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3 阅读:12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天线设计领域,尤其一种全频天线。


背景技术:

2.目前5g lte天线带宽因lte带宽宽,低频需求(617~960mhz),中频(1710~2700mhz),高频(3300~6000mhz)带宽要求大,在空间有限环境下,天线因物理特性共振频率越低频频宽越窄,带宽不佳,造成低频(617~960mhz)与高频(3300~6000mhz)带宽不足,天线辐射效能差,导致传输效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频天线,可滿足lte全频(617~960mhz&1710~2700mhz&3300~6000mhz)的需求。
4.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全频天线,设置于基板上,包括:
5.单极天线,包括呈倒“z”型的第一辐射部,呈倒“z”型的第二辐射部,第三辐射部及第四辐射部,所述第二辐射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所述第三辐射部设有馈入点,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位于第二辐射部的下方,所述第四辐射部位于第二辐射部的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设置有复数个射频端;
6.耦合部,通过馈地点接地;
7.调谐开关,包括公共端及复数个切换端,所述公共端通过第一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单极天线的馈入点,所述复数个切换端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线一一电连接于所述复数个射频端,用于连接不同的射频端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
8.优选地,所述耦合部,位于所述单极天线的一侧,包括:
9.第一微带线,呈长方形,通过所述馈地点接地;
10.第二微带线,呈长方形,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一微带线,另一端往所述单极天线延伸。
11.优选地,所述单极天线包括:
12.第一辐射部,呈倒“z”型,包括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及第五微带线,所述第三微带线位于所述第二微带线的下方并平行于所述第三微带线;
13.第二辐射部,呈倒“z”型,包括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及第八微带线,所述第六微带线位于所述第五微带线的下方并平行于所述第五微带线,所述第八微带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五微带线;
14.第三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下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微带线;
15.第四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一侧,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第七微带线,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复数个射频端。
16.优选地,所述第三辐射部包括:
17.第一部,包括第九微带线及第十微带线,所述第九微带线设有所述馈入点,一端电
连接于所述第三微带线,所述第十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九微带线的另一端;
18.第二部,包括第十一微带线、第十二微带线及第十三微带线,所述第十一微带线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十微带线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十一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十三微带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十二微带线的另一端,另一端悬空。
19.优选地,所述第四辐射部包括:
20.第十四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七微带线;
21.第三部,一侧电连接于所述第十四微带线的另一端,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复数个射频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十一微带线的另一端。
22.优选地,所述调谐开关为单刀四掷开关,包括:
23.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部的第九微带线的馈入点;
24.第一切换端,通过第二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一射频端;
25.第二切换端,通过第三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二射频端;
26.第三切换端,通过第四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三射频端;
27.第四切换端,通过第五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四射频端。
28.优选地,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一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617~807mhz。
29.优选地,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二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725~842mhz。
30.优选地,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三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836~985mhz。
31.优选地,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四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780~903mhz。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全频天线,通过在单极天线上设置复数个射频端,进而通过谐开关的所述复数个切换端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线一一电连接于复数个射频端,通过连接不同的射频端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可滿足lte全频(617~960mhz&1710~2700mhz&3300~6000mhz)的需求。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全频天线一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全频天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第一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第二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第三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第四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
3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40.全频天线1
41.单极天线10
42.耦合部20
43.馈入点101
44.射频端p、p1-p4
45.馈地点201
46.调谐开关30
47.公共端g
48.切换端s
49.第一切换端-第四切换端s1-s4
50.第一辐射部-第四辐射部102-105
51.第一微带线-第十四微带线m1-m14
52.第一部-第二部1041-1042
53.第三部1051
54.第一传输线-第三传输线l1-l3
55.第一长方形区域-第三长方形区域a1-a3
5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57.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全频天线1一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频天线1设置于基板上,即将全频天线1印刷内建于基板上。全频天线1主要由单极天线10和耦合部20及调谐开关30三部分组成。
58.在本实施方式中,单极天线10,包括馈入点101及复数个射频端。耦合部20,通过馈地点201接地。调谐开关30包括公共端g及复数个切换端,公共端g通过第一传输线l1电连接于单极天线10的馈入点101,复数个切换端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线一一电连接于复数个射频端,用于连接不同的射频端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复数个射频端以4个为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调谐开关30选用单刀四掷开关,4个切换端s1-s4分别与4个射频端p1-p2对应连接,以形成4个共振路径,从而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
59.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全频天线1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耦合部20,位于单极天线10的一侧,由第一微带线m1及第二微带线m2组成。其中,第一微带线m1,呈长方形,通过馈地点201接地。第二微带线m2,呈长方形,一端垂直于第一微带线m1,另一端往单极天线10延伸。
60.在本实施方式中,单极天线10由第一辐射部102、第二辐射部103、第三辐射部104及第四辐射部105组成。其中,第一辐射部102,呈倒“z”型,包括第三微带线m3、第四微带线m4及第五微带线m5,第三微带线m3位于第二微带线m2的下方并平行于第三微带线m3。第二辐射部103,呈倒“z”型,包括第六微带线m6、第七微带线m7及第八微带线m8。第六微带线m6位于第五微带线m5的下方并平行于第五微带线m5,第八微带线m8电连接于第五微带线m5。第三辐射部104,位于第二辐射部103的下方,一端电连接于第三微带线m3。第四辐射部105,位于第二辐射部103的一侧,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辐射部103的第七微带线m7,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复数个射频端。具体地,第三辐射部104包括第一部1041及第二部1042。第一部1041,包括第九微带线m9及第十微带线m10。第九微带线m9设有馈入点101,一端电连接于第三微带线m3,第十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九微带线m9的另一端。第二部1042,包括第十一微带线
m11、第十二微带线m12及第十三微带线m13。第十一微带线m11一端电连接于第十微带线m10的另一端,第十二微带线m12一端垂直连接于第十一微带线m10的一端,第十三微带线m13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第十二微带线m12的另一端,另一端悬空。
6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辐射部105包括第十四微带线m14及第三部1051。第十四微带线m14,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七微带线m7。第三部1051,一侧电连接于第十四微带线m14的另一端,另一侧设置有4个射频端p1-p4,电连接于第十一微带线m11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射频端p1-p4设置在第三部1051的右侧,其中,射频端p1的左侧为一在第三部掏空形成的长方形区域a1,射频端p2的左侧为一在第三部掏空形成的长方形区域a2,射频端p3的左侧为一在第三部掏空形成的长方形区域a3,射频端p4的左侧为一在第三部掏空形成的长方形区域a4。长方形区域a1-a4的面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62.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谐开关30为单刀四掷开关,其包括:公共端g,电连接于第一部1041的第九微带线m9的馈入点101;第一切换端s1,通过第二传输线l2电连接于第三部1051的射频端p1;第二切换端s2,通过第三传输线l3电连接于第三部1051的射频端p2;第三切换端s3,通过第四传输线l4电连接于第三部1051的第三射频端p3;第四切换端s3,通过第五传输线l5电连接于第三部1051的第四射频端p4,从而通过公共端301接通不同的切换端,实现不同路径与单极天线10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
63.图3为调谐开关30的公共端接通第一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一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617~807mhz,中频共振频率为1710~2700mhz,高频共振频率为3300~6000mhz。
64.图4为调谐开关30的公共端接通第二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二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725~842mhz,中频共振频率为1710~2700mhz,高频共振频率为3300~6000mhz。
65.图5为调谐开关30的公共端接通第三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三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836~985mhz,中频共振频率为1710~2700mhz,高频共振频率为3300~6000mhz。
66.图6为调谐开关30的公共端接通第三切换端时的带宽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三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780~903mhz,中频共振频率为1710~2700mhz,高频共振频率为3300~6000mhz。
6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全频天线,通过在单极天线上设置复数个射频端,进而通过谐开关的所述复数个切换端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线一一电连接于复数个射频端,通过连接不同的射频端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可滿足lte全频(617~960mhz&1710~2700mhz&3300~6000mhz)的需求。
68.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频天线,设置于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极天线,包括呈倒“z”型的第一辐射部,呈倒“z”型的第二辐射部,第三辐射部及第四辐射部,所述第二辐射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所述第三辐射部设有馈入点,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位于第二辐射部的下方,所述第四辐射部位于第二辐射部的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设置有复数个射频端;耦合部,通过馈地点接地;调谐开关,包括公共端及复数个切换端,所述公共端通过第一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单极天线的馈入点,所述复数个切换端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线一一电连接于所述复数个射频端,用于连接不同的射频端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位于所述单极天线的一侧,包括:第一微带线,呈长方形,通过所述馈地点接地;第二微带线,呈长方形,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一微带线,另一端往所述单极天线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包括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及第五微带线,所述第三微带线位于所述第二微带线的下方并平行于所述第三微带线;所述第二辐射部包括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及第八微带线,所述第六微带线位于所述第五微带线的下方并平行于所述第五微带线,所述第八微带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五微带线;所述第三辐射部,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微带线;所述第四辐射部,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第七微带线,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复数个射频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部包括:第一部,包括第九微带线及第十微带线,所述第九微带线设有所述馈入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微带线,所述第十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九微带线的另一端;第二部,包括第十一微带线、第十二微带线及第十三微带线,所述第十一微带线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十微带线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十一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十三微带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十二微带线的另一端,另一端悬空。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辐射部包括:第十四微带线,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七微带线;第三部,一侧电连接于所述第十四微带线的另一端,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复数个射频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十一微带线的另一端。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开关为单刀四掷开关,包括: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部的第九微带线的馈入点;第一切换端,通过第二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一射频端;第二切换端,通过第三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二射频端;第三切换端,通过第四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三射频端;第四切换端,通过第五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部的第四射频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一
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617~807mhz。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二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725~842mhz。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三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836~985mhz。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谐开关的公共端接通所述第四切换端时,所述单极天线共振的低频频段为780~903mhz。

技术总结
一种全频天线,设置于基板上,包括单极天线,包括馈入点及复数个射频端;耦合部,通过馈地点接地;调谐开关,包括公共端及复数个切换端,所述公共端通过第一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单极天线的馈入点,所述复数个切换端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线一一电连接于所述复数个射频端,用于连接不同的射频端共振出不同的低频共振频段,满足LTE全频的需求。满足LTE全频的需求。满足LTE全频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玮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富联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1
技术公布日:2023/9/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