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46
评论:0

1.本技术一般涉及建设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当今混凝土行业不断的发展与更替,各种超大型建筑工程要求混凝土行业满足各种施工要求以及各种特殊性能。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强度、施工性能优越、耐高低温、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已成为混凝土行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3.减胶减水剂是综合型混凝土外加剂,通过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整体浆量,从而减少水泥或其他胶凝材料用量。
4.但是现有的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将原料定量导入至搅拌室中并通过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搅拌,原料搅拌混合后通过排料口排出。然而在生成过程中,混凝土原料拌和不均匀或者混凝土中混入大量气体等情况,都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各原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100份;砂,185~230份;碎石,260~280份;外加剂,1~1.6份;余量的水;其中,所述外加剂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所述外加剂中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所述外加剂的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
7.可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份;砂,210份;碎石,276份;外加剂,1.3份;其中,所述碎石包括粒径5-10mm碎石和粒径10-20mm碎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粒径5-10mm碎石和粒径10-20mm碎石的质量配比为1:1.2~1:1.8。
8.可选地,所述不饱和酸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单体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链转移剂包括巯基乙酸、正丁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和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包括
次磷酸钠、2-羟基-2-亚磺酸基乙酸二钠盐、抗坏血酸和n,n-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9.可选地,所述外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25份,丙烯酸45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5份,巯基乙酸3.2份,双氧水2.6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17份。
1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用于制备如以上任一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包括:搅拌室,所述搅拌室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设置在所述搅拌室内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
11.可选地,所述搅拌室上设置有用于加入部分混凝土原料的进料口,所述部分混凝土原料包括水泥、砂、碎石以及水;所述搅拌室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用于向所述搅拌室内加入外加剂;所述喷淋组件与反应装置相连通,所述反应装置用于配置所述外加剂,所述反应装置内设置有搅拌机构。
12.可选地,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密封空腔;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的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内。
13.可选地,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的至少一个振动支撑组件,所述振动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延伸的中心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架的侧面并沿所述中心支撑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接触。
14.可选地,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侧支撑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共振传导层与所述主体接触;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架和/或所述侧支撑架上。
15.可选地,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随形覆盖有共振接触层,所述共振接触层与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接触。
1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在保证水泥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减少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生产系统通过将振动组件设置在搅拌叶片上,在搅拌的同时实现对搅拌室内的浆料实现振动分散,提高混凝土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叶片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部分放大图;图6为图3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0.本技术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2013),目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按照其性能一般分为标准型、早强型和缓凝型。聚羧酸具有分子可设计特性,这一特性赋予了聚羧酸的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衍生性,换言之,将不同功能的活性大单体和小单体按一定配方和一定工艺合成,则可能聚合为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聚羧酸产品。
21.本技术中提供的混凝土可以用于室内外金刚砂耐磨地坪、水磨石地坪、原浆收光地坪、超平地坪、普通水泥地坪、石材等基面上,适合于工厂车间、仓库、商场超市、码头、机场跑道、桥梁、公路等水泥基的场所。
22.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减胶减水型外加剂,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增强混凝土强度。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
24.可选地,所述不饱和酸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单体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链转移剂包括巯基乙酸、正丁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和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包括次磷酸钠、2-羟基-2-亚磺酸基乙酸二钠盐、抗坏血酸和n,n-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25.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各原料中,含水量:75%;氧化剂:还原剂=4:1;链转移剂占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8%。
2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原料以及如以上任一所述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外加剂混合形成。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各原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100份;砂,185~230份;碎石,260~280份;
外加剂,1~1.6份;余量的水。
27.可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份;砂,210份;碎石,276份;外加剂,1.3份;其中,所述碎石包括粒径5-10mm碎石和粒径10-20mm碎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粒径5-10mm碎石和粒径10-20mm碎石的质量配比为1:1.2~1:1.8。
28.实施例1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配置外加剂: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60份,丙烯酸5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2.4份,巯基乙酸3.5份,双氧水2.8份,抗坏血酸0.7份,去离子水1327份。
29.以c50水泥混凝土为例,重量配比如下:水泥(p.o42.5):砂:粒径5-10mm碎石:粒径10-20mm碎石:水:外加剂=100:226:108:173:32:1.6。
30.实施例2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配置外加剂: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25份,丙烯酸45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5份,巯基乙酸3.2份,双氧水2.4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17份。
31.以c50水泥混凝土为例,重量配比如下:水泥(p.o42.5):砂:粒径5-10mm碎石:粒径10-20mm碎石:水:外加剂=100:226:108:173:36:1.2。
32.实施例3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配置外加剂: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60份,丙烯酸49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6份,巯基乙酸3.2份,双氧水2.4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37份。
33.以c50水泥混凝土为例,重量配比如下:水泥(p.o42.5):砂:粒径5-10mm碎石:粒径10-20mm碎石:水:外加剂=100:210:126:154:32:1.2。
34.实施例4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配置外加剂: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60份,丙烯酸49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10.8份,巯基乙酸3.4份,双氧水2.4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58份。
35.以c50水泥混凝土为例,重量配比如下:水泥(p.o42.5):砂:粒径5-10mm碎石:粒径10-20mm碎石:水:外加剂=100:210:126:154:36:1。
36.对比例选择市售point-ts8型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外加剂,以c50水泥混凝土为例,重量配比如下:水泥(p.o42.5):砂:粒径5-10mm碎石:粒径10-20mm碎石:水:外加剂=117:226:108:173:32:1.6。
37.根据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测其坍落度、扩展度,等混凝土测试结果如表
1所示。
38.表1
39.从表1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的性能均优于对比例,结合实施例1-4和对比例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外加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初始分散性能和保坍性能,由此可见,本产品具有较明显的减胶减水效果。
4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用于制备如以上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包括:反应装置100,所述反应装置100用于配置形成所述外加剂并将所述外加剂加入到搅拌室210内;搅拌装置200,所述搅拌装置200包括搅拌室210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室210内的搅拌组件220,所述搅拌室210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所述搅拌组件220用于对所述搅拌室210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组件220包括搅拌轴221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221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222;所述搅拌叶片222上设置有振动组件230,所述振动组件230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222上的超声波换能器231。
41.现有技术中一些搅拌室210内设置振动棒的方式,实现反应腔内混凝土的振动搅拌,这种方式需要搅拌叶片222避让振动棒的位置,影响搅拌叶片222的搅拌,搅拌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搅拌室210内或者搅拌室210的内壁、外壁上设置振动件,噪音较大、产生噪音污染,另外还会影响到搅拌装置200的稳定性,振动通过搅拌轴221等传递到传动电机等位置,会影响传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42.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振动组件230设置在搅拌叶片222上,在搅拌的同时实现对搅拌室210内的浆料实现振动分散,提高混凝土的混合效果。反应装置100用于配置本技术中提供的外加剂。
43.其中,所述反应装置100包括第一反应釜110、第二反应釜120和第三反应釜130,所述第一反应釜110用于加入所述减水剂的一部分原料配置形成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二反应釜120用于加入所述减水剂的另一部分原料配置形成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三反应釜130用于加入所述减水剂的剩余部分原料配置形成第三混合液,其中,所述第一反应釜110通过第一滴加组件140将所述第一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三反应釜130内、所述第二反应釜120通过第二滴加组件150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三反应釜130内,以在所述第三反应釜130内反应获得所述外加剂。所述反应装置100内的各反
应釜内可以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结构可以与本技术中所述搅拌装置200中的所述搅拌组件220的结构相同,以下进行详细描述。
44.在具体设置时,各个滴加组件可以通过滴加电机141控制活塞杆142上下移动,进而推动剂量筒143内的外加剂经滴加管144向对应的反应釜内加注。
45.例如,以实施例一中配比为例,配置外加剂的方法包括:(1)、按上述质量配比将丙烯酸5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2.4份和427份的去离子水在第一反应釜110内搅拌分散均匀后配成第一混合液;(2)、按上述质量配比将巯基乙酸3.5份、抗坏血酸和300份的去离子水在第二反应釜120内搅拌分散均匀后配成第二混合液;(3)、按上述质量配比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60份和300份的去离子水在在第三反应釜130内里加热40℃直到完全溶解配成第三混合液;(4)、向在第三反应釜130内第三混合液中加入双氧水2.8份搅拌5分钟;(5)、通过第一滴加组件140和第二滴加组件150向第三反应釜130内同时滴加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混合液并搅拌,滴加时间3小时;(6)、滴加完毕,40℃条件下保温反应1小时;(7)、冷却至室温,加碱中和至ph值6~7。
46.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室210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与反应装置100相连通,所述喷淋组件用于向所述搅拌室210内加入外加剂。
47.所述喷淋装置300包括与所述反应装置100中的第三反应釜130相连通的喷淋管510以及设置在喷淋管510上的若干扩展罩520,所述扩展罩520的底部设置有喷淋头530;所述喷淋装置300通过固定法兰、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三反应釜130连接,所述固定法兰设置在第三反应釜130上,所述连接法兰设置在喷淋管510的一端。能够增加喷淋头530喷洒减水剂的面积,通过喷淋头530向搅拌室210内喷洒,能够使的喷洒出的减水剂更加均匀,提高混凝土减水剂喷洒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喷洒质量。
48.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将振动组件230直接设置在搅拌叶片222上的方式,可以在叶片222转动过程中实现振动,提高振动效果和搅拌效果;通过在叶片222上设置用于叶片222主体10减振的减振支撑组件250,可以减小叶片222主体10上的振动,减小对电机、搅拌轴221等影响,提高传动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传动可靠性,以保证传动电机的良好工作条件。
49.本技术中所述振动组件230采用超声振动方式,产生沿外件内壁传播的表面声波,将一定频率、振幅和激振力的振动能量传给混凝土浆料,提高了物料微粒振动速度、加速度和振幅等参数,直接从本质上增强了搅拌效果。可以改善混凝土中的颗粒级配,使混凝土整体的颗粒堆积更加紧密与合理,从而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及硬化混凝土的结构。同时,增加了被振混凝土混合物中各种物料、微粒之间碰撞和融合的机会,从而提高搅拌的工作效率和均质效果。
50.如图2-6所示,所述搅拌叶片222包括主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的密封空腔20;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20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通过共振传导层232与所述主体10接触。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超声波换能器231设置在密封腔内,可以提高振动组件230的使用寿命,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对振动组件230产生磨损、损伤等。
5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在主体10内部固定安装振动组件230,本技术中所述主体
10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腔20,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可以通过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形成所述主体10结构。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实现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20内的方式,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20的至少一个振动支撑组件240,所述振动支撑组件240包括沿所述主体10延伸(例如沿x方向设置)的中心支撑架241和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架241的侧面并沿所述中心支撑架241的径向方向(例如沿z方向设置)延伸的至少两个侧支撑架242,所述侧支撑架242与所述主体10的内表面接触。
53.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设置在所述侧支撑架242靠近所述主体10的一端,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通过共振传导层232与所述主体10接触。
54.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振动支撑组件240的数量,以及所述振动组件230上的超声波换能器231的数量,在设置时,每一所述侧支撑架242上可以均设置一个超声波换能器231,多个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还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沿主体10延伸方向上的各侧支撑架242上,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5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搅拌叶片222的形状,所述搅拌叶片222可以呈直线形、曲线性,所述搅拌叶片222可以在所述搅拌轴221上垂直于所述搅拌轴221的轴线设置、与所述搅拌轴22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在所述搅拌轴221上呈螺旋式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所述搅拌叶片2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搅拌轴221的轴线垂直设置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搅拌叶片222的形状不同,所述振动支撑组件240的设置方式不同,本技术中所述主体10延伸方向可以为所述主体10的长度方向还可以为所述主体10的宽度方向,另外,本技术中所述中心支撑架241和中心支架251的设置方式,可以平行或者呈夹角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根据所述搅拌叶片222的形状或者设置方式不同,所述中心支架251和所述中心支撑架241的设置方式可以不同。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搅拌装置200工作时,靠近圆形拌筒中心部分的速度低,筒壁处的速度高,使得拌筒内不同圆环带的均匀性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拌筒中心部位成为搅拌低效率区域,本技术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30可以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222靠近所述搅拌轴221的一侧区域上,提高靠近搅拌室210中心部位的混凝土混合效果。
58.在本技术中定义,所述搅拌叶片222垂直于所述搅拌轴221的轴线设置,所述中心支撑件和中心支架251均沿所述主体10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延伸,在垂直于所述主体10的延伸方向为宽度方向即y方向。所述搅拌叶片222在沿x方向上的宽度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片222至少在其中一个边缘上设置有刀刃,以提高搅拌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搅拌叶片222在沿y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所述截面形状可以与棱形、圆弧形、曲面形等。在本技术中所述搅拌叶片222在沿y方向上的截面上,自所述搅拌叶片222的中心向两侧的方向上,所述叶片222的内径逐渐递减。
59.所述振动组件2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10内部与所述超声波换能装置电连接的超声波发生器233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10内部与所述超声波换能装置接触的共振传导层232。超声发生装置通过超声导线为超声波换能器231装置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高频交流电信
号激励,超声波换能装置将高频交流电信号激励转换成高频振动再传递至共振传导层232,经共振传导片的传导到共振接触层234,带动浆料产生高频振动。
6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的共振传导层232一方面用于接收并传导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另一方面,共振传导层232还可以用于提高主体10的机械性能,减小超声发生装置直接与叶片222主体10高频振动接触,提高叶片222的寿命,同时便于在共振传导层232产生磨损时更换组件。
6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换能器231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233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架241和/或所述侧支撑架242上。通过将连接导线设置在中心支撑架241上并通过侧支撑架242上可以方便走线,防止走线之间干涉,节省内部空间等,同一所述中心支撑架241上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231可以采用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实现电连接。
6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多个超声波换能器231,采用分组分段的方式,可以通过在运行之前实验的方式,获得不同位置的共振频率,在进行振动时,控制超声波换能器231对叶片222产生特定强度的共振。即在同一所述中心支撑架241上包括多个预设区域,在同一预设区域内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231采用串联的方式,串联的超声波换能器231上采用同一共振频率;不同预设区域内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231采用并联的方式,并联的超声波换能器231上采用不同的共振频率。进而实现根据搅拌区域控制共振效果。
63.另外,所述主体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随形覆盖有共振接触层234,所述共振接触层234与所述搅拌室210内的浆料接触。本技术中所述搅拌叶片222的主体10可以采用高品质耐磨合金材质,例如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而通过设置与超声波换能器231的超声波特性匹配的共振接触层234与混凝土原料直接接触,能量传递效率更高,可以提高叶片222的共振效果。
6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主体10上设置安装孔,用于超声波换能器231可以直接与共振接触层234接触,当然还可以共振接触层234通过其他结构与超声振动组件230接触,例如通过穿过主体10的共振传导件,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65.为了减小超声振动组件230设置在叶片222上带来的振动,减小对电机、搅拌轴221等影响,本技术中所述搅拌叶片222还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密封空腔20内的减振支撑组件250,所述减振支撑组件250包括沿所述主体10延伸(例如沿x方向设置)的中心支架251和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架251的侧面并沿所述中心支架251的径向方向延伸(与z方向呈夹角)的四个侧支架252,所述主体1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四个侧支架252分别配合的四个挡块253;所述四个挡块253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允许在所述减振支撑组件250发生形变时,所述侧支架252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主体10的内表面发生位移。
66.具体设置时,相邻两所述侧支架25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120
°
,所述侧支架252与横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
°
。
67.所述侧支架252包括第一侧子支架252-1、第二侧子支架252-2、第三侧子支架252-3、第四侧子支架252-4,所述第一侧子支架252-1的轴线和所述第三侧子支架252-3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侧子支架252-2的轴线和所述第四侧子支架252-4的轴线共线。
68.所述侧支架252中各子支架252均包括设置在端部与所述主体10的内表面接触的球形的耐磨块254;耐磨块254可以为耐磨材料,例如是不锈钢、铬锆铜合金、铁镍合金等金
属材质。
69.所述挡块253包括与所述侧支架252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耐磨块固定在两接触表面之间;所述接触表面在靠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与所述主体10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
70.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叶片222内部的减振支撑组件250,在搅拌过程中或者超声共振过程中,当叶片222主体10出现振动时,此时设置在主体10上的挡块253形成的容纳空间也出现变形或振动,在此时,减振支撑组件250可以随着叶片222主体10的变形或振动而在容纳空间内移动,将叶片222的内作用力通过支撑架的变形或者移动方式进行吸收耗散,通过耐磨块与叶片222内表面的摩擦,也可以消耗一定的振动或变形,提高叶片222寿命以及叶片222减振效果,防止叶片222主体10出现振动经过搅拌轴221等传递至传动组件,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噪声。
71.减振支撑组件250通过压紧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10的密封空间内,在安装时,减振支撑组件250与主体10的内表面之间存在一定预应力,减振支撑组件250可以压紧在密闭空间中,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强叶片222的强度,同时,本技术中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减振支撑组件250可以在叶片222摆动时沿主体10的内表面进行运动,将叶片222挥舞方向或摆振方向的振动传递给减振支撑组件250,可以防止叶片222的振动以及主体10变形等情况,可以减小噪声,提高叶片222的强度、抗剪性能等。本技术中的减振支撑组件250沿叶片222纵向x进行布置,在叶片222不同位置发生振动或者变形时,可以在对应位置的减振支撑组件250可以变形或者移动实现减振吸力。
72.同样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减振支撑组件250的设置方向以及设置数量,同时,减振支撑组件250上的侧支架252的数量并不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73.可选地,所述振动支撑组件2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振动支撑组件240分别位于所述减振支撑组件250的两侧。所述振动支撑组件240包括两个侧支撑架242,所述两个侧支撑架242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接触。
74.本技术实施例中,振动支撑组件240和减振支撑组件250均可以作为叶片222的柔性支撑,提高叶片222的机械性能,振动支撑组件240和减振支撑组件250与主体10的内表面均为过盈接触配合,通过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在安装时,将减振支撑组件250和振动支撑组件240压紧,并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当叶片222摆动时,振动支撑组件240为柔性材料,可以吸收叶片222的内应力。
75.另外,通过在搅拌叶片222上设置振动组件230还可以防止混凝土附着在搅拌轴221或者搅拌叶片222上,在搅拌时可有效的将混凝土物料与搅拌叶片222进行分离,并可有效的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速度和质量。
7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长度”、
“ꢀ
宽度”、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7.此外,术语
“ꢀ
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
第一”、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
“ꢀ
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79.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各原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100份;砂,185~230份;碎石,260~280份;外加剂,1~1.6份;余量的水;其中,所述外加剂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所述外加剂中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所述外加剂的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份;砂,210份;碎石,276份;外加剂,1.3份;其中,所述碎石包括粒径5-10mm碎石和粒径10-20mm碎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粒径5-10mm碎石和粒径10-20mm碎石的质量配比为1:1.2~1: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酸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单体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链转移剂包括巯基乙酸、正丁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和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包括次磷酸钠、2-羟基-2-亚磺酸基乙酸二钠盐、抗坏血酸和n,n-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25份,丙烯酸45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5份,巯基乙酸3.2份,双氧水2.6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17份。5.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包括:搅拌室,所述搅拌室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设置在所述搅拌室内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上设置有用于加入部分混凝土原料的进料口,所述部分混凝土原料包括水泥、砂、碎石以及水;所述搅拌室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用于向所述搅拌室内加入外加剂;所述喷淋组件与反应装置相连通,所述反应装置用于配置所述外加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密封空腔;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的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的至少一个振动支撑组件,所述振动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延伸的中心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架的侧面并沿所述中心支撑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侧支撑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共振传导层与所述主体接触;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架和/或所述侧支撑架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随形覆盖有共振接触层,所述共振接触层与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接触。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所述外加剂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所述外加剂中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所述外加剂的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搅拌室,所述搅拌室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设置在所述搅拌室内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能器。能器。
技术研发人员:乔匡义 崔巍 周环宇 李崇学 苏高伟 陈闯 陈晓 魏国梁 赵连元 李帅 张艳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复合纸板加工用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步进电机的旋转治具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