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108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播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2.播种机,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用于某类或某种作 物的播种机,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水稻播种机是一种在水田中作业的播种机,传统播种机在进行水稻播种时,由于排种管与土壤之间留有间距,开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静止水变成流动水,使得种子在播种时会因为水流导致种子发生位置偏移,使得种子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影响水稻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播种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
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包括排种机,机体,红外测距仪,单片机,所述机体能够漂浮在水上并设置有桨叶,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在初始状态下与桨叶接通,所述红外测距仪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的位置状态,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机移动时触发所述排种机,所述排种机触发时将种子排入一收集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机相连时触发一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设置有排土通道,所述收集装置在收集至一定量的泥土时会触发所述电机反转将丝杆复位,所述收集装置和套筒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丝杆复位时开启所述阀门。
5.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设置在所述桨叶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电源与所述桨叶连接时,所述桨叶旋转驱动所述机体前进,所述机体到达播种点时,所述电源向左移动,所述电源上设置有第一齿条,与旋转轴啮合,所述旋转轴旋转时带动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第二齿条移动,将所述套筒下移,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套筒下移后使其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
6.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齿条上设置有第一棘爪,所述电机在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排种机开关配合,所述排种机开关包括滑槽,铁块,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滑槽内部与所述铁块相连,所述第一棘爪推动所述铁块向右移动使其接通所述滑槽上下两侧的电路,此时启动排种机,所述排种机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棘爪继续移动使其脱离所述铁块,所述铁块将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排种机关闭。
7.上述技术方案中,钻孔装置包括丝杆升降机,蜗杆上设置有第一齿轮,丝杆中设置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上旋转部和下旋转部,所述上旋转部与第二齿轮相连,所述上旋转部上设置有凹槽与下旋转部上设置的凸块配合,使上旋转部旋转时能够带动下旋转部,所述下旋转部与上旋转部之间设置有弹簧。
8.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启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使所述丝杆下降带动所述下旋转部下降并旋转,所述下旋转部与所述入口之间组成所述排土通道,用于
将泥土排进所述收集装置。
9.上述技术方案中,收集装置包括上管道,收集箱,下管道,所述上管道在所述套筒下移时与所述入口相连,所述下管道与所述出口相连,其连接处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上管道和所述下管道之间,所述收集箱能够在所述下管道上滑动,所述收集箱下方设置有支架。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架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与机体相连,其上方与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反转开关配合,所述收集箱在收集至一定量的泥土时将带动所述支架下移,所述支架将启动所述反转开关使所述电机反转。
11.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反转时带动所述丝杆复位,所述丝杆复位时设置在其上方的第二棘爪带动设置在所述阀门上的移动杆向上移动,将所述阀门打开使所述收集箱中的种子和泥土从所述出口排出,所述移动杆向上拉动至与所述上管道接触时脱离所述第二棘爪。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播种装置,机体能够在水中漂浮,设置有用单片机控制的电源,电源用于控制电机和桨叶,电机启动时启动钻孔装置对水田进行钻孔,设置有收集装置,用于容纳钻孔后产生的泥土,收集装置在达到收集至一定量的泥土时将触发电机反转,使下旋转部复位带动阀门开启,将收集箱中的泥土填回钻的孔中。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技术的机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的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的机体内部结构背面示意图。
17.图4是本技术的排中机开关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的电机反转开关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棘轮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技术的旋转部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技术的旋转部结构刨面示意图。
22.图9是本技术的收集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排种机,11.排种机开关,12.滑槽,13.铁块,14.第一复位弹簧,2.机体,21.红外测距仪,22.桨叶,23.电源,24.电机,25.第一齿条,251.第一棘爪,26.旋转轴,27.第二齿条,28.反转开关,3.收集装置,31.阀门,32.收集箱,33.上管道,35.下管道,37.支架,38.复位弹簧,39.移动杆,4.钻孔装置,41.丝杆,42.套筒,43.丝杆升降机,44.蜗杆,441.第一齿轮,45.第二棘爪,5.旋转部,51.上旋转部,52.下旋转部,511.第二齿轮,53.凸块,54.弹簧,55.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照图1-9所示,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包括排种机1,机体2,红外测距仪21设置有三个分别在机体2的前,左,右侧,前进至播种点并对三个方向进行测距,大于播种间距时进行播种,单片机,所述机体2能够漂浮在水上并设置有桨叶22,所
述机体2上设置有电源23,所述电源23在初始状态下与桨叶22接通,所述红外测距仪21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电源23的位置状态,所述机体2上设置有电机24,所述电源23向所述电机24移动时触发所述排种机1,所述排种机1触发时将种子排入一收集装置3,所述电源23与所述电机24相连时触发一钻孔装置4,所述钻孔装置4与所述收集装置3之间设置有排土通道,所述收集装置3在收集至一定量的泥土时会触发所述电机24反转将丝杆41复位,所述收集装置4和套筒42之间设置有阀门31,所述丝杆41复位时开启所述阀门31,该装置为用于水田中的水稻播种机。
25.具体的,电源23设置在所述桨叶22和所述电机24之间,所述电机与所述桨叶连接时,所述桨叶22旋转驱动所述机体2前进,所述机体2到达播种点时,单片机控制所述电源23向左移动,所述电源23上设置有第一齿条25,与旋转轴26啮合,所述旋转轴26旋转时带动设置在所述套筒42上的第二齿条移动27,将所述套筒42下移,插入至水田中,所述套筒42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套筒42下移后使其与所述收集装置3相连。
26.为了实现将种子放入收集箱32中,第一齿条25上设置有第一棘爪251,所述电机24在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251与所述排种机开关11配合,所述排种机开关11包括滑槽12,铁块13,第一复位弹簧1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4设置滑槽12内部与所述铁块13相连,所述第一棘爪251推动所述铁块13向右移动使其接通所述滑槽12上下两侧的电路,此时启动排种机1,所述排种机1与所述收集装置3相连,将种子吹入收集箱32中,所述第一棘爪251继续移动使其脱离所述铁块13,使第一复位弹簧14失去作用力,所述铁块13将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排种机1关闭,每次启动排种机1时只排出一颗种子。
27.具体的,钻孔装置4包括丝杆升降机43,蜗杆44上设置有第一齿轮441,蜗杆44旋转控制丝杆41进行上下移动,丝杆41中设置有旋转部5,所述旋转部5包括上旋转部51和下旋转部52,所述上旋转部51与第二齿轮511相连,所述上旋转部51上设置有凹槽与下旋转部52上设置的凸块53配合,使上旋转部51旋转时能够带动下旋转部52,所述下旋转部52与上旋转部51之间设置有弹簧54,使丝杆41在上升过程中下旋转部52能够进行复位。
28.进一步的,为了将套筒42内的泥土挖出,电机24启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41和第二齿轮511旋转,使所述丝杆41下降带动所述下旋转部52下降并旋转,下旋转部52设置有螺旋叶片55,与套筒42组成螺旋运输机构,旋转时带动泥土上升,所述下旋转部52与所述入口之间组成所述排土通道,用于将泥土排进所述收集装置3。
29.具体的,设置有收集装置3包括上管道33,收集箱32,下管道35,所述上管道33在所述套筒42下移时与所述入口相连,所述下管道35与所述出口相连,其连接处设置有所述阀门31,阀门31未开启时,种子和泥土将堆积在收集装置3内,所述收集箱32设置在所述上管道33和所述下管道35之间,上管道33与下管道35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收集箱32向下滑动的接触面空间,所述收集箱32下方设置有支架37,收集箱32由支架37控制其在上管道33与下管道35之间的位置。
30.具体的,为了使下旋转部52能够在挖完套筒42中的泥土后自动上升,支架37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38与机体2相连,其上方与设置在所述电机24的反转开关28配合,所述收集箱32在收集至一定量大约为收集箱32的三分之二的泥土时,由于重力使收集箱32向下滑动,收集箱32底部带动所述支架37下移,所述支架37向下拨动反转开关28,使所述电机24反转,带动丝杆41上升从而带动下旋转部52上升。
31.具体的,为了使下旋转部52上升后带动阀门31开启,电机24反转时带动所述丝杆41复位,所述丝杆41复位时设置在其上方的第二棘爪45带动设置在所述阀门31上的移动杆39向上移动,将所述阀门31打开使所述收集箱32中的种子和泥土从所述出口排出,将钻孔装置4挖出的洞回填,所述移动杆39向上拉动至与所述上管道33接触时,此时移动杆39位置被上管道33卡合,第二棘爪45继续上升时将脱离移动杆39。
32.工作过程:将装置放入水田中,启动电源23使装置向前移动种子间距的距离并启动红外测距仪21对三个方向进行距离检测,确定为播种点后电源23向左移动,断开桨叶22电路使装置停留在水面上,同时带动套筒42向下移动插入水田内和启动排种机1,将种子吹入收集箱32中,当电源23与电机24连接时,断开排种机1,驱动丝杆41和旋转部5使下旋转部52进行旋转下降,将泥土收集至收集箱32中覆盖在种子上方,收集箱32收集完成时,带动支架37下移启动电机24反转,将下旋转部52上移,此时第二棘爪45带动移动杆将阀门31开启,将种子和泥土对坑进行回填。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种机,机体,红外测距仪,单片机,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桨叶和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桨叶和电机,所述红外测距仪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的位置状态,当所述机体需要前往播种点时,所述电源连通所述桨叶,当所述机体需要播种时,所述电源连通所述电机,当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机移动时,启动所述排种机,所述排种机触发时将种子排入一收集装置,当所述电源接通所述电机时,启动一钻孔装置,用于建造预埋坑,所述钻孔装置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设置有排土通道,当所述收集装置在收集至设定量的泥土时,所述钻孔装置复位,所述收集装置和套筒之间设置有阀门,当所述钻孔装置复位时,启动所述阀门将种子和土壤排入预埋坑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桨叶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电源与所述桨叶连接时,所述桨叶旋转驱动所述机体前进,所述机体到达播种点时,所述电源向左移动,所述电源上设置有第一齿条,与旋转轴啮合,所述旋转轴旋转时带动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第二齿条移动,将所述套筒下移,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套筒下移后使其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上设置有第一棘爪,所述电机在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排种机开关配合,所述排种机开关包括滑槽,铁块,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滑槽内部与所述铁块相连,所述第一棘爪推动所述铁块向右移动使其接通所述滑槽上下两侧的电路,此时启动排种机,所述排种机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棘爪继续移动使其脱离所述铁块,所述铁块将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排种机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包括丝杆升降机,蜗杆上设置有第一齿轮,丝杆中设置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上旋转部和下旋转部,所述上旋转部与第二齿轮相连,所述上旋转部上设置有凹槽与下旋转部上设置的凸块配合,使上旋转部旋转时能够带动下旋转部,所述下旋转部与上旋转部之间设置有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启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使所述丝杆下降带动所述下旋转部下降并旋转,所述下旋转部与所述入口之间组成所述排土通道,用于将泥土排进所述收集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上管道,收集箱,下管道,所述上管道在所述套筒下移时与所述入口相连,所述下管道与所述出口相连,其连接处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上管道和所述下管道之间,所述收集箱能够在所述下管道上滑动,所述收集箱下方设置有支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与机体相连,其上方与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反转开关配合,所述收集箱在收集至一定量的泥土时将带动所述支架下移,所述支架将启动所述反转开关使所述电机反转。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反转时带动所述丝杆复位,所述丝杆复位时设置在其上方的第二棘爪带动设置在所述阀门上的移动杆向上移动,将所述阀门打开使所述收集箱中的种子和泥土从所述出口排出,所述移动杆向上拉动至与所述上管道接触时脱离所述第二棘爪。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播种装置,包括排种机,机体,红外测距仪,单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能够漂浮在水上并设置有桨叶,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在初始状态下与桨叶接通,所述红外测距仪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的位置状态,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机移动时触发所述排种机,所述排种机触发时将种子排入一收集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机相连时触发一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设置有排土通道,所述收集装置在收集至一定量的泥土时会触发所述电机反转将丝杆复位,所述收集装置和套筒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丝杆复位时开启所述阀门。所述丝杆复位时开启所述阀门。所述丝杆复位时开启所述阀门。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毅 裘正军 吴子兴 朱安强 张续 卢华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荣亚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