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11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套管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套管针灸,简称套管针,是把传统的针灸针放入活塞型套管里应用的一种新型治疗工具。
3.在中医使用套管针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先对针灸针和患者穴位处的体表进行消毒,之后把针灸针插入到套管中,并且使针灸针的粗端卡在套管的内环上,然后一只手捏住套管,使套管的一端紧紧的顶在患者需要针灸的穴位上,再使卡在套管边缘的针灸针自由落入到套管针,之后中医使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快速敲击在针灸针裸露出套管的一端,最后中医根据手感和经验把套管从针灸针外部拔出,但是在中医在拔套管时,有时可能因拔管速度较快或针灸针刺入穴位较浅,在拔出套管的同时,针灸针发生倾斜,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中医需要重新扎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包括:无菌套管主体;
6.防护组件,防护组件活动设置在无菌套管主体的一端,防护组件用防护针灸针;
7.辅助机构,辅助机构设置在防护组件的内部,辅助机构用于精准对穴位处消毒。
8.优选的,无菌套管主体包括用于辅助医护人员施针的套管体,套管体的内部开设有负压气仓,负压气仓中设置有推力环,推力环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且贯穿于套管体外壁的定位扣,定位扣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推力环(的外壁直径尺寸与负压气仓的外壁直径尺寸相同。
9.优选的,套管体的底部开设有卡位槽,卡位槽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负压气仓相互连通的气柱体,卡位槽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推压扣。
10.优选的,防护组件包括用于保护针灸针的喇叭状防护座,防护座上固定设置有卡针头,防护座的底壁设置有黏胶涂层,且黏胶涂层用于防护座固定在患者穴位处。
11.优选的,卡针头的上壁开设有若干个气柱孔,卡针头的外壁开设有半圆筒型的滑槽,滑槽的内部开设有纵槽,且纵槽顶部固定设置有凹槽,滑槽空间与若干个气柱孔连通的空间不相连通,卡针头的内部直径尺寸自上而下之间减小。
12.优选的,辅助机构包括控制环,控制环的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受力板,两个限位滑块的两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扣,控制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拉力丝线。
13.优选的,拉力丝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卷线柱,第一卷线柱上设置有直径尺寸大
于第一卷线柱的第一转柱,第一转柱的上设置有弧形结构的辅助板,辅助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清洁棉,辅助板、第一转柱和第一卷线柱三者呈一体式固定。
14.优选的,辅助板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储存酒精的储液室,储液室的上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液口,且喷液口的内部由多个扇形的胶片组合后闭合。
15.优选的,第一卷线柱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活塞柱的外端设置有与防护组件固定连接的控制柱,活塞柱与控制柱一一对应,活塞柱与控制柱二者均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块组成。
16.优选的,控制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四个拉力丝线,四个拉力丝线每两个一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卷线柱,第二卷线柱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柱,第二转柱上固定设置有夹肉板。
17.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在中医在拔套管时,有时可能因拔管速度较快或针灸针刺入穴位较浅,在拔出套管的同时,针灸针发生倾斜,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中医需要重新扎针,在中医使用套管针时,首先使用酒精对针灸针和穴位处进行消毒,之后把防护组件对准穴位并逐渐按紧,使防护组件通过黏胶涂层紧紧的粘在患者的体表上,在按压无菌套管主体和防护组件的同时,使防护组件逐渐卡入到无菌套管主体中,在针灸针刺入到患者穴位后,中医通过按压定位扣使无菌套管主体和防护组件分离,通过防护组件对针灸针进行固定和防护,防止无菌套管主体在拔掉时针灸针倾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套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卡位槽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卡针头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防护座底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辅助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防护座底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夹肉板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无菌套管主体;11、套管体;12、定位扣;13、通气孔;14、负压气仓;15、推力环;16、卡位槽;17、气柱体;18、推压扣;2、防护组件;21、防护座;22、卡针头;23、滑槽;24、气柱孔;25、黏胶涂层;3、辅助机构;31、控制环;32、受力板;33、限位滑块;34、限位扣;35、拉力丝线;36、辅助板;37、清洁棉;38、第一转柱;39、第一蓄力扭簧;301、第一卷线柱;302、储液室;303、喷液口;304、活塞柱;305、控制柱;306、夹肉板;307、第二转柱;308、第二卷线柱;309、第二蓄力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包括:无菌套管主体1;
31.防护组件2,防护组件2活动设置在无菌套管主体1的一端,防护组件2用防护针灸针;
32.辅助机构3,辅助机构3设置在防护组件2的内部,辅助机构3用于精准对穴位处消毒,中医使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快速敲击在针灸针裸露出套管的一端,最后中医根据手感和经验把套管从针灸针外部拔出,但是在中医在拔套管时,有时可能因拔管速度较快或针灸针刺入穴位较浅,在拔出套管的同时,针灸针发生倾斜,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中医需要重新扎针,在中医使用套管针时,首先使用酒精对针灸针和穴位处进行消毒,之后把防护组件2对准穴位并逐渐按紧,使防护组件2通过黏胶涂层25紧紧的粘在患者的体表上,在按压无菌套管主体1和防护组件2的同时,使防护组件2逐渐卡入到无菌套管主体1中,在针灸针刺入到患者穴位后,中医通过按压定位扣12使无菌套管主体1和防护组件2分离,通过防护组件2对针灸针进行固定和防护,防止无菌套管主体1在拔掉时针灸针倾斜。
33.无菌套管主体1包括用于辅助医护人员施针的套管体11,套管体11的内部开设有负压气仓14,负压气仓14中设置有推力环15,推力环15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且贯穿于套管体11外壁的定位扣12,定位扣12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13,推力环15的外壁直径尺寸与负压气仓14的外壁直径尺寸相同。
34.套管体11的底部开设有卡位槽16,卡位槽16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负压气仓14相互连通的气柱体17,卡位槽16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推压扣18,在针灸针刺入到患者穴位后,通过中医食指和拇指同时捏紧两个定位扣12,可以通过定位扣12对推力环15进行挤压,以此使通气孔13的内端口向内滑出到负压气仓14,通过负压气仓14与通气孔13的连通,可以使空气进入到负压气仓14,使负压气仓14中的低压变成正常气压,从而在负压气仓14中气压增大后,负压气仓14与气柱体17气压恢复正常的同时,套管体11与防护组件2之间的吸力消除,从而可以轻松的对无菌套管主体1和防护组件2进行分离。
35.防护组件2包括用于保护针灸针的喇叭状防护座21,防护座21上固定设置有卡针头22,防护座21的底壁设置有黏胶涂层25,且黏胶涂层25用于防护座21固定在患者穴位处,卡针头22的直径尺寸与卡位槽16的直径尺寸相同,防护座21通过卡针头22与卡位槽16相互卡合,首先把防护座21底壁的离型纸揭开,通过黏胶涂层25把状防护座21紧紧的粘贴在患者的穴位处。
36.卡针头22的上壁开设有若干个气柱孔24,卡针头22的外壁开设有半圆筒型的滑槽23,滑槽23的内部开设有纵槽,且纵槽顶部固定设置有凹槽,滑槽23空间与若干个气柱孔24连通的空间不相连通,卡针头22的内部直径尺寸自上而下之间减小,卡针头22的内部直径逐渐减小,可以保证针灸针更加精准的穿过防护座21的中心,并且通过卡针头22和防护座21对针灸针进行固定和限位,防止因针灸针刺入体表较浅发生倾斜。
37.根据上述实施例,实施例二,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环31,控制环3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33,两个限位滑块33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受力板32,两个限位滑块33的两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扣34,控制环3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拉力丝线35,两个限位滑块33与滑
槽23的凹槽一一对应,控制环31通过受力板32和限位滑块33与滑槽23构成滑动连接。
38.拉力丝线3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卷线柱301,第一卷线柱301上设置有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卷线柱301的第一转柱38,第一转柱38的上设置有弧形结构的辅助板36,辅助板3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清洁棉37,辅助板36、第一转柱38和第一卷线柱301三者呈一体式固定,辅助板36通过第一转柱38和第一卷线柱301与防护座21转动连接,在向下按压套管体11的同时既可以通过黏胶涂层25把状防护座21紧紧的粘贴在患者的穴位处,也可以使卡针头22缩回到卡位槽16中,通过推压扣18沿着滑槽23滑动的同时,对受力板32进行下压,通过受力板32的受力,可以带动被限位扣34卡住的控制环31向下滑动,通过控制环31的向下滑动可以使两个拉力丝线35松动。
39.辅助板36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储存酒精的储液室302,储液室302的上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液口303,且喷液口303的内部由多个扇形的胶片组合后闭合。
40.第一卷线柱3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304,活塞柱304的外端设置有与防护组件2固定连接的控制柱305,活塞柱304与控制柱305一一对应,活塞柱304与控制柱305二者均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块组成,第一卷线柱301的内部与储液室302相互连通,在拉力丝线35松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蓄力扭簧39的反转力,带动辅助板36以第一转柱38为圆心转动180
°
,拉力丝线35放松后就失去对第一转柱38外部套设的第一蓄力扭簧39的拉力,在拉力丝线35没有松动前,第一蓄力扭簧39一直处于蓄力,使辅助板36侧躺在防护座21内侧,当辅助板36以第一转柱38为圆心转动180
°
时,可以使清洁棉37擦着患者体表划过,通过第一蓄力扭簧39带动第一转柱38转动的同时,可以使活塞柱304同向转动180
°
,以此活塞柱304的磁块与控制柱305的磁块磁性相反,从而推动活塞柱304向第一卷线柱301中滑动,可以向储液室302施加压力,储液室302中压力增加可以把喷液口303中多个扇形的胶片组合冲开,之后储液室302中的酒精喷出到清洁棉37中,当清洁棉37擦过患者体表时,可以进行消毒。
41.根据上述实施例,实施例三,控制环3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四个拉力丝线35,四个拉力丝线35每两个一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卷线柱308,第二卷线柱30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柱307,第二转柱307上固定设置有夹肉板306,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把辅助板36更换成两个夹肉板306,通过四根拉力丝线35对第二转柱307上的第二蓄力扭簧309进行拉紧,四根拉力丝线35同时松弛的同时通过第二蓄力扭簧309带动两个夹肉板306同时向中心转动90
°
,通过两个夹肉板306可以对患者的肌肤进行夹持,使穴位处的皮肤绷紧,以此减少患者针灸时的疼痛感。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菌套管主体(1);防护组件(2),所述防护组件(2)活动设置在无菌套管主体(1)的一端,所述防护组件(2)用防护针灸针;辅助机构(3),所述辅助机构(3)设置在防护组件(2)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3)用于精准对穴位处消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套管主体(1)包括用于辅助医护人员施针的套管体(11),所述套管体(11)的内部开设有负压气仓(14),所述负压气仓(14)中设置有推力环(15),所述推力环(15)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且贯穿于套管体(11)外壁的定位扣(12),所述定位扣(12)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13),所述推力环(15的外壁直径尺寸与负压气仓(14)的外壁直径尺寸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体(11)的底部开设有卡位槽(16),所述卡位槽(16)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负压气仓(14)相互连通的气柱体(17),所述卡位槽(16)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推压扣(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用于保护针灸针的喇叭状防护座(21),所述防护座(21)上固定设置有卡针头(22),所述防护座(21)的底壁设置有黏胶涂层(25),且黏胶涂层(25)用于防护座(21)固定在患者穴位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针头(22)的上壁开设有若干个气柱孔(24),所述卡针头(22)的外壁开设有半圆筒型的滑槽(23),所述滑槽(23)的内部开设有纵槽,且纵槽顶部固定设置有凹槽,所述滑槽(23)空间与若干个气柱孔(24)连通的空间不相连通,所述卡针头(22)的内部直径尺寸自上而下之间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环(31),所述控制环(3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33),两个所述限位滑块(33)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受力板(32),两个所述限位滑块(33)的两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扣(34),所述控制环(3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拉力丝线(3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丝线(3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卷线柱(301),所述第一卷线柱(301)上设置有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卷线柱(301)的第一转柱(38),所述第一转柱(38)的上设置有弧形结构的辅助板(36),所述辅助板(3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清洁棉(37),所述辅助板(36)、第一转柱(38)和第一卷线柱(301)三者呈一体式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36)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储存酒精的储液室(302),所述储液室(302)的上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液口(303),且喷液口(303)的内部由多个扇形的胶片组合后闭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线柱(3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304),所述活塞柱(304)的外端设置有与防护组件(2)固定连接的控制柱(305),所述活塞柱(304)与控制柱(305)一一对应,所述活塞柱(304)与控制柱(305)二者均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块组成。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31)的
下方固定设置有四个拉力丝线(35),四个所述拉力丝线(35)每两个一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卷线柱(308),所述第二卷线柱(30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柱(307),所述第二转柱(307)上固定设置有夹肉板(30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套管针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患者套管针防护结构,包括:无菌套管主体;防护组件,防护组件活动设置在无菌套管主体的一端,防护组件用防护针灸针;辅助机构,辅助机构设置在防护组件的内部,辅助机构用于精准对穴位处消毒。本发明中医需要重新扎针,在中医使用套管针时,首先使用酒精对针灸针和穴位处进行消毒,之后把防护组件对准穴位并逐渐按紧,使防护组件通过黏胶涂层紧紧的粘在患者的体表上,在按压无菌套管主体和防护组件的同时,使防护组件逐渐卡入到无菌套管主体中,在针灸针刺入到患者穴位后,中医通过按压定位扣使无菌套管主体和防护组件分离,通过防护组件对针灸针进行固定和防护,防止无菌套管主体在拔掉时针灸针倾斜。时针灸针倾斜。时针灸针倾斜。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