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6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器在轨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对于航天器寿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为空间站领域提出长达15年的长寿命要求。空间站实验舱大型对日定向装置作为驱动太阳翼的动力源以及整舱重要的能源通道,在轨服役期间需要连续转动,为保证满足在轨长时间工作的要求,对日定向装置中配置在轨油脂补加机构,航天员通过转动油脂补加机构手轮,实现对转动导轨面进行润滑油在轨补加,改善导轨面润滑状态,以实现对日定向装置在轨维修及延寿。
3.由于在轨失重环境,航天员进行舱外操作任务时,需借助装置进行身体协调稳定,以固定身体位置和调整身体姿态,以保证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所述的扶手可用于航天员舱外油脂补加操作任务,对保证航天器长期在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可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操作任务,对保证航天器长期在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包括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扶手横梁、隔热垫;所述扶手横梁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扶手立柱和第二扶手立柱的底面为安装面,顶部设置与所述扶手横梁中空结构形状配合的突出结构,通过突出结构与中空结构的胀紧配合实现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与扶手横梁的连接;所述隔热垫安装在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底面与舱体之间,用于阻止舱体内部与舱外环境通过扶手进行热量传递。
6.优选的,所述扶手横梁的中空结构内部设置两块隔板,两块隔板之间为矩形空间,两侧为半圆形空间。
7.优选的,所述第一扶手立柱包括带减重孔的立柱以及立柱底部一侧的安装面,安装面与所述立柱之间三角支撑,所述立柱的顶部与安装面相反方向设置突出结构。
8.优选的,所述第二扶手立柱包括带减重孔的立柱以及立柱底部两侧安装面,其中一侧安装面与所述立柱之间三角支撑,所述立柱的顶部与安装面相反方向设置突出结构。
9.优选的,所述突出结构包括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与所述矩形空间配合的矩形块,矩形块两侧为与半圆形空间配合的半圆柱块。
10.优选的,第一扶手立柱与第二扶手立柱与扶手横梁安装时,三角支撑朝向外侧。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的材料均为经淬火处理并进行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
12.优选的,所述扶手横梁材料为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的铝型材。
13.优选的,隔热垫材料为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14.优选的,扶手横梁距离安装底面具有248
×
130mm的空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具有安装方便、轻量化的特点,可用于出舱油脂补加时航天员稳定调节身体姿态,对保证航天器长期在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天员用于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一扶手立柱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二扶手立柱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扶手横梁结构示意图。
21.图示说明:
22.1—第一扶手立柱;2—第二扶手立柱;3—扶手横梁;4—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航天员用于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进行详细说明: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包括第一扶手立柱1、第二扶手立柱2、扶手横梁3、隔热垫4组成;
25.如图2所示,第一扶手立柱1经淬火处理并进行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第一扶手立柱1横臂处依据轻量化原则设计5个减重通孔,并设计加强筋以保证结构稳定;
26.如图2所示,第一扶手立柱1上设计有与扶手横梁3连接的包括两个半圆形及矩形形式的接口,可内嵌入扶手横梁3空腔中,第一扶手立柱1底部通过螺钉与舱体连接固定;
27.如图3所示,第二扶手立柱2经淬火处理并进行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第二扶手立柱2横臂处依据轻量化原则设计5个减重通孔;
28.如图3所示,第二扶手立柱2上设计有与扶手横梁3连接的包括两个半圆形及矩形形式的接口,可内嵌入扶手横梁3空腔中,第二扶手立柱2底部通过螺钉与舱体连接固定;
29.如图4所示,扶手横梁3进行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扶手横梁3为中空结构并设计有与第一扶手立柱1、第二扶手立柱2的安装接口;
30.如图1所示,第一扶手立柱1、第二扶手立柱2安装面均有隔热垫4,从而实现阻止机构内部与舱外环境通过扶手进行热量传递,有利于维持舱内温度环境稳定;
31.如图1所示,扶手距离安装底座具有248
×
130mm的空间,以确保航天员把持扶手的空间,航天员在进行舱外油脂补加操作时,一手旋转补油机构手轮,另一只手握持扶手稳定调节身体姿态,以保证顺利完成出舱任务。
32.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扶手横梁、隔热垫;所述扶手横梁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扶手立柱和第二扶手立柱的底面为安装面,顶部设置与所述扶手横梁中空结构形状配合的突出结构,通过突出结构与中空结构的胀紧配合实现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与扶手横梁的连接;所述隔热垫安装在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底面与舱体之间,用于阻止舱体内部与舱外环境通过扶手进行热量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横梁的中空结构内部设置两块隔板,两块隔板之间为矩形空间,两侧为半圆形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立柱包括带减重孔的立柱以及立柱底部一侧的安装面,安装面与所述立柱之间三角支撑,所述立柱的顶部与安装面相反方向设置突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立柱包括带减重孔的立柱以及立柱底部两侧安装面,其中一侧安装面与所述立柱之间三角支撑,所述立柱的顶部与安装面相反方向设置突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结构包括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与所述矩形空间配合的矩形块,矩形块两侧为与半圆形空间配合的半圆柱块。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手立柱与第二扶手立柱与扶手横梁安装时,三角支撑朝向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的材料均为经淬火处理并进行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横梁材料为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的铝型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隔热垫材料为环氧玻璃布层压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扶手横梁距离安装底面具有248
×
130mm的空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航天员在轨舱外油脂补加的扶手,包括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扶手横梁、隔热垫组成,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材料均为铝合金,经淬火处理并进行表面本色阳极化处理,立柱横臂处设计5个减重通孔,并设计加强筋以保证结构稳定;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上设计有与扶手横梁连接的接口;扶手横梁为中空结构并设计有与第一扶手立柱、第二扶手立柱的安装接口;扶手立柱安装面均有隔热垫,从而实现阻止机构内部与舱外环境通过扶手进行热量传递,有利于维持舱内温度环境稳定;扶手距离安装底座具有248x130mm的空间,以确保航天员把持扶手的空间。以确保航天员把持扶手的空间。以确保航天员把持扶手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马志飞 刘承山 任海辽 杨德财 姜景明 钱志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