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16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喷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


背景技术:

2.转炉是炼钢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设备;转炉的内衬长期在高温状态下炼钢,转炉内衬长期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作业,不断受到冲击以及腐蚀,转炉内衬很容易受损,需要对受损的转炉内衬进行修复。
3.目前,对于转炉内衬的修复有喷涂和投料法;其中,投料是将补炉料投放到受损位置,由于转炉的深度较深,很难将补炉料精确投放到合理的护炉位置,需要修补的位置长期无法得到修复,极易造成漏炉的生产事故。
4.而对于出料的工作臂长度,常规只增加臂长必然带来操作负担,故需要一种对灵活多变,能够将软管以及工作臂本身同时调节对应的转炉喷补机工作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将软管以及工作臂本身同时调节对应的转炉喷补机工作臂。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包括:与外部材料软管连通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可同轴伸缩式的多段,其每段外周均设有与其对应的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包括箱体、驱动件与托辊,所述托辊至少包括两个且对称转动连接在箱体内,每两对称的所述托辊相对一端与所述管体对应段滚动接触,所述驱动件用以带动托辊转动,最外段所述管体底部固定有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上铰接有用以管体摆动的顶升油缸,最外段所述管体与管道支架顶部通过回转支撑座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包括两段,分别为大管段与小管段,所述小管段从大管段一端穿出并与材料软管连通,所述大管道之间通过水冷却,所述大管段靠近小管段的一端设有对应的大管进给机构,另一端设有与材料软管对应的软管进给机构。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主动斜齿轮与从动斜齿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箱体轴承连接,所述从动斜齿轮包括两个且与两托辊对应同轴驱动,所述主动斜齿轮通过外部液压马达驱动,其位于两从动斜齿轮之间且与两从动斜齿轮啮合配合,所述大管段与小管段对应穿过两托辊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转辊两端内凹成光滑弧面,其与管体接触面均布有摩擦纹路。
10.进一步地,所述进给机构还包括用以托辊间距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对称设置在箱体两端,其包括滑块、滑板与调节螺钉,所述滑块与箱体螺栓固定,所述滑板与滑块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托辊两端对应轴承座与滑板同轴固定,所述箱体与滑板顶部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并锁紧。
11.进一步地,所述大管段外周还固定有同轴的主支撑座,所述主支撑座底部与所述顶升油缸输出端铰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大管段外周还设有管夹固定的隔圈,所述隔圈底部连接有用以支撑外置材料软管的套圈。
13.进一步地,所述小管段远离大管段的一端连通有螺纹固定的y型喷嘴,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与材料软管连通,所述小管段侧周均布有轴销固定的滚子,所述滚子与小管段内面滚动接触。
14.进一步地,所述大管段能够通过回转支撑座顺逆时针转动
±
170
°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两个给进机构能够实现材料软管与大管的对应伸缩,调节过程,软管与小管段输出端能够对应同步,大管段能进一步增加臂长调节幅度,两者结合,内置大管水冷,外置软管辅助支撑,喷补转炉时,安全性更高,能够满足更多的调节工况。
附图说明
16.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17.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给进机构的爆炸视图;
19.图3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小管段的爆炸视图。
20.图中标号:1、管体;11、大管段;111、管夹;112、隔圈;113、套圈;12、小管段;121、滚子;122、过渡接头;13、材料软管;2、进给机构;21、箱体;22、驱动件;221、主动斜齿轮;222、从动斜齿轮;23、托辊;231、摩擦纹路;24、调节组件;241、滑块;242、滑板;243、调节螺钉;244、轴承座;3、管道支架;4、顶升油缸;5、回转支撑座;6、主支撑座;7、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21.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3示出。
23.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包括与外部材料软管13连通的管体1,管体1包括可同轴伸缩式的多段,其每段外周均设有与其对应的进给机构2,进给机构2包括箱体21、驱动件22与托辊23,托辊23至少包括两个且对称转动连接在箱体21内,每两对称的托辊23相对一端与管体1对应段滚动接触,驱动件22用以带动托辊23转动,最外段管体1底部固定有管道支架3,管道支架3上铰接有用以管体1摆动的顶升油缸4,最外段管体1与管道支架3顶部通过回转支撑座5转动连接,回转支撑座5用以实现管体1顺逆时针
±
170
°
的转动。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管体1包括两段,分别为大管段11与小管段12,小管段12从大管段11一端穿出并与材料软管13连通,大管道内部通过水循环冷却,其内冷却水通过外置阀门与外部水箱连通,由外部水箱对应压缩空气实现水循环驱动,对应的,在图2中,大管段11一端设有对应的大管进给机构2,另一端设有与材料软管13对应的软管进给机构
2。
25.对于进给机构2中的驱动件22,实际可为多种,旨在实现转辊在箱体21内的相对转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具体包括主动斜齿轮221与从动斜齿轮222,主动斜齿轮221与箱体21轴承连接,从动斜齿轮222包括两个且与两托辊23对应同轴驱动,主动斜齿轮221通过外部液压马达驱动,其位于两从动斜齿轮222之间且与两从动斜齿轮222啮合配合,大管段11与小管段12对应穿过两托辊23之间。
26.进一步而言,本技术中的转辊为内凹成花纹弧面,其与管体1接触面均布有摩擦纹路231。
27.从而在外部液压马达输出后,通过两啮合的斜齿轮的传动,能够实现托辊23在箱体21内轴承上的定位转动,及托辊23摩擦纹路231的面与大管段11以及材料软管13对应摩擦,实现材料软管13(即小管段12)与大管段11的伸缩给进。
28.同样的,如图2所示,图2为大管段11进给机构2,此进给机构2还包括用以托辊23间距调节的调节组件24,调节组件24对称设置在箱体21两端,其包括滑块241、滑板242与调节螺钉243,滑块241与箱体21螺栓固定,滑板242与滑块241内侧滑动连接,托辊23两端对应轴承座244与滑板242同轴固定,箱体21与滑板242顶部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并锁紧。
29.底部的托辊23及对应齿轮等整体部件通过轴承座244固定在两个滑板242中,调节两托辊23的间距,只需通过调节调节螺栓锁紧的轴距,能够实现下端托辊23的上升与下降,对应松紧托辊23与大管段11的压紧力,实际使用过程应避免调紧过度,避免对大管段11或材料软管13的损坏。
30.对于整体结构而言,在大管段11外周还固定有同轴的主支撑座6,主支撑座6底部与顶升油缸4输出端铰接,管体1能够在倾斜的顶升油缸4的作用下上下摆动,满足不同工作需求。
31.进一步而言,在大管段11外周还设有管夹111固定的限位隔圈112,端部有用以支撑外置材料软管13的套圈113,实际使用时,对于外置的材料软管13,为避免软管的拖拉打结,能够通过套圈113穿入式支撑材料软管13,隔圈112通过管夹111固定在大管段11侧身,方便可靠。
32.如图3所示,小管段12远离大管段11的一端连通有螺纹固定的y型喷嘴7,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122与材料软管13连通,小管段12侧周均布有轴销固定的滚子121,滚子121与小管段12内面滚动接触。
33.实际在钢炉喷补过程,耐火材料从外置喷补机内供出至材料软管13内,材料软管13通过过渡接头122与大管段11内的小管段12连通,而小管段12另一端穿出大管段11并螺纹固定有喷嘴7,用以材料喷出,而修补过程需要调节给进距离时,第一是通过材料软管13给进机构调节材料软管13伸缩长度,由于材料软管13与小管段12连为一体,调节过程即是调节小管段12外伸距离,材料软管13给进机构内托辊23转动后,带动材料软管13向前或向后,第二是通过大管段11给进机构调节大管段11伸缩长度,大管段11给进机构内托辊23转动后,摩擦带动大管段11向前向后,实现二次调节。
3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材料软管连通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可同轴伸缩式的多段,其每段外周均设有与其对应的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包括箱体、驱动件与托辊,所述托辊至少包括两个且对称转动连接在箱体内,每两对称的所述托辊相对一端与所述管体对应段滚动接触,所述驱动件用以带动托辊转动,最外段所述管体底部固定有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上铰接有用以管体摆动的顶升油缸,最外段所述管体与管道支架顶部通过回转支撑座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两段,分别为大管段与小管段,所述小管段从大管段一端穿出并与材料软管连通,所述大管道内部通过水冷却,所述大管段靠近小管段的一端设有对应的大管进给机构,另一端设有与材料软管对应的软管进给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主动斜齿轮与从动斜齿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箱体轴承连接,所述从动斜齿轮包括两个且与两托辊对应同轴驱动,所述主动斜齿轮通过外部液压马达驱动,其位于两从动斜齿轮之间且与两从动斜齿轮啮合配合,所述大管段与小管段对应穿过两托辊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内凹成光滑弧面,其与管体接触面均布有摩擦纹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还包括用以托辊间距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对称设置在箱体两端,其包括滑块、滑板与调节螺钉,所述滑块与箱体螺栓固定,所述滑板与滑块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托辊两端对应轴承座与滑板同轴固定,所述箱体与滑板顶部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并锁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段外周还固定有同轴的主支撑座,所述主支撑座底部与所述顶升油缸输出端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管段远离大管段的一端连通有螺纹固定的y型喷嘴,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与材料软管连通,所述小管段侧周均布有轴销固定的滚子,所述滚子与小管段内面滚动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段能够通过回转支撑座顺逆时针转动
±
170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炉喷补机工作臂,解决了常规只增加臂长的方式必然会给喷补机工作臂带来操作负担的问题,其主要方案包括与外部材料软管连通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可同轴伸缩式的多段,其每段外周均设有与其对应的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包括箱体、驱动件与托辊,所述托辊至少包括两个且对称转动连接在箱体内,每两对称的所述托辊相对一端与所述管体对应段滚动接触,所述驱动件用以带动托辊转动,最外段所述管体底部固定有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上铰接有用以管体摆动的顶升油缸,最外段所述管体与管道支架顶部通过回转支撑座转动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凯 王金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坦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