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4
阅读:9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检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2.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早期发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使诊断的正确率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肿瘤不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困难,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途径;
3.为了便于进行穿刺取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穿刺的活检装置,专利号为:202020114723.5,并具体公开了包括:针芯、针管、手柄、针管座、击发开关和保险装置;保险装置包括一保险部件以及设置在击发柱或者击发开关上的至少两个锁止档位,保险部件活动设置在手柄上并具有至少两个停留位置,保险部件处于一个停留位置时,该保险部件与一个锁止档位配合后限制击发开关向前和向后移动,保险部件处于另一个停留位置时,该保险部件与锁止档位解除限位配合,击发开关能够向前移动。本方案在产品上弦后就能锁定针芯和针管的相对位置,针芯和针管在锁定后就不会相对运动,针芯不会被误推,也不会出现误击发情况,使得穿刺更安全和精准;
4.传统的活检穿刺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有效的进行活检穿刺取样,但是,由于穿刺针为一次性使用物品,而传统的活检穿刺装置的穿刺针和击发枪为一体式结构,进而在一次活检穿刺取样结束后,击发枪需要和穿刺针一并进行统一回收处理,进而极大的增加了活检穿刺取样的成本,造成经济损失,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检穿刺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穿刺取样成本较高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底部开设有定位腔,所述底壳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腔内腔相连通的卡槽,所述底壳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壳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导杆,所述导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滑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于底壳的内腔底端前侧;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定位腔的内腔;击发机构,所述击发机构设置于底壳的内腔;套筒,所述套筒的后端内嵌于底壳的内腔,所述套筒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定位板的内腔,所述套筒的前端延伸出底壳的内腔;取样针,所述取样针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套筒的内腔,所述取样针的前后两端均延伸出套筒的内腔,所述取样针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击发机构的内腔,所述取样针的外壁前侧开设有取样槽;顶盖,所述顶盖放置于底壳的顶端,所述顶盖和底壳相匹配;螺栓,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螺栓分别相适配可转动的插接于顶盖的顶端四角,所述螺栓的底端螺接于螺栓孔的
内腔。
7.优选的,为了解除对连接块的定位,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定位腔的内腔,所述按压板的底端延伸出底壳的底端;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定位腔的内腔上下两侧左右两端,所述限位杆可滑动的插接于按压板的顶端;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限位杆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卡接于定位腔的内腔顶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卡接于按压板的顶端;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挤压杆分别设置于按压板的顶端左右两侧,所述挤压杆的顶端相适配可滑动的插接于卡槽的内腔底端。
8.优选的,为了保证取样针可以快速的向后移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底壳的内腔后侧中部,所述推杆的后端延伸出底壳的后侧;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推杆的外壁,所述第二弹簧的后端卡接于推杆的后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卡接于底壳的后侧;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推杆的前端,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的位置和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滑槽的内腔后侧,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套接于导杆的外壁。
9.优选的,为了对连接块进行固定,所述击发机构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内嵌于挤压槽的内腔,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卡接于挤压槽的内腔顶端;卡柱,所述卡柱的可滑动的内嵌于挤压槽的内腔,所述卡柱的顶端卡接于第三弹簧的底端,所述卡柱的底端延伸出挤压槽的内腔,所述卡柱和卡槽相匹配。
10.优选的,所述挤压杆顶端到底壳内腔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板顶端到定位腔内腔顶端之间的距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活检穿刺装置,推动推杆可以带动取样针移动出套筒的内腔,并挤压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直至卡柱动至卡槽位置,利用第三弹簧推动卡柱向下移动,促使卡柱移动进卡槽的内腔,进而可以对连接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利用按压板推动挤压杆向上移动可以将卡柱挤压出卡槽的内腔,从而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即可拉动取样针快速向后移动,从而可以将需要活检的组织切割在取样槽的内腔中,本装置在进行活检取样后,可以更换取样针,进而可以降低活检穿刺取样的成本,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按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5.图4为击发机构的爆炸图;
16.图5为挤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底壳的主视剖面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放大图;
2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d处放大图。
22.图中:1、底壳,2、定位腔,3、卡槽,4、滑槽,5、导杆,6、螺栓孔,7、定位板,8、固定机构,81、按压板,82、限位杆,83、第一弹簧,84、挤压杆,9、击发机构,91、推杆,92、第二弹簧,93、连接块,94、挤压槽,95、第三弹簧,96、卡柱,97、滑块,10、套筒,11、取样针,12、取样槽,13、顶盖,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包括:底壳1、定位腔2、卡槽3、滑槽4、导杆5、螺栓孔6、定位板7、固定机构8、击发机构9、套筒10、取样针11、取样槽12、顶盖13和螺栓14,底壳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腔2,底壳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腔2内腔相连通的卡槽3,底壳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4,底壳1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6,导杆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滑槽4的内腔前后两侧,利用导杆5可以促使连接块93带动取样针11沿直线移动,定位板7设置于底壳1的内腔底端前侧,定位板7用于对套筒10进行定位,固定机构8设置于定位腔2的内腔,固定机构8用于对连接块93进行固定,击发机构9设置于底壳1的内腔,击发机构9用于带动取样针11移动,套筒10的后端内嵌于底壳1的内腔,套筒10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定位板7的内腔,套筒10的前端延伸出底壳1的内腔,套筒10为现有技术,用于收纳取样针11,取样针1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套筒10的内腔,取样针11的前后两端均延伸出套筒10的内腔,取样针11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击发机构9的内腔,取样针11的外壁前侧开设有取样槽12,取样针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取样针11在此用于收集需要进行活检的组织,顶盖13放置于底壳1的顶端,顶盖13和底壳1相匹配,螺栓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栓14分别相适配可转动的插接于顶盖13的顶端四角,螺栓14的底端螺接于螺栓孔6的内腔,利用螺栓14可以将底壳1和顶盖13固定在一起。
2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机构8包括:按压板81、限位杆82、第一弹簧83和挤压杆84,按压板8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定位腔2的内腔,按压板81的底端延伸出底壳1的底端,推动挤压板81可以带动挤压杆84进行移动,限位杆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8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定位腔2的内腔上下两侧左右两端,限位杆82可滑动的插接于按压板81的顶端,第一弹簧83套接于限位杆82的外壁,第一弹簧83的顶端卡接于定位腔2的内腔顶端,第一弹簧83的底端卡接于按压板81的顶端,第一弹簧83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一弹簧83在此用于推动按压板81恢复至初始位置,挤压杆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挤压杆84分别设置于按压板81的顶端左右两侧,挤压杆84的顶端相适配可滑动的插接于卡槽3的内腔底端,利用挤压杆84可以将卡柱96挤压出卡槽3的内腔,挤压杆84顶端到底壳1内腔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板81顶端到定位腔2内腔顶端之间的距离,保证挤压杆84可以将卡柱96完全挤压出卡槽3的内腔。
2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击发机构9包括:推杆91、第二弹簧92、连接块93、挤压
槽94、第三弹簧95、卡柱96和滑块97,推杆9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底壳1的内腔后侧中部,推杆91的后端延伸出底壳1的后侧,推杆91用于推动取样针11进行移动,第二弹簧92套接于推杆91的外壁,第二弹簧92的后端卡接于推杆91的后端,第二弹簧92的前端卡接于底壳1的后侧,第二弹簧92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二弹簧92在此用于推动推杆91向后移动,连接块93设置于推杆91的前端,连接块93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挤压槽94,挤压槽94的位置和卡槽3的位置相对应,连接块93用于安装取样针11,第三弹簧95内嵌于挤压槽94的内腔,第三弹簧95的顶端卡接于挤压槽94的内腔顶端,第三弹簧95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三弹簧95在此用于推动卡柱96移动进卡槽3的内腔,卡柱96的可滑动的内嵌于挤压槽94的内腔,卡柱96的顶端卡接于第三弹簧95的底端,卡柱96的底端延伸出挤压槽94的内腔,卡柱96和卡槽3相匹配,利用卡柱96和卡槽3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连接块93的位置进行固定,滑块9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97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滑槽4的内腔后侧,滑块97可滑动的套接于导杆5的外壁。
27.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28.使用时,拿取底壳1和顶盖13,将套筒10连带取样针11插入至需要取样的组织中,待插入至适宜位置,推动推杆91向前移动,进而利用推杆91可以推动连接块93带动取样针11向前移动,并挤压第二弹簧92发生弹性形变,直至卡柱96的位置和卡槽3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三弹簧95的弹力租用下即可推动卡柱96移动至卡槽3的内腔中,用于对连接块93进行固定,从而对取样针11进行固定,此时,取样槽12移动出套筒10的内腔,推动按压板81,利用按压板81推动挤压杆84向上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83发生弹性形变,利用挤压杆84推动卡柱96向上移动,直至卡柱96移动出卡槽3的内腔,在第二弹簧92的弹力作用下拉动推杆91带动连接块93和取样针11快速向后移动,进而利用取样针11前端的倒钩和套筒10的前端之间的配合可以将需要取样活检的组织切割在取样槽12的内腔,之后将套筒10和取样针11从组织中拔出即可,将需要取样活检的组织从取样槽12的内腔中取出即可,之后旋转螺栓14,直至螺栓14和螺栓孔6分离,即可将顶盖13和底壳1分离,向上拿取套筒10,即可将套筒10和取样针11从定位板7和连接块93的内腔中取出,拿取需要更换的取样针11和套筒10做于上述相反方向运动即可将取样针11和套筒10安装在底壳1的内腔中,做于上述相反方向运动即可将底壳1和顶盖13在此固定在一起,本装置在进行活检取样后,可以更换取样针11,进而可以降低活检穿刺取样的成本,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便于使用。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轴接”、“插接”、“焊接”、“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所述底壳(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腔(2),所述底壳(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腔(2)内腔相连通的卡槽(3),所述底壳(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4),所述底壳(1)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6);导杆(5),所述导杆(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滑槽(4)的内腔前后两侧;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设置于底壳(1)的内腔底端前侧;固定机构(8),所述固定机构(8)设置于定位腔(2)的内腔;击发机构(9),所述击发机构(9)设置于底壳(1)的内腔;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后端内嵌于底壳(1)的内腔,所述套筒(10)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定位板(7)的内腔,所述套筒(10)的前端延伸出底壳(1)的内腔;取样针(11),所述取样针(1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套筒(10)的内腔,所述取样针(11)的前后两端均延伸出套筒(10)的内腔,所述取样针(11)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击发机构(9)的内腔,所述取样针(11)的外壁前侧开设有取样槽(12);顶盖(13),所述顶盖(13)放置于底壳(1)的顶端,所述顶盖(13)和底壳(1)相匹配;螺栓(14),所述螺栓(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螺栓(14)分别相适配可转动的插接于顶盖(13)的顶端四角,所述螺栓(14)的底端螺接于螺栓孔(6)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按压板(81),所述按压板(8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定位腔(2)的内腔,所述按压板(81)的底端延伸出底壳(1)的底端;限位杆(82),所述限位杆(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杆(8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定位腔(2)的内腔上下两侧左右两端,所述限位杆(82)可滑动的插接于按压板(81)的顶端;第一弹簧(83),所述第一弹簧(83)套接于限位杆(82)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83)的顶端卡接于定位腔(2)的内腔顶端,所述第一弹簧(83)的底端卡接于按压板(81)的顶端;挤压杆(84),所述挤压杆(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挤压杆(84)分别设置于按压板(81)的顶端左右两侧,所述挤压杆(84)的顶端相适配可滑动的插接于卡槽(3)的内腔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机构(9)包括:推杆(91),所述推杆(9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底壳(1)的内腔后侧中部,所述推杆(91)的后端延伸出底壳(1)的后侧;第二弹簧(92),所述第二弹簧(92)套接于推杆(91)的外壁,所述第二弹簧(92)的后端卡接于推杆(91)的后端,所述第二弹簧(92)的前端卡接于底壳(1)的后侧;连接块(93),所述连接块(93)设置于推杆(91)的前端,所述连接块(93)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挤压槽(94),所述挤压槽(94)的位置和卡槽(3)的位置相对应;滑块(97),所述滑块(9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97)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滑槽(4)的内腔后侧,所述滑块(97)可滑动的套接于导杆(5)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机构(9)还包括:第三弹簧(95),所述第三弹簧(95)内嵌于挤压槽(94)的内腔,所述第三弹簧(95)的顶端卡接于挤压槽(94)的内腔顶端;卡柱(96),所述卡柱(96)的可滑动的内嵌于挤压槽(94)的内腔,所述卡柱(96)的顶端
卡接于第三弹簧(95)的底端,所述卡柱(96)的底端延伸出挤压槽(94)的内腔,所述卡柱(96)和卡槽(3)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84)顶端到底壳(1)内腔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板(81)顶端到定位腔(2)内腔顶端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检穿刺装置,包括:底壳,底壳的底部开设有定位腔,底壳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腔内腔相连通的卡槽,底壳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底壳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导杆,导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滑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定位板,定位板设置于底壳的内腔底端前侧;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于定位腔的内腔;击发机构,击发机构设置于底壳的内腔;套筒,套筒的后端内嵌于底壳的内腔,套筒的后端相适配插接于定位板的内腔,套筒的前端延伸出底壳的内腔。本装置在进行活检取样后,可以更换取样针,进而可以降低活检穿刺取样的成本,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萌 金春霞 温娜 孟晓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