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片、服装及成衣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1
阅读:13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服装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片、服装及成衣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服装成衣需要经过版型制作、工艺测试、产品生产几个步骤,其中在版型制作过程中版式要根据人体形态的来进行围度角度的调整才能适合人体穿着,整个加工工艺步骤繁琐,加工时间长。
3.对于一些版型宽大的衣服,例如防护服、居家服、婴幼儿服或者汉服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服装成衣工艺,需要先测量人体尺寸、然后根据人体不同的位置制作分开的衣片,最终将衣片缝合在一起形成成衣,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而且裁剪过程中浪费的材料比较多,导致制造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制成服装的衣片,其加工过程简单,且节省材料。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衣片,由矩形布片裁剪而成,包括领口、上门襟缝、第一袖底缝和第二袖底缝,所述领口沿所述布片的纵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布片边缘与所述布片中心之间;所述上门襟缝自所述布片靠近所述领口的一侧沿纵中轴线切开领口;所述第一袖底缝沿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所述第二袖底缝沿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且与所述第一袖底缝相对于所述纵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袖底缝与所述第二袖底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布片幅宽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一袖底缝与所述第二袖底缝将所述布片分为上衣片和下衣片,所述上门襟缝将所述上衣片分为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
7.作为优选,所述领口周长大于59cm且所述领口沿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方向的最长长度不超过38cm。
8.作为优选,所述领口由一条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直线和一条弧线围合而成,所述弧线靠近所述上门襟缝的一侧。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袖底缝和所述第二袖底缝与所述布片开设所述上门襟缝一侧的距离在33cm-42cm之间。
10.作为优选,还包括裤缝,所述裤缝沿所述纵中轴线开设在所述布片远离所述上门襟缝的一侧,所述裤缝将所述下衣片分为左下衣片和右下衣片。
11.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由上述衣片制成。
12.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将布料裁成与人体对应规格大小一致的矩形布片;
14.将所述布片沿纵中轴线对折,分别裁出领口、第一袖底缝、第二袖底缝以及上门襟缝形成如上述衣片;
15.展开所述布片,将所述下衣片两侧向所述纵中轴线方向对中折叠,形成下门襟缝;
16.将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分别向所述第一袖底缝和所述第二袖底缝方向折叠,形成上门襟缝;
17.将所述左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所述下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合,所述右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所述下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缝合;
18.将所述左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所述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缝合形成左衣袖,将右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与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缝合成右衣袖。
19.作为优选,所述上门襟缝和/或所述下门襟缝缝合。
20.作为优选,所述上门襟缝和/或所述下门襟缝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件。
21.作为优选,缝合前,将所述布片远离所述上门襟缝的一侧沿所述纵中轴线开设一条裤缝,所述裤缝将所述下衣片分为左下衣片和右下衣片;缝合时,将所述左下衣片的左侧边线和所述左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左裤腿,将所述右下衣片的左侧边线和所述右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右裤腿。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的衣片由矩形布片采用较少的裁切数裁切而成,一块衣片即可加工成一件服装,极大的提高了服装加工效率,而且布料浪费少,降低了服装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衣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衣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衣片制成的服装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领口;2、第一袖底缝;3、第二袖底缝;4、上门襟缝;5、下门襟缝;6、裤缝。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1.依据人体构造,一件衣服必备的有袖子和领口部位,常规的制衣工序需要先裁剪相应的布片,再将布片拼接缝合而成,为了打破现有的人们苦于服装制作的复杂思维,发明人提出一种衣片,该衣片是在一块布上裁剪而成的,后续无需拼接只需少量缝合即可形成一件衣服,大大提高了服装加工效率并降低了加工成本。该成衣方法主要适用于版型宽大的服装,例如防护服、居家服、婴幼儿服或者汉服等。
32.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衣片,该衣片在一整块平铺的矩形布片上裁剪而成,该衣片包括供人体头部穿过的领口1、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以及上门襟缝4,其中领口1沿图1中所示的布片的纵中轴线(沿布片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且位于布片边缘与布片中心之间,上门襟缝4自布片靠近领口1的一侧沿纵中轴线切开领口1,第一袖底缝2和第二袖底缝3分别从布片的相对两侧沿垂直于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且第一袖底缝2与第二袖底缝3的长度不小于布片幅宽的四分之一。
33.上述衣片加工简单,只需在大小一定的布片上裁切领口1、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以及上门襟缝4,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将布片分为上衣片、下衣片,上门襟缝4将上衣片分为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其中第一袖底缝2裁出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和下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第二袖底缝3裁出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和下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上门襟缝4裁出左上衣片的右侧边线和右上衣片的左侧边线,左上衣片的顶部边线分为与其底部边线等长的顶部左侧边线以及剩余的顶部右侧边线,右上衣片的顶部边线分为与其底部边线等长的顶部右侧边线以及剩余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制时将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第一袖底缝2裁切而成)与左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合形成左衣袖,将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第二袖底缝3裁切而成)与右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右衣袖,左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下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合、右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下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缝合形成腰线,至于左上衣片的左侧边线与右上衣片的右侧边线、下衣片的左侧边线与右侧边线是否缝合,则根据衣服的款式进行确定。整个加工过程除了领口1的布料损耗外,其他位置均加工成衣服,布料损耗极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34.可以理解的是,该衣片既可以设置为长款,例如连衣裙或开襟长袍,也可以设置为短款,例如长袖上衣或短袖上衣,如果整体是长款的连衣裙款式或短款的上衣款式,则左上衣片的左侧边线与右上衣片的右侧边线、下衣片的左侧边线与下衣片的右侧边线均缝合,如果是开襟款式,则无需缝合,后期可通过加钉纽扣或加系带以包裹人体。
35.在上述裁切基础上,还可以在布片远离上门襟缝4的一侧沿纵中轴线开设一条裤缝6以制作婴幼儿穿的连体衣或者是作为防护服的主体部分(防护服还包括头部防护的结构),裤缝6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袖底缝2或第二袖底缝3与布片远离上门襟缝4的一侧的距离,裤缝6的裁切将下衣片又分为左下衣片和右下衣片,裤缝6裁出左下衣片的右侧边线和右下衣片的左侧边线,裁切好后,将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与左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合形成左衣袖,将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与右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右衣袖,将左下衣片的左侧边线与左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左裤腿,将右下衣片的右侧边线与右下衣片的左侧边线缝合形成右裤腿,其他边线再根据实际设计款型选择性缝合。
36.基于不同身高体重的人体,以及制造的衣服款式的不同,选用的初始布片尺寸不同,以标准女人体160/84a为例,制造开襟或连衣裙的话,需要用到布面幅宽136~142cm、布片长82~110cm的布片;以标准男人体175/92a为例,制造开襟的话,则需要用到布面幅宽136~142cm,布片长86~110cm的布。实际加工时,可根据不同身高体重的人体,对身高体重划分一定的区间,根据区间选择初始布片尺寸。
37.领口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裁剪成圆形、近似圆形或其他形状,但需要强调的是,领口1的周长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过小衣服难以穿脱,过大则挂不到肩上,一般情况下,对于成人服装而言,领口1周长不能小于59cm且领口1沿垂直于纵中轴线的方向的最长长度不能超过38cm。
38.本实施例中,领口1由一条垂直于纵中轴线的直线和一条弧线围合而成,弧线与直线之间圆角过渡,且弧线靠近上门襟缝4的一侧,则当将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向第一袖底缝2以及第二袖底缝3方向折叠的时候,弧线部分位于衣服的正面,符合人体穿衣习惯。
39.袖底缝与布片开设上门襟缝4一侧的距离即为左衣袖以及右衣袖的袖筒周长,袖筒周长一般在33cm-42cm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袖底缝2和第二袖底缝3与布片开设上门襟缝4一侧的距离均设为40cm,能够适应更多人的体型。
40.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成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41.s1、将人体身高尺寸划分为多个范围,每个范围对应一定规格大小的布片,;
42.s2、根据具体人员的身高尺寸,找到对应的布片规格大小,将布料裁成与对应规格大小一致的矩形,布料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实施例中对面料不作具体限制;
43.s3、将布片沿纵中轴线对折,分别裁出领口1、第一袖底缝2和第二袖底缝3,显然,第一袖底缝2和第二袖底缝3是由一刀或一剪裁切出的,领口1和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的裁剪没有先后顺序,既可以先裁切领口1,也可以先裁切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
44.s4、领口1裁切完成后,布片靠近领口1的一侧沿纵中轴线裁切上门襟缝4,上门襟缝4切开领口1,使领口1由原来的闭环变成开环;
45.此时,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以及上门襟缝4将布片分为左上衣片、右上衣片、下衣片,其中第一袖底缝2裁出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和下衣片的底部左侧边线,第二袖底缝3裁出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和下衣片的底部右侧边线,上门襟缝4裁出左上衣片的右侧边线和右上衣片的左侧边线,左上衣片的顶部边线分为与其底部边线等长的顶部左侧边线以及剩余的顶部右侧边线,右上衣片的顶部边线分为与其底部边线等长的顶部右侧边线以及剩余的顶部左侧边线。
46.s5、展开布片,将下衣片两侧向纵中轴线方向对中折叠,下衣片两侧的边缘线形成下门襟缝5,将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分别向第一袖底缝2和第二袖底缝3方向折叠;
47.s6、将左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下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合,右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下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缝合;
48.s7、将左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缝合形成左衣袖,将右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缝合成右衣袖;
49.s8、根据成衣款式,选择性地缝合上门襟缝4和/或下门襟缝5,若不缝合的话,可以在上门襟缝4和/或下门襟缝5的两侧增设扣子或系带等相互配合的连接件,以形成包裹式成衣;以增设扣子为例,第一袖底缝2和第二袖底缝3的长度要大于布片幅宽的四分之一,左
上衣片的左侧和下衣片的左侧缀有多个扣眼,右上衣片和下衣片的右侧缀有与扣眼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纽扣,纽扣能够扣合在扣眼内。
50.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制造款式为连体衣,则在步骤s3或s4中,将布片远离上门襟缝4的一侧沿中轴线开设一条裤缝6,该裤缝6将下衣片分为左下衣片和右下衣片;在步骤s7中,将左下衣片的左侧边线和左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左裤腿,右下衣片的左侧边线和右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右裤腿。
51.上述成衣方法只是在服装成衣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手法,后续可以根据版式要求对衣服进行细节上的调整,例如增加装饰或配件等,或者直接用于设计师的设计辅助以及版型师的版型调整等。
52.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衣片,由矩形布片裁剪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领口(1),所述领口(1)沿所述布片的纵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布片边缘与所述布片中心之间;上门襟缝(4),所述上门襟缝(4)自所述布片靠近所述领口(1)的一侧沿纵中轴线切开所述领口(1);第一袖底缝(2),沿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二袖底缝(3),沿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且与所述第一袖底缝(2)相对于所述纵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袖底缝(2)与所述第二袖底缝(3)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布片幅宽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一袖底缝(2)与所述第二袖底缝(3)将所述布片分为上衣片和下衣片,所述上门襟缝(4)将所述上衣片分为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口(1)周长大于59cm且所述领口(1)沿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方向的最长长度不超过38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口(1)由一条垂直于所述纵中轴线的直线和一条弧线围合而成,所述弧线靠近所述上门襟缝(4)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底缝(2)和所述第二袖底缝(3)与所述布片开设所述上门襟缝(4)一侧的距离在33cm-42c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衣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裤缝(6),所述裤缝(6)沿所述纵中轴线开设在所述布片远离所述上门襟缝(4)的一侧,所述裤缝(6)将所述下衣片分为左下衣片和右下衣片。6.服装,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衣片制成。7.成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布料裁成与人体对应规格大小一致的矩形布片;将所述布片沿纵中轴线对折,分别裁出领口(1)、第一袖底缝(2)、第二袖底缝(3)以及上门襟缝(4)形成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衣片;展开所述布片,将所述下衣片两侧向所述纵中轴线方向对中折叠,形成下门襟缝(5);将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分别向所述第一袖底缝(2)和所述第二袖底缝(3)方向折叠;将所述左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所述下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缝合,所述右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所述下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缝合;将所述左上衣片的顶部左侧边线与所述左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缝合形成左衣袖,将右上衣片的顶部右侧边线与右上衣片的底部边线缝合成右衣袖。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成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襟缝(4)和/或所述下门襟缝(5)缝合。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成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襟缝(4)和/或所述下门襟缝(5)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件。10.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成衣方法,其特征在于,缝合前,将所述布片远离所述上门襟缝(4)的一侧沿所述纵中轴线开设一条裤缝(6),所述裤缝(6)将所述下衣片分为左下衣片和右下衣片;缝合时,将所述左下衣片的左侧边线和所述左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左裤腿,将所述右下衣片的左侧边线和所述右下衣片的右侧边线缝合形成右裤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服装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片、服装及成衣方法,该衣片由矩形布片裁剪而成,包括领口、上门襟缝、第一袖底缝和第二袖底缝,领口沿布片的纵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偏向布片一侧;上门襟缝自布片靠近领口的一侧沿纵中轴线切开领口;第一袖底缝沿垂直于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二袖底缝沿垂直于纵中轴线的方向开设且与第一袖底缝相对于纵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袖底缝与第二袖底缝的长度不小于布片幅宽的四分之一,第一袖底缝与第二袖底缝将布片分为上衣片和下衣片,上门襟缝将上衣片分为左上衣片和右上衣片。上述衣片自身即可缝合形成服装,加工简单,布料浪费少。布料浪费少。布料浪费少。
技术研发人员:江辉 郑倩男 唐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3/9/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