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3
阅读:4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逐步走向深水,浮式生产平台及系泊系统的应用已逐渐趋于成熟,浮式生产平台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具有显著优势,系泊系统是浮式生产平台的重要设施之一,其作用是将平台固定在海面,以保证平台生产及作业的安全性,系泊系统的海上安装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通常分阶段进行安装,在浮式生产平台抵达油气田现场前,先进行系泊系统锚腿的铺设并临时湿存在海床,待浮式生产平台抵达油气田后再回收后传递给平台进行回接,平台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时,系泊系统锚腿回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过弯、磨损的风险,以及拖拽造成的外皮损伤风险,同时,聚酯缆在水中重量轻,易受底流影响,打捞、传递及回接过程工况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可以安全高效的将系泊锚腿下放至海底湿存并可在后期快速的将锚腿打捞回水面。
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作业船进行系泊锚腿各组成构件的铺设,直至所述系泊锚腿末端的平台链到达作业船甲板尾部,用作业船鲨鱼钳将平台链锁紧;s2、作业船施工人员在拖带绞车工作链与平台链之间连接湿存索具;s3、作业船使用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平台链,按照设计路由将所述系泊锚腿下放至海床;s4、当所述系泊锚腿全部下放至海床后,rov在水下拆除拖带绞车工作链与所述湿存索具间的连接,至此完成整根系泊锚腿在海床的湿存;s5、当浮式生产平台抵达油气田现场,并具备系泊锚腿回接作业条件时,作业船再次返回所述系泊锚腿湿存的位置,准备进行所述系泊锚腿的打捞;s6、在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末端安装rov钩,拖带绞车下放工作链至距离海底约5m位置;s7、rov在水下完成挂钩,将所述湿存索具通过所述rov钩连接至拖带绞车工作链;s8、作业船沿着所述系泊锚腿湿存路由进行锚腿的打捞回收,直至完成所述系泊锚腿的打捞。
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作业船拖带绞车上安装一段小尺寸的工作链,工作链的长度略大于油气田的水深,工作链的尺寸小于所述系泊锚腿锚链的尺寸。
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湿存索具采用高模量聚乙烯限位绳,所述湿存索具一端连接在平台链末端链环上,所述湿存索具另一端与工作链连接,湿存索具在靠近
工作链侧安装有若干浮球。
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球在水下提供的静浮力大于所述湿存索具在水中的重量设置。
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6中,在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末端约6m位置的链环处安装吊机辅助提拉索具,下放作业船吊机,rov在水下将吊机连接至工作链上的所述辅助提拉索具,吊机带力并开启升沉补偿功能,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工作链上的所述rov钩至所述湿存索具上方。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8中,当所述系泊锚腿末端的平台链回收至作业船甲板时,用鲨鱼钳锁紧平台链,至此,完成系泊锚腿的打捞,可以进行后续系泊锚腿的传递与回接作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深水浮式平台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可以安全高效的将系泊锚腿下放至海底湿存并可在后期快速的将锚腿打捞回水面。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系泊锚腿在海床湿存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系泊锚腿湿存前在作业船甲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与系泊锚腿平台链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系泊锚腿湿存索具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打捞索具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作业船吊机连接工作链辅助提拉索具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作业船打捞回收系泊锚腿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系泊锚腿打捞至作业船并固定的示意图。
12.1为系泊锚腿、2为湿存索具、3为rov钩、4为辅助提拉索具、5为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作业船进行系泊锚腿1各组成构件的铺设,直至所述系泊锚腿1末端的平台链到达作业船甲板尾部,用作业船鲨鱼钳将平台链锁紧;s2、作业船施工人员在拖带绞车工作链与平台链之间连接湿存索具2;s3、作业船使用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平台链,按照设计路由将所述系泊锚腿1下放至海床;s4、当所述系泊锚腿1全部下放至海床后,rov在水下拆除拖带绞车工作链与所述
湿存索具2间的连接,至此完成整根系泊锚腿在海床的湿存;s5、当浮式生产平台抵达油气田现场,并具备系泊锚腿回接作业条件时,作业船再次返回所述系泊锚腿1湿存的位置,准备进行所述系泊锚腿1的打捞;s6、在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末端安装rov钩3,拖带绞车下放工作链至距离海底约5m位置;s7、rov在水下完成挂钩,将所述湿存索具2通过所述rov钩3连接至拖带绞车工作链;s8、作业船沿着所述系泊锚腿1湿存路由进行锚腿的打捞回收,直至完成所述系泊锚腿1的打捞。
1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作业船拖带绞车上安装一段小尺寸的工作链,工作链的长度略大于油气田的水深,工作链的尺寸小于所述系泊锚腿1锚链的尺寸。
1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存索具2采用高模量聚乙烯限位绳,所述湿存索具2一端连接在平台链末端链环上,所述湿存索具2另一端与工作链连接,湿存索具2在靠近工作链侧安装有若干浮球5。
1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球5在水下提供的静浮力大于所述湿存索具2在水中的重量设置。
1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6中,在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末端约6m位置的链环处安装吊机辅助提拉索具4,下放作业船吊机,rov在水下将吊机连接至工作链上的所述辅助提拉索具4,吊机带力并开启升沉补偿功能,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工作链上的所述rov钩3至所述湿存索具2上方。
1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8中,当所述系泊锚腿1末端的平台链回收至作业船甲板时,用鲨鱼钳锁紧平台链,至此,完成系泊锚腿的打捞,可以进行后续系泊锚腿的传递与回接作业。
20.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作业船进行系泊锚腿(1)各组成构件的铺设,直至所述系泊锚腿(1)末端的平台链到达作业船甲板尾部,用作业船鲨鱼钳将平台链锁紧;s2、作业船施工人员在拖带绞车工作链与平台链之间连接湿存索具(2);s3、作业船使用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平台链,按照设计路由将所述系泊锚腿(1)下放至海床;s4、当所述系泊锚腿(1)全部下放至海床后,rov在水下拆除拖带绞车工作链与所述湿存索具(2)间的连接,至此完成整根系泊锚腿在海床的湿存;s5、当浮式生产平台抵达油气田现场,并具备系泊锚腿回接作业条件时,作业船再次返回所述系泊锚腿(1)湿存的位置,准备进行所述系泊锚腿(1)的打捞;s6、在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末端安装rov钩(3),拖带绞车下放工作链至距离海底约5m位置;s7、rov在水下完成挂钩,将所述湿存索具(2)通过所述rov钩(3)连接至拖带绞车工作链;s8、作业船沿着所述系泊锚腿(1)湿存路由进行锚腿的打捞回收,直至完成所述系泊锚腿(1)的打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作业船拖带绞车上安装一段小尺寸的工作链,工作链的长度略大于油气田的水深,工作链的尺寸小于所述系泊锚腿(1)锚链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存索具(2)采用高模量聚乙烯限位绳,所述湿存索具(2)一端连接在平台链末端链环上,所述湿存索具(2)另一端与工作链连接,湿存索具(2)在靠近工作链侧安装有若干浮球(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5)在水下提供的静浮力大于所述湿存索具(2)在水中的重量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在作业船拖带绞车工作链末端约6m位置的链环处安装吊机辅助提拉索具(4),下放作业船吊机,rov在水下将吊机连接至工作链上的所述辅助提拉索具(4),吊机带力并开启升沉补偿功能,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工作链上的所述rov钩(3)至所述湿存索具(2)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中,当所述系泊锚腿(1)末端的平台链回收至作业船甲板时,用鲨鱼钳锁紧平台链,至此,完成系泊锚腿的打捞,可以进行后续系泊锚腿的传递与回接作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泊锚腿湿存与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作业船进行系泊锚腿各组成构件的铺设;作业船施工人员在拖带绞车工作链与平台链之间连接湿存索具;作业船使用拖带绞车缓慢下放平台链;当系泊锚腿全部下放至海床后,ROV在水下拆除拖带绞车工作链与湿存索具间的连接,完成整根系泊锚腿在海床的湿存;当浮式生产平台抵达油气田现场,准备进行系泊锚腿的打捞;拖带绞车下放工作链至距离海底;ROV在水下完成挂钩,将湿存索具连接至拖带绞车工作链;作业船沿着系泊锚腿湿存路由进行锚腿的打捞回收,直至完成系泊锚腿的打捞。本发明可以安全高效的将系泊锚腿下放至海底湿存并可在后期快速的将锚腿打捞回水面。在后期快速的将锚腿打捞回水面。在后期快速的将锚腿打捞回水面。
技术研发人员:林守强 汪智峰 叶永彪 刘作榆 杨盛 孙锟 高超 林建宇 张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3/9/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