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5 阅读:8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气床垫,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大部分床垫都是自然透气,即依赖床垫本身材料的透气性能实现透气。这种无动力驱动的床垫,其透气的效果不佳,尤其床垫的面垫层贴合躺卧者身体部分散热难度大,导致热量集聚而增加闷热感,原因是床垫的本身不会产生主动的气流进行散热。对此,目前有出现气泵式循环注入空气的床垫,增加床垫内部气流的循环对流速度从而降低热量积聚进而增加舒适度。而这种气泵通常是电驱动的,存在漏电风险,最重要的是每次都要打开气泵电源,才可以实现气流驱动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产生循环单向气流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包括面垫层、底垫层、位于面垫层与底垫层之间安装弹簧的内腔、位于所述内腔两侧的至少两个可限制气流单向流动的横窗,至少两个横窗的气流进出方向相反且彼此间歇通过气流。
5.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横窗包括绷紧的阻气布窗体、分布设置于所述阻气布窗体的多个窗口、悬挂并遮挡于窗口单侧的可摆动的阻气垂帘,位于床垫左右两侧气流方向相反的横窗的阻气垂帘设于窗体的同一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阻气布窗体倾斜设置,位于床垫左右两侧气流方向相反的横窗的阻气布窗体倾斜方向相同。
7.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阻气垂帘的上边缘缝接于阻气布窗体,所述阻气垂帘的下边缘设有张开两端的弹弓。
8.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阻气垂帘的上边缘缝接于阻气布窗体,所述阻气垂帘的下边缘为弧形且其两端挂接有垂珠。
9.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内腔设置阻气隔布将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阻气隔布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所述弹簧,所述阻气隔布错落分布设置有竖向张开的开口,开口的上沿延伸形成可盖住所述开口的帽舌状的飘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飘沿的前边缘设有弹弓使其维持向前伸出的状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内腔沿床垫长度设置多个分区,分区之间设置有绷紧的阻气布进行分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床垫两侧设有可遮盖所述阻气布窗体的闭气膜布,所述闭气膜布通过拉链与床垫接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循环对流透气床垫通过在床垫左右两侧设置横窗,横窗之间间歇开合通过气流。其中有横窗可以进气,另有横窗可以排气,实现横窗之间气流进出方向相反,并且进气时排气的横窗关闭而排气时进气的横窗关闭。躺卧者翻身或者有其他动作时,床垫受压变形而使内腔变形,内腔容积大小发生变化,在容积增减的过程中完成进气和排气的过程,从而可自动产生单向循环气流。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正向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另一实施例的正向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所示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阻气隔布附有开口和飘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阻气隔布附有开口和飘沿的局部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包括面垫层11、底垫层13、位于面垫层11与底垫层13之间安装弹簧16的内腔12、位于内腔12两侧的至少两个可限制气流单向流动的横窗15,至少两个横窗15的气流进出方向相反且彼此间歇通过气流。横窗15外侧设置透气纱网58,可以透气并过滤灰尘。循环对流透气床垫通过在床垫左右两侧设置横窗15,横窗之间间歇开合通过气流。其中有横窗15可以进气,另有横窗15可以排气,实现横窗之间气流进出方向相反,并且进气时排气的横窗关闭而排气时进气的横窗关闭。躺卧者翻身或者有其他动作时,床垫受压变形而使内腔变形,内腔容积大小发生变化,在容积增减的过程中完成进气和排气的过程,从而可自动产生单向循环气流,增加床垫内部的换热效果使其更凉爽舒适,形成了会在受压和释压之间自动进行呼吸的床垫,呼与吸通道不同。
22.其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横窗15包括绷紧的阻气布窗体51、分布设置于所述阻气布窗体的多个窗口52、悬挂并遮挡于窗口单侧的可摆动的阻气垂帘53,位于床垫左右两侧气流方向相反的横窗15的阻气垂帘设于窗体的同一侧。阻气布窗体51阻挡气体流动,使气流往可打开的窗口52流过,用作排气的窗口52在排气期间其阻气垂帘53打开,进气期间遮挡住窗口;用作进气的窗口在进气期间其阻气垂帘53打开,排气期间遮挡住窗口,实现单向气流循环功能。所述阻气布窗体51可以竖直设置,在没有气流驱动的情况下阻气垂帘通常遮挡住窗口,降低气流流动和热交换的效率。
23.进一步地,所述阻气布窗体51倾斜设置,位于床垫左右两侧气流方向相反的横窗15的阻气布窗体51倾斜方向相同。阻气布窗体51都是上边向左倾斜的情况下,内腔受压缩容积变小而排气时,右侧的横窗15的阻气垂帘53受气压作用而压向阻气布窗体51遮挡窗口52实现单侧关闭,此时右侧为进气侧;左侧的横窗15的阻气垂帘53受气压作用而压向离开阻气布窗体51的方向摆动使窗口52打开实现单侧打开,此时左侧为排气侧。反之,内腔12受压减少的情况下容积发生扩张,内部负压吸气使右侧的阻气垂帘53偏离窗口52而使窗口打
开,实现进气侧吸气;左侧排气侧受内部负压作用而其阻气垂帘53靠近窗口关闭对应窗口52,阻隔气流作用。其中阻隔气流不一定是完全阻隔,可以是存在微量气流,左右两侧的气流差存在即可实现床垫的自动呼吸。倾斜设置的阻气布窗体51配合垂坠的阻气垂帘53使窗口52不受外驱力时处于半打开状态,可以正常进行空气对流。
24.进一步地,所述阻气垂帘53的上边缘缝接于阻气布窗体51,所述阻气垂帘53的下边缘设有张开两端的弹弓55。弹弓55使阻气垂帘53的下边缘始终保持横向绷紧从而使阻气垂帘53保持片状的扇叶状态,保持足够遮挡窗口的宽度;弹弓55的配重使其具有一定的垂坠力,从而使阻气垂帘53保持纵向绷紧,保持足够遮挡窗口的高度。
25.类似地,所述阻气垂帘53的上边缘缝接于阻气布窗体51,所述阻气垂帘53的下边缘为弧形且其两端挂接有垂珠56。垂珠56的配重使其具有一定的垂坠力,从而使阻气垂帘53保持纵向和横向绷紧,保持足够遮挡窗口52的高度和宽度的跨度范围。
26.其中,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内腔12设置阻气隔布23将内腔分为上腔21和下腔22,所述阻气隔布23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弹簧16,阻气隔布23错落分布设置有竖向张开的开口31,开口31的上沿延伸形成可盖住所述开口的帽舌状的飘沿32。躺卧者翻身或产生其他动作时,床垫受压或释压变形,内腔中的弹簧16发生形变,从而引起阻气隔布23更大幅度更持久的振动,使得阻气隔布23下移时下腔的空气可以通过开口31进入上腔21,反之阻气隔布23上移时飘沿32将开口31关闭,上腔21的空气受挤压将从侧面的横窗15排出。内腔12的上腔21只与排气的横窗连通,下腔22只与进气的横窗连通,从而实现由下至上的气流方式。弹簧16的往复振动往往经过多个衰减周期才能停止,在这些振动的过程带动阻气隔布23持续进行上下往复移动,达到风箱抽拉的效果,使床垫内的气流量增大,增加床垫内对流效果。
27.进一步地,所述开口31的下沿紧而上沿松,或者上沿紧而下沿松,使其维持可被气流冲开的状态。可以设置弹弓将开口撑开为蚌壳形。
28.进一步地,飘沿32的前边缘设有弹弓33使其维持向前伸出的状态,方便能够在合起时总能覆盖住所述开口31,确保引导气流的单向流动。
29.其中,所述内腔12沿床垫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分区,分区之间设置有绷紧的阻气布进行分隔。分区后,单独一个区隔区间在强烈受压变形所产生的空间变化比例会有所提升。比如臀部坐上去时,中部区间受压变形严重,产生较大的排气效应。又比如肩臂下压时,靠床头的位置床垫受压严重,此部位对应区间受压变形严重,产生较大气流,从而使局部区间内部气流量增大,提升热交换效率。
30.其中,所述床垫两侧设有可遮盖所述横窗15的闭气膜布59,所述闭气膜布59通过拉链与床垫接合。在冬季需要保暖的时候,通过闭气膜布59的遮盖可以阻止床垫内空气与外界之间的流动,减少热交换,提供床垫的保暖效果。
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垫层、底垫层、位于面垫层与底垫层之间安装弹簧的内腔、位于所述内腔两侧的至少两个可限制气流单向流动的横窗,至少两个横窗的气流进出方向相反且彼此间歇通过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窗包括绷紧的阻气布窗体、分布设置于所述阻气布窗体的多个窗口、悬挂并遮挡于窗口单侧的可摆动的阻气垂帘,位于床垫左右两侧气流方向相反的横窗的阻气垂帘设于窗体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布窗体倾斜设置,位于床垫左右两侧气流方向相反的横窗的阻气布窗体倾斜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垂帘的上边缘缝接于阻气布窗体,所述阻气垂帘的下边缘设有张开两端的弹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垂帘的上边缘缝接于阻气布窗体,所述阻气垂帘的下边缘为弧形且其两端挂接有垂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设置阻气隔布将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阻气隔布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所述弹簧,所述阻气隔布错落分布设置有竖向张开的开口,开口的上沿延伸形成可盖住所述开口的帽舌状的飘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飘沿的前边缘设有弹弓使其维持向前伸出的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沿床垫长度设置多个分区,分区之间设置有绷紧的阻气布进行分隔。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两侧设有可遮盖所述阻气布窗体的闭气膜布,所述闭气膜布通过拉链与床垫接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对流透气床垫,其包括面垫层、底垫层、位于面垫层与底垫层之间安装弹簧的内腔、位于所述内腔两侧的至少两个可限制气流单向流动的横窗,至少两个横窗的气流进出方向相反且彼此间歇通过气流。床垫左右两侧设置横窗,横窗之间间歇开合通过气流。躺卧者翻身或者有其他动作时,床垫受压变形而使内腔变形,内腔容积大小发生变化,在容积增减的过程中完成进气和排气的过程,从而可自动产生单向循环气流。产生单向循环气流。产生单向循环气流。


技术研发人员:庞继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元享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