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

未命名 09-07 阅读:11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该模式集成了品种搭配、扩行缩株,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的有机结合,为扩大大豆种植、提高大豆产能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3.现有的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为保证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正常生长,需要定期进行施肥,而在施肥过程中多通过人工对肥料颗粒抛洒的方式进行施肥,其施肥过程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加大,且施肥效率较低。
4.申请公开号为cn11479357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包括机壳,机壳的上端贯穿安装有抛洒件,机壳的上方安装有落肥件,落肥件位于抛洒件的上方,落肥件的上方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与抛洒件相连接,机壳的前后端面均安装有移动轮,机壳的侧面中部与落肥件之间安装有牵引架,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肥效率,同时保证了施肥的均匀度以及保证了肥料的正常下落,并确保了肥料充分被螺旋叶所推动。
5.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其不能够根据大豆和玉米各自最需要的肥料成分进行一对一的适配性施肥,其玉米注重氮肥施用,而大豆注重施用磷钾肥,使用统一的肥料颗粒抛洒结构难以控制,其不仅导致肥料的浪费,还难以保证大豆和玉米获取的肥料中其能够吸收的养分利益最大化,而如果采取不同机播耧进行施肥作业,不但成本高,且程序复杂,不符合种植实际,而玉米、大豆作物的杂叶较多,采用喷洒水溶肥、液体肥时难以针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施肥,容易导致施肥面不全面,其作物吸收养分不彻底。
6.为此,提出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大豆和玉米作物种植模式去适配性施肥的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够根据大豆和玉米作物种植的模式去一对一的适配性施肥,且难以针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施肥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包括l型主支撑骨架,述l型主支撑骨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h型连接架,所述h型连接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存液体肥料箱,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内部储存的液体肥料根据玉米、大豆的需求进行区分灌装,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高度伺服调节机构,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间距伺服调节机构,所述间距伺服调节机构的底部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施肥机构;
10.其中,所述施肥机构的外侧均对应固定安装有翻叶机构,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的外侧能够根据需要组装上对应玉米、大豆种植行数的施肥装置。
11.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的内部用于暂时灌装上液体肥料,其液体肥料根据玉米、大豆的需求进行区分,即两侧设置的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内部设置的液体肥料不同,用于分类使用,其液体肥料为现有技术中的水溶肥料,通过与液体融合后进行使用,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复合型肥料,根据玉米注重氮肥施用,大豆注重施用磷钾肥的肥料需要配置不同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等含量的水溶肥,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为现有的高强钢结构,其能够通过组件固定安装于驱动装置上,其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现有农业机械设备。
12.进一步的,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底部中间位置处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升降导轨槽,所述升降导轨槽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扩展槽口,所述矩形框的上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升降导轨槽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轴心输出端均活动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升降导轨槽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螺杆的啮合作用均滑动安装有螺母套块,所述螺母套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t型套框,所述t型套框的内部插入安装有t型套块,所述t型套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分装盒,所述分装盒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滑动开口,所述分装盒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扩框。
1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螺杆进行正反转动,控制所述螺母套块同步升降,所述分装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装,即可根据实际玉米、大豆种植行数进行加装。
14.进一步的,所述间距伺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装盒内部的内嵌套框,所述内嵌套框的内下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尺板,所述内嵌套框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筒套,所述圆筒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分装盒底部贴合对应限位隔板,所述圆筒套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前侧面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后侧面均活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头对应的第二齿轮头,所述第二齿轮头、所述第一齿轮头的外侧与所述齿尺板相互啮合,所述施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隔板底部中间位置处的第三伺服电机,所述内嵌套框的内上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尺板、所述第一齿轮头、所述第二齿轮头对应的u形辅助套。
1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头进行正反转动,控制所述圆筒套沿着所述内嵌套框左右同步移动,改变所述施肥机构的位置。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底部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防护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头,所述第三齿轮头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头,所述防护盒的内部所述第三齿轮头左侧与所述第四齿轮头的右侧均活动啮合安装有对应的第五齿轮头,所述第五齿轮头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三齿轮头、所述第四齿轮头,所述第五齿轮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支架,所述分隔支架的内壁均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分隔支架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y型弹性导管。
17.所述防护盒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三齿轮头、所述第四齿轮头、所述第五齿轮头均两两相互啮合,其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作用,控制所述第三齿轮头顺时针转动即可带动左侧的所述第五齿轮头逆时针转动,并且带动其右侧的所述第四齿轮头逆时针
转动,其逆时针转动的所述第四齿轮头可以同步带动右侧啮合的所述第五齿轮头顺时针转动,即可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即可控制两侧的所述分隔支架同步开合,控制分隔支架的开合角度,适应更加多情况的喷淋,方便调节喷淋的覆盖面,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防护盒进行左右60度的转动。
18.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干扰机构,所述防干扰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矩形框的前后两侧中间位置处的收叠盒,所述收叠盒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收纳口,所述收叠盒的底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所述收纳口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五伺服电机轴心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对应的外翻转板,所述外翻转板的内壁与所述收纳口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弯叠板,所述外翻转板的内壁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收纳口内壁吸附对应的磁吸头。
19.所述折弯叠板为现有的具有折叠功能的叠板,通过所述第五伺服电机的反向转动,可以控制所述外翻转板从上向下90度展开所述折弯叠板,避免两侧喷淋的肥料相互干扰。
20.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套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扩展槽口滑动对应的红外线隔块,所述扩展槽口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检测单元,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与所述红外线隔块两侧贴合对应,所述t型套框、所述t型套块、所述外扩框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对应的插销口,所述插销口的内部均插入安装有对应的插销板。
21.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为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其表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红外线检测灯头,通过所述红外线隔块的分隔作用,即可确定所述红外线隔块在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表面位置,进一步方便精准升降调节。
22.进一步的,所述翻叶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外侧的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底端外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六伺服电机,所述预留槽的内底部均通过所述第六伺服电机的轴心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内接套轴,所述内接套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外翻架,所述翻叶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内壁上侧的反向扭转弹簧轴,所述反向扭转弹簧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副外翻u型架,所述副外翻u型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接绳板,所述接绳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主外翻架内壁底部对应的牵引绳,所述翻叶机构还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上内壁与所述牵引绳贴合对应的放线轴杆。
23.进一步的,所述内接套轴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扩展喷淋机构,所述扩展喷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外翻架内底部的第七伺服电机,所述第七伺服电机的轴心输出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主外翻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侧开槽,所述限位侧开槽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螺杆的啮合作用滑动安装有十字螺母卡块,所述十字螺母卡块的外侧均设置有对应的三孔喷淋头,所述三孔喷淋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喷淋头对应的弹簧导管。
24.进一步的,所述十字螺母卡块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u型翼板架,所述u型翼板架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八伺服电机,所述三孔喷淋头的底部侧面贯穿所述u型翼板架与所述第八伺服电机的轴心输出端对应固定连接。
25.进一步的,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的左侧底部前后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u型托板架,所述u型托板架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主肥料箱,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的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法兰接管,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前侧的所述主肥料箱通过所述法兰接管与左侧所述转存
液体肥料箱固定连接,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后侧的所述主肥料箱通过所述法兰接管与右侧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固定连接,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流管,所述u型托板架的底部四侧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辅助万向轮,所述矩形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架,所述支脚架的底部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辅助万向轮,所述第二辅助万向轮与所述第一辅助万向轮平齐对应。
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7.1、通过l型主支撑骨架中间设置的高度伺服调节机构的左右分隔作用,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根据转存液体肥料箱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不同施肥机构进行分隔施肥,两侧驱动模块单独工作控制,能够针对玉米、大豆的高度不同调节施肥高度,同时通过间距伺服调节机构调节施肥间距,还可以根据玉米、大豆种植的行数组装上对应的施肥装置,能够有效的贴合玉米、大豆进行一对一的施肥,可以根据玉米大豆需肥量不同,去调节不同的施肥量,避免肥料的浪费的同时还保证大豆和玉米获取的肥料中其能够吸收的养分利益最大化。
28.2、通过施肥机构两侧设置的翻叶机构,通过第六伺服电机输出端主外翻架的外翻运动,利用牵引绳的实时牵引作用,可以控制反向扭转弹簧轴外侧的副外翻u型架斜向上外翻,能够向上托起作物的杂叶,使液体肥时能够针对作物的根部与被外侧杂叶遮挡的位置进行施肥,进一步保证施肥面的全面,提高其作物吸收养分的彻底程度。
29.3、通过施肥机构设置的第三伺服电机与第四伺服电机的转动作用,既可以控制喷淋头进行间左右隔60度运动,又能够调节分隔支架同步展开或者收回倾斜的角度,改变喷淋头的倾斜角度,实时调节喷淋头的喷淋覆盖面与喷淋范围,可以根据玉米、大豆植物的形状改变覆盖面的形状,能够更加贴合的施肥。
30.4、通过防干扰机构的防干扰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展开的折弯叠板即可分隔左右两侧,有效的避免左右两侧喷淋的液体肥料相互干扰,避免玉米、大豆植物相交位置处的肥料进行干扰。
31.5、通过扩展喷淋机构安装的第七伺服电机,可以在喷淋植物底部与杂叶内部时,控制三孔喷淋头上下来回移动,改变喷淋的位置,使肥料能够进一步均匀的附着于植物底部,提高植物底部吸收更加彻底。
32.6、通过扩展喷淋机构安装的第八伺服电机,可以在三孔喷淋头上下来回移动过程中转动喷淋端,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喷淋的均匀程度,又能够控制三孔喷淋头向下移动,直指植物的根部与根部的土壤,进一步提高其作物吸收养分的彻底程度。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36.图4为本发明的高度伺服调节机构的拆分效果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的间距伺服调节机构的拆分效果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的施肥机构的拆分效果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的防干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的翻叶机构展开效果示意图;
41.图9为本发明的翻叶机构前侧面示意图;
42.图10为图9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本发明的间距伺服调节机构的正向剖视图。
44.图中标号说明:
45.1、l型主支撑骨架;2、u型托板架;3、第一辅助万向轮;4、h型连接架;5、转存液体肥料箱;6、隔板;
46.7、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1、矩形框;72、升降导轨槽;73、扩展槽口;74、第一伺服电机;75、第一螺杆;76、螺母套块;77、红外线隔块;78、红外线检测单元;79、t型套框;710、插销板;711、t型套块;712、插销口;713、分装盒;714、外扩框;
47.8、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1、内嵌套框;82、齿尺板;83、圆筒套;84、限位隔板;85、第二伺服电机;86、第一齿轮头;87、第二齿轮头;88、u形辅助套;
48.9、施肥机构;91、第三伺服电机;92、防护盒;93、第四伺服电机;94、第三齿轮头;95、第四齿轮头;96、第五齿轮头;97、分隔支架;98、喷淋头;99、y型弹性导管;
49.10、防干扰机构;101、收叠盒;102、收纳口;103、第五伺服电机;104、外翻转板;105、磁吸头;106、折弯叠板;
50.11、翻叶机构;111、预留槽;112、第六伺服电机;113、内接套轴;114、主外翻架;115、牵引绳;116、反向扭转弹簧轴;117、副外翻u型架;118、接绳板;119、放线轴杆;
51.12、扩展喷淋机构;121、第七伺服电机;122、第二螺杆;123、限位侧开槽;124、十字螺母卡块;125、u型翼板架;126、第八伺服电机;127、三孔喷淋头;128、弹簧导管;
52.13、支脚架;14、第二辅助万向轮;15、法兰接管;16、分流管;17、主肥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请参阅图1至图11,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包括l型主支撑骨架1,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h型连接架4,所述h型连接架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存液体肥料箱5,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内部储存的液体肥料根据玉米、大豆的需求进行区分灌装,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所述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的底部输出端均安装有施肥机构9;
55.其中,所述施肥机构9的外侧均对应安装有翻叶机构11,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的外侧能够根据需要组装上对应玉米、大豆种植行数的施肥装置。
56.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内部用于暂时灌装上液体肥料,其液体肥料根据玉米、大豆的需求进行区分,即两侧设置的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内部设置的液体肥料不同,用于分类使用,其液体肥料为现有技术中的水溶肥料,通过与液体融合后进行使用,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复合型肥料,根据玉米注重氮肥施用,大豆注重施用磷钾肥的肥料需要配置不同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等含量的
水溶肥,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为现有的高强钢结构,其能够通过组件固定安装于驱动装置上,其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现有农业机械设备。
57.如图4所示,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6底部中间位置处的矩形框71,所述矩形框7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升降导轨槽72,所述升降导轨槽7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扩展槽口73,所述矩形框71的上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4,所述升降导轨槽72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4轴心输出端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75,所述升降导轨槽72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螺杆75的啮合作用均滑动安装有螺母套块76,所述螺母套块7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t型套框79,所述t型套框79的内部插入安装有t型套块711,所述t型套块7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分装盒713,所述分装盒713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滑动开口,所述分装盒71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扩框714。
5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螺杆75进行正反转动,控制所述螺母套块76同步升降,所述分装盒71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装,即可根据实际玉米、大豆种植行数进行加装。
5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肥机构9不能够针对玉米、大豆的高度、间距、行数进行调整的问题,首先根据种植玉米、大豆需要的液体肥料不同,在两侧的转存液体肥料箱5中区分灌装上不同的肥料,再根据种植玉米、大豆的行数,在螺母套块76外侧t型套框79中插入对应数量的t型套块711,利用t型套块711与t型套框79的啮合作用进行固定安装,在其对应的插销口712中插入插销板710即可进行加固安装,并且在红外线隔块77的上下移动过程中,可以堵住扩展槽口73内壁的红外线检测单元78,实时控制分装盒713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伺服电机74输出端第一螺杆75的转动作用,可以控制矩形框71两侧升降导轨槽72中螺母套块76对应同步升降,即可单独控制两侧的t型套框79移动到对应的高度位置处,去适应实际玉米、大豆的高度,最后通过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调节间距,利用施肥机构9进行一对一贴合施肥,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肥机构9不能够针对玉米、大豆的高度、间距、行数进行调整的问题。
60.如图1、5所示,所述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装盒713内部的内嵌套框81,所述内嵌套框81的内下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尺板82,所述内嵌套框8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筒套83,所述圆筒套8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分装盒713底部贴合对应限位隔板84,所述圆筒套83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8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5的前侧面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头86,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5的后侧面均活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头86对应的第二齿轮头87,所述第二齿轮头87、所述第一齿轮头86的外侧与所述齿尺板82相互啮合,所述施肥机构9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隔板84底部中间位置处的第三伺服电机91,所述内嵌套框81的内上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尺板82、所述第一齿轮头86、所述第二齿轮头87对应的u形辅助套88。
6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头86进行正反转动,控制所述圆筒套83沿着所述内嵌套框81左右同步移动,改变所述施肥机构9的位置,其中其所述第一齿轮头86、所述第二齿轮头87在所述齿尺板82的表面移动过程中可以在其上侧设置的u形辅助套内部进行限位,保证其移动的稳定性。
6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肥机构9不能够根据实际种植的玉米、大豆的间距进行调整的问题,首先通过根据种植玉米、大豆的行数,在螺母套块76外侧t
型套框79中插入对应数量的t型套块711,通过第一伺服电机74输出端第一螺杆75的转动作用,可以控制矩形框71两侧升降导轨槽72中螺母套块76对应同步升降,即可单独控制两侧的t型套框79移动到对应的高度位置处,再通过分装盒713中单独固定安装的内嵌套框81内壁的第二伺服电机85,利用其输出端第一齿轮头86的转动作用,可以配合第二齿轮头87在齿尺板82的内壁啮合移动,控制第一齿轮头86的转动方向,即可控制其左右移动的方向,带动限位隔板84底部的施肥机构9同步移动,由于每一个分装盒713中都是通过单独固定安装的第二伺服电机85驱动控制,即可单独改变每一个分装盒713底部的施肥机构9,有效并且灵活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肥机构9不能够根据实际种植的玉米、大豆的间距进行调整的问题。
63.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91的底部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盒92,所述防护盒9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93,所述防护盒92的内部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93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头94,所述第三齿轮头9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头95,所述防护盒92的内部所述第三齿轮头94左侧与所述第四齿轮头95的右侧均活动啮合安装有对应的第五齿轮头96,所述第五齿轮头96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三齿轮头94、所述第四齿轮头95,所述第五齿轮头9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支架97,所述分隔支架97的内壁均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淋头98,所述分隔支架97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y型弹性导管99。
64.所述防护盒92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三齿轮头94、所述第四齿轮头95、所述第五齿轮头96均两两相互啮合,其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93的输出端转动作用,控制所述第三齿轮头94顺时针转动即可带动左侧的所述第五齿轮头96逆时针转动,并且带动其右侧的所述第四齿轮头95逆时针转动,其逆时针转动的所述第四齿轮头95可以同步带动右侧啮合的所述第五齿轮头96顺时针转动,即可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93即可控制两侧的所述分隔支架97同步开合,控制分隔支架97的开合角度,适应更加多情况的喷淋,方便调节喷淋的覆盖面,所述第三伺服电机91用于控制所述防护盒92进行左右60度的转动。
6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施肥机构9难以适应更加多情况的喷淋的问题,首先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齿轮头94顺时针转动即可带动左侧的所述第五齿轮头96逆时针转动,并且带动其右侧的所述第四齿轮头95逆时针转动,其逆时针转动的所述第四齿轮头95可以同步带动右侧啮合的所述第五齿轮头96顺时针转动,即可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93即可控制两侧的所述分隔支架97同步开合,控制分隔支架97的开合角度,即可控制其改变所形成的三角喷淋区域的面积,去适应玉米、大豆的叶子向外展开的状态,利用第三伺服电机91带动防护盒92还能够进行自转,进一步保证玉米、大豆的叶子表面都能够被喷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施肥机构9难以适应更加多情况的喷淋的问题。
66.如图1、7所示,所述矩形框7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干扰机构10,所述防干扰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矩形框71的前后两侧中间位置处的收叠盒101,所述收叠盒10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收纳口102,所述收叠盒101的底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103,所述收纳口102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五伺服电机103轴心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对应的外翻转板104,所述外翻转板104的内壁与所述收纳口102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弯叠板106,所述外翻转板104的内壁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收纳口102内壁吸附对应的磁吸头105。
67.所述折弯叠板106为现有的具有折叠功能的叠板,通过所述第五伺服电机103的反向转动,可以控制所述外翻转板104从上向下90度展开所述折弯叠板106,避免两侧喷淋的肥料相互干扰。
6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施肥机构9在施肥过程中其玉米、大豆种植夹角位置处存在干扰的问题,首先通过第五伺服电机103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外翻转板104的转动作用,控制其向下进行90度转动,即可带动折弯叠板106围绕着第五伺服电机103的轴心向下展开,其前后防干扰机构10展开的折弯叠板106可以快速分隔两侧,在不工作时,通过第五伺服电机103反向转动,收回外翻转板104,将折弯叠板106收纳于收纳口102的内部,并且利用磁吸头105的吸附作用吸附住外翻转板104,避免占用空间,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施肥机构9在施肥过程中其玉米、大豆种植夹角位置处存在干扰的问题。
69.如图1所示,所述螺母套块7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扩展槽口73滑动对应的红外线隔块77,所述扩展槽口7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检测单元78,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78与所述红外线隔块77两侧贴合对应,所述t型套框79、所述t型套块711、所述外扩框714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对应的插销口712,所述插销口712的内部均插入安装有对应的插销板710。
70.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78为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其表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红外线检测灯头,通过所述红外线隔块77的分隔作用,即可确定所述红外线隔块77在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78表面位置,进一步方便精准升降调节。
71.如图1、8、9所示,所述翻叶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97外侧的预留槽111,所述预留槽111的底端外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六伺服电机112,所述预留槽111的内底部均通过所述第六伺服电机112的轴心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内接套轴113,所述内接套轴11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外翻架114,所述翻叶机构1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97内壁上侧的反向扭转弹簧轴116,所述反向扭转弹簧轴11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副外翻u型架117,所述副外翻u型架1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接绳板118,所述接绳板1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主外翻架114内壁底部对应的牵引绳115,所述翻叶机构11还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97上内壁与所述牵引绳115贴合对应的放线轴杆119。
7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施肥机构9难以处理作物的根部与杂叶内部的问题,首先通过第六伺服电机112输出端内接套轴113在预留槽111的底部向外转动,带动主外翻架114从上往下、从内往外展开,由于牵引绳115的长度一定,在向外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副外翻u型架117围绕着反向扭转弹簧轴116向上展开,倾斜向上展开的副外翻u型架117即可向上顶起作物的杂叶,即可方便喷淋头98的喷淋,又能够方便扩展喷淋机构12的喷淋,由于反向扭转弹簧轴116具有反向钮转的能力,在主外翻架114收回时,即可实时向下收回副外翻u型架117,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施肥机构9难以处理作物的根部与杂叶内部的施肥问题。
73.如图8、9所示,所述内接套轴11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扩展喷淋机构12,所述扩展喷淋机构1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外翻架114内底部的第七伺服电机121,所述第七伺服电机121的轴心输出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22,所述主外翻架11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侧开槽123,所述限位侧开槽123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螺杆122的啮合作用滑动安装有十字螺母卡块124,所述十字螺母卡块124的外侧均设置有对应的三孔喷淋头127,所述
三孔喷淋头12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喷淋头98对应的弹簧导管128。
7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喷淋模块自由程度不高的问题,首先通过第六伺服电机112输出端内接套轴113在预留槽111的底部向外转动,带动主外翻架114从上往下、从内往外展开,控制副外翻u型架117向上顶起作物的杂叶,然后通过第七伺服电机121输出端第二螺杆122的转动作用,即可带动十字螺母卡块124沿着限位侧开槽123上下移动,改变三孔喷淋头127的位置,进行均匀的上下循环移动喷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喷淋模块自由程度不高的问题。
75.如图10所示,所述十字螺母卡块12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u型翼板架125,所述u型翼板架125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八伺服电机126,所述三孔喷淋头127的底部侧面贯穿所述u型翼板架125与所述第八伺服电机126的轴心输出端对应固定连接。
7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喷淋模块自由程度不高的问题,首先通过第八伺服电机126的输出端转动作用,即可控制三孔喷淋头127围绕着u型翼板架125的轴心进行转动,控制三孔喷淋头127进行上下反复转动,进一步增加上下循环移动喷淋的均匀程度,进一步解决了现有喷淋模块自由程度不高的问题。
77.如图1所示,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的左侧底部前后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u型托板架2,所述u型托板架2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主肥料箱17,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法兰接管15,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前侧的所述主肥料箱17通过所述法兰接管15与左侧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固定连接,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后侧的所述主肥料箱17通过所述法兰接管15与右侧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固定连接,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流管16,所述u型托板架2的底部四侧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辅助万向轮3,所述矩形框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架13,所述支脚架13的底部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辅助万向轮14,所述第二辅助万向轮14与所述第一辅助万向轮3平齐对应。
78.工作原理:首先在u型托板架2前后端固定连接的主肥料箱17中分别加入适合玉米、大豆的液体肥料,将l型主支撑骨架1前侧的主肥料箱17通过法兰接管15与左侧转存液体肥料箱5固定连接,然后将l型主支撑骨架1后侧的主肥料箱17通过法兰接管15与右侧转存液体肥料箱5固定连接,再通过转存液体肥料箱5底部的分流管16固定连接导管,然后再根据种植玉米、大豆的行数,利用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去适应实际玉米、大豆的高度,最后通过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调节施肥机构9的间隔去适应实际玉米、大豆的种植间隔,并且在施肥过程前可以通过第五伺服电机103控制防干扰机构10展开,进行防干扰隔离,在喷淋过程中可以通过翻叶机构11的副外翻u型架117倾斜向上展开,顶起作物的杂叶,既可方便喷淋头98的喷淋,又能够方便扩展喷淋机构12的喷淋。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包括l型主支撑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h型连接架(4),所述h型连接架(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存液体肥料箱(5),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内部储存的液体肥料根据玉米、大豆的需求进行区分灌装,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的内部均安装有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所述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的底部输出端均安装有施肥机构(9);其中,所述施肥机构(9)的外侧均对应安装有翻叶机构(11),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的外侧能够根据需要组装上对应玉米、大豆种植行数的施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伺服调节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6)底部中间位置处的矩形框(71),所述矩形框(7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升降导轨槽(72),所述升降导轨槽(7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扩展槽口(73),所述矩形框(71)的上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4),所述升降导轨槽(72)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4)轴心输出端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75),所述升降导轨槽(72)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螺杆(75)的啮合作用均滑动安装有螺母套块(76),所述螺母套块(7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t型套框(79),所述t型套框(79)的内部插入安装有t型套块(711),所述t型套块(7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分装盒(713),所述分装盒(713)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滑动开口,所述分装盒(71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扩框(7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伺服调节机构(8)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装盒(713)内部的内嵌套框(81),所述内嵌套框(81)的内下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尺板(82),所述内嵌套框(8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筒套(83),所述圆筒套(8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分装盒(713)底部贴合对应限位隔板(84),所述圆筒套(83)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8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5)的前侧面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头(86),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5)的后侧面均转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头(86)对应的第二齿轮头(87),所述第二齿轮头(87)、所述第一齿轮头(86)的外侧与所述齿尺板(82)相互啮合,所述施肥机构(9)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隔板(84)底部中间位置处的第三伺服电机(91),所述内嵌套框(81)的内上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尺板(82)、所述第一齿轮头(86)、所述第二齿轮头(87)对应的u形辅助套(8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91)的底部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盒(92),所述防护盒(9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93),所述防护盒(92)的内部通过所述第四伺服电机(93)轴心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头(94),所述第三齿轮头(9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头(95),所述防护盒(92)的内部所述第三齿轮头(94)左侧与所述第四齿轮头(95)的右侧均活动啮合安装有对应的第五齿轮头(96),所述第五齿轮头(96)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三齿轮头(94)、所述第四齿轮头(95),所述第五齿轮头(9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支架(97),所述分隔支架(97)的内壁均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淋头(98),所述分隔支架(97)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y型弹性导管(99)。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
(7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干扰机构(10),所述防干扰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矩形框(71)的前后两侧中间位置处的收叠盒(101),所述收叠盒(10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收纳口(102),所述收叠盒(101)的底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103),所述收纳口(102)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五伺服电机(103)轴心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对应的外翻转板(104),所述外翻转板(104)的内壁与所述收纳口(102)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弯叠板(106),所述外翻转板(104)的内壁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收纳口(102)内壁吸附对应的磁吸头(10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套块(7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扩展槽口(73)滑动对应的红外线隔块(77),所述扩展槽口(7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检测单元(78),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78)与所述红外线隔块(77)两侧贴合对应,所述t型套框(79)、所述t型套块(711)、所述外扩框(714)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对应的插销口(712),所述插销口(712)的内部均插入安装有对应的插销板(71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叶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97)外侧的预留槽(111),所述预留槽(111)的底端外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六伺服电机(112),所述预留槽(111)的内底部均通过所述第六伺服电机(112)的轴心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内接套轴(113),所述内接套轴(11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外翻架(114),所述翻叶机构(1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97)内壁上侧的反向扭转弹簧轴(116),所述反向扭转弹簧轴(11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副外翻u型架(117),所述副外翻u型架(1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接绳板(118),所述接绳板(1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主外翻架(114)内壁底部对应的牵引绳(115),所述翻叶机构(11)还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分隔支架(97)上内壁与所述牵引绳(115)贴合对应的放线轴杆(11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套轴(11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扩展喷淋机构(12),所述扩展喷淋机构(1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外翻架(114)内底部的第七伺服电机(121),所述第七伺服电机(121)的轴心输出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22),所述主外翻架(11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侧开槽(123),所述限位侧开槽(123)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螺杆(122)的啮合作用滑动安装有十字螺母卡块(124),所述十字螺母卡块(124)的外侧均设置有对应的三孔喷淋头(127),所述三孔喷淋头(12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喷淋头(98)对应的弹簧导管(12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螺母卡块(12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u型翼板架(125),所述u型翼板架(125)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八伺服电机(126),所述三孔喷淋头(127)的底部侧面贯穿所述u型翼板架(125)与所述第八伺服电机(126)的轴心输出端对应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的左侧底部前后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u型托板架(2),所述u型托板架(2)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主肥料箱(17),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法兰接管(15),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前侧的所述主肥料箱(17)通过所述法兰接管(15)与左侧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固定连接,所述l型主支撑骨架(1)后侧的所述主肥料箱(17)通过所述法兰接管(15)与右侧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固定连接,所述转存液体肥料箱(5)的底部均
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流管(16),所述u型托板架(2)的底部四侧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辅助万向轮(3),所述矩形框(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架(13),所述支脚架(13)的底部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辅助万向轮(14),所述第二辅助万向轮(14)与所述第一辅助万向轮(3)平齐对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施肥装置,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包括L型主支撑骨架,L型主支撑骨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H型连接架,转存液体肥料箱内部储存的液体肥料根据玉米、大豆进行区分灌装。在工作过程中根据转存液体肥料箱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不同施肥机构进行分隔施肥,两侧驱动模块单独工作控制,针对玉米、大豆的高度不同调节施肥高度,通过间距伺服调节机构调节施肥间距,还可以根据玉米、大豆种植的行数组装上施肥装置,能够有效的贴合玉米、大豆进行一对一的施肥,可以根据玉米大豆需肥量不同,去调节不同的施肥量,避免肥料的浪费的同时还保证大豆和玉米获取的肥料中其能够吸收的养分利益最大化。中其能够吸收的养分利益最大化。中其能够吸收的养分利益最大化。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明 南镇武 张学鹏 孟维伟 钱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3/9/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