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10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2.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粉碎、清洗、分级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使其代替部分或全部的天然集料,然后再加入水泥、水等配合而成的新混凝土。
3.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再生时需要对混合的原料搅拌,目前现有的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杆、搅拌片和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电机使搅拌杆带动搅拌片转动,从而对混合原料进行搅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现有的制备装置在搅拌过程中,搅拌片无法翻动混合原料,从而对混合原料搅拌不充分,存在有再生混凝土质量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包括机体,机体的顶壁贯穿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搅拌桶,搅拌桶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机体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搅拌桶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的两侧均固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多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连接盘和搅拌辊,连接盘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盘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柱相对的一侧,连接盘内固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伸入空腔内与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辊设置有多个,且搅拌辊固设在两个连接盘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动电机通过连接轴使连接盘转动,连接盘使搅拌辊绕连接盘的中心轴线转动,对混合原料搅拌的同时对混合原料进行翻动,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同时第一转动电机通过转盘使支撑柱转动,由此改变搅拌组件的位置,从而改变搅拌位置,进而对混合原料进行充分搅拌。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提高再生混凝土质量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连接轴远离第二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连接盘并伸出至外侧,连接轴远离第二转动电机的一端固设有第一直齿轮,搅拌辊的周向侧壁均固设有与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轴通过第一直齿轮使第二直齿轮转动,第二直齿轮使搅拌辊自转,从而实现了使混合原料搅拌更加充分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搅拌辊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棒。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辊自转使搅拌棒对混合原料进行搅动,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使混合原料搅拌更加充分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搅拌桶的周向侧壁固设有多个支撑环,机体的内壁开设有与支撑环滑动适配的滑槽,搅拌桶周侧设置有多个联动杆,联动杆贯穿支撑环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电机输出轴的周向侧壁固设有第三直齿轮,联动杆的一端固设有与第三直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直齿轮,机体的内壁固设有与第四直齿轮啮合连接的齿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电机通过第三直齿轮使第四直齿轮沿齿圈转动,从而第三直齿轮通过联动杆使搅拌桶转动,搅拌桶与支撑柱的转向相反,缩短搅拌所需的时间,从而实现了提高搅拌效率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支撑环背离搅拌桶的侧壁球铰接有若干个第一滚珠,第一滚珠与滑槽滚动适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滚珠减小了支撑环与机体之间的摩擦,使支撑环与机体之间的转动顺畅,从而实现了搅拌桶转动顺畅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转盘朝向第一转动电机的底壁球铰接多个第二滚珠,多个第二滚珠绕转盘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搅拌桶的内底壁环形开设有与第二滚珠滚动适配的滚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珠减小了转盘与搅拌桶之间的摩擦,从而实现了转盘转动顺畅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搅拌桶远离第一转动电机的一端固设有导料板,导料板远离搅拌桶的一端贯穿进料口伸出至外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板扩大了进料口的范围,从而实现了方便向搅拌桶内添加原料的效果。
21.可选的,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搅拌桶在第一出料口处的外壁固设有送料管,送料管的侧壁安装有阀门,机体的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出料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管与第二出料口对齐后打开阀门,搅拌完成的再生混凝土从搅拌桶内流出,从而实现了方便对搅拌桶内的再生混凝土取出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连接盘使搅拌辊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对混合原料搅拌的同时对混合原料进行翻动,同时转盘转动改变搅拌组件的位置,从而对混合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实现了提高再生混凝土质量的效果;
25.2.连接轴通过第一直齿轮使第二直齿轮带动搅拌辊自转,从而搅拌棒对混合原料进行搅动,实现了使混合原料搅拌更加充分的效果;
26.3.搅拌桶的转向与支撑柱的转向相反,缩短搅拌所需的时间,从而实现了提高搅拌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为体现机体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29.图中,1、机体;11、进料口;12、第一转动电机;121、第三直齿轮;13、滑槽;14、齿圈;15、第二出料口;16、导料管;2、搅拌桶;21、转盘;211、第二滚珠;22、支撑环;221、第一滚珠;23、滚槽;24、导料板;25、第一出料口;3、支撑柱;31、空腔;311、第二转动电机;4、搅拌组件;41、连接盘;42、搅拌辊;421、第二直齿轮;422、搅拌棒;5、连接轴;51、第一直齿轮;6、联动
杆;61、第四直齿轮;7、送料管;7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
32.参考图1,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壁贯穿开设有进料口11,机体1一侧侧壁的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5,机体1在第二出料口15处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料管16。
33.将原料从进料口11处添加至机体1内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完成后,制成的再生混凝土从第二出料口15处沿导料管16流出至外侧。
34.参考图2,机体1内设置有搅拌桶2,搅拌桶2朝向搅拌桶2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12,搅拌桶2远离第一转动电机12的一端固设有导料板24,导料板24远离搅拌桶2的一端贯穿进料口11并伸出至外侧。
35.参考图2,搅拌桶2一侧侧壁的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一出料口25,搅拌桶2在第一出料口25处的外壁固设有送料管7,送料管7远离搅拌桶2的一端与第二出料口15连通,送料管7的侧壁安装有阀门71。
36.工作人员通过导料板24将原料添加至搅拌桶2内,对原料搅拌完成后将阀门71打开,制成的再生混凝土从第一出料口25处流至送料管7内,然后从送料管7内通过第二出料口15流至导料管16内。
37.参考图2,搅拌桶2的周向侧壁固设有多个支撑环22,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环22设置有两个,机体1的内壁环形开设有与支撑环22滑动适配的滑槽13,支撑环22背离搅拌桶2的侧壁球铰接有若干个第一滚珠221,第一滚珠221与滑槽13滚动适配。
38.参考图2,搅拌桶2周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联动杆6,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杆6设置有三个,三个联动杆6绕搅拌桶2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设置,联动杆6贯穿两个支撑环22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
39.参考图2,第一转动电机12输出轴的周向侧壁固设有第三直齿轮121,联动杆6靠近第一转动电机12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三直齿轮121啮合连接的第四直齿轮61,且第四直齿轮61与联动杆6固定连接,机体1的内壁固设有与第四直齿轮61啮合连接的齿圈14。
40.第一转动电机12启动带动第三直齿轮121转动,第三直齿轮121带动第四直齿轮61沿齿圈14转动,同时第三直齿轮121带动联动杆6绕齿圈14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联动杆6带动支撑环22沿滑槽13滑动,支撑环22带动搅拌桶2转动,同时支撑环22带动第一滚珠221沿滑槽13滚动。
41.参考图2,搅拌桶2的内底壁覆盖有转盘21,第一转动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搅拌桶2与转盘21固定连接,转盘21朝向第一转动电机12的底壁球铰接有若干个第二滚珠211,若干个第二滚珠211绕转盘21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搅拌桶2的内底壁环形开设有与第二滚珠211滚动适配的滚槽23。
42.参考图2,搅拌桶2内的两侧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端均和转盘21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3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搅拌组件4,本技术实施例中,搅拌组件4设置有四组。
43.第一转动电机12启动带转盘21转动,转盘21带动第二滚珠211沿滚槽23滚动,同时转盘21转动带动支撑柱3转动,从而支撑柱3带动搅拌组件4改变搅拌位置。
44.参考图2,搅拌组件4包括连接盘41和搅拌辊42,连接盘4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盘41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柱3相对的一侧,搅拌辊42设置有多个,本技术实施例中,搅拌辊42设置有三个,搅拌辊42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连接盘41固定连接,搅拌辊42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棒422。
45.参考图2,连接盘41内固设有连接轴5,连接轴5的两端均贯穿连接盘41并伸出至外侧,连接盘41背离支撑柱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直齿轮51,第一直齿轮51套设在连接轴5的周向侧壁上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搅拌辊42的周向侧壁固设有与第一直齿轮51啮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421。
46.参考图2,支撑柱3内开设有多个空腔31,空腔31的数量与搅拌组件4的数量相同,空腔31内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311,第二转动电机311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柱3并伸出至外侧与连接轴5固定连接。
47.第二转动电机311启动带动连接轴5转动,连接轴5带动连接盘41转动,连接盘41带动搅拌辊42绕连接轴5的中心轴线转动,同时连接轴5带动第一直齿轮51转动,第一直齿轮51带动第二直齿轮421转动,第二直齿轮421带动搅拌辊42自转,搅拌辊42带动搅拌棒422转动。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通过导料板24将原料添加至搅拌桶2后,第一转动电机12通过第三直齿轮121使第四直齿轮61沿齿圈14转动,第三直齿轮121通过联动杆6使支撑环22带动搅拌桶2转动,同时第一转动电机12通过转盘21使支撑柱3转动,从而支撑柱3带动搅拌组件4改变搅拌位置。第二转动电机311通过连接轴5使连接盘41带动搅拌辊42绕连接轴5的中心轴线转动,连接轴5通过第一直齿轮51使第二直齿轮421带动搅拌辊42和搅拌棒422转动。对原料搅拌完成后将阀门71打开,制成的再生混凝土沿送料管7和导料管16流出。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提高再生混凝土质量的效果。
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壁贯穿开设有进料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搅拌桶(2),搅拌桶(2)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21),机体(1)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12),第一转动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搅拌桶(2)与转盘(21)固定连接,转盘(21)的两侧均固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内开设有空腔(31),空腔(31)内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311),两个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多组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包括连接盘(41)和搅拌辊(42),连接盘(4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盘(41)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柱(3)相对的一侧,连接盘(41)内固设有连接轴(5),连接轴(5)的一端伸入空腔(31)内与第二转动电机(3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辊(42)设置有多个,且搅拌辊(42)固设在两个连接盘(4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5)远离第二转动电机(311)的一端贯穿连接盘(41)并伸出至外侧,连接轴(5)远离第二转动电机(311)的一端固设有第一直齿轮(51),搅拌辊(42)的周向侧壁均固设有与第一直齿轮(51)啮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4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辊(42)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棒(4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的周向侧壁固设有多个支撑环(22),机体(1)的内壁开设有与支撑环(22)滑动适配的滑槽(13),搅拌桶(2)周侧设置有多个联动杆(6),联动杆(6)贯穿支撑环(22)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电机(12)输出轴的周向侧壁固设有第三直齿轮(121),联动杆(6)的一端固设有与第三直齿轮(121)啮合连接的第四直齿轮(61),机体(1)的内壁固设有与第四直齿轮(61)啮合连接的齿圈(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2)背离搅拌桶(2)的侧壁球铰接有若干个第一滚珠(221),第一滚珠(221)与滑槽(13)滚动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1)朝向第一转动电机(12)的底壁球铰接多个第二滚珠(211),多个第二滚珠(211)绕转盘(2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搅拌桶(2)的内底壁环形开设有与第二滚珠(211)滚动适配的滚槽(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远离第一转动电机(12)的一端固设有导料板(24),导料板(24)远离搅拌桶(2)的一端贯穿进料口(11)伸出至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的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一出料口(25),搅拌桶(2)在第一出料口(25)处的外壁固设有送料管(7),送料管(7)的侧壁安装有阀门(71),机体(1)的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制备设备,属于再生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体,机体的顶壁贯穿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搅拌桶,搅拌桶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机体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搅拌桶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的两侧均固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多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连接盘和搅拌辊,连接盘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盘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柱相对的一侧,连接盘内固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伸入空腔内与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辊设置有多个,且搅拌辊固设在两个连接盘之间,本申请具有提高再生混凝土质量的效果。量的效果。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定市东大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