*相对危险度系数。
30.风险评估模块的危险等级划分分别为:检测评估数值在0-2.0间的为亚健康;检测评估数值在2.1-5.0间的为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检测评估数值在5.1-8.0间的为发病率较高;而检测评估数值在8.1-10间的为面临爆发,预示使用者当前处于极度危险的待发病状态。
31.具体的,基于信息录入模块建立家庭不同使用者的身份识别档案,在身份识别模块基于语音识别确定身份信息后,将检测的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等信息进行归档整理,并利用信息匹配模块匹配身份信息和检测数据后整合数据进行归档储存,实现对家庭不同成员使用血氧仪检测时数据的精确自动归档储存处理,避免信息交互单元上传检测数据时出现混乱,同时基于数据分析模块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风险评估模块对使用者身体的当前健康状态进行发病率风险评估,通过对评估风险值和安全阈值的对比,从而在使用者处于高危发病率期时检测时触发报警,从而警示使用者及其家属注意使用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及早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治疗,进一步丰富了血氧仪的使用功能,便捷实用。
32.如图7和图11所示,为促进不健康人群的恢复,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指导康复模块,包括:饮食指导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的当前的身体健康评估状态,有针对性的对使用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给出科学的有效食谱,从饮食方面调理使用者身体;药物指导模块,用于在使用者身体较为危险的情况下,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给出药物治疗方案,指导使用者正确选购药品进行服用治疗;运动指导模块,用于在患者处于一般风险情况下,针对性指导使用者进行系统的运动锻炼,加强使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通过运动加强来恢复身体健康;作息指导模块,用于根据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科学指导,指定详细的作息时间方案,通过提高睡眠质量来改善使用者体质,消除不规律作息带来的不利影响。
33.具体的,在数据分析模块和风险评估模块检测出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发病风险后,通过饮食指导模块、药物指导模块、运动指导模块和作息指导模块,从使用者饮食、作息、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分别给出不同的指导恢复方案,在医生的远程监督下进行系统科学的预防训练和恢复治疗,从而有效防止使用者出现突发疾病,极大的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1),其特征在于:血氧仪主体(1)顶部边沿凸起中部处设置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通过活动轴转动设置有偏转块(3),偏转块(3)远离固定端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转轴(4),活动转轴(4)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操作面板(5)一端的侧壁上,操作面板(5)的一侧外壁上嵌合安装有用于室外光能发电的发电光伏板(6),其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7),显示屏(7)相邻处的操作面板(5)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按钮(8),血氧仪主体(1)顶部对应显示屏(7)和操作按钮(8)处开设有让渡腔(9),让渡腔(9)容纳显示屏(7)和操作按钮(8)并对其进行保护,血氧仪主体(1)下端中部处开设有定位槽(10),定位槽(10)顶板上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用于光动力治疗的红外治疗灯(11),且定位槽(10)两侧相邻处的血氧仪主体(1)底部均匀间隔嵌合设置有检测贴片(12),检测贴片(12)外侧的血氧仪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绑带(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固定绑带(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检测贴片(12)外侧的血氧仪主体(1)底部,其另一端贯穿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底部并延伸至其内部,血氧仪主体(1)内的固定绑带(13)卷绕于收卷杆(14)的外壁上,收卷杆(14)活动穿套于定位筒座(15)的内腔,定位筒座(15)固定于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底板上,且收卷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6),限位筒(16)与调节杆件(17)的一端活动相连,调节杆件(17)另一端贯穿延伸至血氧仪主体(1)的壳体侧壁外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调节杆件(17)包括贯穿血氧仪主体(1)一端壳体侧壁设置的旋转杆(171)和活动卡套于旋转杆(171)外壁上卡槽内的限位盘(172),限位盘(172)侧壁和血氧仪主体(1)壳体侧壁间的旋转杆(171)外壁上缠绕设置有复位弹簧(173),旋转杆(17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174),且限位盘(17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辅助顶杆(175),辅助顶杆(175)的末端活动卡合于楔形块(176)斜面上的导向斜槽(177)内,楔形块(176)底部的定位滑块(178)活动卡合于血氧仪主体(1)壳体底板上的滑槽内,且楔形块(17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凸齿卡块(179),凸齿卡块(179)对应限位筒(16)外壁上的紧锁齿环(161)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血氧仪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检测芯片单元、定位装置、蓄电池、变压器、存储器转装置和通讯装置,具体包括: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便携式血氧仪使用对象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处理,进行检测时基于身份识别后对该对象每次的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归档,检测数据整理归档后上传;医疗服务单元,用于对上传的使用者检测数据进行身份识别匹配,建立上传提取通道,检测对象的检测数据提取后基于大数据处理对数据清洗、筛选、排序、转换、合并、分组和汇总后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对针对评估健康状态进行康复指导;信息交互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和评估报告基于互联网进行上传和显示,在数据上传后让医生进行远程监督,并接收医生的反馈信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信息处理单元,包括: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对便携式血氧仪的使用者对象身份信息进行记录收集,使用者通过语音输入建立使用者的身份识别档案,身份识别档案作为该对象的使用识别依据;
身份识别模块,基于建立身份识别档案时语音输入的音色和音域进行识别判定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为后续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以及血压检测数据的录入提供匹配绑定和归档依据;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对使用者每次的身体检测数据进行上传接收,并将接收的检测数据传递到下一道处理工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检测数据进行清洗除杂、筛选和转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递;归档整理模块,用于对清洗除杂和筛选后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使其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使其更易于访问和管理,以便使用者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资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医疗服务单元,包括:信息匹配模块,用于对归档后的检测数据和使用者识别身份信息的匹配和绑定,使归档后的检测数据自动归类到被识别的使用者身份信息档案下,并对其进行存储;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身份绑定后的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合使用者的既往病例数据而快速锁定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风险评估模块,用于对使用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估,判断使用者当前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对使用者的突发疾病的患病率进行风险评估,得到相应的评估风险值;指导康复模块,用于对使用者身体健康评估不适的状态下,在医生的远程监督下对使用者提出不同的人性化指导康复训练方案,帮助使用者调理身体状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风险评估模块还用于在评估风险值突破安全阈值时进行报警,提醒使用者及其亲属注意使用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处于危险中,预防使用者具有突然发病的危险,风险评估的安全阈值设为5.0。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风险评估模块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检测数据,再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模型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评估风险值的判定方法如下:其中,x是输入样本,fi(x)表示第i个决策树的输出,n是决策树的数量,f(x)是随机森林的输出;对于新数据,将其输入到每个决策树中进行分类,采取多数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类别,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多组检测数据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分类处理;计算多组有效检测数据的平均值,基于检测数据的平均值确定使用者的基线风险,并结合对患者的相对危险度系数从而确定患病风险,计算确定公式为10年cvd发生风险=基线风险*相对危险度系数。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风险评估模块的危险等级划分分别为:检测评估数值在0-2.0间的为亚健康;检测评估数值在2.1-5.0间的为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检测评估数值在5.1-8.0间的为发病率较高;而检测评估数值在8.1-10间的为面临爆发,预示使用者当前处于极度危险的待发病状态。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指导康复模块,包括:饮食指导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的当前的身体健康评估状态,有针对性的对使用者的
饮食习惯进行调整,给出科学的有效食谱,从饮食方面调理使用者身体;药物指导模块,用于在使用者身体较为危险的情况下,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给出药物治疗方案,指导使用者正确选购药品进行服用治疗;运动指导模块,用于在患者处于一般风险情况下,针对性指导使用者进行系统的运动锻炼,加强使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通过运动加强来恢复身体健康;作息指导模块,用于根据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科学指导,指定详细的作息时间方案,通过提高睡眠质量来改善使用者体质,消除不规律作息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光动力治疗的便携式血氧仪,属于血氧仪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便携式血氧仪功能较为单一,且收藏在背包中携带时显示屏容易受硬物划伤而影响使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偏转块和活动转轴将操作面板活动安装在血氧仪主体顶部边沿凸起的安装槽处,操作面板基于血氧仪主体进行旋转调节,从而现实操作面板两侧的发电光伏板和显示屏进行旋转切换,以便不使用时利用血氧仪主体顶部的让渡腔对显示屏进行隔离防护,利用固定绑带将血氧仪主体绑定使用者手臂后,血氧仪主体底部的多组检测贴片贴合肌肤对多项数据同时检测,检测结束后基于红外治疗灯发射红外光波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舒缓使用者的疲劳和疼痛,便捷实用。实用。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成 仇兆浩 王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市永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