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边框和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88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和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在光伏组件中,层压件的周边安装有边框,层压件的边缘容纳在边框的槽口内,并且通过边框安装在支架上,因此,边框组装的稳定性关系光伏组件的正常工作。
3.现有光伏组件的固定边框多采用铝棒通过模具挤出呈长条状的铝型材,再通过阳极氧化等工艺成型,然而上述铝型材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污染较大,另一方面铝型材边框的强度不能满足大尺寸光伏组件的强度要求;此外,铝边框的加工工艺受到限制,尤其是成本方面已经达到了瓶颈,也无法满足企业降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和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边框能够满足对层压件支撑的需求并且稳定性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边框本体,所述边框本体由板体弯折一体成型,所述边框本体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构造为u型槽,所述板体包括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所述起始部分形成为所述容纳槽的第一槽壁,所述末尾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板段从所述第一板段的端部朝向所述起始部分延伸并折弯,所述第二板段覆盖所述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并且与所述起始部分固定连接。
6.可选地,所述第二板段通过冲铆铆接与所述起始部分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具有多个铆接点,多个铆接点沿所述边框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8.可选地,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的宽度为2mm~5mm。
9.可选地,所述板体包括第三板段和连接部分,所述容纳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平行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三板段从所述第二槽壁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弯折,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三板段和所述第一板段之间。
10.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所述第三板段包括第一过渡部分、主体部分和第二过渡部分,所述第一过渡部分与所述第二槽壁相连,所述第二过渡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所述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和所述第二过渡部分之间并且朝向所述第三槽壁凹陷。
11.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16mm,并且,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第三槽壁凹陷的深度为0.4mm~0.8m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5mm;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mm。
13.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所述第二平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并从所述第一平板的端部弯折,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一平板相贴合并且连接所述第三板段,所述第三平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并从所述第一平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三板段弯折,所述第三平板与所述第一板段相连。
14.可选地,所述边框本体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上重叠的部分。
15.可选地,所述切割部包括倒角段和弧形段,所述倒角段形成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的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之间的弯折处延伸,所述弧形段与所述倒角段相连并从所述倒角段朝向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之间的弯折处延伸。
16.可选地,所述倒角段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10mm~20mm。
17.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为钢边框。
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和上述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层压件安装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层压件为矩形并且所述层压件的四个边部分别通过四个所述光伏组件边框支撑。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中,边框本体由板体弯折一体成型,并形成有u型容纳槽,用于安装层压件。并且,该板体包括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其中,末尾部分的第一板段与起始部分相互平行且贴合,同时末尾部分的第二板段从第一板段的端部朝向起始部分延伸并折弯,以包裹住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使得第二板段与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重叠在一起,通过将第二板段与起始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既防止了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自由端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分离、错位的情况,又提高了该光伏组件边框的稳定性。
2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边框本体;11-容纳槽;111-第一槽壁;112-第二槽壁;113-第三槽壁;12-第一板段;13-第二板段;14-第三板段;141-第一过渡部分;142-第二过渡部分;143-主体部分;15-连接部分;151-第一平板;152-第二平板;153-第三平板;16-切割部;161-倒角段;162-弧形段;2-层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8.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部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如图1所示)在重力方向上相对的“上、下”。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29.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2中所示,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板体弯折一体成型的边框本体1,该边框本体1包括容纳槽11,容纳槽11构造为u型槽,板体还包括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起始部分形成为容纳槽11的第一槽壁111,末尾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板段12和第二板段13,第一板段12与起始部分相互贴合,第二板段13从第一板段12的端部朝向起始部分延伸并折弯,第二板段13覆盖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并且与起始部分固定连接。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中,边框本体1由板体弯折一体成型,并形成有u型容纳槽11,用于安装层压件2。并且,该板体包括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其中,末尾部分的第一板段12与起始部分相互平行且贴合,同时末尾部分的第二板段13从第一板段12的端部朝向起始部分延伸并折弯,以包裹住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使得第二板段13与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重叠在一起,通过将第二板段与起始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既防止了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自由端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分离、错位的情况,又提高了该光伏组件边框的稳定性。
31.在本公开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中,第二板段13可以通过冲铆铆接与起始部分固定连接,其中,冲铆工艺是指工件在压力机上,通过冲头直接施加轴向作用力,使材料径向涨开,达到一定塑性变形,上层材料流入下层材料中,以达到将上层材料与下层材料固定在一起的目的,具有铆接力度大、时间短和易调节等优点。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采用铆钉连接或自冲铆连接等,同样能够达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板材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目的,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2.其中,为了可靠地连接第二板段13与起始部分,第二板段13与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具有多个铆接点,多个铆接点可以沿边框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将末尾部分可靠地连接于起始部分。优选地,多个铆接点可以选择沿起始部分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以起到更好更均匀的固定作用,此外,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选择多个铆接点沿边框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为两排或三排等均匀间隔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3.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第二板段13与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可以为2mm~5mm,一方面便于更好地包裹起始部分,另一方面便于后续进行冲铆铆接工艺处理。该第二板段13的宽度可以选择为2mm、2.2mm、2.5mm、3mm、3.5mm、3.8mm、4.5mm、5mm等,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又能满足结构强度和后续工艺处理的要求。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板段13与起始部分的重叠部分的宽度是指,第二板段13与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在边框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34.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边框本体还包括第三板段14和连接部分15,容纳槽11包括与第一槽壁111相平行的第二槽壁112,第三板段14从第二槽壁112远离容纳槽11的槽口弯折,连接部分15连接在第三板段14和第一板段12之间,这样,在层压件2放置至容纳槽11之后,第三板段14和连接部分15能够为容纳槽11提供支撑以承受
来自层压件2的压力,提高整个光伏组件边框的支撑强度。
35.其中,容纳槽11还包括第三槽壁113,第三槽壁113连接在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之间,第三板段14可以包括第一过渡部分141、主体部分143和第二过渡部分142,第一过渡部分141与第二槽壁112相连,第二过渡部分142与连接部分15相连,主体部分143连接在第一过渡部分141和第二过渡部分142之间并且朝向第三槽壁113凹陷,这样,在层压件2放置至容纳槽11之后,第三板段14即承受来自层压件2的压力,第三板段14的第一过渡部分141以及第二过渡部分142分别采用圆角与主体部分143进行过渡,能够有效避免应力集中,并且该圆角的凹陷方向与主体部分143的凹陷方向相反,能够抵消一定的应力,防止主体部分143在工作时断裂,提高整个光伏组件边框的支撑力和可靠性。
36.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主体部分14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10mm~16mm,具体地,该主体部分14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11mm、12mm、13mm、13.5mm、14mm、14.5mm、15mm等,也即,主体部分14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是10mm~16mm区间内任意合适的数值,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7.并且,主体部分143朝向第三槽壁113凹陷的深度可以为0.4mm~0.8mm,具体地,主体部分143朝向第三槽壁113凹陷的深度可以为0.45mm、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等,也即,主体部分143朝向第三槽壁113凹陷的深度可以是0.4mm~0.8mm区间内任意合适的数值,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8.其中,第一过渡部分141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不小于1.5mm,具体地,第一过渡部分141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为2mm、2.5mm、3mm、3.5mm、4mm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9.其中,第二过渡部分14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不小于1mm,具体地,第二过渡部分14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5mm、2mm、2.5mm、3mm、3.5mm、4mm、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是指同时垂直于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的方向,即对应边框本体1的厚度方向,该边框本体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边框本体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40.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连接部分15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一平板151、第二平板152和第三平板153,第二平板152连接于第一平板151并从第一平板151的端部弯折,第二平板152与第一平板151相贴合并且连接第三板段14,第三平板153连接于第一平板151并从第一平板151的端部朝向第三板段14弯折,第三平板153与第一板段12相连,这样,第一平板151与第二平板152形成双层结构,进一步增加该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强度。
41.其中,第一平板151的宽度可以为25mm~35mm,具体地,第一平板151的宽度可以为26mm、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等,也即,第一平板151的宽度可以是25mm~35mm区间内任意合适的数值,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第二平板152的宽度可以为10mm~20mm,具体地,第二平板152的宽度可以为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等,也即,第二平板152的宽度可以是10mm~20mm区间内任意合适的数值,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通过上述设计方式,第一平板151与第二平板之152之间具有宽度差,当第三平板153与第一板段12相连接、第二平板152与第三板段14的第二过渡部分142连接时,第三板段14与连接部分15即共同形成了空腔,增加了对容纳槽11内层压件2的支撑力。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板151的宽度和第二平板152的宽度分别是指,第一平板151
和第二平板152在边框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42.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3中所示,边框本体1还可以包括切割部16,该切割部16形成在第一平板151与第二平板152重叠的部分,通过切割部16的设置,以防止第一平板151与第二平板152的边缘处因锋利而划伤安装人员。
43.其中,切割部16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3中所示,切割部16可以包括倒角段161和弧形段162,其中,倒角段161形成在第一平板151和第二平板152的端部,并朝向第一平板151与第二平板152之间的弯折处延伸,便于围绕层压件2安装的多个边框本体之间的配合安装;弧形段162与倒角段161相连并从倒角段161朝向第一平板151与第二平板152之间的弯折处延伸,防止人工安装时受伤。
44.其中,倒角段161在第一平板151和第二平板152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可以为10mm~20mm,具体地,倒角段161在第一平板151和第二平板152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可以为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也即,倒角段161在第一平板151和第二平板152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可以是10mm~16mm区间内任意合适的数值,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45.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光伏组件边框可以为钢边框,一方面能够满足光伏组件边框的强度要求,另一方能够减少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优选地,可以选择防腐性能较好并且免喷涂的高铝锌铝镁钢板,以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使用寿命。
46.在上述基础上,参考图3中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以及层压件2,层压件2安装于容纳槽11内,其中,层压件2为矩形并且层压件2的四个边部分别通过四个光伏组件边框支撑,四个光伏组件边框可以根据层压件2的尺寸进行设计,并且能够将层压件2的边缘完整包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对层压件2的保护,而且便于与其它光伏组件边框和层压件2进行组合安装。综上,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该光伏组件边框采用钢型材结构,通过辊轧对钢型材多次进行弯折以加工成光伏组件边框的形状,不仅减小了成本,而且增加了该光伏组件边框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
4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9.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包括边框本体,所述边框本体由板体弯折一体成型,所述边框本体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构造为u型槽,所述板体包括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所述起始部分形成为所述容纳槽的第一槽壁,所述末尾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板段从所述第一板段的端部朝向所述起始部分延伸并折弯,所述第二板段覆盖所述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并且与所述起始部分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段通过冲铆铆接与所述起始部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具有多个铆接点,多个铆接点沿所述边框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重叠的部分的宽度为2mm~5m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三板段和连接部分,所述容纳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平行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三板段从所述第二槽壁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弯折,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三板段和所述第一板段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所述第三板段包括第一过渡部分、主体部分和第二过渡部分,所述第一过渡部分与所述第二槽壁相连,所述第二过渡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所述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和所述第二过渡部分之间并且朝向所述第三槽壁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16mm,并且,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第三槽壁凹陷的深度为0.4mm~0.8m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5mm;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mm。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所述第二平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并从所述第一平板的端部弯折,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一平板相贴合并且连接所述第三板段,所述第三平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并从所述第一平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三板段弯折,所述第三平板与所述第一板段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本体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重叠的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倒角段和弧形段,所述倒角段形成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的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之间的弯折处延伸,所述弧形段与所述倒角段相连并从所述倒角段朝向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之间的弯折处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段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10mm~2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为钢边框。14.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层压件安装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层压件为矩形并且所述层压件的四个边部分别通过四个所述光伏组件边框支撑。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和光伏组件,包括边框本体,所述边框本体由板体弯折一体成型,所述边框本体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构造为U型槽,所述板体包括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所述起始部分形成为所述容纳槽的第一槽壁,所述末尾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起始部分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板段从所述第一板段的端部朝向所述起始部分延伸并折弯,所述第二板段覆盖所述起始部分的部分区域并且与所述起始部分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能够满足对层压件支撑的需求并且稳定性好。对层压件支撑的需求并且稳定性好。对层压件支撑的需求并且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武谦 高春翔 涂中东 余永林 吕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