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11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专利号cn11363815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加工设备,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还设有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输送设备、印染设备和辅助设备,所述输送设备、印染设备和辅助设备均设置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辅助设备设置在输送设备的旁侧。该发明通过输送设备使纺织品的表面平整,使印染设备对纺织品进行印染时,不会因纺织品表面的皱褶影响印染效果,印染设备在对纺织品进行印染过程中可进行染料补料作业,提高了整体的印染工作效率,最后通过辅助设备可将有残缺或印染不全面的部位进行补料,提高了纺织品印染的整体质量。
4.但是,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该专利回收刮板在将染料刮回的过程中可通过放料口的设置对染料板进行补料,这种方式对染料板补充染料不够彻底,需要人工定期向染料板添加新的染料才能保证印染质量,不便于实际加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对染料板补充染料不够彻底,需要人工定期向染料板添加新的染料才能保证印染质量,不便于实际加工使用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输送座和第二输送座,所述第一输送座和第二输送座内转动安装有输送辊,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位于两个输送座之间,所述放置台上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下压组件,所述机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拉动组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印染机构,所述印染机构位于两个拉动组件之间,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二输送座旁侧的补染机构,所述补染机构与印染机构相连通。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下压组件均包括凹槽、下压架、第一电动推杆、下压板、两个下压座、两个下压轮和三个转动轮,所述凹槽开设在放置台的顶部,三个所述转动轮等间距设置在凹槽上,并且三个转动轮与凹槽转动连接,所述下压架架设在放置台的顶端外壁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竖直设置在下压架的顶部,所述下压板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下压座对称设置在下压板的底部,两个所述下压轮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下压座上,并且两个下压轮与三个转动轮错位设置。
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拉动组件均包括承载板和两个拉动部件,所述承载板水平设置在机架的顶部,两个所述拉动部件对称设置在承载板的顶部,每个所述拉动部件均包括承载架、导轨、移动架、第二电动推杆和气动夹,所述承载架安装在承载板的顶部,所述导轨水平设置在承载架的底端,所述移动架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水平设置在承载架的外壁上,并且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移动架连接,所述气动夹水平设置在移动架的顶端。
9.进一步的,所述印染机构包括竖架、升降块、液压推杆、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印染组件、补料组件和两个竖轨,所述竖架竖直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竖架上开设有升降槽,两个所述竖轨对称设置在升降槽内,所述升降块滑动安装在两个竖轨上,所述液压推杆竖直设置在竖架的顶部,并且液压推杆的输出端与升降块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对称设置在升降块的外壁上,所述印染组件安装在第一升降板远离竖架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补料组件安装在机架的顶部,并且补料组件的顶端与第二升降板远离竖架的一侧外壁连接,所述补料组件与印染组件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印染组件包括顶板、印染板、刮板、第一丝杆滑台、联动板、中转箱、竖管、两个滑动架和四个连接杆,所述顶板安装在的第一升降板远离竖架的一侧外壁上,四个所述连接杆呈矩形分布在顶板的底部,所述印染板安装在四个连接杆的底部,所述印染板上设有若干个印染孔,所述印染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动架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上,所述刮板的两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滑动架连接,并且刮板的底部与印染板的顶部接触,所述刮板内开设有染料腔,所述刮板的底端外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染料腔相连通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丝杆滑台水平设置在顶板的底部,所述联动板安装在第一丝杆滑台的移动端上,并且联动板的底端与刮板的顶端连接,所述中转箱安装在顶板的顶部,所述竖管竖直设置在顶板的底部,并且竖管的顶端与中转箱的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竖管的底端位于染料腔的正上方。
11.进一步的,所述补料组件包括染料罐、挤压筒、挤压塞、挤压杆、挤压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染料罐水平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染料罐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管,所述挤压板安装在第二升降板远离竖架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挤压筒竖直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且挤压筒位于竖架和染料罐之间,所述挤压塞滑动安装在挤压筒内,所述挤压杆的底端与挤压塞连接,所述挤压杆的顶端与挤压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筒的内部底端和中转箱的内部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筒的内部底端和染料罐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均设有第一单向阀。
12.进一步的,所述补染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轴、补染辊、驱动电机、驱动凸轮、u型架、第二丝杆滑台、调节板、补染箱和补染组件,所述驱动架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驱动轴转动安装在驱动架的顶端,并且驱动轴的一端延伸至驱动架的外部,所述补染辊安装在驱动轴上,所述驱动电机水平设置在驱动架的外壁上,并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凸轮安装在驱动轴延伸至驱动架外部的一端,所述u型架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二丝杆滑台竖直设置在u型架的顶部,所述调节板安装在第二丝杆滑台的移动端上,所述补染箱水平设置在调节板的外壁上,并且补染箱位于补染辊的正上方,所述补染箱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补染管,所述补染管的底部设有喷嘴,所述补染管上设有第
二电磁阀,所述补染组件安装在机架的顶部,并且补染组件的一端与驱动凸轮抵触,所述补染组件分别与染料罐的内部底端和补染箱的内部顶端相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补染组件包括补染架、补染筒、补染塞、补染杆、旋转座、滚轮、连接弹簧、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补染架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补染筒水平设置在补染架的顶部,所述补染塞滑动安装在补染筒内,所述补染杆的头端与补染塞连接,所述补染杆的尾端延伸至补染筒的外部,所述旋转座安装在补染杆的尾端,所述滚轮转动安装在旋转座上,并且滚轮的一端与驱动凸轮抵触,所述连接弹簧套设在补染杆的外部,并且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和旋转座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的内部和补染箱的内部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的内部和染料罐的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上均设有第二单向阀。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架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液槽,所述机架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排液槽相对应的第二排液槽,所述第二排液槽与机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内部底端设有位于第二排液槽下方的收纳箱。
15.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外壁上铰接有两组拉门,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
16.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其一:本发明通过液压推杆工作带动升降块在两个竖轨上向下移动,升降块带动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向下移动,第一升降板带动印染组件向下移动对布料进行印染操作,第二升降板带动补料组件的顶端向下移动将其中的染料输送至印染组件中,实现对印染组件的补充染料操作,单次印染完成后,液压推杆工作带动升降块向上移动复位,此时第一升降板带动印染组件向上移动复位,第二升降块带动补料组件的顶端向上移动复位,补料组件的顶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补充染料,方便下次印染操作时补料组件中有充足的染料输送至印染组件中,无需人工看护定期辅助添加染料,便于实际加工使用;其二:本发明通过第一升降板带动印染板向下移动至与布料的顶部接触,在第一升降板向下移动的同时补料组件将其中的染料输送至中转箱内,然后中转箱内的染料经过竖管流入至染料腔内,接着第一丝杆滑台工作利用联动板带动刮板向右移动,刮板向右移动的同时第一电磁阀开启,染料腔内的染料经过排料管落入至印染板表面,接着刮板的底部将印染板表面的染料经过印染孔印染至布料上,实现印染操作,当刮板向右移动至合适的印染距离后,第一丝杆滑台工作带动刮板向左移动复位,此时染料腔移动至位于竖管底端的正下方,最后第一升降板带动印染板向上移动复位,方便下次对布料进行印染操作;其三:本发明通过第二升降板带动挤压板向下移动,挤压板利用挤压杆带动挤压塞向下移动,挤压塞将挤压筒内的染料经过第一连接管输送至中转箱中,方便后续中转箱内的染料经过竖管流入至染料腔内,当第二升降板带动挤压板向上移动复位时,挤压塞抽取染料罐中的染料经过第二连接管进入至挤压筒内,自动补充染料,方便下次印染操作时挤压筒中有充足的染料输送至中转箱中,第一单向阀确保第一连接管内的染料只能从挤压筒流向中转箱,第一单向阀也确保第二连接管内的染料只能从染料罐流向挤压筒。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拉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印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发明的印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发明的印染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9是本发明的印染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0是本发明的印染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11是本发明的印染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补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3是本发明的补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4是图13中b处的放大图;图15是本发明的补染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8.附图标记说明:机架1,第二排液槽11,收纳箱12,拉门13,万向轮14,第一输送座2,第二输送座3,输送辊4,放置台5,下压组件6,凹槽61,下压架62,第一电动推杆63,下压板64,下压座65,下压轮66,转动轮67,拉动组件7,承载板71,拉动部件72,承载架73,导轨74,移动架75,第二电动推杆76,气动夹77,印染机构8,竖架81,升降块82,液压推杆83,第一升降板84,第二升降板85,印染组件86,顶板861,印染板862,印染孔8621,滑槽8622,刮板863,染料腔8631,排料管8632,第一电磁阀8633,第一丝杆滑台864,联动板865,中转箱866,竖管867,滑动架868,连接杆869,补料组件87,染料罐871,挤压筒872,挤压塞873,挤压杆874,挤压板875,第一连接管876,第二连接管877,通管878,第一单向阀879,竖轨88,升降槽89,补染机构9,驱动架91,驱动轴911,补染辊912,第一排液槽913,驱动电机92,驱动凸轮93,u型架94,第二丝杆滑台95,调节板96,补染箱97,补染管971,喷嘴972,第二电磁阀973,补染组件98,补染架981,补染筒982,补染塞983,补染杆984,旋转座985,滚轮986,连接弹簧987,第一输送管988,第二单向阀9881,第二输送管989。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如图1-图16所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输送座2和第二输送座3,所述第一输送座2和第二输送座3内转动安装有输送辊4,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放置台5,所述放置台5位于两个输送座之间,
所述放置台5上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下压组件6,所述机架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拉动组件7,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印染机构8,所述印染机构8位于两个拉动组件7之间,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二输送座3旁侧的补染机构9,所述补染机构9与印染机构8相连通;通过将布料的头端依次穿过第一输送座2、放置台5和第二输送座3后与补染机构9连接,然后在补染机构9的工作下布料实现间歇式在放置台5上水平移动,输送辊4用于对布料进行辅助输送,当需要对印染机构8下方的布料进行印染时,只需四个下压组件6工作对放置台5上的布料进行下压限位,然后两个拉动组件7工作对布料进行拉紧,确保布料表面平整,接着印染机构8工作对放置台5上的布料进行印染操作,同时印染机构8能够自动补充染料,无需人工看护定期辅助添加染料,再接着补染机构9继续工作使布料实现间歇式在放置台5上水平移动,方便对整卷布料进行连续印染,当印染的布料缠绕移动至补染机构9中时,补染机构9机构也能够对印染的布料进行再次补染,确保布料不会发生漏染的现象,确保布料的生产质量。
21.具体的,每个所述下压组件6均包括凹槽61、下压架62、第一电动推杆63、下压板64、两个下压座65、两个下压轮66和三个转动轮67,所述凹槽61开设在放置台5的顶部,三个所述转动轮67等间距设置在凹槽61上,并且三个转动轮67与凹槽61转动连接,所述下压架62架设在放置台5的顶端外壁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3竖直设置在下压架62的顶部,所述下压板64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63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下压座65对称设置在下压板64的底部,两个所述下压轮66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下压座65上,并且两个下压轮66与三个转动轮67错位设置;通过三个转动轮67对布料的底部进行接触支撑,然后第一电动推杆63工作带动下压板64向下移动,下压板64带动两个下压轮66向下移动对布料的顶部进行接触,进而实现对放置台5上的布料进行下压限位,确保布料在印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
22.具体的,每个所述拉动组件7均包括承载板71和两个拉动部件72,所述承载板71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两个所述拉动部件72对称设置在承载板71的顶部,每个所述拉动部件72均包括承载架73、导轨74、移动架75、第二电动推杆76和气动夹77,所述承载架73安装在承载板71的顶部,所述导轨74水平设置在承载架73的底端,所述移动架75滑动安装在导轨74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6水平设置在承载架73的外壁上,并且第二电动推杆76的输出端与移动架75连接,所述气动夹77水平设置在移动架75的顶端;通过两个拉动部件72中的第二电动推杆76工作带动气动夹77移动,两个拉动部件72中的气动夹77相互靠近移动至与布料的两侧对应,然后气动夹77工作对布料的侧端进行夹紧,接着两个拉动部件72中的第二电动推杆76继续工作带动气动夹77反向小范围移动一定距离,方便气动夹77对布料进行拉紧,确保布料表面平整,方便印染机构8对布料进行印染操作。
23.具体的,所述印染机构8包括竖架81、升降块82、液压推杆83、第一升降板84、第二升降板85、印染组件86、补料组件87和两个竖轨88,所述竖架81竖直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竖架81上开设有升降槽89,两个所述竖轨88对称设置在升降槽89内,所述升降块82滑动安装在两个竖轨88上,所述液压推杆83竖直设置在竖架81的顶部,并且液压推杆83的输出端与升降块82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84和第二升降板85对称设置在升降块82的外壁上,所述印染组件86安装在第一升降板84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补料组件87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补料组件87的顶端与第二升降板85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连接,所述补料组件87与印染组件86相连通;通过液压推杆83工作带动升降块82在两个竖轨88上向下移动,
升降块82带动第一升降板84和第二升降板85向下移动,第一升降板84带动印染组件86向下移动对布料进行印染操作,第二升降板85带动补料组件87的顶端向下移动将其中的染料输送至印染组件86中,实现对印染组件86的补充染料操作,单次印染完成后,液压推杆83工作带动升降块82向上移动复位,此时第一升降板84带动印染组件86向上移动复位,第二升降块82带动补料组件87的顶端向上移动复位,补料组件87的顶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补充染料,方便下次印染操作时补料组件87中有充足的染料输送至印染组件86中,无需人工看护定期辅助添加染料,便于实际加工使用。
24.具体的,所述印染组件86包括顶板861、印染板862、刮板863、第一丝杆滑台864、联动板865、中转箱866、竖管867、两个滑动架868和四个连接杆869,所述顶板861安装在的第一升降板84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上,四个所述连接杆869呈矩形分布在顶板861的底部,所述印染板862安装在四个连接杆869的底部,所述印染板862上设有若干个印染孔8621,所述印染板86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8622,两个所述滑动架868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8622上,所述刮板863的两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滑动架868连接,并且刮板863的底部与印染板862的顶部接触,所述刮板863内开设有染料腔8631,所述刮板863的底端外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染料腔8631相连通的排料管8632,所述排料管863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633,所述第一丝杆滑台864水平设置在顶板861的底部,所述联动板865安装在第一丝杆滑台864的移动端上,并且联动板865的底端与刮板863的顶端连接,所述中转箱866安装在顶板861的顶部,所述竖管867竖直设置在顶板861的底部,并且竖管867的顶端与中转箱866的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竖管867的底端位于染料腔8631的正上方;通过第一升降板84带动印染板862向下移动至与布料的顶部接触,在第一升降板84向下移动的同时补料组件87将其中的染料输送至中转箱866内,然后中转箱866内的染料经过竖管867流入至染料腔8631内,接着第一丝杆滑台864工作利用联动板865带动刮板863向右移动,刮板863向右移动的同时第一电磁阀8633开启,染料腔8631内的染料经过排料管8632落入至印染板862表面,接着刮板863的底部将印染板862表面的染料经过印染孔8621印染至布料上,实现印染操作,当刮板863向右移动至合适的印染距离后,第一丝杆滑台864工作带动刮板863向左移动复位,此时染料腔8631移动至位于竖管867底端的正下方,最后第一升降板84带动印染板862向上移动复位,方便下次对布料进行印染操作。
25.具体的,所述补料组件87包括染料罐871、挤压筒872、挤压塞873、挤压杆874、挤压板875、第一连接管876和第二连接管877,所述染料罐871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染料罐871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管878,所述挤压板875安装在第二升降板85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挤压筒872竖直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挤压筒872位于竖架81和染料罐871之间,所述挤压塞873滑动安装在挤压筒872内,所述挤压杆874的底端与挤压塞873连接,所述挤压杆874的顶端与挤压板87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876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筒872的内部底端和中转箱866的内部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877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筒872的内部底端和染料罐871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76和第二连接管877上均设有第一单向阀879;通过第二升降板85带动挤压板875向下移动,挤压板875利用挤压杆874带动挤压塞873向下移动,挤压塞873将挤压筒872内的染料经过第一连接管876输送至中转箱866中,方便后续中转箱866内的染料经过竖管867流入至染料腔8631内,当第二升降板85带动挤压板875向上移动复位时,挤压塞873抽取染料罐871中的染料经过第二连接管
877进入至挤压筒872内,自动补充染料,方便下次印染操作时挤压筒872中有充足的染料输送至中转箱866中,第一单向阀879确保第一连接管876内的染料只能从挤压筒872流向中转箱866,第一单向阀879也确保第二连接管877内的染料只能从染料罐871流向挤压筒872。
26.具体的,所述补染机构9包括驱动架91、驱动轴911、补染辊912、驱动电机92、驱动凸轮93、u型架94、第二丝杆滑台95、调节板96、补染箱97和补染组件98,所述驱动架91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驱动轴911转动安装在驱动架91的顶端,并且驱动轴911的一端延伸至驱动架91的外部,所述补染辊912安装在驱动轴911上,所述驱动电机92水平设置在驱动架91的外壁上,并且驱动电机92的输出轴与驱动轴911连接,所述驱动凸轮93安装在驱动轴911延伸至驱动架91外部的一端,所述u型架94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第二丝杆滑台95竖直设置在u型架94的顶部,所述调节板96安装在第二丝杆滑台95的移动端上,所述补染箱97水平设置在调节板96的外壁上,并且补染箱97位于补染辊912的正上方,所述补染箱97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补染管971,所述补染管971的底部设有喷嘴972,所述补染管97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973,所述补染组件98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补染组件98的一端与驱动凸轮93抵触,所述补染组件98分别与染料罐871的内部底端和补染箱97的内部顶端相连通;通过布料的头端与补染辊912连接,驱动电机92工作带动补染辊912间歇式转动,实现布料间歇式在放置台5上水平移动,当印染的布料缠绕移动至补染辊912表面时,驱动电机92的带动驱动轴911转动,驱动轴911利用驱动凸轮93带动补染组件98工作,补染组件98将染料罐871中的染料输送至补染箱97中,然后第二电磁阀973开启,补染箱97中的染料经过补染管971和喷嘴972喷至补染辊912表面缠绕的布料表面,实现对印染的布料进行再次补染,确保布料不会发生漏染的现象,确保布料的生产质量,随着补染辊912上缠绕的布料越来越多,第二丝杆滑台95工作利用调节板96带动补染箱97向上移动,确保喷嘴972与补染辊912上的布料留有一定的间距来补染操作。
27.具体的,所述补染组件98包括补染架981、补染筒982、补染塞983、补染杆984、旋转座985、滚轮986、连接弹簧987、第一输送管988和第二输送管989,所述补染架981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补染筒982水平设置在补染架981的顶部,所述补染塞983滑动安装在补染筒982内,所述补染杆984的头端与补染塞983连接,所述补染杆984的尾端延伸至补染筒982的外部,所述旋转座985安装在补染杆984的尾端,所述滚轮986转动安装在旋转座985上,并且滚轮986的一端与驱动凸轮93抵触,所述连接弹簧987套设在补染杆984的外部,并且连接弹簧987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982和旋转座985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988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982的内部和补染箱97的内部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989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982的内部和染料罐871的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988和第二输送管989上均设有第二单向阀9881;通过驱动凸轮93转动利用滚轮986带动补染杆984往复水平移动,当补染杆984带动补染塞983远离驱动凸轮93移动时,补染塞983将补染筒982内的染料挤压至第一输送管988中,然后第一输送管988中的染料进入至补染箱97中,当补染杆984带动补染塞983靠近驱动凸轮93移动时,补染塞983将染料罐871内的染料经过第二输送管989抽取至补染筒982中,确保补染筒982中一直有染料,第一输送管988采用软管方便补染箱97向上移动,第二单向阀9881确保第一输送管988中的染料只能从补染筒982流向补染箱97,第二单向阀9881也确保第二输送管989中的染料只能从染料罐871流向补染筒982。
28.具体的,所述驱动架91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液槽913,所述机架1的顶端设有与第一
排液槽913相对应的第二排液槽11,所述第二排液槽11与机架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机架1的内部底端设有位于第二排液槽11下方的收纳箱12;补染操作滴落的染料经过第一排液槽913和第二排液槽11落入至收纳箱12中收集,防止染料滴落至机架1的顶部。
29.具体的,所述机架1的外壁上铰接有两组拉门13,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14;拉门13方面对机架1内的收纳箱12进行清理,四个万向轮14方便移动机架1至合适的工作区域。
3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输送座(2)和第二输送座(3),所述第一输送座(2)和第二输送座(3)内转动安装有输送辊(4),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放置台(5),所述放置台(5)位于两个输送座之间,所述放置台(5)上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下压组件(6),所述机架(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拉动组件(7),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印染机构(8),所述印染机构(8)位于两个拉动组件(7)之间,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二输送座(3)旁侧的补染机构(9),所述补染机构(9)与印染机构(8)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压组件(6)均包括凹槽(61)、下压架(62)、第一电动推杆(63)、下压板(64)、两个下压座(65)、两个下压轮(66)和三个转动轮(67),所述凹槽(61)开设在放置台(5)的顶部,三个所述转动轮(67)等间距设置在凹槽(61)上,并且三个转动轮(67)与凹槽(61)转动连接,所述下压架(62)架设在放置台(5)的顶端外壁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3)竖直设置在下压架(62)的顶部,所述下压板(64)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63)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下压座(65)对称设置在下压板(64)的底部,两个所述下压轮(66)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下压座(65)上,并且两个下压轮(66)与三个转动轮(67)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动组件(7)均包括承载板(71)和两个拉动部件(72),所述承载板(71)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两个所述拉动部件(72)对称设置在承载板(71)的顶部,每个所述拉动部件(72)均包括承载架(73)、导轨(74)、移动架(75)、第二电动推杆(76)和气动夹(77),所述承载架(73)安装在承载板(71)的顶部,所述导轨(74)水平设置在承载架(73)的底端,所述移动架(75)滑动安装在导轨(74)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6)水平设置在承载架(73)的外壁上,并且第二电动推杆(76)的输出端与移动架(75)连接,所述气动夹(77)水平设置在移动架(75)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机构(8)包括竖架(81)、升降块(82)、液压推杆(83)、第一升降板(84)、第二升降板(85)、印染组件(86)、补料组件(87)和两个竖轨(88),所述竖架(81)竖直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竖架(81)上开设有升降槽(89),两个所述竖轨(88)对称设置在升降槽(89)内,所述升降块(82)滑动安装在两个竖轨(88)上,所述液压推杆(83)竖直设置在竖架(81)的顶部,并且液压推杆(83)的输出端与升降块(82)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84)和第二升降板(85)对称设置在升降块(82)的外壁上,所述印染组件(86)安装在第一升降板(84)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补料组件(87)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补料组件(87)的顶端与第二升降板(85)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连接,所述补料组件(87)与印染组件(86)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组件(86)包括顶板(861)、印染板(862)、刮板(863)、第一丝杆滑台(864)、联动板(865)、中转箱(866)、竖管(867)、两个滑动架(868)和四个连接杆(869),所述顶板(861)安装在的第一升降板(84)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上,四个所述连接杆(869)呈矩形分布在顶板(861)的底部,所述印染板(862)安装在四个连接杆(869)的底部,所述印染板(862)上设有若干个印染孔(8621),所述印染板(86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8622),两个所述滑动架(868)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8622)上,所述刮板(863)的两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滑动架(868)连接,并且刮板(863)的底部与印染板(862)的顶部接触,所述刮板(863)内开设有染料腔(8631),所述刮板
(863)的底端外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染料腔(8631)相连通的排料管(8632),所述排料管(863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633),所述第一丝杆滑台(864)水平设置在顶板(861)的底部,所述联动板(865)安装在第一丝杆滑台(864)的移动端上,并且联动板(865)的底端与刮板(863)的顶端连接,所述中转箱(866)安装在顶板(861)的顶部,所述竖管(867)竖直设置在顶板(861)的底部,并且竖管(867)的顶端与中转箱(866)的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竖管(867)的底端位于染料腔(8631)的正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组件(87)包括染料罐(871)、挤压筒(872)、挤压塞(873)、挤压杆(874)、挤压板(875)、第一连接管(876)和第二连接管(877),所述染料罐(871)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染料罐(871)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管(878),所述挤压板(875)安装在第二升降板(85)远离竖架(8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挤压筒(872)竖直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挤压筒(872)位于竖架(81)和染料罐(871)之间,所述挤压塞(873)滑动安装在挤压筒(872)内,所述挤压杆(874)的底端与挤压塞(873)连接,所述挤压杆(874)的顶端与挤压板(87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876)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筒(872)的内部底端和中转箱(866)的内部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877)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筒(872)的内部底端和染料罐(871)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76)和第二连接管(877)上均设有第一单向阀(87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染机构(9)包括驱动架(91)、驱动轴(911)、补染辊(912)、驱动电机(92)、驱动凸轮(93)、u型架(94)、第二丝杆滑台(95)、调节板(96)、补染箱(97)和补染组件(98),所述驱动架(91)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驱动轴(911)转动安装在驱动架(91)的顶端,并且驱动轴(911)的一端延伸至驱动架(91)的外部,所述补染辊(912)安装在驱动轴(911)上,所述驱动电机(92)水平设置在驱动架(91)的外壁上,并且驱动电机(92)的输出轴与驱动轴(911)连接,所述驱动凸轮(93)安装在驱动轴(911)延伸至驱动架(91)外部的一端,所述u型架(94)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第二丝杆滑台(95)竖直设置在u型架(94)的顶部,所述调节板(96)安装在第二丝杆滑台(95)的移动端上,所述补染箱(97)水平设置在调节板(96)的外壁上,并且补染箱(97)位于补染辊(912)的正上方,所述补染箱(97)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补染管(971),所述补染管(971)的底部设有喷嘴(972),所述补染管(97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973),所述补染组件(98)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补染组件(98)的一端与驱动凸轮(93)抵触,所述补染组件(98)分别与染料罐(871)的内部底端和补染箱(97)的内部顶端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染组件(98)包括补染架(981)、补染筒(982)、补染塞(983)、补染杆(984)、旋转座(985)、滚轮(986)、连接弹簧(987)、第一输送管(988)和第二输送管(989),所述补染架(981)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补染筒(982)水平设置在补染架(981)的顶部,所述补染塞(983)滑动安装在补染筒(982)内,所述补染杆(984)的头端与补染塞(983)连接,所述补染杆(984)的尾端延伸至补染筒(982)的外部,所述旋转座(985)安装在补染杆(984)的尾端,所述滚轮(986)转动安装在旋转座(985)上,并且滚轮(986)的一端与驱动凸轮(93)抵触,所述连接弹簧(987)套设在补染杆(984)的外部,并且连接弹簧(987)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982)和旋转座(985)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988)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982)的内部和补染箱(97)的内部顶端相连通,所述
第二输送管(989)的两端分别与补染筒(982)的内部和染料罐(871)的内部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988)和第二输送管(989)上均设有第二单向阀(988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架(91)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液槽(913),所述机架(1)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排液槽(913)相对应的第二排液槽(11),所述第二排液槽(11)与机架(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机架(1)的内部底端设有位于第二排液槽(11)下方的收纳箱(1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外壁上铰接有两组拉门(13),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1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一输送座和第二输送座,所述第一输送座和第二输送座内转动安装有输送辊,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位于两个输送座之间,所述放置台上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下压组件,所述机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拉动组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印染机构,所述印染机构位于两个拉动组件之间,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二输送座旁侧的补染机构,所述补染机构与印染机构相连通,本发明印染机构能够自动补充染料,无需人工看护定期辅助添加染料,补染机构能够对印染的布料进行再次补染,布料不会发生漏染的现象,确保布料的生产质量。布料的生产质量。布料的生产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玲 韩小娟 袁玲 温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汉德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