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24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与陆上风电相比送端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优点。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技术(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是一种适合深海风电的远距离输电技术。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工程投入使用。然而,送端风电规模增大会给大电网带来一些问题。首先,风电装机容量扩大会挤占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占比,导致交流系统惯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送端风电通过柔性直流输电并网,其具有对送端与陆上频率的解耦作用,导致送端风电无法主动响应受端频率变化,进行频率支撑。为了应对未来送端风电并网规模逐步增大所导致的频率稳定性下降问题,亟须研究相关控制策略。
3.为了使风电柔直系统为受端交流电网提供主动频率支撑,需要对系统增加附加控制。目前大量学者对风机的调频能力进行研究。然而风机的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在无风或低风速下其可利用能量很小。此外,风机在进行转速恢复时,容易引发严重的二次频率跌落,可能使频率最低点进一步降低。因此,需要研究新的频率支撑策略。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其目的在于,设计了根据受端交流电网频率的变化状态控制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三者协同的频率支撑方法,能够在受端交流电网发生频率事件时快速灵活地响应,释放或吸收能量以支撑受端频率,从而提升频率支撑效率和调频控制灵活性;由此解决现有风电柔直系统频率支撑效率低且控制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所述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送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所述pcc点频率传递到受端换流站,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风电场;s2:所述风电场实时检测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若所述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则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以使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所述风电场在启动第一种频率支撑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转速恢复;s3:若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二种频率支撑: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s4: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
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二种频率支撑;其中,所述能量预设曲线用于表征mmc利用的能量与所述pcc点频率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s11: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所述pcc点频率;s12:所述受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的变化加载在直流电压载波上以传输给所述送端换流站,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
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第一种频率支撑具体为:风电场采用风机的综合惯性控制进行频率支撑,包括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转速恢复阶段采用pi控制器进行恢复。
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具体为: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进行频率支撑利用的能量表示为:;其中为惯性支撑系数,表示电网允许的频率最大跌落量。
9.进一步的,;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一阶段可利用的最大能量;为低频减载启动的频率偏差值。
10.进一步的,所述s4中的预设能量预设曲线为:;其中,表示在恒定系数惯性支撑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表示所述pcc点频率变化率,表示所述pcc点频率对应的频率变化率最大值。
11.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种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表示为:;其中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一阶段可利用的最大能量;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的利用能量。
12.进一步的,还包括:s5:在所述第二种频率支撑过程中,当所述pcc点频率到达极值点时,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中mmc子模块能量水平维持不变,经过一段固定时间按能量恢复策略回到额定值。
13.进一步的,所述能量恢复策略表达为:;其中,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
撑的利用能量,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恒定系数惯性支撑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为能量恢复系数,;t-t0为频率事件的发生时长;t为当前时刻,t0为频率事件的发生时刻,t1为频率支撑控制的预设持续时间,t2为频率支撑控制和能量恢复控制的预设时长。
14.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频率支撑控制装置,所述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所述频率支撑控制装置包括:频率检测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所述pcc点频率传递到所述送端换流站,以使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第一支撑模块,用于在所述风电场实时检测的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时,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以使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所述风电场在启动第一种频率支撑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转速恢复;第二支撑模块,用于在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二种频率支撑: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第三支撑模块,用于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其中,所述能量预设曲线用于表征mmc利用的能量与所述pcc点频率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15.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当所述受端换流站检测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后,送端风电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当受端与送端换流站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后,启用第二种定系数惯性频率支撑;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本发明根据受端交流电网频率的变化状态控制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与送端风电场三者之间的协同控制以实现对受端频率的支撑,能够在受端交流电网发生频率事件时快速灵活地响应,同时,用于抬升二次频率跌落最低点,从而提升频率支撑效率和调频控制灵活性。
16.(2)本方案中受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的变化加载在直流电压载波上以传输给所述送端换流站,能够提升受端与送端的信息传输速率,缓解延时问题,提升频率支撑的响应时间。
17.(3)本方案中若所述pcc点频率发生二次跌落,基于惯性支撑系数和电网允许的频率最大跌落量进行恒定系数惯性的频率支撑,能够在频率事件发生瞬间启动频率支撑,降低初始时刻的最大频率变化率rocof,改善频率极值。
18.(4)本方案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
率变化率的波峰,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所述预设能量曲线自动调整mmc能量的利用量从而实现最优频率支撑;能够使频率跌落至最低点与能量释放完毕两个过程同时完成,与此同时正弦曲线的设计保证了最佳频率支撑效果。
19.(5)本方案中第二种频率支撑的能量利用量为,考虑了第一种频率支撑的利用量,利用确定的所述预设能量曲线更加准,能够提升控制精度。
20.(6)本方案中当所述受端交流电网频率到达极值点时,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中mmc子模块能量水平维持不变,经过一段固定时间按能量恢复策略回到额定值,能够降低功耗提升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21.(7)本方案中所述能量恢复策略表达为:,结合了两个阶段能量的利用情况,能够平滑的是系统恢复稳定,提升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的拓扑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受端换流站能量释放与吸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最优频率支撑原则下换流站能量曲线与频率曲线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最优能量利用预设曲线;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送端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的拓扑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受端交流电网发生负荷突增事件时在不同控制方法下的频率跌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所述方法包括:s1: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所述pcc点频率传递到所述送端换流站,以使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s2:风电场实时检测送端交流电网频率,若所述送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则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以使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所述风电场在启动第一种频率支撑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转速恢复;s3:若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
二种频率支撑: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撑;s4: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其中,所述能量预设曲线用于表征mmc利用的能量与所述pcc点频率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包括:s11: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所述pcc点频率;s12:所述受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的变化加载在直流电压载波上以传输给所述送端换流站,以使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包括:s21:风电场采用风机的综合惯性控制进行频率支撑,包括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s22:转速恢复阶段采用pi控制器进行恢复。
27.具体地,s21中,虚拟惯量控制为:,其中k
in
是虚拟惯性系数。下垂控制为:,其中kf是下垂系数。s22中,转速恢复控制为:,其中和分别是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端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的拓扑图,风电场的完整输出功率表达式为:。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包括:s31: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所述pcc点频率;s32:若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则当发生第二次频率跌落时,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进行频率支撑利用的能量表示为:;为惯性支撑系数,表示电网允许的频率最大跌落量。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一阶段可利用的最大能量;为低频减载启动的频率偏差值。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包括:在所述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所述预设能量曲线自动调整mmc能量的利用量从而实现最优频率支撑;其中,表示在恒定系数惯性支撑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
表示所述pcc点频率变化率,表示所述pcc点频率对应的频率变化率最大值。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种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表示为:,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一阶段可利用的最大能量;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的利用能量。
32.具体的,s3中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以及s4中基于当前频率变化率按照预设能量曲线进行最优频率支撑均属于主动能量控制功能,能够将mmc子模块电容电压与直流电压解耦,受端换流站能量释放与吸收如图3所示。
33.其中,主动能量控制过程中受端换流站直流电流与直流电压满足下面关系,,式中,k
p2
和k
i2
分别为直流电压控制回路中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当定直流电压站的u
dc
、i
dc
被控后,可设计子模块电容总能量为交流d轴电流控制的外环,即:,式中,k
p3
和k
i3
分别为能量控制回路中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另外送端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能量-直流电流外环控制为:,式中,和分别为能量控制中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内环直流电流控制为:,式中,k
p1
和k
i1
分别为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
34.由以上公式得到综合矢量控制与能量控制的mmc-hvdc系统主动能量控制框架。具体地,换流站进行能量吸收与释放时具有不同能量裕度:(1)能量吸收:在不触发子模块过电压保护的前提下,单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的电压安全裕度分别为0.7pu和0.6pu。通过短时压缩子模块电压安全裕度,释放子模块电容储能潜力,mmc可以主动回收富余功率。进一步预留电压裕度,将aec期间电压控制上限设置为1.5pu。因此,单个mmc换流站可以在额定储能的基础上存储额外的能量:;因此,单个mmc可额外吸收的能量δw为1.25wmmc0。
35.(2)能量释放:为进一步降低子模块电压最小值,提升能量裕度,引入三次谐波注入。已知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分别为:;其中v
c0
是子模块的额定电容电压,v
cavg
是子模块的平均电压,n是桥臂的总模块数量,v
dcpu
是直流电压,m
ac
是交流调制
比。投入的子模块数量具有约束关系:,因此有以下关系:,化简得到:,其中v
cmin
是子模块电容电压最小值。由于v
cmin
是由调制比和直流电压共同决定的。设定v
dcpu
为1,mac采用典型值0.85。得到v
cmin
:,因此得到单个mmc换流站在短时内可以释放的能量为:,取一定能量裕度以避免失稳:。
36.进一步地,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mmc子模块在这一阶段利用的能量为:。
37.进一步地,当系统测得rocofm后自动建立rocof与能量释放量之间的曲线关系。首先计算能够在第二阶段使用的能量有多少,通过下式计算:,得到这一阶段的能量裕度后,建立rocof与能量释放量之间的关系:,随着rocof的变化,控制器会自动调整mmc能量的利用量从而实现最优频率支撑,最优频率支撑原则下换流站能量曲线与频率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最优能量利用预设曲线。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s5:在所述第二种频率支撑过程中,当所述pcc点频率到达极值点时,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中mmc子模块能量水平维持不变,经过一段固定时间按能量恢复策略回到额定值。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恢复策略表达为:;其中,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的利用能量,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恒定系数惯性支撑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为能量恢复系数,;t-t0为频率事件的发生时长;t为当前时刻,t0为频率事件的发生时刻,t1为频率支撑控制的预
设持续时间,t2为频率支撑控制和能量恢复控制的预设时长。
40.为了验证本发明提供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以pscad/emtdc中自带的cigre-hvdc标准测试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模型如图2所示,系统参数均沿用其自带参数,不做修改。
41.对比三种控制方法:方法1:不加入mmc换流站的能量控制;方法2:mmc换流站采用传统定系数惯性支撑控制;方法3:mmc换流站采用能量释放量与频率变化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的频率支撑控制;方法4:mmc换流站采用本发明所提控制。
42.如图7所示,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受端频率跌落的情况,仿真设置:30s时受端交流电网发生100mw负荷突增事件,40s时投入换流站能量控制。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由于40s时风机开始进行转速恢复,产生二次频率跌落。采用本发明所提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频率二次跌落最低点最低点,能够进一步避免频率跌落到安全域以下,引发严重的低频减载。
43.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受端送端mmc换流站与风电场协同频率支撑控制方法是提供受端频率支撑、缓解二次频率跌落的有效控制手段,该控制方法利用了mmc换流站的主动能量控制原理,并设计了最优频率支撑曲线,深度挖掘了换流站的频率支撑能力,同时与风电场进行协同,能够进一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4.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频率支撑控制装置,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所述频率支撑控制装置包括:频率检测模块,用于控制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pcc点频率传递到送端换流站,以使送端换流站将pcc点频率转发至送端风电场;频率检测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所述pcc点频率传递到所述送端换流站,以使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第一支撑模块,用于在所述风电场实时检测的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时,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以使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所述风电场在启动第一种频率支撑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转速恢复;第二支撑模块,用于在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二种频率支撑: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第三支撑模块,用于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其中,所述能量预设曲线用于表征mmc利用的能量与所述pcc点频率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45.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46.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所述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送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所述pcc点频率传递到受端换流站,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风电场;s2:所述风电场实时检测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若所述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则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以使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所述风电场在启动第一种频率支撑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转速恢复;s3:若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二种频率支撑: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s4: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其中,所述能量预设曲线用于表征mmc利用的能量与所述pcc点频率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s11: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所述pcc点频率;s12:所述受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的变化加载在直流电压载波上以传输给所述送端换流站,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第一种频率支撑具体为:风电场采用风机的综合惯性控制进行频率支撑,包括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转速恢复阶段采用pi控制器进行恢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具体为: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进行频率支撑利用的能量表示为:;其中为惯性支撑系数,表示电网允许的频率最大跌落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一阶段可利用的最大能量;为低频减载启动的频率偏差值。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预设能量预设曲线为:;其中,表示在恒定系数惯性支撑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表示所述pcc点频率变化率,表示所述pcc点频率对应的频率变化率最
大值。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种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表示为:;其中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一阶段可利用的最大能量;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的利用能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5:在所述第二种频率支撑过程中,当所述pcc点频率到达极值点时,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中mmc子模块能量水平维持不变,经过一段固定时间按能量恢复策略回到额定值。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恢复策略表达为:;其中,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的利用能量,表示所述受端换流站内的mmc子模块在恒定系数惯性支撑频率支撑完成后能够使用的最大能量;为能量恢复系数,;t-t0为频率事件的发生时长;t为当前时刻,t0为频率事件的发生时刻,t1为频率支撑控制的预设持续时间,t2为频率支撑控制和能量恢复控制的预设时长。10.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频率支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和送端风电场,所述频率支撑控制装置包括:频率检测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实时检测公共连接pcc点频率,并将所述pcc点频率传递到所述送端换流站,以使所述送端换流站将所述pcc点频率转发至所述送端风电场;第一支撑模块,用于在所述风电场实时检测的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时,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以使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响应受端频率变化,所述风电场在启动第一种频率支撑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转速恢复;第二支撑模块,用于在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二种频率支撑:控制所述受端换流站按照恒定系数惯性进行频率支撑;第三支撑模块,用于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所述受端换流站和所述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其中,所述能量预设曲线用于表征mmc利用的能量与所述pcc点频率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缓解频率二次跌落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若所述受端交流电网频率超过阈值范围,则启动提供第一种频率支撑;若所述PCC点频率超过阈值范围,所述风电场检测到第二次频率跌落时启动第二种频率支撑;在第一种频率支撑过程中,若受端换流站和送端换流站检测到所述PCC点频率对应频率变化率的波峰,则受端换流站和送端换流站按照预设能量预设曲线进行第三种频率支撑。本发明根据受端交流电网频率的变化状态控制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与送端风电场三者之间的协同控制频率支撑,能够在受端交流电网发生频率事件时快速灵活地响应,释放或吸收能量以支撑受端频率,从而提升频率支撑效率和调频控制灵活性。频控制灵活性。频控制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克证 冀肖彤 柳丹 叶畅 曹侃 邓万婷 熊平 康逸群 胡畔 肖繁 谭道军 蔡萱 何宇航 王伟 陈孝明 刘巨 姚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3/10/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