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7
阅读:97
评论:0

1.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2.烘干设备(drying equipment)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干燥物体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被广泛运用于衣物和食品等各种物品的烘干,其中,衣物的烘干技术手段主要为热风烘干。
3.相关技术中,衣物的烘干设备均设置有风道,风道内设置有冷凝器,干燥的气流可将衣物或床单等被烘干物品表面的水分通过风道携带至冷凝器,冷凝器可冷凝收集潮湿气流中的水分,以重新干燥气流,反复带走物体表面的水分,完成烘干。
4.然而,烘干设备的风道内部会滋生细菌或产生异味,导致被烘干物品被污染,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用于解决上述烘干设备的风道内部易滋生细菌或产生异味的问题。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模块,用于净化风道内的气流,该净化模块包括净化主体和密封环;
7.净化主体插接于风道,净化主体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净化主体具有透气性,密封环设置于净化主体与风道之间。
8.本技术提供的净化模块,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除菌和/或除味的材料,以改善风道内的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的情况,且净化模块拆装方便,用户可自主实现对于除菌和/或除味材料的及时更换,故可使该净化模块功能高效运行,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9.具体的,该净化模块包括净化主体和密封环,其中,净化主体插接于风道,装取方便;净化主体装有除菌和/或除味材料,净化主体具有透气性,除菌和/或除味材料可与风道内的气流接触,以实现除菌和/或除味功能;密封环设置于净化主体与风道之间,可实现净化主体与风道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风道漏气。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净化主体包括管身和管盖;
11.管身插接于风道,管身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管身上设置有多个孔洞,管盖可拆卸连接于管身,且管盖暴露于风道外,密封环设置于管身与风道之间。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身的口部设置有外螺纹,管盖设置有内螺纹,管盖螺接于管身,密封环套设于管身,且位于外螺纹远离管盖的一侧。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身的管径为风道宽度的20-30%。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盖设置有把手,把手远离管身部分的厚度大于把手靠近管身部分的厚度。
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烘干设备,其包括多个风道壳和上述任一实现方式
提供的净化模块,多个风道壳围设形成风道,风道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净化模块插接于安装孔内。
16.本技术提供的烘干设备,包括多个风道壳和净化模块,多个风道壳围设形成风道,风道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净化模块插接于安装孔内,其中,净化模块可将除菌和/或除味的材料设置在风道内,以改善风道内的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的情况,且净化模块拆装方便,用户可自主实现对于除菌和/或除味材料的及时更换,故可使该净化模块功能高效运行,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孔的外沿为密封沿,密封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口,密封沿插接于净化模块的环形槽口内。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沿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多个凸包,环形槽口的至少一侧槽壁内设有多个盲孔,多个凸包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盲孔内。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机壳和机盖,机盖盖设于机壳,风道设置于机壳内,净化模块暴露于风道靠近机盖的一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冷凝器,沿风道内的气流流向,净化模块设置于冷凝器的后方。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净化模块为多个,多个净化模块在风道内交错分布。
22.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管身的示意图;
26.图3为图1中管盖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和风道壳的装配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壳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环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的分布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0-净化模块;110-管身;111-孔洞;120-管盖;121-把手;130-密封环;131-环形槽口;1311-盲孔;
33.200-风道壳;210-安装孔;211-密封沿;2111-凸包。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烘干设备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干燥物体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其中,烘干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紫外烘干,红外烘干,电磁烘干和热风烘干,它们各有特色,广泛运用于衣物和食品等各种物品的烘干。
36.相关技术中,衣物的烘干设备包括烘干室、进风风道、出风风道、风机和冷凝器,进风风道连通于烘干室的进风口和风机的出风口之间,出风风道连通于烘干室的出风口和风机的进风口之间,冷凝器设置于风道内。
37.烘干设备启动后,风机旋转加速空气流动形成气流,干燥的气流可将烘干室内衣物或床单等被烘干物品表面的水分通过出风风道携带至冷凝器,冷凝器可冷凝收集气流中的水分,以干燥气流,使干燥的气流通过进风风道进入烘干室内,如此循环,实现烘干功能。
38.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残留的毛屑以及潮湿的环境等多重因素,烘干风道内部难免会滋生细菌或产生异味,导致被烘干物品被污染,进而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感受及体验。
39.为应对上述情况,目前市面上衣物烘干设备通常会选择在筒内设置臭氧除菌模块,以净化衣物。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臭氧除菌模块老化,其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难以产生足量臭氧,难以保证其除菌有效性,或除菌后难以除净臭氧,造成臭氧残留和臭氧外溢;且,臭氧易对衣物造成损伤,会加速塑料老化,使纺织品褪色。
40.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通过在烘干设备的风道内设置除菌和/或除味的材料,以改善风道内的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的情况,且净化模块插接于烘干设备的风道,拆装方便,用户可自主实现对于除菌和/或除味材料的及时更换,故可使该净化模块功能高效运行,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42.实施例一
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模块100,用于净化风道内的气流,净化模块100包括净化主体和密封环130,其中,净化主体插接于风道,装取方便;净化主体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净化主体具有透气性,除菌和/或除味材料可与风道内的气流接触,以实现除菌和/或除味功能;密封环130设置于净化主体与风道之间,可实现净化主体与风道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风道漏气。
4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净化模块100可设置于任意具有除菌除味需求的风道,例如,净化模块100可设置于烘干设备的风道,也可以设置于制冷设备的风道,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45.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净化主体可以包括管身110和管盖120,其中,管身110插接于风道,装取方便;管身110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管身110上设置有多个孔洞111,除菌和/或除味材料可通过这些孔洞111与风道内的气流接触,以实现除菌和/或除味功能;管盖120可拆卸连接于管身110,且管盖120暴露于风道外,便于用户通过拉取管盖120以取下整个净化模块100,再拆下管盖120,更换除菌和/或除味材料;密封环130设置于管身110与风道之间,可实现管身110与风道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风道漏气。
46.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定期拆下净化模块100,自主实现对于管身110内除菌和/或除味材料的及时更换,保证净化模块100内除菌和/或除味的材料的有效性,以保证该净化模
块100功能的高效运行,从而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47.示例性的,管身110内装填的除菌和/或除味材料可以吸附材料,吸附材料对气体中的细菌和/或气味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主要依靠其吸附性能实现除菌和/或除味功能。
48.具体的,管身110内装填的吸附材料可以为分子筛、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以吸附气体中的细菌;或者,管身110内装填的吸附材料也可以为活性炭等,以吸附气体中的异味;或者,管身110内也可以同时装填有两种功能材料,以吸附气体中的细菌和异味,管身110内装填的具体材料和材料类目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49.另外,管身110也可以由除菌或抗菌材料制成,例如,管身110可以由混合纤维素酯、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醚砜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以进一步提升净化模块100的除菌效果
50.在另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净化主体也可以为无纺布等透气材料制成的包袋,无纺布成本低廉,可随其内装填的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一同更换,如此设置,用户可直接更换整个净化主体,省去了倒出材料、装填材料的步骤,提高了更换的便捷性。另外,为提高密封性,净化主体与密封环130接触的部分可以设置有硬质的塑料件。
51.为便于描述,下面将以净化主体包括管身110和管盖12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52.图2为图1中管身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管身110的口部可以设置有外螺纹,管盖120可以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管盖120螺接于管身110,密封环130套设于管身110,且位于外螺纹远离管盖120的一侧。
53.示例性的,管身11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管身110的底部也可以为弧形底,以减小风阻,提高风机能效,减小烘干设备等装配设备的能耗。
54.为进一步减小净化模块100的风阻,管身110的管径可以为风道宽度的20-30%,示例性的,管身110的管径可以为风道宽度的22%、25%或28%等,如此,管身110可以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以减小净化模块100中填料更换的频率,且,管身110又不会太宽,不会造成过大的阻力,可提高风机能效,减小烘干设备等装配设备的能耗。
55.图3为图1中管盖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管盖120可以设置有把手121,把手121远离管身110部分的厚度大于把手121靠近管身110部分的厚度。如此,用户可以用手指捏住把手121,把手121较厚的部分可于手指向外的拉力形成对抗,以防止手指滑脱,保证用户能够在把手121处施加足够的拉力,以将净化模块100拉出风道,定期实现对于净化模块100内除菌和/或除味材料的更换。
56.具体的,自管身110至管盖120的方向,把手121的厚度可以逐渐增大,以减少把手121的棱角,提升用于抓捏的舒适度。
57.示例性的,管盖120的把手121上也可以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大手指与把手121的摩擦力,以进一步防止手指滑脱,保证用户能够在把手121处施加足够的拉力。
58.实施例二
5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和风道壳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壳200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烘干设备,该风干设备包括多个风道壳200和至少一个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模块100,多个风道壳200围设形成风道,风道壳200上设置有安装孔210,净化模块100的密封环130穿设于安装孔210。
60.其中,净化模块100可将除菌和/或除味的材料设置在风道内,以改善风道内的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的情况,且净化模块100拆装方便,用户可自主实现对于除菌和/或除味材料的及时更换,故可使该净化模块100功能高效运行,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61.示例性的,风干设备可以为具有风干功能的洗衣机,或者,风干设备也可以为专用于烘干的烘干机,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6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环的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安装孔210的外沿为密封沿211,密封环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环形槽口131,密封沿211插接于密封环130的环形槽口131内。如此,环形槽口131相对的两侧壁可将密封环130限制在密封沿211位置,防止净化模块100因受外力干扰而产生位移,导致净化模块100落入风道内,且,密封环130为柔性材料,用户用力掰扯便可使密封环130产生形变,将净化模块100从安装孔210取下,或者,用力挤压使密封环130使其产生形变,使风道壳200的密封沿211插接于密封环130的环形槽口131内,实现密封环130的徒手拆装。
63.需要说明的是,更换净化模块100装填的材料时,用户可单独拆下管身110和管盖120,保持密封环130与密封沿211的连接,以简化拆装过程;当密封环130老化损坏或脏污,需要更换或清洗时,用户也可以一同拆下管身110、管盖120和密封环130,以保证密封环130的密封效果。
64.示例性的,密封沿211的至少一侧表面可以设有多个凸包2111,环形槽口131的至少一侧槽壁内可以设有多个盲孔1311,多个凸包211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盲孔1311内,凸包2111和盲孔1311配合可防止密封环130相对密封沿211转动,还可以增大密封环130与密封沿211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环130的密封性。
65.在实际应用中,烘干设备还可以包括机壳(图中未示出)和机盖(图中未示出),机盖盖设于机壳,风道设置于机壳内,净化模块100暴露于风道靠近机盖的一侧。如此,打开机盖便能看到暴露在风道外的净化模块100的管盖120,便于用户打开管盖120,检查填料状态,或拉取管盖120,以定期拆下净化模块100,自主实现对填料的及时更换,保证填料的有效性,以保证该净化模块100功能的高效运行,从而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66.另外,烘干设备还可以包括冷凝器(图中未示出),沿风道内的气流流向,净化模块100设置于冷凝器的后方。冷凝器可冷凝收集气流中的水分,以干燥气流,净化模块100内的填料(例如活性炭)除吸附细菌和异味外可能还会吸收水分,净化模块100设置于冷凝器的后方,冷凝器可先于填料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填料吸收的水分,从而减少填料浪费,节约成本。
67.可以理解的是,当净化模块100内的填料为疏水材料,即填料不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时,沿风道内的气流流向,净化模块100也设置于冷凝器的前方。
6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模块100的分布示意图。如图7所示,烘干设备净化模块100可以为多个,多个净化模块100在风道内交错分布。如此设置,相较于净化模块100沿风道的长度方向(即图中的x方向)成列排布,本实施例位于后方的净化模块100可以与气流接触更加充分,从而使提高净化模块100内填料与气流接触更加充分,提升净化模块100的除菌除味效果;相较于净化模块100沿风道的宽度方向(即图中的y方向)成行排布,本实施例风道的同一截面内不会出现两个净化模块100,不会出现风道过于狭窄的情况,可减小
风阻,减小能耗,减小紊流出现情况,减小噪音。
69.示例性的,净化模块100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可以装填用于吸附细菌的材料,另一个可以装填用于吸附异味的材料,或者,两个净化模块100也可以装填同样的材料,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装填的材料;或者,净化模块100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更多个,以减小净化模块100中填料的更换频率,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70.其中,净化模块100的结构及功能在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长度”、“宽度”、“厚度”、“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2.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7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或“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净化模块,用于净化风道内的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净化主体和密封环;所述净化主体插接于所述风道,所述净化主体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所述净化主体具有透气性,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所述净化主体与所述风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主体包括管身和管盖;所述管身插接于所述风道,所述管身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所述管身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管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管身,且所述管盖暴露于所述风道外;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管身与所述风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口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管盖螺接于所述管身,所述密封环套设于所述管身,且位于所述外螺纹远离所述管盖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管径为所述风道宽度的20-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远离所述管身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把手靠近所述管身部分的厚度。6.一种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风道壳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模块,多个风道壳围设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净化模块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沿为密封沿,所述密封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口,所述密封沿插接于所述净化模块的环形槽口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沿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多个凸包,所述环形槽口的至少一侧槽壁内设有多个盲孔,多个所述凸包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盲孔内。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和机盖,所述机盖盖设于所述机壳,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净化模块暴露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机盖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沿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后方。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为多个,多个净化模块在所述风道内交错分布。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其中,净化模块用于净化风道内的气流,该净化模块包括净化主体和密封环;净化主体插接于风道,净化主体用于装填除菌和/或除味材料,且净化主体具有透气性,密封环设置于净化主体与风道之间。本申请提供的净化模块和烘干设备,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除菌和/或除味的材料,以改善风道内的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的情况,且净化模块拆装方便,更换方便,可保证除菌、除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苏钊 徐永洪 孟庆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3/9/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内丝接头全自动检测设备 下一篇:一种外墙开孔增补穿墙管的节点防水施工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