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射流臂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1 阅读:6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安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


背景技术:

2.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一直是消防处置的难题,该类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建筑表面使用了可燃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材料起火后,因位置、角度、障碍物等条件制约,建筑本身的防灭火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受烟囱效应等因素影响,此类火灾的蔓延速度极快,任其蔓延易由室外火灾发展到室内形成立体火,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此外,使用可燃保温材料的高层建筑存量十分庞大,火灾隐患巨大,近些年来常发类似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高度依赖建筑本身的防火性能和固定灭火设施。在面对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时,常用的举高喷射车等外攻救火装备因举升高度不够、射程不足,以及从下往上射流容易受熔融滴落物、火羽流影响,所以不能很有效地发挥作用。
4.专利202310202719.2高层建筑外立面移动射流灭火装备是为消防救援人员设计的高层建筑外立面的火灾专用灭火设备,其为可移动式,能够与高层建筑消火栓水源连通。使用时将射水通道和射流装置快速安装在快装底座上,而且更优地,射水通道能够伸缩,射流装置能够旋转,在火灾楼层的上方伸出一段距离,往回向下喷水,覆盖面积大,灭火效果好,而且可解决目前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过程中使用举高喷射车等外攻救火装备时射程和角度不足、举升高度不够、射流易受熔融滴落物、火羽流等外界影响等问题。
5.该灭火装备可拆分携带、现场快速组装固定,方便搬运和拆装,能够灵活设置在着火层附近位置,并可多点同步设置多台,形成多路射流水协同灭火。但是,当发生火灾后,经分析该灭火装备的最佳灭火架设点为高层建筑的普通窗口等楼房开口位置时,可供灭火装置的支撑架依赖的有效建筑结构较少,支撑架很难较好地找到单点固定位置,从而形成快速组装,进行灭火。因此,为了起到更好地灭火效果,对于灭火装备的最佳灭火架设点位于高层建筑的普通窗口等楼房开口位置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设计专门的支撑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以缓解上述的技术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架设于高层建筑的窗口,包括:
9.支撑杆,竖直设置且整体长度可伸缩,两端各自具有抵接部;
10.夹持件,具有两个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射流臂;
11.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窗口处的地面和屋顶。
12.在上述方案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较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杆体,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杆体之间的连接处配置成:
13.下方所述杆体的连接端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接有可沿所述螺杆上下移动的
定位螺母;上方所述杆体的连接端设有容纳所述螺杆的槽孔,上方所述杆体通过其槽孔套接于下方所述杆体的螺杆竖直上下移动,且上方所述杆体通过其底端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螺母抵接固定;
14.最上方的所述杆体的最顶端以及最下方的所述杆体的最低端分别设有所述抵接部。
15.较优选地,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支撑杆的夹持部能够夹持于任一所述杆体主体部位的任一处位置。
16.较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杆的径向截面积;
17.所述抵接面贴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有防滑纹,所述抵接面通过所述防滑垫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或屋顶抵接。
18.较优选地,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抵接的抵接部设有竖直贯穿所述抵接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适于螺钉穿过并钻入所述窗口的地面。
19.较优选地,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抵接的抵接部设有水平泡,和/或,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水平泡。
20.较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可拆装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21.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个可拆装连接的第一夹持块,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夹持槽之间适于夹持所述支撑杆的周面;
22.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两个可拆装连接的第二夹持块,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弧形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夹持槽之间适于夹持所述射流臂的周面。
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连接处配置成:
24.所述第一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凸起,所述第二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凹槽,所述第二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凸起;所述异形凹槽与所述异形凸起榫接。
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异形凹槽的外侧面设有弹性柱塞销轴,所述弹性柱塞销轴的抵接端能够穿入至所述异形凹槽与所述异形凸起的接触面且抵接于所述异形凸起。
26.在上述方案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较优选地,所述立杆式射流臂架还包括:
27.斜拉加强索,倾斜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射流臂之间。
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具有以下优势: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长度可伸缩的支撑杆架设于窗口处的室内,并通过调节长度使其两端的抵接部分别抵紧于地面和屋顶,另外,夹持件的两个夹持部分别夹紧支撑杆和射流臂,使射流臂能够快速与架设好的支撑架稳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稳定可靠,是主要适于高层建筑的普通窗口等楼房开口位置的支撑架结构。
30.2、夹持件能够夹持于支撑杆的任一位置,进而可以调整射流臂处于支撑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使其能够尽量达到最佳的灭火点位。
31.3、首先,抵接部的抵接面及防滑垫能增大抵接部与地面或屋顶的摩擦力,使支撑杆更加稳固。其次,最低端的抵接部设有螺纹孔,便于穿设螺钉,使支撑杆更加稳定,增加抵接部与地面的咬合力,避免调整射流臂时,支撑杆发生扭转或倾倒。最后,斜拉加强索进一
步加强支撑杆与射流臂之间的稳固性。
32.4、抵接部以及支撑杆设有水平泡,能够方便监视、调节支撑杆保持竖直,从而不发生倾斜直至倾倒情况。
33.6、两个夹持部之间通过异形凹槽与异形凸起榫接,并通过弹性柱塞销轴进一步定位,能够快速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3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杆体之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支撑杆顶端抵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支撑杆底端抵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斜拉加强索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支撑杆;101-杆体;102-螺杆;103-定位螺母;2-抵接部;201-防滑垫;202-螺纹孔;203-水平泡;3-夹持件;301-第一夹持部;302-第二夹持部;303-异形凸起;304-弹性柱塞销轴;4-射流臂;5-斜拉加强索;6-加强索固定件;7-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4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参照图1,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架设于高层建筑的窗口,包括:
46.支撑杆1,竖直设置且整体长度可伸缩,两端各自具有抵接部2;
47.夹持件3,具有两个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所述支撑杆1和所述射流臂4;
48.所述支撑杆1两端的抵接部2分别抵接于所述窗口处的地面和屋顶。
49.在上述方案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较优选地,参照图2,所述支撑杆1包括至少两个杆体101,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杆体101之间的连接处配置成:
50.下方所述杆体101的连接端固接有螺杆102,所述螺杆102上螺接有可沿所述螺杆102上下移动的定位螺母103;上方所述杆体101的连接端设有容纳所述螺杆102的槽孔,上方所述杆体101通过其槽孔套接于下方所述杆体101的螺杆102竖直上下移动,且上方所述杆体101通过其底端与所述螺杆102上的定位螺母103抵接固定;
51.最上方的所述杆体101的最顶端以及最下方的所述杆体101的最低端分别设有所述抵接部2。
52.具体地,杆体101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做成2节或3节形式,且单节长度不超过1.1米(便于收纳),支撑架整体最大适用高度约3米。更为具体地,下方杆体101的顶端也开设有槽孔,螺杆102的底端先穿入第一导向套内并与其焊接固定,然后将第一导向套插入下方杆体101的槽孔,并通过横向销钉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螺杆102总长度为1米左右,自下方杆体101的槽孔露出部分为800毫米左右;上方杆体101的槽孔内通过横向销钉固定有第二导向套,上方杆体101通过槽孔内的第二导向套可套接于螺杆102的露出部分并上下移动。另外,定位螺母103可以设置两个,不仅能够调节位置,而且防松。本方案在能够实现支撑杆1长度伸缩的效果下,拆装调节方便,利于收纳和操作。
53.较优选地,所述夹持件3用于夹持所述支撑杆1的夹持部能够夹持于任一所述杆体101主体部位的任一处位置。
54.较优选地,参照图3,所述抵接部2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杆1的径向截面积;
55.所述抵接面贴设有防滑垫201,所述防滑垫201设有防滑纹,所述抵接面通过所述防滑垫201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或屋顶抵接。
56.较优选地,参照图4,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抵接的抵接部2设有竖直贯穿所述抵接部2的螺纹孔202,所述螺纹孔202适于螺钉穿过并钻入所述窗口的地面。
57.较优选地,参照图4,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抵接的抵接部2设有水平泡203,和/或,于所述支撑杆1上设有水平泡203。
58.较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夹持件3包括可拆装连接的第一夹持部301和第二夹持部302;
59.所述第一夹持部301包括两个可拆装连接的第一夹持块,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夹持槽之间适于夹持所述支撑杆1的周面;
60.所述第二夹持部302包括两个可拆装连接的第二夹持块,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弧形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夹持槽之间适于夹持所述射流臂4的周面。
61.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第一夹持部30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02的连接处配置成:
62.所述第一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凸起303,所述第二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凹槽,所述第二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凸起303;所述异形凹槽与所述异形凸起303榫接。
63.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异形凹槽的外侧面设有弹性柱塞销轴304,所述弹性柱塞销轴304的抵接端能够穿入至所述异形凹槽与所述异形凸起303的接触面且抵接于所述异形凸起303。
64.在上述方案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较优选地,参照图6,所述立杆式射流臂4架还包括:
65.斜拉加强索5,倾斜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与所述射流臂4之间。具体地,夹持件3的上方设有可沿支撑杆1上下移动或者直接固接于支撑杆1上的加强索固定件6,加强索固定件6
与射流臂4上分别设有固定环7,斜拉加强索5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7连接。
6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架设于高层建筑的窗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竖直设置且整体长度可伸缩,两端各自具有抵接部;夹持件,具有两个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射流臂;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窗口处的地面和屋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杆体,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杆体之间的连接处配置成:下方所述杆体的连接端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接有可沿所述螺杆上下移动的定位螺母;上方所述杆体的连接端设有容纳所述螺杆的槽孔,上方所述杆体通过其槽孔套接于下方所述杆体的螺杆竖直上下移动,且上方所述杆体通过其底端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螺母抵接固定;最上方的所述杆体的最顶端以及最下方的所述杆体的最低端分别设有所述抵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支撑杆的夹持部能够夹持于任一所述杆体主体部位的任一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杆的径向截面积;所述抵接面贴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有防滑纹,所述抵接面通过所述防滑垫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或屋顶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抵接的抵接部设有竖直贯穿所述抵接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适于螺钉穿过并钻入所述窗口的地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窗口的地面抵接的抵接部设有水平泡,和/或,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水平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可拆装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个可拆装连接的第一夹持块,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夹持槽之间适于夹持所述支撑杆的周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两个可拆装连接的第二夹持块,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弧形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夹持槽之间适于夹持所述射流臂的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连接处配置成:所述第一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凸起,所述第二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凹槽,所述第二夹持块上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一面设有异形凸起;所述异形凹槽与所述异形凸起榫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凹槽的外侧面设有弹性柱塞销轴,所述弹性柱塞销轴的抵接端能够穿入至所述异形凹槽与所述异形凸起的接触面且抵接于所述异形凸起。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式射流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式射流臂架还包括:斜拉加强索,倾斜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射流臂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属于消防安全的技术领域,一种立杆式射流臂架,架设于高层建筑的窗口,包括:支撑杆,竖直设置且整体长度可伸缩,两端各自具有抵接部;夹持件,具有两个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射流臂;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窗口处的地面和屋顶。本实用新型通过长度可伸缩的支撑杆架设于窗口处的室内,并通过调节长度使其两端的抵接部分别抵紧于地面和屋顶,另外,夹持件的两个夹持部分别夹紧支撑杆和射流臂,使射流臂能够快速与架设好的支撑架稳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稳定可靠,是主要适于高层建筑的普通窗口等楼房开口位置的支撑架结构。开口位置的支撑架结构。开口位置的支撑架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男 李毅 李晶晶 纪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