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及压膜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84 评论:0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牙齿矫正器制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压膜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在矫治器成型过程中,需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器对膜片承载盘上的膜片进行加热,被加热软化后的膜片置于承载有牙齿模型的压膜盘上,通过气泵提供大气压力,使压膜盘内形成差压促使膜片快速冷却保压成型,得到矫治器。
3.本技术发明人发现,膜片在受热过程中,其中心点至边缘,会有温度明显降低的情况,膜片受热不均匀导致软化程度不一,压膜成型时有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现象。
4.同时,大量的红外辐射穿过膜片后被压膜盘的内壁吸收,压膜盘温度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压膜机,用以解决压膜过程中因膜片受热不均匀造成的矫治器存在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质量问题,以及操作者安全等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膜片承载盘、红外加热器和热反射结构;所述膜片承载盘为一端设有开口部的腔体,用于承载膜片;所述红外加热器贴近所述膜片承载盘设置,用于对所述膜片进行加热;所述热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侧壁和内侧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当所述加热装置处于膜片加热状态,所述膜片铺设在所述开口部,所述热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到所述膜片上。
7.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膜机,包括:压膜机主体和上述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压膜机主体上设置有压膜底盘和邻接环绕在所述压膜底盘外围的压膜机成型槽;在压膜状态下,所述膜片承载盘的开口部扣设在所述压膜底盘和所述压膜机成型槽上,所述加热装置上的经加热后软化的膜片受压而贴合到所述压膜底盘上承载的牙颌模型上形成矫治器。
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及压膜机,加热装置包括膜片承载盘、红外加热器和热反射结构,膜片承载盘为一端设有开口部的腔体,加热装置通过膜片承载盘承载膜片,红外加热器则贴近膜片承载盘设置,加热装置通过红外加热器对膜片进行加热,在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内侧壁和内侧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设置有热反射结构,以将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到膜片上。考虑到矫治器的热压膜成型制备技术中,膜片受热过程不均匀,软化程度不一,压膜成型时常有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现象发生,而本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热反射结构能够将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进行循环汇聚,使膜片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制备出的矫治器存在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质量问题。同时,热反射结构可以
将外溢的热辐射重新利用,提升膜片加热的效率。另外,热反射结构的存在避免大量的红外辐射穿过膜片后被压膜盘的内壁吸收,从而避免技术人员被烫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9.另外,所述热反射结构包括:红外反射层。红外反射层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进行反射、循环汇聚,进一步提升了制备出的矫治器的质量。
10.另外,所述红外反射层包括:镀银反射层和/或镀金反射层。镀金反射层和镀银反射层可以为红外辐射提供非常高的反射率和非常高的环境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反射效率。
11.另外,所述镀银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5-15um,所述镀金反射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这样的厚度设置达到了成本与反射效率的动态平衡,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
12.另外,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与竖直方向呈预设夹角,使照射到所述内侧壁上的热辐射反射到所述膜片上。腔体的内侧壁本身设置有一定角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热辐射的汇聚效果。
13.另外,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保压盖,用于抵持所述膜片以使所述膜片包裹固定在所述开口部上。保压盖不仅可以起到对膜片的固定作用,防止膜片移位而导致受热不均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热辐射的反射,提升加热效率,同时稳定气压,保证加热环境的稳定。
14.另外,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腔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密封槽以及位于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保压盖与所述密封圈抵持。密封圈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加热装置内部的密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
15.另外,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保压盖与所述膜片承载盘通过所述锁紧结构锁紧固定,以将承载的膜片抵持在所述开口部上;其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纹结构和/或卡扣结构。锁紧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的结构稳定。
16.另外,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用于控制所述腔体中的气压。进气孔和排气孔可以使得膜片承载盘的腔体中的气压稳定,从而使得加热装置更好地加热膜片,也使得后续压膜时获得更好的压膜效果。
附图说明
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8.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承载盘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21.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22.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承载盘的截面图;
23.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设计的膜片承载盘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压盖的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紧结构的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27.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加热器的示意图;
28.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膜片受热区划分示意图;
29.图1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30.图1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压膜机的示意图;
31.图1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压膜机主体的示意图;
32.图1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压膜机主体的俯视图;
33.图1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压膜机主体的截面图;
34.图1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空闲状态下压膜机的示意图;
35.图1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加热状态下压膜机的俯视图;
36.图1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加热状态下压膜机的侧视图;
37.图2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压膜状态下压膜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39.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包括膜片承载盘、红外加热器和热反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可以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膜片承载盘11和红外加热器12,图1未示出加热装置的热反射结构。
40.膜片承载盘11可以如图2所示。膜片承载盘11为一端设有开口部的腔体,图2示出了膜片承载盘的开口部110和腔体111,膜片承载盘11用于承载膜片,红外加热器12则贴近膜片承载盘11设置,用于对膜片承载盘11上承载的膜片进行加热。膜片即制备牙齿矫治器的原材料,牙齿矫治器的制备过程为将膜片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再通过压膜机将加热好的膜片压在患者的牙颌模型上等待冷却成型,成型后再脱膜即可得到制备好的牙齿矫治器。
41.加热装置本身还包括热反射结构,热反射结构可以设置在红外加热器与膜片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膜片背离红外加热器的一侧。图3为一种加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3中示出的热反射结构13就设置在红外加热器12与膜片31之间。图4为另一种加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中示出的热反射结构13则设置在膜片31背离红外加热器12的一侧。
42.具体地,膜片承载盘11的截面图可以如图5所示,热反射结构设置在膜片承载盘11腔体111的内侧壁112和内侧底部118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图5中还示出了膜片承载盘11的壳体112。当加热装置处于膜片加热状态,膜片31铺设在膜片承载盘11的开口部(由于膜片31的位置原因,图5未示出开口部),热反射结构用于将红外加热器12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到膜片31上。
43.在一些例子中,热反射结构包括红外反射层。红外反射层可以是黏贴设置的,即红外反射层黏贴在热反射结构中的支撑结构上。红外反射层也可以是喷涂设置的,即直接喷涂在热反射结构中的支撑结构上以形成红外反射层。红外反射层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进行反射、循环汇聚,进一步提升了制备出的矫治器的质量。
44.在一些例子中,红外加热器可以设置在膜片承载盘的腔体内,当加热装置工作时,可以在膜片承载盘的开口部上增加保温盖,以便加热时腔体内的密封。
45.在一些例子中,红外反射层可以为镀金属反射层,比如可以包括镀银反射层和/或镀金反射层。镀金反射层和镀银反射层可以为红外辐射提供非常高的反射率,以及非常高的环境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反射效率。
46.在一些例子中,镀银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5-15um,镀金反射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这样的厚度设置达到了成本与反射效率的平衡,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
47.在一些例子中,红外反射层也可以为氧化合成材料反射层,比如氧化铟锡反射层、氟掺杂氧化锡反射层、氧化锡锑反射层、铝掺杂氧化锌反射层等。
48.在一些例子中,膜片承载盘和红外加热器上都设置有把手,方便技术人员持握,本技术对把手的材料、形状不做具体限制,把手可以是通过榫卯结构、螺丝结构、或者胶水粘黏等方式连接在膜片承载盘主体上、红外加热器主体上的,也可以是与膜片承载盘主体、红外加热器主体为一体的。把手上可以套有带螺纹结构的橡胶套,以增强持握时的摩擦力,同时还有隔热防烫的效果。
49.在一些例子中,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内侧壁与竖直方向呈预设夹角,使照射到内侧壁上的热辐射反射到膜片上。倾斜设计的膜片承载盘可以如图6所示,膜片承载盘11的内侧壁113与竖直方向呈预设夹角。由于倾斜设计,即使腔体的内侧壁上不设置热反射结构,倾斜的内侧壁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对热辐射的汇聚作用,而如果腔体的内侧壁上设置了热反射结构,反射的辐射更加集中,从而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热辐射的汇聚效果。预设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设置在0度至45度之间,一般可以设置为30度。
50.在一些例子中,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还包括保压盖14,保压盖14可以配合膜片承载盘11使用,保压盖14用于抵持膜片31以使膜片31包裹固定在膜片承载盘11的开口部上。保压盖不仅可以起到对膜片的固定作用,防止膜片移位而导致受热不均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热辐射的反射,提升加热效率,同时稳定气压,保证加热环境的稳定。
51.在一些例子中,保压盖的结构可以如图7所示,图7示出的保压盖14为一个带有把手的镂空圆环。
52.在一些例子中,保压盖可以为完整的全覆盖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盖子。
53.在一些例子中,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还包括密封圈15,靠近膜片承载盘11的开口部的腔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密封槽,密封圈15位于密封槽内,保压盖14与密封圈15抵持。即保压盖14抵持膜片将膜片包裹固定在开口部上时,保压盖14与密封圈15抵持。密封圈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加热装置内部的密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
54.在一些例子中,加热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保压盖与膜片承载盘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固定,以将承载的膜片抵持在开口部上;其中,锁紧结构包括:螺纹结构和/或卡扣结构。锁紧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的结构稳定。
55.在一些例子中,锁紧结构可以如图7所示,锁紧结构包括位于保压盖14上的第一螺纹部141以及位于膜片承载盘的腔体111的外侧壁上的第二螺纹部119,第一螺纹部141和第二螺纹部119之间通过螺纹旋转固定。
56.在一些例子中,锁紧结构包括位于保压盖上的卡槽和位于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外侧壁上的卡扣,或者位于保压盖上的卡扣和位于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外侧壁上的卡槽,所
述卡槽和所述卡扣卡合,卡扣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在需要将卡口卡合在卡槽内时,对卡扣施加外力使其形变,形变后的卡扣滑入卡槽内,随即不再对卡扣施加外力,卡扣恢复为初始形状,从而卡和在卡槽内,恢复初始形状的卡扣无法从卡槽中滑出,进而使保压盖和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外侧壁进行卡合固定。
57.在一些例子中,锁紧结构包括位于保压盖上和/或位于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外侧壁上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保压盖和膜片承载盘腔体的外侧壁进行加紧固定。
58.在一些例子中,加热装置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膜片承载盘的腔体111的内侧壁113上设置有供气泵装置连接的进气孔114和供过压时排气的排气孔116。进气孔和排气孔的设置用于控制膜片承载盘的腔体中的气压,进气孔和排气孔可以使得膜片承载盘的腔体中的气压稳定,从而使得加热装置更好地加热膜片,也使得后续压膜时获得更好的压膜效果。图9还示出了反射镜117,反射镜117也能起到汇聚红外光线的作用。
59.在一些例子中,如图9所示,位于膜片承载盘腔体111的内侧壁113且连通进气孔114处设置有导流槽115。导流槽使得膜片承载盘的腔体进气更加平稳。
60.在一些例子中,红外加热器可以如图10所示,红外加热器包括隔热罩131、加热罩132和红外灯管133,加热罩132的外部罩设有隔热罩131,内部容置有红外灯管133,加热状态下,红外加热器的隔热罩131正对膜片承载盘承载的膜片,以对膜片进行加热。
61.在一些例子中,如图10所示,隔热罩13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孔134。散热孔的存在使得红外加热器的温度不会过高,避免烫坏膜片。
62.本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及压膜机,加热装置包括膜片承载盘、红外加热器和热反射结构,膜片承载盘为一端设有开口部的腔体,加热装置通过膜片承载盘承载膜片,红外加热器则贴近膜片承载盘设置,加热装置通过红外加热器对膜片进行加热,在膜片承载盘的腔体的内侧壁和内侧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设置有热反射结构,以将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到膜片上。考虑到矫治器的热压膜成型制备技术中,膜片受热过程不均匀,软化程度不一,压膜成型时常有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现象发生,而本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热反射结构能够将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进行循环汇聚,使膜片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制备出的矫治器存在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质量问题。同时,热反射结构可以将外溢的热辐射重新利用,提升膜片加热的效率。另外,热反射结构的存在避免大量的红外辐射穿过膜片后被压膜盘的内壁吸收,从而避免技术人员被烫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63.为了验证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效果,可以将膜片受热区分为如图11所示的前、后、左、右、中心五个区域,将两个热电偶传感器探头分别贴在膜片的正反面相同的受热区,如图12所示,膜片51的正面贴有第一热电偶传感器探头511,背面贴有第二热电偶传感器探头512。膜片51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设置加热温度220℃,加热时间30s,两个热电偶传感器探头在加热过程中测试膜片正反面受热温度变化,经传统加热装置加热的膜片和经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加热的膜片的五个受热区的测试温度如表1至表5所示:
64.表1:膜片前受热区测试温度对比表
[0065][0066]
表2:膜片后受热区测试温度对比表
[0067][0068]
表3:膜片左受热区测试温度对比表
[0069][0070]
表4:膜片右受热区测试温度对比表
[0071][0072]
表5:膜片中心受热区测试温度对比表
[0073][0074]
由此可见,经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加热的膜片的正反面温差由30℃至60℃降低到10℃至30℃,且在连续操作的过程中,红外辐射经过热反射结构后,膜片承载盘的内侧壁吸收辐射量减少,相对应的,膜片承载盘的内侧壁温度降低,在连续操作的过程中温度基本保持在环境温度状态,不存在烫伤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0075]
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压膜机,具体包括压膜机主体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压膜机可以如图13所示,图13示出了加热装置61和压膜机主体62。
[0076]
压膜机主体62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压膜机主体62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压膜机主体62的截面图如图16所示。压膜机主体62上设置压膜底盘621和邻接环绕在压膜底盘621外围的压膜机成型槽622,压膜机主体62上还设有连接销623,连接销623用来连接加热装置61的膜片承载盘611。压膜机主体62上还设有转孔624,转孔624用于连接红外加热器612。压膜机主体62上还设有气泵装置625及气压阀626,二者用于压膜机压膜状态下的加压和保压。压膜机主体62上还设置有电源总开关6281,温度控制按钮6282,气压控制按钮6283,以及显示屏627,显示屏627用于显示加热装置61的加热温度,以及压膜状态下的气压值,电源总开关6281用于控制压膜机的开启与关闭,温度控制按钮6282用于设定加热装置61的加热温度,气压控制按钮6283用于设定压膜状态下的气压值。
[0077]
在空闲状态下压膜机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7所示,压膜机的红外加热器612与膜片承载盘611分离放置,为了防丢,空闲状态下保压盖6112也可以放置于膜片承载盘611上。膜片承载盘611的腔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栓6111,连接栓6111在压膜机主体62的连接销623内转动,以带动膜片承载盘611在竖向平面(沿y轴)可转动连接在压膜机主体62上。红外加热器612的隔热罩61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旋转臂6122,旋转臂6122远离隔热罩6121的一
端设置有支柱,压膜机主体62上设置有转孔624,该支柱嵌入到转孔624中并在转孔624中旋转,以带动红外加热器612在水平平面可转动连接在压膜机主体62上。为了方便持握,膜片承载盘611上设置有膜片承载盘把手6113,红外加热器612上设置有红外加热器把手6123。
[0078]
在加热状态下压膜机的俯视图可以如图18所示,在加热状态下压膜机的侧视图可以如图19所示,将红外加热器612旋转至膜片承载盘611的上方,与膜片承载盘611上承载的膜片正对,即准备进入加热状态,加热状态下加热装置的工作细节与上述加热装置实施例中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79]
在一些例子中,红外加热器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当感应到红外加热器与膜片承载盘上承载的膜片正对时,控制红外灯管开启加热,当感应到红外加热器位于与膜片承载盘上承载的膜片正对的其他位置时,控制红外灯管关闭加热。感应器可以设置于红外加热器的旋转壁上。
[0080]
在一些例子中,感应器为rfid感应器,膜片承载盘的相应位置上则设置有rfid标签,当rfid感应器扫描到rfid标签时,即可确定红外加热器与膜片承载盘上承载的膜片正对。
[0081]
在压膜状态下压膜机的截面图可以如图20所示,膜片承载盘611的开口部6114扣设在压膜底盘621和压膜机成型槽622上。压膜机主体62上设置的气泵装置625与膜片承载盘611的进气孔6116连通,用于在气压阀626被置于第一旋转位置时,通过进气孔6116向膜片承载盘611的腔体内加气压,待加压倒计时结束后,停止加气压。气压阀226用于在压膜状态下,被置于第一旋转位置以封堵膜片承载盘211的排气孔6115,在非压膜状态下被置于第二旋转位置时不封堵膜片承载盘611的排气孔6115。压膜底盘621可拆卸的设置在压膜机成型槽622内,压膜底盘621上设置有泄压孔629,泄压孔629用于在压膜状态结束后,释放压膜机成型槽622内的气压。
[0082]
加热装置上的经加热后软化的膜片受压而贴合到压膜底盘上承载的牙颌模型上形成矫治器。
[0083]
为了验证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压膜机的效果,可以将膜片放置在膜片承载盘上,设置加热温度220℃,加热时间30s,保压压力4bar,保压时间20s,将保压盖放在膜片上方,使保压盖锁紧膜片,将红外加热器移动至膜片正上方开始进行加热,同时将一个牙颌模型放在压膜底盘上,加热完成后移开红外加热器,膜片承载盘向右翻转扣于压膜盘上,气压阀扣住膜片承载盘开始保压计时,保压计时结束后释放气压,依次将气压阀右旋,保压盘左旋,膜片承载盘向左翻转,取出压膜成型后的矫治器,连续压膜5个批次,每次压膜50个,一次成品合格率均大于98%,连续压膜合格率记录表见表6。
[0084]
表6:连续压膜合格率记录表
[0085][0086]
任选20个矫治器送检进行物理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见表7。
[0087]
表7:矫治器物理性能检测记录表
[0088]
[0089][009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片承载盘、红外加热器和热反射结构;所述膜片承载盘为一端设有开口部的腔体,用于承载膜片;所述红外加热器贴近所述膜片承载盘设置,用于对所述膜片进行加热;所述热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侧壁和内侧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当所述加热装置处于膜片加热状态,所述膜片铺设在所述开口部,所述热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到所述膜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结构包括:红外反射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包括:镀银反射层和/或镀金反射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5-15um,所述镀金反射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与竖直方向呈预设夹角,使照射到所述内侧壁上的热辐射反射到所述膜片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压盖,用于抵持所述膜片以使所述膜片包裹固定在所述开口部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腔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密封槽以及位于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保压盖与所述密封圈抵持。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保压盖与所述膜片承载盘通过所述锁紧结构锁紧固定,以将承载的膜片抵持在所述开口部上;其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纹结构和/或卡扣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用于控制所述腔体中的气压。10.一种压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膜机主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压膜机主体上设置有压膜底盘和邻接环绕在所述压膜底盘外围的压膜机成型槽;在压膜状态下,所述膜片承载盘的开口部扣设在所述压膜底盘和所述压膜机成型槽上,所述加热装置上的经加热后软化的膜片受压而贴合到所述压膜底盘上承载的牙颌模型上形成矫治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牙齿矫正器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及压膜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膜片承载盘、红外加热器和热反射结构;所述膜片承载盘为一端设有开口部的腔体,用于承载膜片;所述红外加热器贴近所述膜片承载盘设置,用于对所述膜片进行加热;所述热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侧壁和内侧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当所述加热装置处于膜片加热状态,所述膜片铺设在所述开口部,所述热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到所述膜片上。本申请提供的加热装置及压膜机,可以很好地解决压膜过程中因膜片受热不均匀造成的矫治器存在不贴合、银纹、裂纹、断裂等质量问题,以及操作者安全等问题。以及操作者安全等问题。以及操作者安全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明 何睿 刘光文 王冬梅 沈祎婷 张扬 姚峻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正美齿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