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7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池的使用量逐渐增大,制备电池的电极材料消耗也逐渐增大,这导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电池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需要退役进行回收。
3.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通过破碎、分筛、磁选和收集等步骤回收电池中的价格较为昂贵的材料,例如锂、镉等材料,而对于价格较为便宜的材料、或者由价格较为便宜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零部件却未能进行较为合理的回收,例如对于外包膜等塑胶材质的零部件通常是在破碎后进行焚烧,这样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造成电池的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的表面上撕取下来,以便于对外包膜进行回收,从而能解决因对外包膜进行焚烧而导致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单体电池的回收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包膜,用于包覆在单体电池的表面,所述单体电池设有防爆阀,所述外包膜包括: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膜片用于包覆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部分表面,并露出所述防爆阀;以及第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第一膜片相连,且所述第二膜片至少部分用于与所述防爆阀连接,所述第二膜片设有薄弱区,所述薄弱区在所述防爆阀被爆开或被戳开时断开,以形成起撕缺口,所述起撕缺口用于撕取第二膜片的起撕位。
6.本技术提供的外包膜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通过使第一膜片包覆在单体电池的部分表面,以露出单体电池的防爆阀,并使第二膜片与防爆阀相对设置,且第二膜片设有薄弱区,从而在防爆阀被爆开或被戳开后,由于薄弱区的连接强度较为薄弱,第二膜片上的薄弱区会被弄断,以形成起撕缺口,此时该起撕缺口可以作为撕取第二膜片的起撕位,使得第二膜片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进行撕取,第二膜片能够带动第一膜片从单体电池的表面撕扯下来,如此方便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撕取下来,从而方便对外包膜进行回收,相较于在对退役的单体电池进行回收时,将外包膜等进行粉碎、焚烧等的方式,使得单体电池外的外包膜的拆解比较简单、方便,如此不仅使得外包膜的回收比较方便、快捷,能提高单体电池的回收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的回收率,以及还能够减小污染,并降低对资源的浪费。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膜片覆盖所述单体电池的覆盖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膜片覆盖所述单体电池的覆盖长度,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倒角。
8.可以知道的是,外包膜是具有延展性的,在撕开第二膜片的同时会带动第一膜片往单体电池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撕开第一膜片,如果想要使第一膜片能够一次性地被撕扯下来,那么在撕开第一膜片时,在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膜片的撕扯区域的长度要大于第二膜片的宽度,才不至于撕开的时候造成第一膜片断裂,以确保撕开第一膜片的连续性,所以,在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上,需要保证第一膜片覆盖单体电池的覆盖长度大于第二膜片覆盖单体电池的覆盖长度,以在撕开第一膜片时,确保第一膜片能够一次性地被撕扯下来。与此同时还需在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圆弧倒角,以在第二膜片带动第一膜片沿单体电池的宽度方向撕开时,第一圆弧倒角能够对第一膜片产生垂直于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正向撕扯力,使得撕扯力能够沿着第一圆弧倒角进行顺延,从而能够在撕开第二膜片之后,避免撕开第一膜片之后出现中途断裂的情况,而是可以对第一膜片形成沿单体电池长度方向更加宽的撕扯区域,以便于继续撕开第一膜片。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片上设有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构成所述薄弱区。当第二膜片覆盖在防爆阀上后,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可以正对防爆阀设置,从而方便在防爆阀爆开时,单体电池内的气流能够对第一隐切线直接正向冲击,使得第一隐切线处能够更加容易、顺利地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而起撕缺口的两侧边便是撕开第二膜片的起撕位,从而能够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缺口的侧边对第二膜片进行拉扯,以带动第一膜片从单体电池的表面撕扯下来。而通过在第二膜片上设置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在第一隐切线处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后,第二膜片的位于相邻两条第一隐切线的区域容易被扯断分成两个翘边,这样也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该翘边对第二膜片进行撕取,使得外包膜的撕取更为方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相互平行设置。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多条第一隐切线相交于一点,则多条第一隐切线的相交处的结构强度相较于第一隐切线的其他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弱,从而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例如误碰多条第一隐切线的相交处,便会使多条第一隐切线的相交处发生断裂的可能,进而导致尘埃、粉末、电解液通过多条第一隐切线相交处的裂缝进入到防爆阀而污染防爆阀,影响防爆阀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开阀。所以通过限定多条第一隐切线相互平行设置,能够确保第一隐切线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下才会被弄断,以避免误碰便会随意将第一隐切线弄断的情况,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尘埃、粉末、电解液等污染防爆阀的情况。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隐切线为两条,所述第二膜片上设有两条第二隐切线,其中一条所述第二隐切线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的一端,并位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的同一端,另一条所述第二隐切线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的另一端,并位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的同一端。这样两条第一隐切线和两条第二隐切线围合形成闭环结构,从而在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使得闭环结构的中心部能够脱离第二膜片,从而在第二膜片上形成较大的起撕缺口,不仅方便捏住或者夹持住该起撕缺口的侧边对第二膜片进行撕取,使得外包膜的撕取更为方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外包膜的回收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更多高温高压气体能够及时从起撕缺口位置处离开单体电池内部,大大降低单体电池发生爆炸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的安全性。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隐切线为弧
线,且所述第二隐切线和所述第一隐切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圆弧倒角。如此,在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以使闭环结构的中心部脱离第二膜片时,第一隐切线和第二隐切线之间连接的位置处不易出现受力集中的情况,能够防止第一隐切线和第二隐切线之间出现被撕裂、甚至撕断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一隐切线和第二隐切线之间出现撕裂或者撕断的情况而导致闭环结构的中心部不能整体脱离第二膜片的情况。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爆阀为椭圆形结构,所述防爆阀具有长轴方向,所述防爆阀设有至少两条刻痕,各所述刻痕的两端均位于所述防爆阀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均平行于所述长轴方向,且各所述第一隐切线在所述防爆阀上的投影分别与各所述刻痕存在部分重叠。
14.如此,当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单体电池内部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得防爆阀从刻痕处爆开,此时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刻痕处释放,以对第一隐切线形成集中的冲力,进而能更快冲破多条第一隐切线组成的薄弱区,形成起撕缺口,这样不仅能够使得第二膜片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进行撕取、拉扯,带动第一膜片从单体电池的表面撕扯下来,以便于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上撕取下来,从而方便对外包膜进行回收;同时还便于单体电池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及时、快速地从起撕缺口离开单体电池内部,可大大降低单体电池发生爆炸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的安全性。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具有用于包覆在所述单体电池底部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条第三隐切线。
16.可以知道的是,在撕开第二膜片的同时会先带动第一膜片往单体电池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撕开第一膜片,然后再往单体电池厚度方向上撕开第一膜片,通过在第一区域上设置沿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三隐切线,这样能够在单体电池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形成一条第三隐切线,以在单体电池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形成一个撕口的起始位,如果撕开第一膜片的过程中撕到单体电池底部的时候断裂了,没能连续撕掉整个外包膜,在第三隐切线处形成的撕口可以成为继续撕膜的起始位,以便于撕掉整个外包膜。
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多条第四隐切线,所述第四隐切线位于所述相邻两条所述第三隐切线之间。
18.这样,单体电池的底部能够在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至少两个撕口的起始位,因为第一膜片通常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在第四隐切线断开撕口后,第一膜片的位于相邻两个撕口的部分会脱离单体电池的表面,形成一部分可用于被捏住或者夹持住的翘起区域,从而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该翘起区域对第一膜片进行撕取,使得第一膜片的撕取更为方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外包膜的回收效率。而且多撕口的设计也便于撕膜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断层,也可以利用该撕口的起始位继续下一过程的撕膜。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一体注塑成型,以在通过第二膜片撕扯第一膜片时,可使得第二膜片与第一膜片之间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
20.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单体电池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包膜,所述单体电池设置有防爆阀,所述外包膜的所述第一膜片包覆在
所述单体电池的部分表面,并露出所述防爆阀,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防爆阀相对设置。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包膜的储能装置,同样能够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的表面上撕取下来,以便于对外包膜进行回收,从而能解决因对外包膜进行焚烧而导致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储能装置的回收率。
21.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因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包膜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所以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的用电设备同样能够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的表面上撕取下来,以便于对外包膜进行回收,从而能解决因对外包膜进行焚烧而导致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储能装置的回收率。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该外包膜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通过使第一膜片包覆在单体电池的部分表面,以露出单体电池的防爆阀,并使第二膜片与防爆阀相对设置,且第二膜片设有薄弱区,从而在防爆阀被爆开或被戳开后,由于薄弱区的连接强度较为薄弱,第二膜片上的薄弱区会被弄断,以形成起撕缺口,此时该起撕缺口可以作为撕取第二膜片的起撕位,使得第二膜片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进行撕取,第二膜片能够带动第一膜片从单体电池的表面撕扯下来,如此方便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上撕取下来,从而方便对外包膜进行回收,相较于在对退役的单体电池进行回收时,将外包膜等进行粉碎、焚烧等的方式,使得单体电池外的外包膜的拆解比较简单、方便,如此不仅使得外包膜的回收比较方便、快捷,能提高单体电池的回收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的回收率,以及还能够减小污染,并降低对资源的浪费。
23.另外,该第二膜片可以代替原先的防爆阀保护贴片,即,该第二膜片可以起到防止单体电池生产过程电解液滴到防爆阀以及防止其他外界杂质掉到防爆阀上的作用,以减少甚至避免尘埃、粉末、电解液等污染防爆阀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爆阀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确保防爆阀的正常开阀。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外包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膜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膜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膜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膜片覆盖在防爆阀上的结构示意图。
2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储能装置;10-外包膜;11-第一膜片;111-第一区域;1111-第三隐切线;1112-第四隐切线;
12-第二膜片;121-薄弱区;121a-第一隐切线;121b-翘边;122-第二隐切线;13-第一圆弧倒角;14-第二圆弧倒角;20-单体电池;21-防爆阀;211-刻痕。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包膜,如图1所示,该外包膜10可用于包覆在单体电池20的表面,所述单体电池20设有防爆阀21。其中,该单体电池20可为方形电池或圆形电池。以外包膜10包覆在矩形电池的表面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同时为了方便描述,定义图1所示的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单体电池20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单体电池20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描述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用词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所示方位进行的描述,其并不形成对单体电池2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限定。
3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外包膜10包括第一膜片11以及第二膜片12,第一膜片11用于包覆在单体电池20的部分表面,并露出防爆阀21,其中,该第一膜片11也叫绝缘蓝膜,其作用主要是当单体电池20成组形成电池模组后,相邻的单体电池20的壳体之间可以绝缘设置。第二膜片12与第一膜片11相连,且该第二膜片12至少部分用于与防爆阀21连接,即,可以是整个第二膜片12用于与防爆阀21连接,也可以第二膜片12的部分用于与防爆阀21连接,另一部分用于与单体电池20的表面连接,第二膜片12设有薄弱区121,该薄弱区121用于与防爆阀21连接以在防爆阀21被爆开或戳开时断开,以形成起撕缺口,该起撕缺口用于将外包膜10撕裂的起撕位。
35.也即是,在单体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单体电池20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以使防爆阀21被爆开,则说明该单体电池20将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回收,由于薄弱区121的连接强度较为薄弱,在防爆阀21被爆开时,第二膜片12上的薄弱区121会被弄断,以形成起撕缺口,此时该起撕缺口可以作为撕取第二膜片12的起撕位,使得第二膜片12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进行撕取,第二膜片12能够带动第一膜片11从单体电池20的表面撕扯下来,如此方便将外包膜10从单体电池20上撕取下来,从而方便对外包膜10进行回收;或者,虽然防爆阀21并没有被爆开但防爆阀21性能失效了,则该单体电池20也将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回收,而对单体电池20的回收必然是要戳开防爆阀21的,以将单体电池20内部积攒的气体排放出来,而在戳开防爆阀21的同时必然也会戳开第二膜片12的薄弱区121,以使第二膜片12上的薄弱区121可以被戳开后形成起撕缺口,此时该起撕缺口同样可以撕取第二膜片12的起撕位,以使第二膜片12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进行撕取,第二膜片12能够带动第一膜片11从单体电池20的表面撕扯下来,如此同样便于将外包膜10从单体电池20撕取下来,能够方便对外包膜10进行回收。
36.由此,相较于在对退役的单体电池20进行回收时,将外包膜10等进行粉碎、焚烧等的方式,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外包膜10包覆于单体电池20的表面,使得单体电池20外的外包膜10的拆解比较简单、方便,如此不仅使得外包膜10的回收比较方便、快捷,能提高单体电池20的回收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20的回收率,以及还能够减小污染,并降低对资源的浪费。
37.另外,该第二膜片12可以代替原先的防爆阀保护贴片,即,该第二膜片12可以起到防止单体电池20生产过程电解液滴到防爆阀21以及防止其他外界杂质掉到防爆阀21上的作用,以减少甚至避免尘埃、粉末、电解液等污染防爆阀21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爆阀21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确保防爆阀21的正常开阀。
38.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一膜片11包覆于单体电池20的部分表面并露出单体电池20上的防爆阀21,是指,防爆阀21未被第一膜片11所包覆住,以使防爆阀21能够裸露在第一膜片11,而是被具有薄弱区121的第二膜片12覆盖,这样在单体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薄弱区121会更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损破裂,形成起撕缺口,从而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对第二膜片12进行撕取,带动第一膜片11从单体电池20的表面撕扯下来,以便于对外包膜10进行回收;同时还使得防爆阀21能够较为顺利地被冲开,以此来确保防爆阀21能及时致动,以使高温高压气体能够及时从单体电池20内部排出,提高单体电池20的安全性。在包膜工序中,先在防爆阀21上方贴附第二膜片12使之能够覆盖防爆阀21对应的区域,然后对单体电池20的大面进行第一膜片11的贴附,当第一膜片11包覆到单体电池20的顶部的时候,一部分的第一膜片11会贴附在部分的第二膜片12上。
39.本技术中所提到的“致动”是指防爆阀21产生动作或被激活至一定的状态,从而使得单体电池20的内部压力得以被泄放。防爆阀21产生的动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防爆阀21中的至少一部分破裂、破碎、被撕裂或者打开,等等。防爆阀21在致动时,单体电池20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会从致动的部位向外排出。以此方式能够在可控压力的情况下使单体电池20发生泄压,从而避免潜在的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膜片11可以是由热塑性材料制作而成热收缩膜,如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聚酯热收缩膜等,以在第一膜片11包覆于单体电池20的
部分表面上时,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得第一膜片11收缩并紧密贴附于单体电池20的部分表面上,操作方便简洁。同样的,第二膜片12可与第一膜片11由同种材料制作而成,使得外包膜10的制作材料可以较为单一,有利于降低外包膜10的制作成本。
4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11和与第二膜片12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以在通过第二膜片12撕扯第一膜片11时,可使得第二膜片12与第一膜片11之间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也可以是二者单独制作,然后再连接,如粘接等,在此并不做限定。
42.一些实施例中,在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膜片11覆盖单体电池20的覆盖长度大于第二膜片12覆盖单体电池20的覆盖长度,且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倒角13。可以知道的是,外包膜10是具有延展性的,在撕开第二膜片12的同时会带动第一膜片11往单体电池20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撕开第一膜片11,如果想要使第一膜片11能够一次性地被撕扯下来,那么在撕开第一膜片11时,在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膜片11的撕扯区域的长度要大于第二膜片12的宽度,才不至于撕开的时候造成第一膜片11断裂,以确保撕开第一膜片11的连续性,所以,在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需要保证第一膜片11覆盖单体电池20的覆盖长度大于第二膜片12覆盖单体电池20的覆盖长度,以在撕开第一膜片11时,确保第一膜片11能够一次性地被撕扯下来。与此同时还需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圆弧倒角13,在第二膜片12带动第一膜片11沿单体电池20的宽度方向撕开时,第一圆弧倒角13能够对第一膜片11产生垂直于单体电池20宽度方向的正向撕扯力,使得撕扯力能够沿着第一圆弧倒角13进行顺延,从而能够在撕开第二膜片12之后,避免撕开第一膜片11之后出现中途断裂的情况,而是可以对第一膜片11形成沿单体电池20长度方向更加宽的撕扯区域,以便于继续撕开第一膜片11。
43.另外,第一圆弧倒角13的设置,在拉扯第二膜片12带动第一膜片11从单体电池20上撕扯下来时,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连接的位置处不易出现受力集中的情况,能够防止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出现被撕裂、甚至撕断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出现撕裂或者撕断的情况而导致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不能被一次性撕取下来的情况。
44.在本实施例中,薄弱区121为第二膜片12上结构强度小于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结构强度的区域。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到的“结构强度”指的是:对应结构的抗断裂的性质。结构强度越高,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可能越小;结构强度越小,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可能越大。因此相较于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薄弱区121更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断裂破损。其中,该薄弱区121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该薄弱区121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膜片12上的隐切线,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膜片12上的减薄槽,等等。至于薄弱区121具体为哪种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
45.优选地,该薄弱区121为设置在第二膜片12上的隐切线,该隐切线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膜片12上的刻痕线,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二膜片12上的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通孔,等等。至于隐切线具体为哪种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
46.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第二膜片12上设有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即第二膜片12上设有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例如两条、三条、四条、五条或者更多条,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构成前述的薄弱区121。其中,图3中示出的第一隐切线121a连接于第二膜片12的边界线,图4中示出的第一隐切线121a未与第二膜片12的边界线连接,当第二
膜片12覆盖在防爆阀21上后,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可以正对防爆阀21设置,从而方便在防爆阀21被爆开时,单体电池20内的气流能够对第一隐切线121a直接正向冲击,使得第一隐切线121a处能够更加容易、顺利地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而起撕缺口的两侧边便是撕开第二膜片12的起撕位,从而能够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缺口的侧边对第二膜片12进行拉扯,以带动第一膜片11从单体电池20的表面撕扯下来。而通过在第二膜片12上设置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在第一隐切线121a处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后,第二膜片12的位于相邻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区域容易被扯断分成两个翘边121b,这样也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该翘边121b对第二膜片12进行撕取,使得外包膜10的撕取更为方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
47.可以理解的,当第一隐切线121a为两条时,在第一隐切线121a处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后,第二膜片12可以形成两个翘边121b;而当第一隐切线121a为三条时,在第一隐切线121a处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后,第二膜片12可以形成四个翘边121b;而当第一隐切线121a为四条时,在第一隐切线121a处被冲开形成起撕缺口后,第二膜片12可以形成六个翘边121b,如此类推。
48.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相互平行设置。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相交于一点,则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相交处的结构强度相较于第一隐切线121a的其他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弱,从而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例如误碰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相交处,便会使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相交处发生断裂的可能,进而导致尘埃、粉末、电解液通过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相交处的裂缝进入到防爆阀21而污染防爆阀21,影响防爆阀21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开阀。所以通过限定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相互平行设置,能够确保第一隐切线121a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下才会被弄断,以避免误碰便会随意将第一隐切线121a弄断的情况,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尘埃、粉末、电解液等污染防爆阀21的情况。
49.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该第一隐切线121a为两条,第二膜片12上设有两条第二隐切线122,其中一条第二隐切线122连接于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一端,并位于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同一端,另一条第二隐切线122连接于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另一端,并位于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的同一端。这样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和两条第二隐切线122围合形成闭环结构,从而在单体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使得闭环结构的中心部能够脱离第二膜片12,从而在第二膜片12上形成较大的起撕缺口,不仅方便捏住或者夹持住该起撕缺口的侧边对第二膜片12进行撕取,使得外包膜10的撕取更为方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更多高温高压气体能够及时从起撕缺口位置处离开单体电池20内部,大大降低单体电池20发生爆炸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20的安全性。
50.其中,该第二隐切线122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膜片12上的刻痕线,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二膜片12上的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通孔,等等。至于第二隐切线122具体为哪种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
51.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隐切线122可为弧线,且第二隐切线122和第一隐切线121a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圆弧倒角14。如此,在单体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以使闭环结构的中心部脱离第二膜片12时,第一隐切线121a和第二隐切线122之间连接的位置处不易出现受力集中的情况,能够防止第一隐切线121a和第二隐切线122之间出现被撕裂、甚至撕断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一隐切线121a和第二隐切线122之间出现撕裂或者撕断的情况而导致闭
环结构的中心部不能整体脱离第二膜片12的情况。
52.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防爆阀21可为方形结构、圆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等。示例性地,该防爆阀21为椭圆形结构,则防爆阀21具有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该防爆阀21设有至少两条刻痕211,例如两条、三条、四条、五条或者更多条等,各条刻痕211的两端均位于防爆阀21在其长轴方向上的两端,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均平行于防爆阀21的长轴方向,且各条第一隐切线121a在防爆阀21上的投影分别与各条刻痕211存在部分重叠,例如,如图6所示,刻痕211为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为两条,其中一条第一隐切线121a在防爆阀21上的投影与其中一条刻痕211存在部分重叠,另一条第一隐切线121a在防爆阀21上的投影与另一条刻痕211存在部分重叠。从而当单体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单体电池20内部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得防爆阀21从刻痕211处爆开,此时高温高压气体会从刻痕211处释放出来,由于第一隐切线在防爆阀上的投影与刻痕存在部分重叠,能对第一隐切线121a形成集中的冲力,而且防爆阀21爆开后的冲击区域与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组成的薄弱区121存在部分重叠,进而能在防爆阀21被爆开时更快冲破多条第一隐切线121a组成的薄弱区121,形成起撕缺口,这样不仅能够使得第二膜片12能够以该起撕缺口为撕取点进行撕取、拉扯,带动第一膜片11从单体电池20的表面撕扯下来,以便于将外包膜10从单体电池20上撕取下来,从而方便对外包膜10进行回收;同时还便于单体电池20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及时、快速地从起撕缺口离开单体电池20内部,可大大降低单体电池20发生爆炸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20的安全性。
5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11具有用于包覆在单体电池20底部的第一区域111,该第一区域111设有沿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条第三隐切线1111,例如两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或者更多条等。可以知道的是,在撕开第二膜片12的同时会先带动第一膜片11往单体电池20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撕开第一膜片11,然后再往单体电池20厚度方向上撕开第一膜片11,通过在第一区域111上设置沿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三隐切线1111,这样能够在单体电池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形成一条第三隐切线1111,以在单体电池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形成一个撕口的起始位,如果撕开第一膜片11的过程中撕到单体电池20底部的时候断裂了,没能连续撕掉整个外包膜10,在第三隐切线1111处形成的撕口可以成为继续撕膜的起始位,以便于撕掉整个外包膜10。
54.示例性地,该第三隐切线111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区域111上的刻痕线,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区域111上的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通孔,等等。至于第三隐切线1111具体为哪种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
5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1在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多条第四隐切线1112,例如两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或者更多条等,第四隐切线1112位于相邻两条第三隐切线1111之间。这样,单体电池20的底部能够在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至少两个撕口的起始位,因为第一膜片11通常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在第四隐切线1112断开撕口后,第一膜片11的位于相邻两个撕口的部分会脱离单体电池20的表面,形成一部分可用于被捏住或者夹持住的翘起区域,从而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该翘起区域对第一膜片11进行撕取,使得第一膜片11的撕取更为方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而且多撕口的设计也便于撕膜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断层,也可以利用该撕口的起始位继续下一过程的撕膜。
56.示例性地,该第四隐切线1112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区域111上的刻痕线,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区域111上的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通孔,等等。至于第四隐切线1112具体为哪种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
57.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100包括单体电池20以及如前文所述的外包膜10,所述单体电池20设置有防爆阀21,所述外包膜10的所述第一膜片11包裹在所述单体电池20的部分外表面,并露出所述防爆阀21,所述第二膜片12与所述防爆阀21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外包膜10的储能装置100,能够带来和外包膜10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在外包膜10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58.在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可以包括一个单体电池20,也可以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0,以组成电池模组、电池包或电池系统等。当储能装置10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0时,多个单体电池20阵列设置,如此,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0之间的间隔增加了两层外包膜1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单体电池20的爬电距离,进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且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场景,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100的应用场景做严格限制。
59.其中,所述单体电池20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端盖组件,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内置于壳体中,端盖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开口处,防爆阀21设置在端盖组件上。
60.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未图示),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前文所述的储能装置。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由于储能装置能够带来和外包膜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所以用电设备也能够带来和外包膜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在外包膜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61.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使用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例如是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其中,航天器例如是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例如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具体例如,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例如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具体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
62.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储能装置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用电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汽车为例进行说明。该电动汽车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电动汽车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储能装置,具体例如,在电动汽车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的供电,例如,储能装置可以作为电动汽车的操作电源。电动汽车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马达,控制器例如用来控制储能装置为马达的供电。储能装置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的启动、导航等,当然,储能装置也可以用于驱动电动汽车行驶,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电动汽车提供驱动。
63.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
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包膜,其特征在于,用于包覆在单体电池(20)的表面,所述单体电池(20)设有防爆阀(21),所述外包膜(10)包括:第一膜片(11),所述第一膜片(11)用于包覆在所述单体电池(20)的部分表面,并露出所述防爆阀(21);以及第二膜片(12),所述第二膜片(12)与所述第一膜片(11)相连,且所述第二膜片(12)至少部分用于与所述防爆阀(21)连接,所述第二膜片(12)设有薄弱区(121),所述薄弱区(121)在所述防爆阀(21)被爆开或被戳开时断开,以形成起撕缺口,所述起撕缺口用于撕取所述第二膜片(12)的起撕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膜片(11)覆盖所述单体电池(20)的覆盖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膜片(12)覆盖所述单体电池(20)的覆盖长度,所述第一膜片(11)和所述第二膜片(1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倒角(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片(12)上设有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构成所述薄弱区(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相互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为两条,所述第二膜片(12)上设有两条第二隐切线(122),其中一条所述第二隐切线(122)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的一端,并位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的同一端,另一条所述第二隐切线(122)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的另一端,并位于两条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的同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隐切线(122)为弧线,且所述第二隐切线(122)和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圆弧倒角(14)。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21)为椭圆形结构,所述防爆阀(21)具有长轴方向,所述防爆阀(21)设有至少两条刻痕(211),各所述刻痕(211)的两端均位于所述防爆阀(21)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至少两条第一隐切线(121a)均平行于所述长轴方向,且各所述第一隐切线(121a)在所述防爆阀(21)上的投影分别与各所述刻痕(211)存在部分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11)具有用于包覆在所述单体电池(20)底部的第一区域(111),所述第一区域(111)设有沿所述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条第三隐切线(111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11)在所述单体电池(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多条第四隐切线(1112),所述第四隐切线(1112)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三隐切线(1111)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11)和所述第二膜片(12)一体注塑成型。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00)包括单体电池(20)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膜(10),所述单体电池(20)设置有防爆阀(21),所述外包膜(10)的所述第一膜片(11)包覆在所述单体电池(20)的部分表面,并露出所述防爆阀(21),所述
第二膜片(12)至少部分与所述防爆阀(21)连接。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储能装置设有防爆阀,外包膜包括第一膜片以及第二膜片,第一膜片用于包覆在储能装置的部分表面,并露出防爆阀,第二膜片与第一膜片相连,且第二膜片用于与防爆阀相对设置,第二膜片设有薄弱区,薄弱区在防爆阀被爆开或被戳开时断开,以形成起撕缺口,起撕缺口用于撕取第二膜片的起撕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将外包膜从单体电池的表面上撕取下来,以便于对外包膜进行回收,从而能解决因对外包膜进行焚烧而导致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单体电池的回收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