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约束扭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0 阅读:8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约束三个方向移动的扭锁装置。


背景技术:

2.扭锁装置是一种可约束三个方向移动的装置,不仅可以对两个垂直堆垛物体锁紧,还能够对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进行锁紧。目前行业内的扭锁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3.(1)集装箱的扭锁能够约束垂直方向,但水平方向上约束的间隙过大,存在滑移情况;
4.(2)扭锁只能用于两个垂直堆垛的物体,不能对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进行锁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向约束扭锁装置,解决现有扭锁水平方向约束间隙大,以及不能对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进行锁紧等问题。通过对扭锁装置的布置,可将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锁紧,实现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移动约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包括锁紧轴、三个基座、挡板、销轴、手柄、插销、接口孔,三个基座上、中、下固定安装,作为支撑,锁紧轴安装在中、下部的两个基座上内,上端通过接头和销轴连接手柄,手柄通过插销连接中部的基座上,形成一个杠杆结构,或者手柄通过插销连接上部的基座。
7.进一步,所述锁紧轴通过挡板与接头固定连接。
8.进一步,所述挡板通过螺钉安装在接头上。
9.进一步,所述锁紧轴与中、下部的两个基座中安装的衬套间隙配合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对两个垂直堆垛物体锁紧,还能够对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进行锁紧。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了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锁紧,实现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移动约束。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5.图3是图1中的接口孔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锁紧状态示意图;
17.图5是图4的左视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三维模型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手动操作顺序图;
20.图中:锁紧轴1、基座一2、基座二3、衬套4、接头5、挡板6、销轴7、手柄8、插销9、基座三10、接口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包括锁紧轴1、基座一2、基座二3、衬套4、接头5、挡板6、销轴7、手柄8、插销9、基座三10和接口孔11。基座一2、基座二3和基座三10都是固定安装,作为支撑。挡板6通过螺钉安装在接头5上,锁紧轴1通过挡板6与接头5固定连接。锁紧轴1与基座一2、基座二3上安装的衬套4间隙配合。手柄8通过销轴7与接头5铰接,通过插销9与基座二3铰接,形成一个杠杆结构。
23.如图7所示,在扭锁装置使用时,手动提拉手柄8能够将锁紧轴1沉入到接口孔11内,对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进行锁紧。拔出插销9将手柄8从基座二3上解除,将手柄8在水平方向旋转90
°
,然后将手柄8向上垂直放置在基座三10内,插入插销9,完成了扭锁装置的操作,实现对两个垂直堆垛物体锁紧。


技术特征:
1.一种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轴、三个基座、挡板、销轴、手柄、插销、接口孔,三个基座上、中、下固定安装,作为支撑,锁紧轴安装在中、下部的两个基座内,上端通过接头和销轴连接手柄,手柄通过插销连接中部的基座上,形成一个杠杆结构,或者手柄通过插销连接上部的基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通过挡板与接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通过螺钉安装在接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与中、下部的两个基座中安装的衬套间隙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向约束扭锁装置,包括锁紧轴、三个基座、挡板、销轴、手柄、插销、接口孔,三个基座上、中、下固定安装,作为支撑,锁紧轴安装在中、下部的两个基座上内,上端通过接头和销轴连接手柄,手柄通过插销连接中部的基座上,形成一个杠杆结构,或者手柄通过插销连接上部的基座。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对两个垂直堆垛物体锁紧,还能够对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进行锁紧,实现了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锁紧,以及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移动约束。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移动约束。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移动约束。


技术研发人员:宁献良 叶子凌 舒建华 张新中 孙浩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3/9/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