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议桌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5
阅读:16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桌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会议桌。
背景技术:
2.会议桌,是常见的现代办公用品;结合目前的智能办公,常在会议桌上集成投影仪或电脑等硬件设施。企业在会议室进行工作会议时,经常会通过投影仪将会议内容投影在墙上,对工作进行讲解和规划,方便整体工作计划的展开和部署。
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532735a,公开了名为一种会议室用可收纳投影的办公会议桌,包括有第一连接框、第一滑套、滑动杆、第一固定板、投影仪等,第一连接框内右上部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右下部滑动式设有滑动杆,滑动杆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顶部设有投影仪。通过反向转动卡轮,使得绕线轮对拉绳进行收线,滑动杆带动投影仪向下运动,实现收纳投影仪的效果,节省空间。
4.该申请的会议桌整体呈固定一体化设计,当投影仪在使用时会议桌两侧的参会者需要扭头观看投屏内容,然后受到脸部和脑袋的遮挡,越远离投屏内容的参会者受到遮挡越无法看到投屏内容,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会议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会议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靠近投屏内容一侧可向前后两侧张开,使得参会者依次错开,保证所有参会者均可以看到投屏内容的会议桌。
8.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会议桌,包括主板和两个副板,所述主板和两个副板的底面均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腿,主板和两个副板之间通过安装组件形成相对连接,主板与两个副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安置投影仪的调节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可带动副板基于主板的前/后表面偏转使得两个副板呈八字形张开,也可带动副板基于主板的底面偏转形成折叠。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副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相等,主板沿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与两个副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和相等,调节组件设置在主板靠近副板一侧的中心处。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主板和副板上的多个页板,主板上的页板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底面前侧、底面后侧、前表面和后表面,副板上的页板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副板的底面和副板的前/后表面,主板上的页板和副板上的页板呈位置对应且活动贴合状态;主板上的页板滑动安装有与副板上页板位置对应的轴杆,副板上页板的表面开设有与轴杆相适配的卡槽;同侧的两个轴杆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与对应页板滑动配合的连杆。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杆采用柔性材质且其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块,
当拨块位于上方/下方时,均使得其中一个轴杆与对应卡槽卡合且另一个轴杆与对应卡槽分离。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主板滑动配合的半圆块和固定安装在主板底面的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与半圆块活动贴合的圆头,半圆块远离主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安置投影仪的凹槽。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半圆块基于主板呈上下滑动配合,且半圆块的外表面与两个副板均呈活动贴合状态。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板和副板上的支撑腿呈交错设置,支撑腿包括与主板/副板固定连接的底座,底座的表面通过圆杆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与圆杆同步转动且其端部设置有锁止万向轮;底座的表面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圆杆转动的移动组件。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空腔滑动配合的滑块和固定安装在圆杆外的齿轮,滑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啮合传动的齿条,滑块与空腔之间共同设置与第三弹簧;当支杆与底座呈竖直状态时,滑块基于第三弹簧位于空腔的下方极限位置。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当所述副板沿着主板的底面偏转时,主板的底座和副板的底座可交叉使得对应的两个滑块接触,促使齿条沿着空腔移动并通过齿轮和支杆带动锁止万向轮转动。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前侧底座上和后侧底座上的所述空腔分别开设在对应底座的后表面和前表面;前侧齿条基于对应齿轮的布置位置与后侧齿条基于对应齿轮的布置位置呈相反状态。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板、副板、调节组件和安装组件等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两个副板向前后两侧张开,使得主板上落座的参会者和副板上落座的参会者形成前后偏差,且副板上落座的相邻参会者之间也会形成前后偏差,进而可以使得所有的参会者均可以看到投屏内容,不会受到相邻参会者脸部和脑袋的遮挡;使得靠近投屏内容的参会者不用远离会议桌进行避让,张开后的副板与参会者保持对应,可方便所有参会者记录会议内容。
19.同时,还可以使得两个副板以并列的状态基于主板的底面合拢,进而可以实现会议桌整体的折叠收纳,折叠后的会议桌整体呈倒v形设计更加稳定,折叠后的会议桌既方便了移动且占用空间更小,整体的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页板和轴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连杆和拨块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主板和副板基于水平状态合拢后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副板基于主板底面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底座和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支杆基于底座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半圆块和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的凸块和拉绳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的支架和楔形孔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主板;2、副板;3、支撑腿;4、调节组件;5、投影仪;6、安装组件;7、移动组件;8、连接组件;301、底座;302、支杆;303、锁止万向轮;304、空腔;401、气缸;402、半圆块;403、圆头;404、弧形板;405、底块;406、弧形槽;601、页板;602、轴杆;603、卡槽;604、连杆;605、拨块;701、圆杆;702、滑块;703、齿轮;704、齿条;705、楔形孔;801、凸块;802、支架;803、第一弹簧;804、第二弹簧;805、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一:
34.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会议桌,主要用于方便所有参会者看到投影仪5投屏的内容,该会议桌包括主板1和两个副板2,主板1和两个副板2之间均通过安装组件6形成连接,安装组件6可使得副板2可以基于主板1的底面形成偏转,也使得副板2可以基于主板1的前/后表面形成偏转;同时,通过安装组件6可以实现主板1和副板2的相对连接,避免主板1和副板2之间发生脱落。
35.进一步的,主板1与两个副板2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安置投影仪5的调节组件4,其中主板1用于安置调节组件4,而两个副板2与调节组件4均呈滑动贴合状态。当副板2基于主板1形成偏转时即沿着调节组件4进行移动。
36.为了保证对主板1和副板2的支撑,在主板1和两个副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腿3,支撑腿3的下端与地面相抵,可实现对主板1和副板2的良好支撑。
37.本实施例中,投影仪5固定安置在调节组件4内,当调节组件4未启动时调节组件4的顶面与主板1的顶面齐平,使得主板1、副板2和调节组件4共同形成会议桌的桌面。当启动调节组件4时可带动投影仪5基于主板1/副板2的顶面竖直上升露出,进而可以形成投屏效果,此时主板1和副板2组合形成会议桌的桌面。其中,投影仪5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38.请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安装组件6包括固定安装在主板1和副板2上的多个页板601,主板1上的页板601数量为四个且其中两个分别位于主板1底面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分别位于主板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副板2上的页板601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副板2的底面一侧和副板2的前表面/后表面(其中,位于前方的副板2另一个页板601就布置在前表面,位于后方的副板2则另一个页板601就布置在后表面);并且,主板1上的页板601和副板2上的页板601呈活动贴合状态。
39.进一步的,主板1上的页板601表面滑动安装有与副板2上页板601活动卡合的轴杆602(轴杆602可沿着页板601的长度方向滑动),在副板2上页板601的表面也开设有与轴杆602相适配的卡槽603,当轴杆602沿着页板601滑动时轴杆602与卡槽603卡合后即可实现主板1上页板601和副板2上页板601基于轴杆602的相对转动,也即实现了副板2和主板1基于轴杆602的相对转动。
40.为了实现轴杆602沿页板601的滑动,主板1前侧的两个页板601之间和后侧的两个
页板601之间均滑动安装有与两个轴杆602均转动连接的连杆604,即连杆604的移动和带动两个轴杆602同步移动,进而使得只有一个轴杆602与对应页板601呈活动卡合状态,即前表面/后表面(底面)的轴杆602与页板601卡合时,底面(前表面/后表面)的轴杆602与页板601分离。以此,使得副板2基于主板1的前/后面转动时,底面轴杆602的分离不会影响副板2的偏转,使得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转动时,前表面/后表面轴杆602的分离也不会影响副板2的偏转。
41.为了实现连杆604的移动,在连杆60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个拨块605,当拨块605位于上方时即带动连杆604相对靠上,使得上方的轴杆602与页板601卡合,当拨块605位于下方即带动连杆604相对靠下,使得下方的轴杆602与页板601卡合。初始状态时拨块605带动连杆604相对靠上,使得下方的轴杆602与对应页板601分离。
42.在上述结构中,主板1前侧/后侧的两个页板601和副板2上的两个页板601基于对应边(主板1前侧的下边线)呈完全对称状态,连杆604在主板1上两个页板601间的暴露部分被弯折成90度状态。此处,连杆604可呈柔性设计可发生一定角度弯曲,但具有一定硬度可在对应页板601内带动轴杆602移动;或者连杆604可采用若干个短杆组合而成,若干个短杆之间采用万向轴形成转动连接,位于边际的两个短杆即分别与两个轴杆602转动连接。
43.进一步的,调节组件4包括与主板1呈上下滑动配合的半圆块402和固定安装在主板1底面的气缸401,气缸4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与半圆块402活动贴合的圆头403,当气缸401带动圆头403向半圆块402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圆头403和半圆块402的弧形面即可推动半圆块402沿着主板1竖直上升。此处,气缸401也可采用现有的电动推杆或往复丝杆等结构。其中,半圆块402远离主板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安置投影仪5的凹槽,投影仪5位于凹槽可实现固定,当半圆板未基于主板1上升时凹槽可带动投影仪5形成隐藏。
44.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副板2均与半圆块402的表面活动贴合,即两个副板2靠近主板1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与半圆块402相适配的弧形面。在此基础上,主板1即相当于两个副板2的组合,主板1的长度尺寸与副板2的长度尺寸相适配,宽度尺寸也对应适配,使得副板2基于主板1的前/后表面转动后可与主板1形成前后左右的一致(图4状态),使得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转动后可与主板1也形成前后左右的一致。
45.使用时,主板1、副板2和支撑腿3可实现日常使用。还可启动气缸401带动圆头403移动使得半圆块402基于主板1竖直上升,使得投影仪5露出形成投屏效果;此时还可基于主板1前后两侧的轴杆602转动副板2,使得两个副板2分别向前后两侧呈八字形张开,使得后续落座于副板2上的员工也形成位移,使得落座于主板1上的员工可以更好的看见投影仪5所投屏的内容。
46.基于主板1前后两侧轴杆602与对应页板601转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动两个副板2可将副板2转动至与主板1前表面完全贴合的状态(图4所示),此时可将会议桌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大,使得参会者的落座方式发生改变,以此也可以更好的看见投影仪5所投屏的内容。
47.另外,还可以通过拨块605移动连杆604使得上方的轴杆602与页板601分离,而下方的轴杆602(即主杆底面的轴杆602)与页板601对应卡合,此时副板2仅可以基于主板1的底面形成偏转,在偏转过程中因副板2与半圆块402的活动贴合状态,所以二者不会发生接触干涉。当转动至主板1和副板2的支撑腿3交错相抵时,副板2即受到限位无法再转动(图5
所示),此时可以实现会议桌的折叠收纳,以便于移动且不占用空间。
4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会议桌在使用时的移动,在支撑腿3的底部还可以加装现有的锁止万向轮303。为了增大副板2基于主板1底面的转动角度,主板1和副板2上的支撑腿3可呈对应交错布置。
49.综上所述,通过半圆块402、页板601、轴杆602和连杆604等结构的配合,可以使得两个副板2向前后两侧张开,此时两个副板2的相邻一侧、主板1的右侧以及投影仪5所投屏的内容整体呈等腰梯形,使得主板1上落座的参会者和副板2上落座的参会者形成前后偏差,且副板2上落座的相邻参会者之间也会形成前后偏差,进而可以使得所有的参会者均可以完全看到投屏内容,而不会受到相邻参会者脸庞和脑袋的阻挡;使得靠近投屏内容的参会者不用远离会议桌进行避让,张开后的副板2与参会者保持对应,可方便所有参会者记录会议内容。
50.投影仪5可安置在半圆块402内升降使用,两个副板2的张开使得部分不需要升高需求的投屏内容,也可以直接打开投影仪5进行使用;半圆块402下降时与主板1和副板2保持齐平,不会影响会议桌的整体使用,同时可以避免投影仪5外露所造成的弄脏,保证投影仪5的长期使用。
51.在投影仪5安置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得两个副板2以并列的状态基于主板1的底面合拢,且后续可通过支撑腿3与底面的接触来实现合拢的状态保持,进而可以实现会议桌整体的折叠收纳,折叠后的会议桌整体呈倒v形设计更加稳定,折叠后的会议桌既方便了移动且占用空间更小,整体的实用性更高。
52.实施例二:
53.请参阅图1至图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折叠后的快速移动,在支撑腿3对应交错布置的基础上对支撑腿3做出改进:支撑腿3包括与主板1或副板2固定连接的底座301,底座301的表面通过圆杆701转动连接有支杆302,锁止万向轮303即设置在支杆302的底部。
54.进一步的,底座301的表面开设有空腔304,空腔30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圆杆701转动的移动组件7,此时圆杆701与支杆302固定连接而与底座301转动连接;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转动时,对应交错的两个支撑腿3(主板1和副板2上前侧/后侧的)上的移动组件7可相互接触,并随着副板2的转动使得移动组件7沿着对应的底座301移动,在移动时可驱动圆杆701、底座301和锁止万向轮303转动,达到图8的状态。
55.在上述结构中,主板1上后方底座301的移动组件7和前方副板2上底座301的移动组件7均位于底座301的前侧,主板1上前方底座301的移动组件7和后方副板2上底座301的移动组件7均位于底座301的后侧,以此使得主板1和副板2的底座301交叉时,两个底座301上的移动组件7可以接触形成移动。
56.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组件7包括与空腔304滑动配合且相对底座301突出的滑块702以及固定安装在圆杆701外的齿轮703,滑块7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703啮合传动的齿条704。初始状态时滑块702既位于空腔304的可下降极限位置,当副板2相对于主板1的底面转动时,主板1的底座301和副板2的底座301相互靠近并交叉,使得两个底座301上的滑块702接触并沿着各自的空腔304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通过齿条704带动齿轮703转动。
57.需要说明的是,主板1后方底座301内的齿条704方向和后方副板2底座301内的齿条704方向基于齿轮703的布置位置相同,主板1前方底座301内的齿条704方向和前方副板2底座301内的齿条704方向基于齿轮703的布置位置相同,且主板1后方底座301内的齿条704与主板1前方底座301内的齿条704方向相反;以此,使得后方的两个锁止万向轮303和前方的两个锁止万向轮303均可以向地面的方向转动,并与地面形成接触。
58.在上述结构中,齿条704带动齿条704的转动角度小于90度。为了保证滑块702在初始时以及正常使用时可以位于空腔304的可下降极限位置处,滑块702的顶部与空腔304之间可以共同设置有第三弹簧(图中未示出),当滑块702沿着空腔304上升时即挤压第三弹簧,移动后滑块702可结合自身重力和第三弹簧弹力自动下降。
59.使用时,通过半圆块402和轴杆602等结构可以实现副板2基于主板1前/后表面的转动和基于主板1底面的转动,该部分工作过程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区别在于: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转动时,主板1的底座301和副板2的底座301逐渐靠近形成前后交叉,当前后对应的两个底座301上的滑块702接触后,随着副板2的继续移动可使得滑块702基于各自的空腔304滑动,滑块702在滑动时通过齿条704带动齿轮703、圆杆701、支杆302和锁止万向轮303转动,以图8来看可使得指向右侧的锁止万向轮303顺时针转动与地面接触,可使得指向左侧的锁止万向轮303逆时针转动与地面接触。
60.当锁止万向轮303转动至与地面接触后,滑块702也沿着空腔304滑动至另一侧的极限位置,此时两个滑块702无法再沿着各自的空腔304移动,副板2也无法再相对于主板1的底面偏转。此时主板1和副板2不再直接与地面接触,可通过锁止万向轮303实现折叠后会议桌的快速移动。
61.实施例一中,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折叠后,主板1的下端(即水平时的左侧)和副板2的下端(即水平时的右侧)即与地面直接接触,此时支撑腿3和锁止万向轮303隐于主板1和副板2之间,对于折叠后会议桌的移动仍较为麻烦,搬移时需要手动搬起折叠后的会议桌,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62.相比于实施例一,通过底座301、滑块702、圆杆701和齿轮703等结构的配合,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折叠时,还可使得支杆302带动锁止万向轮303转动至与地面接触,可替代主板1和副板2与地面的接触,进而方便折叠后的会议桌通过锁止万向轮303快速移动。整体方案与副板2相对于主板1的转动结合在一起,两个滑块702的相对移动不仅可以实现锁止万向轮303的转动,还可在移动到位后实现副板2的转动限位使其与主板1形成相对固定,对于锁止万向轮303的利用率更高,适用性更强。
63.实施例三:
64.请参阅图1至图9,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避免正常使用时误触滑块702使得支杆302转动,对滑块702做出改进:使得滑块702在初始时是隐于空腔304内的,并在主板1和副板2的内部均设置有与滑块702呈上下位置对应的连接组件8,连接组件8相对各自的主板1和副板2突出,当连接组件8下降时可驱动滑块702从空腔304内滑出进而相对于底座301突出。
65.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连接组件8的移动,半圆块402的外表面且靠近主板1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406,弧形槽406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与主板1上连接组件8位置对应的弧形板404,主板1的连接组件8即突出进入弧形槽406内,弧形板404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落位于弧形
槽406的最底部。弧形板40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相对半圆块402突出的底块405,底块405与两个副板2上的连接组件8位置对应。
66.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偏转时,副板2上突出的连接组件8可推动底块405和弧形板404沿着弧形槽406同步移动,当弧形板404远离底块405的表面与主板1的连接组件8接触时,弧形板404的两端即相当于同时接触到连接组件8。随着副板2的继续偏转,此时主板1和副板2的连接组件8均沿着对应主板1/副板2移动,并与对应底座301内的滑块702接触使其从空腔304内滑出。
67.需要说明的是,弧形槽406和弧形板404的开设不会影响圆头403与半圆块402的接触,也即不会影响圆头403带动半圆块402基于主板1的升降。
68.请参阅图1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组件8包括与主板1/副板2滑动连接且相对主板1/副板2突出的凸块801以及与空腔304滑动配合的支架802,凸块801与支架802通过拉绳805形成固定连接。凸块801与主板1/副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803,支架802与空腔30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804,第一弹簧803作用于凸块801的作用力大于第二弹簧804作用于支架802的作用力,使得初始状态时凸块801可相对主板1/副板2突出,而支架802未与滑块702接触。
69.进一步的,支架802靠近滑块702的表面开设有斜面,而滑块702的表面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与斜面相适配的楔形孔705,当支架802带动斜面与楔形孔705接触时,可驱动滑块702从空腔304内滑出进而相对底座301突出。为了使得滑块702可以自动收回空腔304内,滑块702的底面以及与空腔304与底面的对应的腔壁均可以设置成斜坡,当支架802与滑块702分离后滑块702可受重力以及第三弹簧作用下沿着斜坡收进空腔304。
70.在上述结构中,副板2为了凸块801的相对突出,其底面可以设置避让槽(图中未示出);凸块801、弧形板404和底块405的对应端部均设置有弧面,以便于使得弧形板404可通过弧面带动凸块801向各自的主板1/副板2内收缩。主板1上的凸块801是通过两个拉绳805分别与两个底座301内的支架802连接的;而副板2有两个,因此是两个凸块801,每个凸块801一个拉绳805与副板2上底座301内的支架802连接的。
71.使用时,通过半圆块402和轴杆602等结构可以实现副板2基于主板1前/后表面的转动和基于主板1底面的转动,通过滑块702和齿轮703等结构方便折叠后的会议桌通过锁止万向轮303移动,该部分工作过程和效果与实施例二中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区别在于:当主板1与副板2呈水平状态或者副板2基于主板1的前/后面转动时,主板1上的凸块801位于弧形槽406内不会移动,而副板2即使转动也是带动凸块801沿着半圆块402水平转动不会与底块405接触;当半圆块402基于主板1上升时带动弧形槽406同步上升,使得主板1上的凸块801仍位于弧形槽406内不会与弧形板404发生接触。上述过程中,凸块801均不会相对于对应的主板1/副板2移动,进而使得支架802也不会下降与滑块702的楔形孔705接触带动滑块702外露。
72.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转动时副板2带动凸块801沿着半圆板逆时针转动,此时副板2的凸块801可通过底块405推动弧形板404沿着弧形槽406移动,使得弧形槽406的上端与主板1的凸块801接触。随着副板2相对于主板1的继续转动,弧形板404作用于主板1和副板2的凸块801使二者各自相对收缩并释放拉绳805,使得支架802在第二弹簧804的作用下下降与滑块702接触,并通过斜面和楔形孔705带动滑块702从底座301内滑出,使得后续两
个底座301在移动交叉时滑块702可以形成接触。
73.实施例二中,滑块702相对于底座301突出虽然使得底座301在交叉时可以相互接触然后相对移动,但是滑块702始终相对于底座301突出外露,使得存在员工误触滑块702使其移动的可能性,进而造成支杆302偏转影响整体支撑稳定,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74.相比于实施例二,通过凸块801、弧形板404、支架802和半圆块402等结构的配合,当副板2与主板1保持水平状态或者基于水平状态转动时,滑块702均隐于底座301内避免误触,保证会议桌的整体支撑稳定。当副板2基于主板1的底面折叠时,可带动滑块702滑出使得后续交叉时可以形成接触并相对移动,进而带动锁止万向轮303转动与地面接触,使得该折叠状态下的会议桌可以通过锁止万向轮303进行移动。整体方案与滑块702和半圆块402的设置结合在一起,且不会影响副板2沿着半圆板的移动,满足了实际使用中的更多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会议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两个副板,所述主板和两个副板的底面均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腿,主板和两个副板之间通过安装组件形成相对连接,主板与两个副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安置投影仪的调节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可带动副板基于主板的前/后表面偏转使得两个副板呈八字形张开,也可带动副板基于主板的底面偏转形成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副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相等,主板沿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与两个副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和相等,调节组件设置在主板靠近副板一侧的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主板和副板上的多个页板,主板上的页板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底面前侧、底面后侧、前表面和后表面,副板上的页板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副板的底面和副板的前/后表面,主板上的页板和副板上的页板呈位置对应且活动贴合状态;主板上的页板滑动安装有与副板上页板位置对应的轴杆,副板上页板的表面开设有与轴杆相适配的卡槽;同侧的两个轴杆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与对应页板滑动配合的连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采用柔性材质且其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块,当拨块位于上方/下方时,均使得其中一个轴杆与对应卡槽卡合且另一个轴杆与对应卡槽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主板滑动配合的半圆块和固定安装在主板底面的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与半圆块活动贴合的圆头,半圆块远离主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安置投影仪的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块基于主板呈上下滑动配合,且半圆块的外表面与两个副板均呈活动贴合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和副板上的支撑腿呈交错设置,支撑腿包括与主板/副板固定连接的底座,底座的表面通过圆杆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与圆杆同步转动且其端部设置有锁止万向轮;底座的表面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圆杆转动的移动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空腔滑动配合的滑块和固定安装在圆杆外的齿轮,滑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啮合传动的齿条,滑块与空腔之间共同设置与第三弹簧;当支杆与底座呈竖直状态时,滑块基于第三弹簧位于空腔的下方极限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副板沿着主板的底面偏转时,主板的底座和副板的底座可交叉使得对应的两个滑块接触,促使齿条沿着空腔移动并通过齿轮和支杆带动锁止万向轮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前侧底座上和后侧底座上的所述空腔分别开设在对应底座的后表面和前表面;前侧齿条基于对应齿轮的布置位置与后侧齿条基于对应齿轮的布置位置呈相反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桌子领域,公开了一种会议桌,包括主板和两个副板,所述主板和两个副板的底面均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腿,主板和两个副板之间通过安装组件形成相对连接,主板与两个副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安置投影仪的调节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可带动副板基于主板的前/后表面偏转使得两个副板呈八字形张开,也可带动副板基于主板的底面偏转形成折叠。本发明通过主板、副板、调节组件和安装组件等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两个副板向前后两侧张开,使得主板上落座的参会者和副板上落座的参会者形成前后偏差,且副板上落座的相邻参会者之间也会形成前后偏差,进而可以使得所有的参会者均可以看到投屏内容,不会受到相邻参会者脸部和脑袋的遮挡。挡。挡。
技术研发人员:吴开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今日红色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