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10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体位垫。
背景技术:
2.目前俯卧位通气,也称作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一些重症adrs患者,特别是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方法。该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及氧和情况,在俯卧时,患者需要佩戴供氧面罩,侧转头部使得面颊支撑在枕头上,但患者长时间的俯卧位状态,需要在患者与病床之间设置体位垫,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以缓解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压力性损伤。但是现有使用的体位垫高度均为固定,不便进行调节,不适用于不同患者的身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体位垫,便于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5.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包括控制器、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前侧面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
6.所述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底板上;
7.所述膝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
8.所述膝关节槽底部设有膝盖置入槽,所述膝盖置入槽内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9.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伸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0.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膝盖置入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一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
11.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检测信号,控制第一伸缩机构的启闭;
12.所述脚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脚关节槽,所述脚关节槽槽底下侧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13.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伸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4.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脚关节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二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
15.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信号,控制第二伸缩机构的启闭。
16.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将头部垫和上半身垫固定,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底板上,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脚关节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二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由于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脚关节槽槽底下侧边缘位置,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脚关节槽内的压力时,控制器启动第二伸缩机构驱动脚关节垫向下滑动,直至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为0,关闭第二伸缩
机构,此时,脚尖位于脚关节槽内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上侧;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膝盖置入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一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由于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膝盖置入槽内,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为0时,控制器启动第一伸缩机构驱动膝关节垫向下滑动,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关闭第一伸缩机构,此时,患者的膝盖被放入了膝盖置入槽内,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了压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上半身的位置,通过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配合使用,调节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之间的距离,可使体位垫支撑不同身高的患者。
17.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杆和第一丝杆螺母,所述底板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底板内腔内,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在底板空腔内,所述第一丝杆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滑杆设置在第一丝杆下方,所述第一丝杆螺母滑动套接在第一滑杆上,所述底板前侧面对应第一丝杆的前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前侧面与膝关节垫后侧面固定连接。
18.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杆和第一丝杆螺母的配合使用,通过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杆螺母沿第一丝杆上下移动,继而带动膝关节垫在底板上上下滑动,结构简单,易操作。
19.进一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杆和第二丝杆螺母,所述底板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板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在底板空腔内,所述第二丝杆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滑杆设置在第一丝杆下方,所述第二丝杆螺母滑动套接在第二滑杆上,所述底板前侧面对应第二丝杆的前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丝杆螺母的前侧面与膝关节垫后侧面固定连接。
20.有益效果:通过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杆和第二丝杆螺母的配合使用,通过启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杆螺母沿二丝杆上下移动,继而带动脚关节垫在底板上上下滑动,结构简单,易操作。
21.进一步,所述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和固定设置在底部充气垫顶部的硅胶头垫,所述底部充气垫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
22.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设置有脸部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所述太阳穴槽位于面罩槽之间;
23.所述上半身垫包括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
24.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微型气泵调节头部垫的底部充气垫,从而调节头部垫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头部处于舒适的高度,硅胶头垫上的脸部槽用于将患者脸部侧脸置入,同时面罩槽用于将患者的供氧面罩置入,减轻了面罩对患者面部的压力性损伤,太阳穴槽避免患者的太阳穴受压,提高了患者面部的整体舒适度;上半身垫的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减少胸腹部受压,避免消化道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会阴槽的设置以避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部位的受压。
25.进一步,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提示器;
26.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底板上且分别位于上半身垫的左右两侧,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27.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的启闭。
28.有益效果: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当检测的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控制器预设的距离范围内,患者则没有趴偏移,当检测的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远超预设的距离范围时,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打开,并提示偏移的方向,便于患者能够及时调整俯卧位置,避免患者因俯卧位置偏移造成对胸腹部位的压力性损伤。
29.进一步,还包括侧翻机构,所述侧翻机构包括第二微型气泵、充气管和侧翻气垫,所述上半身垫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翻气垫置入槽,所述侧翻气垫固定安装在侧翻气垫置入槽内,所述侧翻气垫通过充气管与第二微型气泵连通。
30.有益效果:在长时间需要俯卧状态下,患者需要向左侧和右侧的侧翻身时,通过在上半身垫顶部的两侧设置侧翻气垫,当患者需要往左侧翻身时,通过第二微型气泵向右侧的侧翻气垫充气;反之,当患者需要往右侧翻身时,通过第二微型气泵向左侧的侧翻气垫充气,减少翻身的体力工作。
31.进一步,所述胸部槽包括与肋骨相贴合的矩形槽和两个与胸部相贴合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相连通。
32.有益效果:减轻了对患者胸腔和肋骨的压力,有利于胸腔更轻松的起伏呼吸,圆形槽便于安放女性患者乳房,从而较少对乳房的压迫,避免对乳房造成损害。
33.进一步,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的相接处均倒圆过渡。
34.有益效果:通过倒圆过渡的边角位置可以提高患者俯卧位时的舒适性,避免棱角位置挤压患者胸腔的肌肤。
35.进一步,所述腹部槽内设置有弧形支撑垫,所述弧形支撑垫设置在腹部槽内壁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垫能够与人体腰部相贴合。
36.有益效果:通过弧形支撑垫对腰部进行支撑,避免棱角位置挤压患者腰部的肌肤,提高舒适度,同时减少腹部的受压,避免消化道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调式体位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调式体位垫的底板内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40.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底板1、底部充气垫2、硅胶头垫3、第一微型气泵4、脸部槽5、面罩槽6、太阳穴槽7、上半身垫8、胸部槽9、腹部槽10、会阴槽11、膝关节垫12、膝关节槽13、脚关节垫14、脚关节槽15、第二压力传感器16、第二微型气泵17、充气管18、侧翻气垫19、弧形支撑垫20、膝盖置入槽21、红外距离传感器22、第一压力传感器23、第一电机24、第一丝杆25、第一滑杆26、第一丝杆螺母27、第二电机28、第二丝杆29、第二滑杆30、第二丝杆螺母31、滑槽32。
41.实施例1:
42.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至图2所示:
43.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包括控制器、底板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1前侧面的头部垫、上半身垫8、膝关节垫12和脚关节垫14;
44.所述膝关节垫12和脚关节垫14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
45.所述膝关节垫12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13;
46.所述膝关节槽13底部设有膝盖置入槽21,所述膝盖置入槽21内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3;
47.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3和第一伸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48.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3检测膝盖置入槽21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一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
49.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检测信号,控制第一伸缩机构的启闭;
50.所述脚关节垫14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脚关节槽15,所述脚关节槽15槽底下侧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6;
5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6和第二伸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52.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6检测脚关节槽15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二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
53.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信号,控制第二伸缩机构的启闭。
54.本方案通过在底板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头部垫、上半身垫8、膝关节垫12和脚关节垫14,将头部垫和上半身垫8固定,膝关节垫12和脚关节垫14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16检测脚关节槽15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二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单片机,优选为stm32h系列高性能单片机,由于第二压力传感器16设置在脚关节槽15槽底下侧边缘位置,当第二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脚关节槽15内的压力时,控制器启动第二伸缩机构驱动脚关节垫14向下滑动,直至第二压力传感器16检测的压力值为0,关闭第二伸缩机构,此时,脚尖位于脚关节槽15内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6上侧;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23检测膝盖置入槽21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一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由于第一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膝盖置入槽21内,当第一压力传感器23检测的压力值为0时,控制器启动第一伸缩机构驱动膝关节垫12向下滑动,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23检测到压力值,关闭第一伸缩机构,此时,患者的膝盖被放入了膝盖置入槽21内,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23检测到了压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2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6的型号均为13c1000ps1l;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上半身的位置,通过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一压力传感器2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6的配合使用,调节膝关节垫12和脚关节垫14之间的距离,可使体位垫支撑不同身高的患者。
55.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4、第一丝杆25、第一滑杆26和第一丝杆螺母27,所述底板1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电机24固定在底板1内腔内,所述第一电机24的驱动端与第一丝杆25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5转动连接在底板1空腔内,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7螺纹套接在第一丝杆25上,所述第一滑杆26设置在第一丝杆25下方,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7滑动套接在第一滑杆26上,所述底板1前侧面对应第一丝杆25的前侧设置有滑槽32,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7的前侧面与膝关节垫12后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机24、第一丝杆25、
第一滑杆26和第一丝杆螺母27的配合使用,通过启动第一电机24驱动第一丝杆2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杆螺母27沿第一丝杆25上下移动,继而带动膝关节垫12在底板1上上下滑动,结构简单,易操作。
56.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电机28、第二丝杆29、第二滑杆30和第二丝杆螺母31,所述底板1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电机28固定在底板1底部,所述第二电机28的驱动端与第二丝杆29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9转动连接在底板1空腔内,所述第二丝杆螺母31螺纹套接在第二丝杆29上,所述第二滑杆30设置在第一丝杆25下方,所述第二丝杆螺母31滑动套接在第二滑杆30上,所述底板1前侧面对应第二丝杆29的前侧设置有滑槽32,所述第二丝杆螺母31的前侧面与膝关节垫12后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电机28、第二丝杆29、第二滑杆30和第二丝杆螺母31的配合使用,通过启动第二电机28驱动第二丝杆2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杆螺母31沿第二丝杆29上下移动,继而带动脚关节垫14在底板1上上下滑动,结构简单,易操作。
57.所述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2和固定设置在底部充气垫2顶部的硅胶头垫3,所述底部充气垫2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4;所述硅胶头垫3顶部设置有脸部槽5,所述硅胶头垫3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6,所述硅胶头垫3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7,所述太阳穴槽7位于面罩槽6之间;所述上半身垫8包括胸部槽9、腹部槽10和会阴槽1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微型气泵4调节头部垫的底部充气垫2,从而调节头部垫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头部处于舒适的高度,硅胶头垫3上的脸部槽5用于将患者脸部侧脸置入,同时面罩槽6用于将患者的供氧面罩置入,减轻了面罩对患者面部的压力性损伤,太阳穴槽7避免患者的太阳穴受压,提高了患者面部的整体舒适度;上半身垫8的胸部槽9、腹部槽10和会阴槽11,减少胸腹部受压,避免消化道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会阴槽11的设置以避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部位的受压。
58.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22和提示器;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22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底板1上且分别位于上半身垫8的左右两侧,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22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的启闭。本实施例中,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22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22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当检测的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22之间的距离在控制器预设的距离范围内,患者则没有趴偏移,当检测的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22之间的距离在远超预设的距离范围时,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打开,并提示偏移的方向,便于患者能够及时调整俯卧位置,避免患者因俯卧位置偏移造成对胸腹部位的压力性损伤。
59.还包括侧翻机构,所述侧翻机构包括第二微型气泵17、充气管18和侧翻气垫19,所述上半身垫8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翻气垫19置入槽,所述侧翻气垫19固定安装在侧翻气垫19置入槽内,所述侧翻气垫19通过充气管18与第二微型气泵17连通。本实施例中,在长时间需要俯卧状态下,患者需要向左侧和右侧的侧翻身时,通过在上半身垫8顶部的两侧设置侧翻气垫19,当患者需要往左侧翻身时,通过第二微型气泵17向右侧的侧翻气垫19充气;反之,当患者需要往右侧翻身时,通过第二微型气泵17向左侧的侧翻气垫19充气,减少翻身的体力工作。
60.所述胸部槽9包括与肋骨相贴合的矩形槽和两个与胸部相贴合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减轻了对患者胸腔和肋骨的压力,有利于胸腔更轻松的
起伏呼吸,圆形槽便于安放女性患者乳房,从而较少对乳房的压迫,避免对乳房造成损害。
61.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的相接处均倒圆过渡。本实施例中,通过倒圆过渡的边角位置可以提高患者俯卧位时的舒适性,避免棱角位置挤压患者胸腔的肌肤。
62.所述腹部槽10内设置有弧形支撑垫20,所述弧形支撑垫20设置在腹部槽10内壁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垫20能够与人体腰部相贴合。本实施例中,通过弧形支撑垫20对腰部进行支撑,避免棱角位置挤压患者腰部的肌肤,提高舒适度,同时减少腹部的受压,避免消化道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63.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前侧面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所述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膝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所述膝关节槽底部设有膝盖置入槽,所述膝盖置入槽内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伸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膝盖置入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一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检测信号,控制第一伸缩机构的启闭;所述脚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脚关节槽,所述脚关节槽槽底下侧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伸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脚关节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二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信号,控制第二伸缩机构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杆和第一丝杆螺母,所述底板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底板内腔内,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在底板空腔内,所述第一丝杆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滑杆设置在第一丝杆下方,所述第一丝杆螺母滑动套接在第一滑杆上,所述底板前侧面对应第一丝杆的前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前侧面与膝关节垫后侧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杆和第二丝杆螺母,所述底板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板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在底板空腔内,所述第二丝杆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滑杆设置在第一丝杆下方,所述第二丝杆螺母滑动套接在第二滑杆上,所述底板前侧面对应第二丝杆的前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丝杆螺母的前侧面与膝关节垫后侧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和固定设置在底部充气垫顶部的硅胶头垫,所述底部充气垫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设置有脸部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所述太阳穴槽位于面罩槽之间;所述上半身垫包括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提示器;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底板上且分别位于上半身垫的左右两侧,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的启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翻机构,所述侧翻机构包括第二微型气泵、充气管和侧翻气垫,所述上半身垫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翻气
垫置入槽,所述侧翻气垫固定安装在侧翻气垫置入槽内,所述侧翻气垫通过充气管与第二微型气泵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槽包括与肋骨相贴合的矩形槽和两个与胸部相贴合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的相接处均倒圆过渡。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槽内设置有弧形支撑垫,所述弧形支撑垫设置在腹部槽内壁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垫能够与人体腰部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式体位垫,包括控制器、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前侧面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滑动的设置在底板上;膝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膝关节槽;膝关节槽底部设有膝盖置入槽,膝盖置入槽内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膝盖置入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一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脚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脚关节槽,脚关节槽槽底下侧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脚关节槽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第二压力检测信号至控制器;采用本方案,便于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身高的患者。身高的患者。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平 吕艳冰 高芬 魏红 易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