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18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


背景技术:

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其中申请号为“cn217021746u”所公开的“一种涤纶面料”,其已经解决了人们不再满足于面料的蔽体保暖效果,更多追寻一种能够实现多功能、适合更多方面的面料的多种弊端,再经过进一步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07105796u”所公开的“涤纶仿真丝面料”,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切实解决了面料水洗后发光性下降,影响后序使用,同时这种面料透气性较差的弊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类似结构的涤纶面料还存在诸多缺陷,如:现有的面料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涤纶面料自身防水阻燃性能差,导致其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有待提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包括表层、防火层和防水层,所述表层的底部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表层的内部设置有粘附层,所述粘附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布层,所述防火层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防水层的内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底部设置有抑菌层。
5.通过耐磨层能够方便的提高涤纶面料表面的耐磨性,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磨损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阻燃层能够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燃烧时进行阻燃,用以提高涤纶面料的防火阻燃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
6.优选的,所述表层与粘附层之间设置有耐磨层,且粘附层与基布层之间设置有韧性层。通过耐磨层能够方便的提高涤纶面料表面的耐磨性,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磨损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
7.优选的,所述防火层与阻燃层之间设置有纳米纤维层,且阻燃层与保温层之间设置有抗高温层。通过阻燃层能够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燃烧时进行阻燃,用以提高涤纶面料的防火阻燃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
8.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与抗菌层之间设置有防渗透层,且抗菌层与抑菌层之间设置有竹纤维层。通过利用防水层能够防止内部的水渗透至涤纶布料的内部,通过防水层能够方便的进行隔离,同时利用防渗透层防止进入涤纶布料内部的水进行渗透。
9.优选的,所述基布层的底部设置有涤纶层,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层。通过防水层能够方便的进行隔离,同时利用防渗透层防止进入涤纶布料内部的水进行渗透,同时利
用抗菌层能够防止内部滋生细菌,通过抑菌层将细菌进行消除,避免了细菌繁殖的情况。
10.优选的,所述抑菌层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且吸汗层的材质为由涤纶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编织而成。通过涤纶层能够方便的将面料进行缝合,将使面料能够具有较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利用隔离层能够在温度过高时,将高温进行隔离。
11.优选的,所述隔离层采用无机纤维材料,防水层由十字涤纶纤维编制而成。通过吸汗层能够将面料进行穿戴的过程中,用以吸附人体皮肤产生的汗液,提高了面料使用时的舒适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有防火层、阻燃层、抗高温层与隔离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耐磨层能够方便的提高涤纶面料表面的耐磨性,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磨损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阻燃层能够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燃烧时进行阻燃,用以提高涤纶面料的防火阻燃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
14.2、通过设置有防水层、防渗透层、抗菌层与抑菌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利用防水层能够防止内部的水渗透至涤纶布料的内部,通过防水层能够方便的进行隔离,同时利用防渗透层防止进入涤纶布料内部的水进行渗透,同时利用抗菌层能够防止内部滋生细菌,通过抑菌层将细菌进行消除,避免了细菌繁殖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火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表层;101、耐磨层;102、粘附层;103、韧性层;104、基布层;105、涤纶层;2、防火层;201、纳米纤维层;202、阻燃层;203、抗高温层;204、保温层;205、隔离层;3、防水层;301、防渗透层;302、抗菌层;303、竹纤维层;304、抑菌层;305、吸汗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包括表层1、防火层2和防水层3,表层1的底部设置有防火层2,防火层2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3,表层1的内部设置有粘附层102,粘附层102的底部设置有基布层104,防火层2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层202,阻燃层202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204,防水层3的内部设置有抗菌层302,抗菌层302的底部设置有抑菌层304,表层1与粘附层102之间设置有耐磨层101,且粘附层102与基布层104之间设置有韧性层103,防火层2与阻燃层202之间设置有纳米纤维层201,且阻燃层202与保温层204之间设置有抗高温层203,防水层3与抗菌层302之间设置有防渗透层301,且抗菌层302与抑菌层304之间设置有竹纤维层303。
23.基于实施例1的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工作原理是:通过耐磨层101能够方便的提高涤
纶面料表面的耐磨性,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磨损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阻燃层202能够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燃烧时进行阻燃,用以提高涤纶面料的防火阻燃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利用防水层3能够防止内部的水渗透至涤纶布料的内部,通过防水层3能够方便的进行隔离,同时利用防渗透层301防止进入涤纶布料内部的水进行渗透,同时利用抗菌层302能够防止内部滋生细菌,通过抑菌层304将细菌进行消除,避免了细菌繁殖的情况。
24.实施例二
2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基布层104的底部设置有涤纶层105,保温层204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层205,抑菌层304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305,且吸汗层305的材质为由涤纶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编织而成。
26.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涤纶层105能够方便的将面料进行缝合,将使面料能够具有较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利用隔离层205能够在温度过高时,将高温进行隔离;如图4所示,通过吸汗层305能够将面料进行穿戴的过程中,用以吸附人体皮肤产生的汗液,提高了面料使用时的舒适性。
27.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包括表层(1)、防火层(2)和防水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的底部设置有防火层(2),所述防火层(2)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表层(1)的内部设置有粘附层(102),所述粘附层(102)的底部设置有基布层(104),所述防火层(2)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层(202),所述阻燃层(202)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204),所述防水层(3)的内部设置有抗菌层(302),所述抗菌层(302)的底部设置有抑菌层(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与粘附层(102)之间设置有耐磨层(101),且粘附层(102)与基布层(104)之间设置有韧性层(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2)与阻燃层(202)之间设置有纳米纤维层(201),且阻燃层(202)与保温层(204)之间设置有抗高温层(2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与抗菌层(302)之间设置有防渗透层(301),且抗菌层(302)与抑菌层(304)之间设置有竹纤维层(3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04)的底部设置有涤纶层(105),保温层(204)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层(2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层(304)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305),且吸汗层(305)的材质为由涤纶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编织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205)采用无机纤维材料,防水层(3)由十字涤纶纤维编制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阻燃涤纶面料。其技术方案包括:表层、防火层和防水层,表层的底部设置有防火层,防火层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表层的内部设置有粘附层,粘附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布层,防火层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层,阻燃层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防水层的内部设置有抗菌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防火层、阻燃层、抗高温层与隔离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耐磨层能够方便的提高涤纶面料表面的耐磨性,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磨损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阻燃层能够防止涤纶面料产生燃烧时进行阻燃,用以提高涤纶面料的防火阻燃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进而提高其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美凤 颜玉群 张煌彬 颜明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春县恒耀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