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4 阅读:22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穿越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


背景技术:

2.穿越机又称“fpv四旋翼无人机”,是近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航模极限运动。穿越机虽然属于四旋翼无人机,但是与一般的消费级无人机不同,其时速能达到200公里以上,同时还能完成各种复杂的空中特技,如螺旋翻转,倒置飞行,急速上升下落等。目前的穿越机零部件多,拆装起来极为复杂,用户拆卸后恢复较难,降低使用体验;其次,零件多使得整机的集成度不高,同等级别的带保护圈的拍摄类穿越机重量几乎都在250g以上,降低了飞行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
4.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包括机体,机壳,电池包,摄像头组件与控制盒,所述机体的四角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有旋翼,所述机壳可拆卸安装在机体下方,所述机壳的四角对应所述旋翼设置有保护圈,所述机体上方设置有卡座,所述电池包通过卡座与机体可拆卸连接,摄像头组件通过螺栓与机体连接,并与电池包并排,所述控制盒安装在所述机体与机壳之间,并与所述电池包及摄像头组件电连接。
5.优选地,所述卡座包括座体,卡扣与扭簧,所述扭簧穿插设置在座体上,所述卡扣中部端与扭簧活动连接,卡扣上端与电池包边部卡接。
6.优选地,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脚托。
7.优选地,所述保护圈是中空的,其内安装有接收天线,所述脚托内安装有图传天线。
8.优选地,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与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与机体连接,所述摄像头活动安装在固定架内,所述摄像头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件。
9.优选地,所述机体的四角位置设置有三个螺栓孔,所述旋翼包括叶片,电机与电机座,电机座套设在电机上,叶片与电机输出端连接,三个长螺丝一一贯穿所述螺栓孔与电机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电机上还套设有散热鳍片。
11.优选地,所述电池包包括外壳,电芯与电发热板,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卡座与机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芯与电发热板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发热板与电芯及控制盒电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有充电转接板,所述机体端部设置有充电座,所述充电转接板安装在外壳内,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充电转接板处设置有缺口,所述充电转接板与充电座抵接并电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充电转接板上设置有防打火电路,所述防打火电路包括稳压电路,处
理电路,u1,mos管q1与q2,稳压电路输入端与电源v+连接,u1的out脚均与q1及q2的g极连接,处理电路包括r1~r4,二极管d1,电容c1与c2,r1及r2的一端均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r1的另一端与u1的in-脚连接,r2的另一端与u1的in+脚连接,二极管d1并联在r2的两端,且其阴极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r1及r2分别通过r3及电容c1接地,电容c2并联在r1及r3的两端,r4连接在稳压电路输出端及u1的out脚之间。
14.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零部件少,拆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且省略了原有的连接件,降低了整机重量,使其飞行时功耗更小,延长飞行时间。
附图说明
15.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爆炸示意图;
17.图3为旋翼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电池包爆炸示意图;
19.图5为防打火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如图1~2所示,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包括机体1,机壳2,电池包3,摄像头组件4与控制盒5,所述机体1的四角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有旋翼6,所述机壳2可拆卸安装在机体1下方,所述机壳2的四角对应所述旋翼6设置有保护圈21,所述机体1上方设置有卡座11,所述电池包3通过卡座11与机体1可拆卸连接,摄像头组件4通过螺栓与机体1连接,并与电池包3并排,所述控制盒5安装在所述机体1与机壳2之间,并与所述电池包3及摄像头组件4电连接。具体的,电池包3与摄像头组件4都成呈模块状直接安装在机体1上,机体1采用金属制成,为了降低重量,可以是铝合金的,机壳2采用塑胶注塑成型,安装在机体1下方,并与机体1之间存在间隙,用于容纳控制盒5。进一步的,在机体1的四角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有旋翼6,并利用机壳2的保护圈21将旋翼6框选保护起来,避免飞行过程中误触碰旋翼6,导致安全事故。同时,为了方便拆装电池包3,在机体1上集成有两个卡座11,两个卡座11镜像设置,电
池包3卡接在两个卡座11之间,拆装起来极为方便。而电池包3与摄像头组件4并排设置,拍摄时电池包3不会影响摄像头组件4的拍摄视野。
24.如图2所示,所述卡座11包括座体111,卡扣112与扭簧113,所述扭簧113穿插设置在座体111上,所述卡扣112中部端与扭簧113活动连接,卡扣112上端与电池包3边部卡接。具体的,用户翻转卡扣112即可卡住电池包3,只需要一按一扣,完成电池包3的安装或者拆卸,相较于原有的魔术贴扎带,拆装电池包3更佳简单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5.如图1~2所示,所述机壳2背离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脚托22,方便在用户没有放飞时搁置机子。
26.如图2所示,所述保护圈21是中空的,其内安装有接收天线7,所述脚托22内安装有图传天线8。具体的,将接收天线7及图传天线8隐藏在机壳2内,降低机子飞行时的风阻,性能表现更佳,用户携带也更加方便。
27.如图2所示,所述摄像头组件4包括摄像头41与固定架42,所述固定架42通过螺栓与机体1连接,所述摄像头41活动安装在固定架42内,所述摄像头41与固定架42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件421。具体的,硅胶件42可起到减震缓冲作用,能够过滤高频震动,使得摄像头41拍摄出来的视频会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这类抖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28.如图2~3所示,所述机体1的四角位置设置有三个螺栓孔,所述旋翼6包括叶片61,电机62与电机座63,电机座63套设在电机62上,叶片61与电机62输出端连接,三个长螺丝一一贯穿所述螺栓孔与电机座63连接。具体的,采用三孔固定电机63,相比现有的电机固定方式,省略了一个螺栓,降低成本及机子整体重量,并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
29.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62上还套设有散热鳍片621,为铝合金制成,重量轻,增大电机62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机62使用寿命。
30.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包3包括外壳31,电芯32与电发热板33,所述外壳31通过所述卡座11与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芯32与电发热板33均安装在所述外壳31内,所述电发热板33与电芯32及控制盒5电连接。具体的,现有的穿越机的电池都是要通过充电器来放电或补电,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每次飞完都要插到充电器上去放电或补电,操作比较繁琐,因此在电池包3内集成了电发热板33,利用电发热板33发热放电,无需使用充电器进行放电,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1.如图4所示,所述电池包3还包括有充电转接板34,所述机体1端部设置有充电座12,所述充电转接板34安装在外壳31内,所述外壳31对应所述充电转接板34处设置有缺口311,所述充电转接板34与充电座12抵接并电连接。具体的,我们重新设计了电池包3,并将充电转接板34集成在包内,当用户将电池包3卡在机体1上时,充电转接板34漏出缺口311,即可与充电座12抵接,完成电连接,相比之前传统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便捷。
32.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转接板34上设置有防打火电路,所述防打火电路包括稳压电路101,处理电路102,u1,mos管q1与q2,稳压电路101输入端与电源v+连接,u1的out脚均与q1及q2的g极连接,处理电路102包括r1~r4,二极管d1,电容c1与c2,r1及r2的一端均与稳压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r1的另一端与u1的in-脚连接,r2的另一端与u1的in+脚连接,二极管d1并联在r2的两端,且其阴极与稳压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r1及r2分别通过r3及电容c1接地,电容c2并联在r1及r3的两端,r4连接在稳压电路101输出端及u1的out脚之间。具体的,选用两个并联的mos管q1及q2作为开关,当q1,q2的g机上电后,导通,为了防止上电时出
现打火现象,先使用稳压电路101将输入u1的电压稳定下来,具体稳压至12v,稳压电路101输出的电压通过r1及r2的比例来选取比较电压,具体为系统的2/3,此时,r2给电容c1充电,当电容c1电压上升至与比较电压一致时,u1上拉mos管q1及q2,此时q1及q2导通,做到系统通电后延时一定的时间接通负载,确保保护接口上电的时候无火花,并避免用户受到惊吓,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u1的型号是tl331,mos管q1及q2的型号为ncep3065qu。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机壳(2),电池包(3),摄像头组件(4)与控制盒(5),所述机体(1)的四角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有旋翼(6),所述机壳(2)可拆卸安装在机体(1)下方,所述机壳(2)的四角对应所述旋翼(6)设置有保护圈(21),所述机体(1)上方设置有卡座(11),所述电池包(3)通过卡座(11)与机体(1)可拆卸连接,摄像头组件(4)通过螺栓与机体(1)连接,并与电池包(3)并排,所述控制盒(5)安装在所述机体(1)与机壳(2)之间,并与所述电池包(3)及摄像头组件(4)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11)包括座体(111),卡扣(112)与扭簧(113),所述扭簧(113)穿插设置在座体(111)上,所述卡扣(112)中部端与扭簧(113)活动连接,卡扣(112)上端与电池包(3)边部卡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背离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脚托(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圈(21)是中空的,其内安装有接收天线(7),所述脚托(22)内安装有图传天线(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4)包括摄像头(41)与固定架(42),所述固定架(42)通过螺栓与机体(1)连接,所述摄像头(41)活动安装在固定架(42)内,所述摄像头(41)与固定架(42)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件(42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四角位置设置有三个螺栓孔,所述旋翼(6)包括叶片(61),电机(62)与电机座(63),电机座(63)套设在电机(62)上,叶片(61)与电机(62)输出端连接,三个长螺丝一一贯穿所述螺栓孔与电机座(63)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2)上还套设有散热鳍片(62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3)包括外壳(31),电芯(32)与电发热板(33),所述外壳(31)通过所述卡座(11)与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芯(32)与电发热板(33)均安装在所述外壳(31)内,所述电发热板(33)与电芯(32)及控制盒(5)电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3)还包括有充电转接板(34),所述机体(1)端部设置有充电座(12),所述充电转接板(34)安装在外壳(31)内,所述外壳(31)对应所述充电转接板(34)处设置有缺口(311),所述充电转接板(34)与充电座(12)抵接并电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接板(34)上设置有防打火电路,所述防打火电路包括稳压电路(101),处理电路(102),u1,mos管q1与q2,稳压电路(101)输入端与电源v+连接,u1的out脚均与q1及q2的g极连接,处理电路(102)包括r1~r4,二极管d1,电容c1与c2,r1及r2的一端均与稳压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r1的另一端与u1的in-脚连接,r2的另一端与u1的in+脚连接,二极管d1并联在r2的两端,且其阴极与稳压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r1及r2分别通过r3及电容c1接地,电容c2并联在r1及r3的两端,r4连接在稳压电路(101)输出端及u1的out脚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快拆的拍摄类穿越机,包括机体,机壳,电池包,摄像头组件与控制盒,所述机体的四角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有旋翼,所述机壳可拆卸安装在机体下方,所述机壳的四角对应所述旋翼设置有保护圈,所述机体上方设置有卡座,所述电池包通过卡座与机体可拆卸连接,摄像头组件通过螺栓与机体连接,并与电池包并排,所述控制盒安装在所述机体与机壳之间,并与所述电池包及摄像头组件电连接。本发明设计的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零部件少,拆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且省略了原有的连接件,降低了整机重量,使其飞行时功耗更小,延长飞行时间。延长飞行时间。延长飞行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徐思红 程启平 刘银峰 张凌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翼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8
技术公布日:2023/4/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