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93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航空器座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五座航空器座舱。


背景技术:

2.航空器座舱是一种归属于航空器结构的机体结构类部件,其主要功能在于给乘客及驾驶员提供乘坐空间以及保护功能,在航空器座舱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市场上典型的五座航空器产品座舱为“2+3”布置,包括两个独立的前排主、副驾座椅,后排一个可供三名旅客乘坐的连排座椅,为此,“da50”在前后分别设计舱门以供乘员进出,双排舱门的设计对结构传力的影响会导致机体结构重量增加,压缩有效承载能力;另外“2+3”式布置,对后排中间旅客的视野存在很大的约束,乘坐体验较差,需要进行改进。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5.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包括座舱基体,所述座舱基体的内部设置有座椅组,所述座椅组包括主驾座椅、二排座椅、三排座椅,所述二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a、乘客座椅b,所述三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c、乘客座椅d,所述二排座椅与三排座椅均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所述乘客座椅a、乘客座椅b之间或二排座椅两侧设置有二排过道,所述主驾座椅与二排座椅之间设置有进出过道,所述座舱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舱门组,所述舱门组包括左舱门和右舱门,所述左舱门和右舱门均与座舱基体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出过道对称分布在主驾座椅的左右两侧,所述进出过道与二排过道相连通。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其中所述二排过道设置在乘客座椅a、乘客座椅b之间,所述二排过道宽度不小于305mm,所述二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所述三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其中所述二排过道设置在二排座椅两侧,所述二排过道宽度不小于152.5mm,所述二排座椅为连排式座椅,所述三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
9.所述座舱基体的调整方案包括座舱基体宽度适当扩宽,所述二排过道的调整方案包括二排过道为前后向滑动座椅或靠背折叠式座椅。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乘客座椅c、乘客座椅d均包括坐盆,所述坐盆与座舱基体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座椅组的尺寸设置包括宽度、长度、扶手宽度、座椅间距,其中,单组分离式座椅宽度设置为445~460mm,连排座椅宽度设置为1040~1150mm,座椅长度设置为690~710mm,所述扶手宽度对应分离式座椅和连排式座椅包括单组扶手宽度和公共扶手宽度,单组扶手宽度设置为55~90mm,公用扶手宽度设置为110~
230mm,座椅间距设置为1010~1050mm。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其中所述二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所述乘客座椅a、乘客座椅b、乘客座椅c、乘客座椅d均为可转动座椅,所述乘客座椅a、乘客座椅b的转动范围均为-30~+180
°
,所述乘客座椅c、乘客座椅d的转动范围均为-30~+30
°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驾座椅的驾驶员视野前方设置有前风挡,所述前风挡设置为连续式结构,所述主驾座椅的驾驶员视野左下方和右下方均设置有下视窗组,所述下视窗组对应驾驶员视野左下方和右下方包括左下视窗和右下视窗,所述前风挡、左下视窗和右下视窗均与座舱基体固定连接,所述座舱基体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仪表,所述控制仪表位于主驾座椅的前方。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左舱门和右舱门的内侧上端分别安装有左门窗与右门窗,所述左门窗与右门窗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左舷窗、右舷窗,所述左舷窗、右舷窗均与座舱基体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座舱基体的内部设置有行李空间,所述行李空间位于乘客座椅c、乘客座椅d,所述行李空间包括进出口,所述进出口的表面设置有行李舱门,所述行李舱门与座舱基体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所述行李舱门的尺寸大于22
×
51cm。
16.有益效果:
17.通过单排舱门设计,相比双排舱门减少了结构开口区域,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结构重量,提升航空器有效载荷,座椅组每排座椅旁都设计有视野窗口,“1+2+2”式布置为全部乘员提供临窗视野,通过单排舱门及三排座椅坐盆与结构融合的设计,提高结构效率,提升有效载荷,通过前风挡及侧下方的左下视窗和右下视窗,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外部视野,在座舱基体后部设计有行李空间能够容纳四个20英寸行李箱,安放旅客随身行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9.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发明座舱基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座舱基体左视角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座舱基体右视角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驾驶员视野效果示意图。
24.图中:101、主驾座椅;102、乘客座椅a;103、乘客座椅b;104、乘客座椅c;105、乘客座椅d;2、前风挡;301、左下视窗;302、右下视窗;401、左门窗;402、右门窗;501、左舷窗;502、右舷窗;601、左舱门;602、右舱门;7、控制仪表;8、行李舱门;9、座舱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包括座舱基体9,座舱基体9的内部设置有座椅组,座椅组包括主驾座椅101、二排座椅、三排座椅,二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a102、乘客
座椅b103,三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二排座椅与三排座椅均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之间或二排座椅两侧设置有二排过道,主驾座椅101与二排座椅之间设置有进出过道,座舱基体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舱门组,舱门组包括左舱门601和右舱门602,左舱门601和右舱门602均与座舱基体9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
28.座椅组布置为三排,将传统的“2+3”式置换为“1+2+2”式,即分成三排,其中座椅组包括主驾座椅101、二排座椅、三排座椅,二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三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
29.具体的,如图1所示,进出过道对称分布在主驾座椅101的左右两侧,进出过道与二排过道相连通。
30.该种方式是对于进出过道的形式设计做出进一步限定,乘客可通过进出过道进入二排过道。
31.具体的,如图1所示,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均包括坐盆,坐盆与座舱基体9固定连接。
32.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的坐盆与座舱基体9采用融合设计,在相同的强度要求下获得了更高的结构效率。
33.具体的,如图1所示,座椅组的尺寸设置包括宽度、长度、扶手宽度、座椅间距,其中,单组分离式座椅宽度设置为445~460mm,连排座椅宽度设置为1040~1150mm,座椅长度设置为690~710mm,扶手宽度对应分离式座椅和连排式座椅包括单组扶手宽度和公共扶手宽度,单组扶手宽度设置为55~90mm,公用扶手宽度设置为110~230mm,座椅间距设置为1010~1050mm。
34.综上座椅参数可保证乘员的乘坐体验优于民航飞机公务舱的设计标准。
35.具体的,如图2所示,其中二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均为可转动座椅,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的转动范围均为-30~+180
°
,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的转动范围均为-30~+30
°

36.在乘员旅途中的交流/休息需求方向,二排分离式座椅设计为能够-30~180
°
旋转,三排分离式座椅设计为能够-30~+30
°
旋转,如此在二三排乘员希望交流时,二排乘员能够向后旋转至多180
°
(即面朝后方)从而实现与三排乘员“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也考虑部分乘员希望在旅途中休息,此时独立座椅至多能够向外侧旋转30
°
,30
°
的角度能够将相应乘员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外侧的窗外,减少了不期望发生的人员交流。
37.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主驾座椅101的驾驶员视野前方设置有前风挡2,前风挡2设置为连续式结构,主驾座椅101的驾驶员视野左下方和右下方均设置有下视窗组,下视窗组对应驾驶员视野左下方和右下方包括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前风挡2、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均与座舱基体9固定连接,座舱基体9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仪表7,控制仪表7位于主驾座椅101的前方。
38.在驾驶员眼睛正前方设计有一块连续的前风挡2,在侧下方分别设计有左下视窗301以及右下视窗302,一块连续的前风挡2能够为驾驶员操控航空器提供必要的正前方视野,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航空器垂直着陆时下方视野,方便驾驶员对正着陆场地,控制仪表7设计于主驾座椅101前方且安装在座舱基体9上,为驾驶员操纵航空器提供的控制接口,经过设计驾驶员前方环向视野范围在180~200
°
,上视角范围为45
~65
°
,前视角范围为10~25
°
,侧视角范围为30~50
°
,下视角范围为10~30
°
,下侧视角15~35
°

39.具体的,如图2至图3所示,左舱门601和右舱门602的内侧上端分别安装有左门窗401与右门窗402,左门窗401与右门窗402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左舷窗501、右舷窗502,左舷窗501、右舷窗502均与座舱基体9固定连接。
40.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保证二排及三排的每个旅客都能直接通过门窗或者舷窗获得航空器外部视野,进而确保每名旅客的乘坐体验。
41.具体的,如图2所示,座舱基体9的内部设置有行李空间,行李空间位于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行李空间包括进出口,进出口的表面设置有行李舱门8,行李舱门8与座舱基体9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行李舱门8的尺寸大于22
×
51cm。
42.标准的20寸行李箱尺寸为22
×
36
×
51cm,行李舱门8设计开口足够容纳一个20寸行李侧向放入,即行李舱门8尺寸稍大于22
×
51cm即可,在将一件行李放入后,推动行李移动至与行李舱门8对角的角落里,随后放入二件行李并推动使其与一件行李并列或并排放置,避开行李舱门8附件区域不阻挡后续行李放置即可,随后放入三件行李并使其移动至二件行李对角的位置,最后将四件行李放在舱门口区域关闭舱门即可,考虑整机左右重心平衡,在行李无法填满整个行李舱时,会优先考虑将同等重量的行李并排放置,考虑航空器在空中以不同姿态飞行时行李会随之移动,以及防止乘员打开行李舱门8取行李时行李意外落出对人员造成伤害,可以考虑在舱门添加约束网用于限制行李的移动范围。
43.实施例二
44.具体的,如图1所示,其中二排过道设置在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之间,二排过道宽度不小于305mm,二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三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
45.在此方案中,对二排过道的位置进行了限定,进而进一步限定了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的位置,并通过对二排过道宽度设置,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在打开左舱门601、右舱门602之后,三排旅客通过主驾座椅101与二排座椅之间设置的进出过道,到达二排过道,通过即可到达自己的座位,主驾座椅101与两侧结构形成的进出过道宽度超过305mm,驾驶员从左舱门601或右舱门602登机后通过主驾座椅101与两侧结构形成的进出过道到达主驾座椅101,紧急情况撤离也可通过上述路径完成。
46.实施例三
47.具体的,如图1所示,其中二排过道设置在二排座椅两侧,二排过道宽度不小于152.5mm,二排座椅为连排式座椅,三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座舱基体9的调整方案包括座舱基体9宽度适当扩宽,二排过道的调整方案包括二排过道为前后向滑动座椅或靠背折叠式座椅。
48.在此方案中,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采用连排式座椅,如此节省的二排过道宽度,则可以移动至连排座椅的某侧或者两侧,其中,将二排过道宽度移至座椅的左侧或者右侧,能够在维持座舱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仍旧提供同等尺寸的通道供后排乘客进出,且连排座椅更低的重量同样是航空器重要的设计优化方向;将中间连排座椅安放在座舱中间区域,在两侧分别预留抵达三排座椅的通道,为保障通道宽度可行的方案有:适当增加座舱宽度,使两侧通道宽度满足人体通过的尺寸要求;或者二排连排座椅设计为能够前后滑动的,如此在三排乘员进出时调整二排座椅位置,从而达到增加通道宽度的目的,在乘员进
出完毕后,重新调整二排座椅至标准位置并固定;或者二排连排座椅设计为靠背能够完全翻转至与坐垫贴紧的状态,如此同样能够达到为后排乘员预留足够的进出空间的目的。
49.工作原理:
50.整体而言,通过单排舱门设计,相比双排舱门减少了结构开口区域,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结构重量,提升航空器有效载荷,座椅组每排座椅旁都设计有视野窗口,“1+2+2”式布置为全部乘员提供临窗视野,通过单排舱门及三排座椅坐盆与结构融合的设计,提高结构效率,提升有效载荷,通过前风挡2及侧下方的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外部视野,其中,座椅组布置为三排,将传统的“2+3”式置换为“1+2+2”式,即分成三排,其中座椅组包括主驾座椅101、二排座椅、三排座椅,二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三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的坐盆与座舱基体9采用融合设计,在相同的强度要求下获得了更高的结构效率,座椅组的尺寸设置包括宽度、长度、扶手宽度、座椅间距,其中,单组分离式座椅宽度设置为445~460mm,连排座椅宽度设置为1040~1150mm,座椅长度设置为690~710mm,扶手宽度对应分离式座椅和连排式座椅包括单组扶手宽度和公共扶手宽度,单组扶手宽度设置为55~90mm,公用扶手宽度设置为110~230mm,座椅间距设置为1010~1050mm,综上座椅参数可保证乘员的乘坐体验优于民航飞机公务舱的设计标准,在乘员旅途中的交流/休息需求方向,二排分离式座椅设计为能够-30~180
°
旋转,三排分离式座椅设计为能够-30~+30
°
旋转,如此在二三排乘员希望交流时,二排乘员能够向后旋转至多180
°
(即面朝后方)从而实现与三排乘员“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也考虑部分乘员希望在旅途中休息,此时独立座椅至多能够向外侧旋转30
°
,30
°
的角度能够将相应乘员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外侧的窗外,减少了不期望发生的人员交流,在驾驶员眼睛正前方设计有一块连续的前风挡2,在侧下方分别设计有左下视窗301以及右下视窗302,一块连续的前风挡2能够为驾驶员操控航空器提供必要的正前方视野,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航空器垂直着陆时下方视野,方便驾驶员对正着陆场地,控制仪表7设计于主驾座椅101前方且安装在座舱基体9上,为驾驶员操纵航空器提供的控制接口,经过设计驾驶员前方环向视野范围在180~200
°
,上视角范围为45~65
°
,前视角范围为10~25
°
,侧视角范围为30~50
°
,下视角范围为10~30
°
,下侧视角15~35
°
,通过左门窗401、右门窗402、左舷窗501、右舷窗502,保证二排及三排的每个旅客都能直接通过门窗或者舷窗获得航空器外部视野,进而确保每名旅客的乘坐体验,行李空间包括进出口,行李舱门8的尺寸大于22
×
51cm,标准的20寸行李箱尺寸为22
×
36
×
51cm,行李舱门8设计开口足够容纳一个20寸行李侧向放入,即行李舱门8尺寸稍大于22
×
51cm即可,在将一件行李放入后,推动行李移动至与行李舱门8对角的角落里,随后放入二件行李并推动使其与一件行李并列或并排放置,避开行李舱门8附件区域不阻挡后续行李放置即可,随后放入三件行李并使其移动至二件行李对角的位置,最后将四件行李放在舱门口区域关闭舱门即可,考虑整机左右重心平衡,在行李无法填满整个行李舱时,会优先考虑将同等重量的行李并排放置,考虑航空器在空中以不同姿态飞行时行李会随之移动,以及防止乘员打开行李舱门8取行李时行李意外落出对人员造成伤害,可以考虑在舱门添加约束网用于限制行李的移动范围,在实施例二方案中,对二排过道的位置进行了限定,进而进一步限定了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的位置,并通过对二排过道宽度设置,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在打开左舱门601、右舱门602之后,三排旅客通过主驾座椅101与二排座椅之
间设置的进出过道,到达二排过道,通过即可到达自己的座位,主驾座椅101与两侧结构形成的进出过道宽度超过305mm,驾驶员从左舱门601或右舱门602登机后通过主驾座椅101与两侧结构形成的进出过道到达主驾座椅101,紧急情况撤离也可通过上述路径完成,在实施例三方案中,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采用连排式座椅,如此节省的二排过道宽度,则可以移动至连排座椅的某侧或者两侧,其中,将二排过道宽度移至座椅的左侧或者右侧,能够在维持座舱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仍旧提供同等尺寸的通道供后排乘客进出,且连排座椅更低的重量同样是航空器重要的设计优化方向;将中间连排座椅安放在座舱中间区域,在两侧分别预留抵达三排座椅的通道,为保障通道宽度可行的方案有:适当增加座舱宽度,使两侧通道宽度满足人体通过的尺寸要求;或者二排连排座椅设计为能够前后滑动的,如此在三排乘员进出时调整二排座椅位置,从而达到增加通道宽度的目的,在乘员进出完毕后,重新调整二排座椅至标准位置并固定;或者二排连排座椅设计为靠背能够完全翻转至与坐垫贴紧的状态,如此同样能够达到为后排乘员预留足够的进出空间的目的。
5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包括座舱基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基体(9)的内部设置有座椅组,所述座椅组包括主驾座椅(101)、二排座椅、三排座椅,所述二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所述三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所述二排座椅与三排座椅均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所述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之间或二排座椅两侧设置有二排过道,所述主驾座椅(101)与二排座椅之间设置有进出过道,所述座舱基体(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舱门组,所述舱门组包括左舱门(601)和右舱门(602),所述左舱门(601)和右舱门(602)均与座舱基体(9)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过道对称分布在主驾座椅(101)的左右两侧,所述进出过道与二排过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二排过道设置在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之间,所述二排过道宽度不小于305mm,所述二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所述三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二排过道设置在二排座椅两侧,所述二排过道宽度不小于152.5mm,所述二排座椅为连排式座椅,所述三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所述座舱基体(9)的调整方案包括座舱基体(9)宽度适当扩宽,所述二排过道的调整方案包括二排过道为前后向滑动座椅或靠背折叠式座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均包括坐盆,所述坐盆与座舱基体(9)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的尺寸设置包括宽度、长度、扶手宽度、座椅间距,其中,单组分离式座椅宽度设置为445~460mm,连排座椅宽度设置为1040~1150mm,座椅长度设置为690~710mm,所述扶手宽度对应分离式座椅和连排式座椅包括单组扶手宽度和公共扶手宽度,单组扶手宽度设置为55~90mm,公用扶手宽度设置为110~230mm,座椅间距设置为1010~10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二排座椅为分离式座椅,所述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均为可转动座椅,所述乘客座椅a(102)、乘客座椅b(103)的转动范围均为-30~+180
°
,所述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的转动范围均为-30~+3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驾座椅(101)的驾驶员视野前方设置有前风挡(2),所述前风挡(2)设置为连续式结构,所述主驾座椅(101)的驾驶员视野左下方和右下方均设置有下视窗组,所述下视窗组对应驾驶员视野左下方和右下方包括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所述前风挡(2)、左下视窗(301)和右下视窗(302)均与座舱基体(9)固定连接,所述座舱基体(9)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仪表(7),所述控制仪表(7)位于主驾座椅(101)的前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舱门(601)和右舱门(602)的内侧上端分别安装有左门窗(401)与右门窗(402),所述左门窗(401)与右门窗(402)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左舷窗(501)、右舷窗(502),所述左舷窗(501)、右舷窗(502)均与座舱基体(9)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基体(9)的内部
设置有行李空间,所述行李空间位于乘客座椅c(104)、乘客座椅d(105),所述行李空间包括进出口,所述进出口的表面设置有行李舱门(8),所述行李舱门(8)与座舱基体(9)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所述行李舱门(8)的尺寸大于22
×
51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座航空器座舱,属于航空器座舱技术领域,其包括主驾座椅、二排座椅、三排座椅,二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A、乘客座椅B,三排座椅包括乘客座椅C、乘客座椅D,二排座椅与三排座椅均为分离式座椅或连排式座椅,通过单排舱门设计,相比双排舱门减少了结构开口区域,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结构重量,提升航空器有效载荷,座椅组每排座椅旁都设计有视野窗口,“1+2+2”式布置为全部乘员提供临窗视野,通过单排舱门及三排座椅坐盆与结构融合的设计,提高结构效率,提升有效载荷,通过前风挡及侧下方的左下视窗和右下视窗,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外部视野,在座舱基体后部设计有行李空间能够容纳四个20英寸行李箱,安放旅客随身行李。李。李。


技术研发人员:黄寅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