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83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核试验、核电厂运行以及突发性核事故已成为土壤、河流、建筑物表面放射性铯(
134
cs、
137
cs)的主要污染来源。例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经多核素去除系统(alps)处理后,仍存在多种放射性核素浓度超标。目前,放射性处理技术包括铲去表土、深翻客土、覆盖客土、蒸煮表土、化学沉淀法、吸附法、蒸发浓缩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技术、磁分离法、固化法、渗滤反应墙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然而,此类技术成本较高。寻求低成本、高安全性、高效率的铯处理技术已成为核处理的技术难点。
3.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根系及其固定化基质吸附、吸收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再通过回收生物材料,滤除放射性核素,实现放射性污染废水的减容、减量及净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工程化运行等优势。铯是第ia族碱金属元素,与钾的化学性质相似,容易被生物吸收、富集。蓝细菌(蓝藻)是革兰氏阴性菌、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属于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它们具有种质资源丰富、营养需求低、生长速率快、培养周期短、生长密度高等优势。因此,蓝藻对铯的富集、净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原核生物。然而,不同种类的蓝藻对铯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选育高富集型、易回收的蓝藻种是该技术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以解决如何有效富集放射性污染介质中放射性铯的技术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微鞘藻液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制备得到微鞘藻体;将微鞘藻体加入到含有铯的放射性污染介质中,常温、自然光照下培养,富集放射性铯。
8.进一步地,微鞘藻体加入含有铯的放射性污染介质后,微鞘藻体浓度为2.5%(w/v);自然光照的时间为2~50天;含有铯的放射性污染介质为含有铯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土壤、放射性水泥。
9.进一步地,离心时间为10min。
10.进一步地,微鞘藻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微鞘藻接种至bg11培养基中,培养后得到微鞘藻液。
11.进一步地,微鞘藻的接种量为30%(v/v)。
12.进一步地,微鞘藻液的细胞数不低于1.0
×
108cfu/ml。
13.进一步地,bg11培养基的组成为:nano
3 1500mg/l,mgso436.6mg/l,k2hpo
4 30.5mg/l,cacl2·
2h2o 27.2mg/l,na2co
3 20mg/l,柠檬酸6mg/l,柠檬酸铁铵6mg/l,edta钠盐1mg/l,h3bo32.86mg/l,mncl4·
h2o 1.81mg/l,namo4·
2h2o 0.39mg/l,znso4·
7h2o0.222mg/l,cuso4·
5h2o 0.079mg/l,co(no3)2·
6h2o 0.0409mg/l。
14.进一步地,bg11培养基的ph为7.0~7.2。
15.进一步地,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400~2600lux、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5~7天。
16.进一步地,微鞘藻购于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藻种编号为fachb-1624。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该方法将微鞘藻接种于bg11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微鞘藻液,将微鞘藻液离心获得微鞘藻体,将微鞘藻体加入至含有铯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土壤、放射性水泥等放射性污染介质中,可有效富集放射性铯,微鞘藻体对放射性铯的净化率不低于35%。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在使用后可达到废物最小化处理。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包括:
20.1.本发明将微鞘藻接种于bg11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微鞘藻液,将微鞘藻液离心得到微鞘藻体。利用微鞘藻体对放射性污染介质中的铯进行富集,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21.2.选择的微鞘藻具有营养要求低、生产繁殖快、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处理放射性污染介质中能快速捕获介质中的铯,通过分离微鞘藻细胞可实现放射性铯的富集、回收。同时,分离微鞘藻的成本低,可通过絮凝或者离心回收藻体。藻体经固定化封存后,可实现铯的最小化处理处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其中,微鞘藻的藻种编号为fachb-1624。
24.微鞘藻液的制备:将微鞘藻接种于bg11培养基中,接种量为bg11培养基体积的30%,于光照强度为2500lux、培养温度为24℃培养7天,得到细胞数量不低于1.0
×
108cfu/ml的微鞘藻液。
25.其中,bg11培养基的组成为:nano
3 1500mg/l、mgso436.6mg/l、k2hpo
4 30.5mg/l、cacl2·
2h2o 27.2mg/l、na2co
3 20mg/l、柠檬酸6mg/l、柠檬酸铁铵6mg/l、edta钠盐1mg/l、h3bo32.86mg/l、mncl4·
h2o 1.81mg/l、namo4·
2h2o 0.39mg/l、znso4·
7h2o0.222mg/l、cuso4·
5h2o 0.079mg/l、co(no3)2·
6h2o 0.0409mg/l,bg11培养基的ph为7.0。
26.微鞘藻体的制备:将制得的微鞘藻液经10000rpm分别离心10min,分别收集沉淀,得到微鞘藻体。
27.放射性废水中铯的处理:称取制得的微鞘藻体2.5g,分别加入至100ml铯浓度为25mg/l、50mg/l和100mg/l的模拟含铯废水中,自然光照培养2~4天。
28.放射性土壤中铯的处理:称取制得的微鞘藻体2.5g,分别加入至100ml铯浓度为
25mg/l、50mg/l和100mg/l的模拟含铯土壤中,自然光照培养20~30天。
29.放射性水泥中铯的处理:称取制得的微鞘藻体2.5g,分别加入至100ml铯浓度为25mg/l、50mg/l和100mg/l的模拟含铯水泥中,自然光照培养40~50天。
30.介质中铯净化率的测定:取上述三组经微鞘藻处理后的样品,分别以不添加微鞘藻的模拟含铯介质为对照组,得到介质中铯的净化率,结果如表1所示。具体检测方法为:使用微鞘藻处理后的废水和对照组废水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使用微鞘藻处理后的土壤、水泥粉和对照组加入去离子水振荡2h后取上层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分析微鞘藻处理液和对照组处理液中的铯浓度(mg/l)。
31.铯的净化率计算公式为:铯净化率(%)=(c0-c1)/c0*100%。
32.式中,c0为对照组废水的铯浓度,c1为使用微鞘藻处理后废水的铯浓度。
33.表1各试验组中微鞘藻体对铯的净化率
34.组别1组2组3组废水净化率37%35%43%土壤净化率39%38%35%水泥粉净化率36%43%38%
35.由上表可以看出,微鞘藻体对放射性铯的净化率不低于35%,最高可达43%。因此,微鞘藻体能有效地富集铯。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微鞘藻液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制备得到微鞘藻体;将微鞘藻体加入到含有铯的放射性污染介质中,常温、自然光照下培养,富集放射性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鞘藻体加入含有铯的放射性污染介质后,微鞘藻体浓度为2.5%(w/v);所述自然光照的时间为2~50天;所述含有铯的放射性污染介质为含有铯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土壤、放射性水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时间为10min。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鞘藻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微鞘藻接种至bg11培养基中,培养后得到微鞘藻液。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鞘藻的接种量为30%(v/v)。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鞘藻液的细胞数不低于1.0
×
108cfu/ml。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g11培养基的组成为:nano
3 1500mg/l,mgso436.6mg/l,k2hpo
4 30.5mg/l,cacl2·
2h2o 27.2mg/l,na2co
3 20mg/l,柠檬酸6mg/l,柠檬酸铁铵6mg/l,edta钠盐1mg/l,h3bo32.86mg/l,mncl4·
h2o 1.81mg/l,namo4·
2h2o 0.39mg/l,znso4·
7h2o0.222mg/l,cuso4·
5h2o 0.079mg/l,co(no3)2·
6h2o 0.0409mg/l。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g11培养基的ph为7.0~7.2。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400~2600lux、培养温度为20~25℃;所述培养时间为5~7天。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鞘藻购于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藻种编号为fachb-162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鞘藻富集放射性铯的方法,该方法将微鞘藻接种于BG11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微鞘藻液,将微鞘藻液离心获得微鞘藻体,将微鞘藻体加入至含有铯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土壤、放射性水泥等放射性污染介质中,可有效富集放射性铯,微鞘藻体对放射性铯的净化率不低于35%。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在使用后可达到废物最小化处理。用后可达到废物最小化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韩梦薇 习海玲 李战国 赵三平 赖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1
技术公布日:2023/9/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