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2 阅读:13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池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不仅受电极材料的影响,还受电池壳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绝缘性能的影响。为了防止电池壳体表面刮损或发生短路等安全问题,一般会在电池壳体表面喷涂绝缘材料。
3.专利cn115672629a一种电池喷涂装置及电池喷涂方法。该电池喷涂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喷涂室和固化室,其中:承载机构具有用于承载电池的承载面;喷涂室内设有喷涂机构,喷涂机构用于对电池壳体的表面喷涂保护材料;喷涂机构包括用于喷涂电池壳体的异形部的第一喷枪和用于喷涂电池壳体剩余外表面的第二喷枪,第一喷枪的移动速率小于第二喷枪的移动速率;固化室设于喷涂室一侧,固化室内设有固化机构,固化机构用于对来自喷涂室、且喷涂在电池壳体的外表面的保护材料进行固化。
4.然而上述现有技术需要频繁移动电池,以对电池的各个面进行固化,固化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频繁移动电池,以对电池的各个面进行固化,固化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该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包括:
7.基座,所述基座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固化工位和第二固化工位;
8.传送组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传送组件用于将新能源电池依次传送至所述第一固化工位和第二固化工位;
9.第一固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所述第一固化单元包括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自上至下射出光线用于照射新能源电池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10.第二固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所述第二固化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用于射出光线照射新能源电池其余的侧面和棱边。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光源,两个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上方,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传送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光源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化工位的第一出光侧,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自上至下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12.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的夹角范围为85
°‑
95
°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两个光源组和第一光源,两个所述光源组分别位
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光源组包括两个第二光源,两个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传送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光源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化工位的第二出光侧,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在朝向所述第二固化工位方向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上方。
14.可选地,所述光源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的夹角范围为85
°‑
95
°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座体、第一连接座、第一盖板、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一cob发光模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一盖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一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且与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一出光侧。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第二座体、第二连接座、第二盖板、第二电连接器、第二cob发光模组和反光板,所述第二连接座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二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且与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二出光侧,所述反光板设于所述第二出光侧,所述反光板用于将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发出的光反射向新能源电池。
17.可选地,所述反光板呈弧形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座体内设有第一散热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座体还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和/或,
19.所述第二座体内设有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第二座体还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
20.可选地,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和/或,
21.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基座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固化工位和第二固化工位,第一光源组件设于第一固化工位,第二光源组件设于第二固化工位,传送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具体使用时,将已经完成喷涂的新能源电池放置于传送组件,传送组件将新能源电池先传送至第一固化工位,第一光源组件发出紫外线光自上至下进行照射,主要照射至新能源电池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以将新能源电池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进行喷涂固化,随后传送组件将新能源电池传送至第二固化工位,第二光源组件对新能源的其余侧面以及棱边进行紫外线照射,以对新能源电池剩余的侧面和棱边进行喷涂固化,通过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即可对新能源电池的表面进行喷涂固化,无需频繁移动新能源电池,固化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体积较小,节省了安装空间。
2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俯视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立体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第一光源的爆炸示意图;
29.图5为图1中第一光源的剖视图;
30.图6为图1中第二光源的爆炸示意图;
31.图7为图1中第二光源的剖视图;
32.图8为图4中第一座体的立体示意图;
33.图9为图4中第一座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34.图10为图4中第一座体的剖视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1-第一固化工位、12-第二固化工位、2-传送组件、3-第一光源组件、31-第一光源、311-第一座体、3111-第一散热流道、3112-第一进液口、3113-第一出液口、3114-第一安装槽、3115-第二安装槽、312-第一连接座、313-第一盖板、3131-第一安装腔、314-第一电连接器、315-第一cob发光模组、316-第一透光板、317-第一进液接头、318-第一出液接头、32-第一密封件、33-第二密封件、4-第二光源组件、41-第二光源、411-第二座体、412-第二连接座、413-第二盖板、4131-第二安装腔、414-第二电连接器、415-第二cob发光模组、416-第二透光板、417-反光板、418-第二进液接头、419-第二出液接头、42-第三密封件、43-第四密封件、200-新能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8.请参见图1至图3,本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包括基座、传送组件2、第一固化单元和第二固化单元,所述基座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固化工位11和第二固化工位12;所述传送组件2设于所述基座,所述传送组件2用于将新能源电池200依次传送至所述第一固化工位11和第二固化工位12;所述第一固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11,所述第一固化单元包括第一光源组件3,所述第一光源组件3自上至下射出光线用于照射新能源电池200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12,所述第二固化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组件4,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用于射出光线照射新能源电池200其余的侧面和棱边。
39.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基座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
的第一固化工位11和第二固化工位12,第一光源组件3设于第一固化工位11,第二光源组件4设于第二固化工位12,传送组件2沿第一方向延伸,具体使用时,将已经完成喷涂的新能源电池200放置于传送组件2,传送组件2将新能源电池200先传送至第一固化工位11,第一光源组件3发出紫外线光自上至下进行照射,主要照射至新能源电池200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以将新能源电池200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进行喷涂固化,随后传送组件2将新能源电池200传送至第二固化工位12,第二光源组件4对新能源的其余侧面以及棱边进行紫外线照射,以对新能源电池200剩余的侧面和棱边进行喷涂固化,通过第一光源组件3和第二光源组件4即可对新能源电池200的表面进行喷涂固化,无需频繁移动新能源电池200,固化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第一光源组件3和第二光源组件4体积较小,节省了安装空间。
40.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喷涂固化的新能源电池200为方块新能源电池200,也即新能源电池200具有六个侧面以及十二个棱边,其中一个侧面设有正负极,而该侧面无需进行喷涂和固化,并且该侧面相邻的四个棱边也无需进行喷涂和固化,所以新能源电池200需要喷涂和固化的有五个侧面和八个棱边,所述新能源电池200设有正负极的侧面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2上,此时即可将新能源电池200其余五个侧面完全露出,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光源组件3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即可对新能源电池200的表面进行喷涂固化,固化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41.为了便于理解,所述新能源电池200设有正负极的一侧为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为第二侧,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为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沿传送方向依次布设,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为第五侧和第六侧,所述第二侧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为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所述第二侧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为第三棱边和第四棱边,所述第三侧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为第五棱边和第六棱边,所述第四侧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为第七棱边和第八棱边。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11上方,主要是自上至下进行照射,所以所述第一光源31主要负责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的涂层固化,同时也对所述第二侧具有一定的固化作用,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主要对所述第二侧至所述第六侧以及所述第三棱边至第八棱边的涂层固化。
4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3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请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光源31,两个所述第一光源31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11上方,两个所述第一光源31位于所述传送组件2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光源3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化工位11的第一出光侧,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自上至下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也即,两个所述第一光源31均倾斜设置,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分别正对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光源31发出的光可直接照射在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上,进而达到对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的涂层固化的目的。
4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光源31均倾斜设置的角度不做限制,只要是能够正对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的夹角范围为85
°‑
95
°
,具体地,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的夹角为90
°

4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请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包括两个光源组和第一光源31,两个所述光源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12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光源组包括两个第二光源41,两个所述第二光源41位于所述传送组件2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光源4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化工位12的第二出光侧,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在朝向所述第二固化工位12方向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光源31位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12上方。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中的两个所述光源组主要是对所述第三侧至第六侧以及所述第三棱边至所述第八棱边进行喷涂固化,所述第二光源组件4中的所述第一光源31主要是对所述第二侧进行喷涂固化。
46.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光源41均倾斜设置的角度不做限制,只要是能够正对所述第三棱边至所述第八棱边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的夹角范围为85
°‑
95
°
,具体地,所述光源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的夹角为90
°

47.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31包括第一座体311、第一连接座312、第一盖板313、第一电连接器314和第一cob发光模组315,所述第一连接座312和所述第一盖板313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31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座体311和所述第一盖板313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一安装腔3131,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3131内,所述第一电连接器314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312,且与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盖板313远离所述第一座体311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一出光侧。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座312和所述第一座体31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313和所述第一座体31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311上,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314连接,而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314通过线缆与电源连接,为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供电,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座312是用于供所述第一电连接器314安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座312和所述第一座体311之间具有空间,用于供导线安置,设置所述第一盖板313用于盖设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避免灰尘和水汽对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造成影响。
4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313对应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光源31还包括第一透光板316,所述第一透光板316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透光板316盖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孔,以使得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发出的光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透光板316照射至新能源电池200上。
49.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41包括第二座体411、第二连接座412、第二盖板413、第二电连接器414、第二cob发光模组415和反光板417,所述第二连接座412和所述第二盖板413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41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座体411和所述第二盖板413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安装腔4131,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4131内,所述第二电连接器41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412,且与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盖板413远离所述第二座体411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二出光侧,所述反光板417设于所述第二出光侧,所述反光板417用于将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发出的光反射向新能源电池200。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座412和所述第二座体41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盖板413和所述第二座体41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411上,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414
连接,而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414通过线缆与电源连接,为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供电,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座412是用于供所述第二电连接器414安装,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座412和所述第二座体411之间具有空间,用于供导线安置,设置所述第二盖板413用于盖设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避免灰尘和水汽对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造成影响,所述反光板417主要作用为通过反射紫外光补强对所述第三棱边至所述第八棱边的固化作用。
5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413对应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设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光源41还包括第二透光板416,所述第二透光板416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第二透光板416盖设于所述第二透光孔,以使得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发出的光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透光板416照射至新能源电池200上。并且所述反光板417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一侧。
5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反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板417呈弧形设置。
5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避免较高的温度对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造成影响,请参见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体311内设有第一散热流道3111,所述第一散热流道3111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座体311还设有第一进液口3112和第一出液口3113,所述第一进液口311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3113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3111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311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3113分别与冷却液装置连接,冷却液自所述第一进液口3112流入至所述第一散热流道3111内,并自所述第一出液口3113流出所述第一散热流道3111,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走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315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53.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第一散热流道3111与冷却液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311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3113均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光源31还包括第一进液接头317和第一出液接头318,所述第一进液接头317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318的外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进液接头317与所述第一进液口31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出液接头318与所述第一出液口3113螺纹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进液接头317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318与冷却液装置连接,安装方便。
5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接头317和第一出液接头318均为宝塔接头。
55.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避免较高的温度对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座体411内设有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第二座体411还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与冷却液装置连接,冷却液自所述第二进液口流入至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内,并自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所述第二散热流道,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走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415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5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第二散热流道与冷却液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光源41还包括第二进液接头418和第二出液接头419,所述第二进液接头418和所述第二出液接头419的外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进液接头418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出液接头419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螺纹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接头418和所述第二出液接头419与冷却液装置连接,安装方便。
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液接头418和第二出液接头419均为宝塔接头。
58.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座体311和所述第一连接座312和所述第一盖板313均为可拆卸连接,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座体311和所述第一连接座312和所述第一盖板313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请参见图8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体311与所述第一连接座31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2,所述第一座体311与所述第一盖板31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33。具体地,所述第一座体311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座312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3114,所述第一座体311朝向所述第一盖板313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3115,所述第一安装槽311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均为环状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32为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件33为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14内,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内,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达到密封效果,密封灰尘和水汽进入至所述第一光源31内。
5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二座体41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412和所述第二盖板413均为可拆卸连接,为了保证所述第二座体41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412和所述第二盖板413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第二座体41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41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42,所述第二座体411与所述第二盖板413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43。具体地,所述第二座体411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座412的一侧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座体411朝向所述第二盖板413的一侧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和所述第四安装槽均为环状设置,所述第三密封件42为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件43为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四密封圈设于所述第四安装槽内,以通过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四密封圈达到密封效果,密封灰尘和水汽进入至所述第二光源41内。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应用于方块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固化工位和第二固化工位;传送组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传送组件用于将新能源电池依次传送至所述第一固化工位和第二固化工位;第一固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所述第一固化单元包括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自上至下射出光线用于照射新能源电池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第二固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所述第二固化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用于射出光线照射新能源电池其余的侧面和棱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光源,两个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工位上方,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传送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光源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化工位的第一出光侧,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自上至下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出光侧的夹角范围为85
°‑
9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两个光源组和第一光源,两个所述光源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光源组包括两个第二光源,两个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传送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光源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化工位的第二出光侧,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在朝向所述第二固化工位方向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固化工位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出光侧的夹角范围为85
°‑
95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座体、第一连接座、第一盖板、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一cob发光模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一盖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一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且与所述第一cob发光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一出光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第二座体、第二连接座、第二盖板、第二电连接器、第二cob发光模组和反光板,所述第二连接座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二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且与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二出光侧,所述反光板设于所述第二出光侧,所述反光板用于将所述第二cob发光模组发出的光反射向新能源电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呈弧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内设有第一散热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座体还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座体内设有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第二座体还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表面喷涂紫外固化系统,包括基座、传送组件、第一固化单元和第二固化单元,基座设有第一固化工位和第二固化工位;传送组件设于基座;第一固化单元设于第一固化工位,第一固化单元包括第一光源组件,第一光源组件自上至下射出光线用于照射新能源电池的上侧面以及上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棱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第二固化单元设于第二固化工位,第二固化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用于射出光线照射新能源电池其余的侧面和棱边。本发明通过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即可对新能源电池的表面进行喷涂固化,无需频繁移动新能源电池,固化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风 邬建伟 李灯 秦瑞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