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2 阅读:12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小黄姜繁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2.小黄姜(globba racemosa smith),姜科姜属植物,辛辣味浓,肉细嫩,味香,纤维较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和保护心血管功效性。但由于采用块茎无性繁殖、反复重茬生产等原因,小黄姜主产区姜瘟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盛行,病毒积累多,导致近年来品质降低、产量和种植面减少的现象逐步显现,同时大量外地品种占据部分种植面积,使地方特色品种市场受到严重威胁。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可脱除生姜病菌,进而建立种苗、种姜快繁体系,是防止病害和提高繁殖系数的有效技术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解决现有小黄姜繁殖种苗退化问题,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对小黄姜茎尖进行脱毒培养,达到提纯更新,快速繁殖优质无病毒种苗,有效提高小黄姜产量及品质。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步骤一:光照培养箱催芽—选取皮色光亮、肉黄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黄姜健康块茎,消毒处理后,放在高压灭菌后的无土栽培基质中,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恒(28℃)催芽;
10.步骤二:外植体消毒—选取光照箱中催芽热处理后长2cm左右的壮芽,进行外植体茎尖消毒;
11.步骤三:剥去茎尖—外植体茎尖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将茎尖剥去幼叶,用解剖刀切取0.6-0.8cm茎尖生长点;
12.步骤四:初代培养—将剥取得茎尖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在初代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可诱导再生植株;
13.步骤五: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基中生长的丛生芽切取成每个丛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培养30d后,再进行下一次继代根培养,炼苗移栽。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消毒处理包括: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5%代森锰锌浸泡30min,捞出晾干。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光照培养箱催芽过程需要保持无土栽培基质湿润,且姜芽萌动后,于40~45℃(8h/d)高温下热处理1个月。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外植体茎尖消毒处理包括用自来水冲洗30min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擦拭或浸泡30s,再用10%次氯酸钠(naclo)灭菌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17.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初代培养基为ms+7g/l琼脂+30g/l蔗糖+0.6mg/l6-ba+0.2mg/liba。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7g/l琼脂+30g/l蔗糖+2mg/l6-ba+0.1mg/liba,ph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到5.8-6.0。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继代培养3次进行生根培养。
20.(三)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生姜茎尖组织培养步骤科学合理,通过对茎尖进行脱毒培养,不仅有利于小黄姜提纯更新,快速繁殖优质无病毒种苗,有效提高小黄姜产量及品质。
23.2、本发明培养基激素配比简单,容易配制,可延长小黄姜外植体在组培瓶内时间。
24.3、本发明可以减少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配制,降低成本,减少接种次数以及因切割损失、培养基污染及周转等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26.图2为本发明中茎尖的初代培养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茎尖的初代培养30天的图;
28.图4为本发明中茎尖的继代培养图;
29.图5为本发明中茎尖的生根图;
30.图6为本发明中茎尖继代培养整体图;
31.图7为本发明的炼苗移栽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实施例,请参阅图1-7,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步骤一:光照培养箱催芽—选取皮色光亮、肉黄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黄姜健康块茎,消毒处理后,放在高压灭菌后的无土栽培基质中,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恒(28℃)催芽;
35.步骤二:外植体消毒—选取光照箱中催芽热处理后长2cm左右的壮芽,进行外植体茎尖消毒;
36.步骤三:剥去茎尖—外植体茎尖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将茎尖剥去幼叶,用解剖刀切取0.6-0.8cm茎尖生长点;
37.步骤四:初代培养—将剥取得茎尖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在初代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可诱导再生植株;
38.步骤五: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基中生长的丛生芽切取成每个丛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培养30d后,再进行下一次继代根培养,继代培养3次进行生根培养,炼苗移栽。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的消毒处理包括: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5%代森锰锌浸泡30min,捞出晾干。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的光照培养箱催芽过程需要保持无土栽培基质湿润,且姜芽萌动后,于40~45℃(8h/d)高温下热处理1个月。
41.本实施例中,外植体茎尖消毒处理包括用自来水冲洗,用75%酒精擦拭或浸泡,再用10%次氯酸钠(naclo)灭菌,无菌水冲洗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42.表一:为茎尖长势性状跟75%酒精擦拭或浸泡时间、10%次氯酸钠(naclo)灭菌时间的关系
[0043][0044]
由表1可知:外植体茎尖消毒处理时,用自来水冲洗30min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擦拭或浸泡30s,再用10%次氯酸钠(naclo)灭菌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的茎尖长势性状最佳。
[0045]
本实施例中,实验发现,初代培养基中不同量的琼脂、蔗糖、6-ba(6-苄氨基嘌呤)和iba(吲哚丁酸)对茎尖萌芽率产生影响。
[0046]
表2为初代培养基中不同量的琼脂、蔗糖、6-ba、iba与茎尖萌芽率的关系
[0047]
琼脂g/l蔗糖g/l6-ba mg/liba mg/l萌芽率%2100.30.179 5200.50.1582 7300.60.289 9500.80.2585
[0048]
由表2可知:当初代培养基ms中琼脂、蔗糖、6-ba、iba的分量分别为7g/l、30g/l、0.6mg/l、0.2mg/l时,茎尖萌芽率最高。
[0049]
本实施例中,实验发现,继代培养基配方中琼脂、蔗糖、6-ba(6-苄氨基嘌呤)、iba(吲哚丁酸)、ph值对茎尖生根率产生影响。
[0050]
表3为初代培养基中不同量的琼脂、蔗糖、6-ba、iba、ph与茎尖生根率的关系
[0051][0052]
由表3可知,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7g/l琼脂+30g/l蔗糖+2mg/l6-ba+0.1mg/liba,ph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到5.8-6.0,茎尖生根率最佳。

技术特征:
1.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光照培养箱催芽—选取皮色光亮、肉黄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黄姜健康块茎,消毒处理后,放在高压灭菌后的无土栽培基质中,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恒(28℃)催芽;步骤二:外植体消毒—选取光照箱中催芽热处理后长2cm左右的壮芽,进行外植体茎尖消毒;步骤三:剥去茎尖—外植体茎尖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将茎尖剥去幼叶,用解剖刀切取0.6-0.8cm茎尖生长点;步骤四:初代培养—将剥取得茎尖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在初代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可诱导再生植株;步骤五: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基中生长的丛生芽切取成每个丛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培养30d后,再进行下一次继代根培养,炼苗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消毒处理包括: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5%代森锰锌浸泡30min,捞出晾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光照培养箱催芽过程需要保持无土栽培基质湿润,且姜芽萌动后,于40~45℃(8h/d)高温下热处理1个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外植体茎尖消毒处理包括用自来水冲洗30min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擦拭或浸泡30s,再用10%次氯酸钠(naclo)灭菌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初代培养基为ms+7g/l琼脂+30g/l蔗糖+0.6mg/l6-ba+0.2mg/liba。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7g/l琼脂+30g/l蔗糖+2mg/l6-ba+0.1mg/liba,ph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到5.8-6.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继代培养3次进行生根培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小黄姜繁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小黄姜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光照培养箱催芽—选取皮色光亮、肉黄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黄姜健康块茎,消毒处理后,放在高压灭菌后的无土栽培基质中,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恒(28℃)催芽;步骤二:外植体消毒—选取光照箱中催芽热处理后长2cm左右的壮芽,进行外植体茎尖消毒;步骤三:剥去茎尖—外植体茎尖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将茎尖剥去幼叶,用解剖刀切取0.6-0.8cm茎尖生长点;步骤四:初代培养;步骤五:继代培养。本发明生姜茎尖组织培养步骤科学合理,通过对茎尖进行脱毒培养,不仅有利于小黄姜提纯更新,快速繁殖优质无病毒种苗,有效提高小黄姜产量及品质。有效提高小黄姜产量及品质。有效提高小黄姜产量及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束胜 徐颖 贾海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颖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