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

未命名 09-13 阅读:73 评论:0

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环境和食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样品中的甲硫醇检测。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污水处理厂、养殖场、垃圾处理场都存在着恶臭污染问题,臭气的种类很多,其中甲硫醇是有机硫化物臭气的主要组分之一,甲硫醇被认为是一种无色、有臭味和剧毒的含硫挥发性有机气体污染物,甲硫醇的气味阈值低至1.6 ppb,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容易导致人体不适。长期接触甲硫醇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如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度、对甲硫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传统上,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石英晶体微天平法、荧光法和化学电阻法是目前常用的甲硫醇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操作繁琐、仪器笨重和价格昂贵等固有缺点,限制了其在甲硫醇检测中的实用性。现有荧光检测方法(alcohol oxidase-driven in situ synthesis of bsa-stabilized copper nanoclusters for precise monitoring of methyl mercaptan in food samples, https://doi.org/10.1016/j.snb.2021.130311)通过bsa-cuncs在不同浓度的甲硫醇存在下的荧光强度变化,建立甲硫醇检测的校准曲线,所需检测时间为60min。带监测样品中的甲硫醇的检测方法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3.由于过氧化物酶具有催化活性可调、成本低、易储存等优点,在过去几年中,过氧化物酶在合理设计环境/食品安全监测和溯源分析的高效传感技术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潜力。通常,在这种设计中,h2o2作为共反应物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因为反应底物的分析信号通常依赖于过氧化物酶类纳米酶触发的fenton-like反应分解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解决过氧化物酶的问题以及实现对甲硫醇高效快速检测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fe&cu@cds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0.1 g的壳聚糖溶解于10.0 ml的1%醋酸水溶液中搅拌30.0 min,壳聚糖充分溶解至透明状后继续加入0.05 g二水合氯化铜和0.05 g的谷氨酸,随后缓慢加入100.0 μl的乙二胺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后溶液为深蓝色;(2):将溶液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80.0 ℃的温度条件下反应6.0 h,反应结束后,冷却后的反应液为黑色,将反应液经过10000 rpm离心10.0 min除去沉淀物,收集的溶液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得到滤液;(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取10.0 ml加入用dmso溶解的0.02 g ml-1
二茂铁甲酸溶液中,并加入50.0 mg的edc和nhs充分搅拌24.0 h,再经过透析袋(mw = 500.0-1000.0)透析24.0 h后得到fe&cu@cds溶液,将溶液在-80℃冰箱冷冻后再用冷冻干燥机除去溶剂得
到fe&cu@cds粉末。
5.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cu@cds纳米酶,所述纳米酶采用如上方法所制备;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cu@cds纳米酶,其用于检测环境、食品中的各种污染物、化学品、所述污染物或化学品可以通过乙醇氧化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所检测,所述污染物或化学品优选为甲硫醇。
6.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cu@cds纳米酶活性验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两个容器,分别移取cu@cds纳米酶和fe&cu@cds纳米酶溶液于容器中,然后在两个容器中加入h2o2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后移至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吸光度值,记为吸光度值a,比较不同纳米酶的催化能力(参见图2)。
7.优选的,上述验证步骤中cu@cds纳米酶和fe&cu@cds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50μg/ml;tmb溶液的浓度为1mmol/l;h2o2溶液浓度为200μm;所述缓冲液为ph 4.0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fe&cu@cds纳米酶溶液、h2o2、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10:10:170,cu@cds纳米酶溶液、h2o2、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10:10:170。混合均匀充分反应时间为8-12min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测定样品在652nm处吸光度值a:移取fe&cu@cds纳米酶溶液于一容器中,加入乙醇氧化酶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ph 4.0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然后加入调节ph值至4的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后移至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吸光度值,记为吸光度值a;步骤s2:测定反应溶液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

t:将步骤s1中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溶液在近红外660nm激光器下照射,经过660nm激光照射后的溶液用热成像仪拍摄图片并记录反应溶液的温度t1,环境温度为t2,

t=t
1-t2。
8.步骤s3:构建甲硫醇浓度与吸光度值a或温度差

t的线性方程 根据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测试获得吸光度值a,构建线性方程,a=xc
ch3sh+
y,其中c
ch3sh
为标准品浓度;根据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测试获得温度差

t,构建线性方程,

t=xc
ch3sh+
y,其中c
ch3sh
为标准品浓度;步骤s4:取待测样品,重复步骤s1和s2获得吸光度值an和温度差

tn,将an和

tn带入相应的线性方程,获得待测样品中的甲硫醇的浓度。
9.优选的,步骤s1中fe&cu@cds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50μg/ml;tmb溶液的浓度为1mmol/l;所述缓冲液为ph 4.0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fe&cu@cds纳米酶溶液、乙醇氧化酶、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5:10:175。
10.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混合均匀充分反应时间为18-22min。
11.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的照射时间为180s。
12.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紫外分光光度计回归方程为a = 0.1467 c
ch3sh + 0.1067;光热温度回归方程为

t = 2.3004 c
ch3sh + 4.3072;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甲硫醇的试剂,所述试剂中含有fe&cu@cds纳米酶。
13.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化学品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含有fe&cu@cds纳米酶、乙醇氧化酶、显色剂、缓冲液,优选的,所述显色剂为tmb或opd、所述缓冲液为ph 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或pbs。优选的,所述污染物为甲硫醇。
有益效果
14.本发明的方法所采用的双金属fe&cu@cds纳米酶具有超高的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用其作为催化剂催化由乙醇氧化酶与甲硫醇反应形成的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进而将无色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氧化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使其既有紫外-可见响应又有光热响应。因此,检测结果不但可以通过吸光度及其颜色变化,也能通过光热成像图及其温度变化,从而实现甲硫醇的比色-光热双模式检测。
15.与现有检测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纳米催化材料具有超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效果好。本发明中合成的双金属fe&cu@cds纳米酶的催化活性米氏常数(km) = 0.05mm。
16.(2)本发明采取的检测方法没有外加h2o2,有效地避免了直接添加不稳定的h2o2操作引起的假阳性输出。
17.(3)本发明较其他的检测方法反应时间快,检测时间短,仅需18-22min即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检测试剂颜色的变化。
18.(4)本发明可以在两种模式检测甲硫醇,可以避免单一模式下检测结果的误差。
附图说明
19.图1为fe&cu@cds纳米酶tem图。
20.图2为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的(1)cu@cds+tmb,(2)fe&cu@cds+tmb,(3)cu@cds+tmb+h2o2,(4)fe&cu@cds+tmb+h2o2组合的紫外光谱图,验证了fe&cu@cds+tmb+h2o2才具有最好的催化效率。
21.图3为fe&cu@cds、乙醇氧化酶、tmb在有无甲硫醇反应体系随着时间的变化652nm处吸光度的变化曲线。
22.图4为fe&cu@cds、乙醇氧化酶、tmb、甲硫醇反应体系中ph和乙醇氧化酶用量优化,(a)fe&cu@cds、乙醇氧化酶、tmb、甲硫醇反应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光谱图,(b)在不同ph条件下对应的652nm处吸光度曲线,(c)fe&cu@cds、tmb、甲硫醇与不同浓度的乙醇氧化酶的紫外光谱图,(d)在不同乙醇氧化酶条件下对应的652nm处吸光度曲线。
23.图5为甲硫醇在0.024-14.4 ppm浓度的比色和光热标准曲线。
24.图6为甲硫醇检测的选择性。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率、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率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提供以下实施例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所得。
实施例1: fe&cu@cds纳米酶的合成
26.通过一锅水热法合成cu@cds,(1)将0.1 g的壳聚糖溶解于10.0 ml的1%醋酸水溶液中搅拌30.0 min,壳聚糖充分溶解至透明状后继续加入0.05 g二水合氯化铜和0.05 g的谷氨酸,随后缓慢加入100.0 μl的乙二胺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后溶液为深蓝色;(2)将溶液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80.0 ℃的温度条件下反应6.0 h。反应结束后,冷却后的反应液为黑色,将反应液经过10000 rpm离心10.0 min除去沉淀物,收集的溶液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获得滤液;(3)将得到的滤液取10.0 ml加入用dmso溶解的0.02 g ml-1
二茂铁甲酸溶液中,并加入50.0 mg的edc和nhs充分搅拌24.0 h,再经过透析袋(mw = 500.0
ꢀ‑ꢀ
1000.0)透析24.0 h后得到fe&cu@cds溶液,将溶液在-80℃冰箱冷冻后再用冷冻干燥机除去溶剂得到fe&cu@cds粉末。
实施例2 fe&cu@cds纳米酶活性验证
27.取两个容器,分别移取cu@cds纳米酶和fe&cu@cds纳米酶溶液于容器中,然后在两个容器中加入h2o2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后移至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吸光度值,记为吸光度值a,比较不同纳米酶的催化能力,参见图2,不含有h2o2的情况下纳米酶无法催化反应,含有h2o2情况下,fe&cu@cds纳米酶催化反应产生的od值显著高于cu@cds纳米酶,显示了本发明制备的fe&cu@cds纳米酶的高活性。
28.上述验证步骤中cu@cds纳米酶和fe&cu@cds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50μg/ml;tmb溶液的浓度为1mmol/l;h2o2溶液浓度为200μm;所述缓冲液为ph 4.0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fe&cu@cds纳米酶溶液、h2o2、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10:10:170,cu@cds纳米酶溶液、h2o2、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10:10:170。混合均匀充分反应时间为8-12min。
实施例3 应用 fe&cu@cds纳米酶检测甲硫醇检测时间优化
29.甲硫醇是一种易挥发和氧化的有机化合物。所以每次使用时需要新鲜制备。在制备过程中,用0.1 m的naoh溶液溶解了已知数量的甲硫醇钠,以防止甲硫醇的挥发和氧化。同时,甲硫醇的浓度由反应来确定:h3c-s-+h

h3c-sh。一般情况下,在ph = 6.5时,甲硫醇的pka = 10.4,[ch3sh]/[ch3s-]的浓度比≈104。在这个浓度比下,可以忽略离子状态下的ch3s-的浓度,所以可以认为溶液中甲硫醇钠的浓度就是甲硫醇的浓度,以下描述的甲硫醇
溶液为甲硫醇钠溶液。
[0030]
取两个容器,分别移取fe&cu@cds纳米酶溶液于容器中,然后在两个容器中加入甲硫醇溶液、乙醇氧化酶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缓冲液,在0、1、3、5、7、10、15、20、25、30min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吸光度值,记为吸光度值a,在甲硫醇存在的条件下随着时间增加,吸光度值逐渐增加,相反的,在没有添加甲硫醇的条件下,吸光度值不变化,参见图3,在反应时间达到18-22min时,吸光度值达到平台。
[0031]
上述验证步骤添加甲硫醇的时间优化中fe&cu@cds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50μg/ml;tmb溶液的浓度为1mmol/l;乙醇氧化酶溶液浓度为4u/ml;甲硫醇溶液浓度为14.4ppm;所述缓冲液为ph 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fe&cu@cds纳米酶溶液、乙醇氧化酶溶液、甲硫醇溶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5:5:10:170。上述验证步骤不添加甲硫醇的时间优化中fe&cu@cds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50μg/ml;tmb溶液的浓度为1mmol/l;乙醇氧化酶溶液浓度为4u/ml;所述缓冲液为ph 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fe&cu@cds纳米酶溶液、乙醇氧化酶溶液、甲硫醇溶液、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5:0:10:175。
实施例4 应用 fe&cu@cds纳米酶检测甲硫醇检测ph和乙醇氧化酶浓度优化
[0032]
取2组容器,移取fe&cu@cds纳米酶溶液于各个容器中,然后在其中一组容器中加入不同浓度乙醇氧化酶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缓冲液,在另一组容器中加入乙醇氧化酶和tmb溶液和不同ph缓冲液,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后移至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吸光度值,记为吸光度值a,比较不同ph条件下和不同乙醇氧化酶浓度下反应溶液的最大吸光度值,参见图4,在ph为4.0时、乙醇氧化酶浓度为4u/ml时吸光度值最大,显示了本发明检测甲硫醇的最佳ph在4.0,最佳乙醇氧化酶浓度为4u/ml。
实施例5 应用 fe&cu@cds纳米酶检测甲硫醇标准品
[0033]
配制不同浓度的甲硫醇钠(包括0ppm、0.048ppm、0.24ppm、0.24ppm、0.72ppm、2.4ppm、4.8ppm、9.6ppm、14.4ppm、19.2ppm 、24ppm、48ppm)、20mm 3,3,5,5-四甲基联苯胺10μl、4u/ml的乙醇氧化酶5μl、以及50μg/ml的fe&cu@cds纳米酶10μl、ph为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充分反应18-22min。
[0034]
以实施例1中50μg/ml的fe&cu@cds纳米酶10μl、4u/ml的乙醇氧化酶5μl和ph为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75μl为空白对照,充分反应18-22min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不同浓度甲硫醇的吸收光谱,随着甲硫醇浓度的增加(如图5中a所示),其最大吸收波长在652nm左右吸光度值越大;其线性范围为:0.024-14.4μm,线性方程为:a = 0.1467 c
ch3sh + 0.1067,r2=0.9995,检测限为0.0078ppm;以实施例1中50μg/ml的fe&cu@cds纳米酶10μl、4u/ml的乙醇氧化酶5μl和ph为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75μl为空白对照,充分反应18-22min后,在660nm激光器下照射180s,功率为1.5w/cm2,随着甲硫醇浓度的增加(如图5中b所示),最高温度可以达到56.7℃,环境温度为19.8℃;其线性范围为:0.036-14.4μm,线性方程为:

t = 2.3004 c
ch3sh + 4.3072,r2=0.9952,检测限为0.0108ppm。
实施例6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0035]
为测试本发明检测方法的特异选择性,使用了(1)空白对照;(2)ca
2+
;(3)mg
2+
;(4)f-;(5)no2‑ (6)h2s;(7)gly;(8)arg;(9)cys;(10)gsh;(11)glu;(12)vc;(13)ch3sch3;(14)ch3ssch3;(15)nh2ch2ch2nh2;(16)(ch3)3n;(17)3-mpa;(18)bsa;(19)nh2(ch2)4nh2;(20)ch3sh,20种物质作为样品进行测试,参见图6,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针对ch3sh(甲硫醇)有特异性反应,其他物质并不会对本发明方法产生干扰。
实施例7 应用 fe&cu@cds纳米酶检测甲硫醇
[0036]
选择牛奶为真实待测样品。移取50μg/ml的fe&cu@cds纳米酶10μl、4u/ml的乙醇氧化酶5μl、10μl牛奶样品和ph为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65μl为空白对照,充分反应18-22min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不同浓度甲硫醇的吸收光谱,并在660nm激光器下照射180s,功率为1.5w/cm2。将实验结果带入实施例5中的a和

t回归方程中,两种检测模式下得出甲硫醇浓度分别为0.0145ppm,0.0176ppm。
[0037]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fe&cu@cds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0.1 g的壳聚糖溶解于10.0 ml的1%醋酸水溶液中搅拌30.0 min,壳聚糖充分溶解至透明状后继续加入0.05 g二水合氯化铜和0.05 g的谷氨酸,随后缓慢加入100.0 μl的乙二胺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后溶液为深蓝色;(2)将溶液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80.0 ℃的温度条件下反应6.0 h,反应结束后,冷却后的反应液为黑色,将反应液经过10000 rpm离心10.0 min除去沉淀物,收集的溶液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得到滤液;(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取10.0 ml加入用dmso溶解的0.02 g ml-1
二茂铁甲酸溶液中,并加入50.0 mg的edc和nhs充分搅拌24.0 h,再经过透析袋mw = 500.0-1000.0透析24.0 h后得到fe&cu@cds溶液,将溶液在-80℃冰箱冷冻后再用冷冻干燥机除去溶剂得到fe&cu@cds粉末。2.一种fe&cu@cds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酶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3.一种fe&cu@cds纳米酶在检测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化学品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或化学品可以通过乙醇氧化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检测;优选的,所述污染物或化学品为甲硫醇。4.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测定样品在652nm处吸光度值a:移取fe&cu@cds纳米酶溶液于一容器中,加入乙醇氧化酶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缓冲液,然后加入调节ph值至4的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后移至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吸光度值,记为吸光度值a;步骤s2:测定反应溶液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

t:将步骤s1中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溶液在近红外660nm激光器下照射,经过660nm激光照射后的溶液用热成像仪拍摄图片并记录反应溶液的温度t1,环境温度为t2,

t=t
1-t2;步骤s3:构建甲硫醇浓度与吸光度值a或温度差

t的线性方程 根据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测试获得吸光度值a,构建线性方程,a=xc
ch3sh+
y,其中c
ch3sh
为标准品浓度;根据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测试获得温度差

t,构建线性方程,

t=xc
ch3sh+
y,其中c
ch3sh
为标准品浓度;步骤s4:取待测样品,重复步骤s1和s2获得吸光度值an和温度差

tn,将an和

tn带入相应的线性方程,获得待测样品中的甲硫醇的浓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fe&cu@cds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50μg/ml;tmb溶液的浓度为1mmol/l;所述缓冲液为ph 4.0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fe&cu@cds纳米酶溶液、乙醇氧化酶、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5:10:17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混合均匀充分反应时间为18-22min。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照射时间为180s。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紫外分光光度计回归方程为a=0.1467cch3sh+0.1067,甲硫醇浓度检测范围为0.024-14.4ppm,相关系数为0.9995,检测限为0.0072ppm;光热温度回归方程为

t=2.3004cch3sh+4.3072,甲硫醇浓度检测范围为0.0036-14.4ppm,相关系数为0.9952,检测限为0.0108ppm。9.一种检测甲硫醇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中含有fe&cu@cds纳米酶。10.一种检测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化学品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含有fe&cu@cds纳米酶、乙醇氧化酶、显色剂、缓冲液;优选的,所述显色剂为tmb或opd、所述缓冲液为ph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所述污染物或化学品为甲硫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环境、食品中化学物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食品样品中的甲硫醇检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u@CDs纳米酶双模式检测甲硫醇的方法。采用一锅式水热合成了具有增强过氧化酶模拟活性的Fe&Cu@CDs。在此基础上,利用乙醇氧化酶(AOX)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组合,在不添加H2O2的情况下,建立了比色和光热双模式方法来检测甲硫醇,并消除了对天然酶和挥发性化学品H2O2的需求,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简便性。可视化的比色和光热双模式策略克服了任何单一模式的局限性,并显示了定量检测甲硫醇的巨大潜力。的巨大潜力。的巨大潜力。


技术研发人员:沈益忠 陈欢欢 高翔 聂鹏 叶应旺 郑志 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3/9/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